蔻蒲山人
蔻蒲山人
关注数: 37
粉丝数: 354
发帖数: 11,220
关注贴吧数: 27
斯独这是在破坏队内团结气氛 抢点球,不传苏丫,骂罗指导。丫在找死吗?冷几场吧
小九是又露出BUG一处吗? 新章节,本次北直隶院试录取了1000多名秀才。 我们来算算。府试九说取50人,北直8府2直隶州(按府算)一共500人,去年没院试,留了500人。一共新童生参加院试的1000人。 那院试岂不是全取了? 哦,不不不,还有以前的被院试刷下来的老童生。这些人又有多少,按九说此次院试人数比乡试会试还多。而成化弘治北直乡试取135举人,录取率是25取一。差不多参加顺天乡试的会有2300余人,按现存史料看明代中晚期会试每科参考举子基本上是4000左右。所以本次参加院试的人数要超过4000.除了前面说的新童生1000人,那历年累计刷下来的老童生有3000以上,假定为3500左右。 那么本次录取率是4.5取一。20%以上的比例大概是科举里最高的了。 等等,遗才怎么这么多?如果按这个比例算,那前年的院试应该至少取500人,大前年的院试取1000人,和本次相同,以往三年两试取1500人,而三次府试就取1500人,所以不应该有这么多遗才啊。 让我们来合理化一下,首先除了顺天府府试是50人名额外,其他各府名额更多,这不对,顺天是首都,名额应该最多,各府直隶州名额要比顺天少,这样的话,每年府试名额还不到500.(所以录取率不算高) 其次每次录取这么多的话,不到20年就可以凑够10000了。40年20000(超过40年有生老病死,不再计算了),这和明代一些有关科考的记录人数是吻合的 再次,本次录取1000人也可能是特例,说明今年童生素质高。 总之我也糊涂了。
英足总为了收视率已经丧心病狂 前四内战,唐僧父子抽的一手好签
这球都没看清就进了 摩西就像当年唐宁,证明自己具备英冠水平
现在在塑造怎样一个弘治皇后张氏啊 善妒?所以弘治后宫无人。 偏心?不待见长子正德,怀念早夭的次子。 严肃?押着儿子读书。 九为啥要塑造这样一个后来无比凄凉的太后呢。这是上一部《天官》的因素?
小方的内定应该是这样的 会试中第一,然后殿试二甲传胪,但是因为前面计功两次,授官升两级和状元一样,直接翰林院修撰。父子两翰林。
呼吁小九说明一下啊以后晚上还要等更吗 改成白天更新很好,但希望小九说明一下,省的以后晚上还傻等。
刚发现新宋已经写了快十周年了。 2004年开始的啊。现在都2014了,2013整个没更新。
刚发现新宋已经写了快十周年了。 2004年开始的啊。现在都2014了,2013整个没更新。
高文虎及其家人不会全家都是锦衣卫吧,皇帝弄出来哄寿哥开心的? 越看越装。
没更新,就玩玩抽奖吧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ges.chuangshi.qq.com%2Factivity%2Fdailydraw%2Findex%2Finviteid%2F5953878.html&urlrefer=de6a674d07b872a43eadcdea47ee7931 创世活动
看来下一步雁九会安排沈瑞入监啊 别误会,不是入监服刑,是入国子监读书。 前面还在松江时就由沈理提了入监一事。说是等沈瑞过了童子试就送他去南京国子监坐监。 后来,通过三老爷的口介绍了国子监(北京国子监,明朝永乐之后都是南北两个系统)情况,沈瑞颇有兴趣。 现在,新一届会试和殿试的结果让雁九写一遍,很多监生出身,沈瑞兴趣大增。 接下来,大概会安排沈瑞过了童子试,然后就入监读书。至于前面提的诸多限制条件,估计因为孝宗知道沈瑞的用功缘故,简在帝心,特旨批了。 而沈瑞和正德的交往大概也还保持这种若即若离,说不清道不明的状况,互相不揭穿,暧昧一阵。
待制侍制这个梗怎么一直没变过来。 不是纵横用户,不知道正版是怎么回事。好像之前有人提过,为啥现在正文里还一直是侍制。而且几位吧友贴文也用侍制呢?
看来不是县案首,而是小三元的节奏啊 文章提到沈珞是县试第二(估计是因为不糊名害的县令不敢点),府试院试都是案首。 那现在看样子大兴这位父母是在考校两会后要点沈瑞案首了,然后顺天府顺道卖个面子给沈尚书(虽然糊名,但是到定名次时是可以调整的),话说顺天府和刑部打交道可不少啊。北直隶监学的御史不知道是谁,对于顺天府点的案首总要给点面子吧,反正还是分县分府,又不占别人缺。 这样的话,沈瑞就要完成沈珞未尽事业了。哈哈。
萌萌为啥不直接拜韩冈次相 如题
明代县试的资料太少 唉,查来查去,明代县试府试等童子试的资料都太少啊。
我不太理解这个廷推的程序 现在东府西府都有缺,如果从上自下推选,先选次相,如果有参政、枢密使(知院)进位,则继续选出缺的参政、枢密,直到最低的枢密副使。是不是更合理写,像现在这样倒过来,到时候上位的宰执留下的遗缺不是还要选一次?
感觉这次县试的人数少了。 此时明代京师应该有50至一百万城市人口吧。大兴县怎么也得有20万到30万人口吧.参加县试的只有200多人。是不是少了点。 还有县试好像是没有名额限制的。
出了大Boss,结果吧里还是没啥人气啊 小九的更新至今为止最大boss现身,可是吧里还是没啥人气啊。强烈建议要恢复二更。
苏亚雷斯的进球荒已持续90分钟。 苏亚雷斯的进球荒已持续90分钟。
弘治十四年至正德二年内阁年表 弘治十四年辛酉 刘健,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李东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谢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 弘治十五年壬戌 健 东阳 迁 ============================ 弘治十六年癸亥 健二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五月考满,加特进。 东阳二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迁二月晋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 弘治十七年甲子 健 东阳 迁 ============================ 弘治十八年乙丑五月,武宗卽位。 健七月加左柱国。 东阳七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八月加柱国。 迁七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八月加柱国。 ============================ 正德元年丙寅 健十月致仕。 东阳十二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 迁十月致仕。 焦芳十月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命仍掌吏部印。十二月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十月,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十二月加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 正德二年丁卯 东阳 芳八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 鏊八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杨廷和八月,南京户部尚书入。十月改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关于国子监和监生 小说里已经几次提到国子监和监生,沈理曾希望沈瑞考中秀才(生员)后去南京国子监坐监,三老爷曾经提到沈瑞如果去北京国子监里读书也不错。 明代国子监监生分举监(举人入监),贡监(优秀生员入监),荫监(官员子弟),例监(捐纳),前三种也算正途出身。监生在明早期直接授官很多,主要担任一些低级京官和地方州县佐贰官,甚至更差的首领官,而弘治正德时期,监生出身的累计人数越来越多,官缺又少,监生直接授官减少;另一方面,科举制度完善,考中进士的人越来越多,朝廷高官完全被进士们占据,他们看不起监生出身的官员;监生的前途黯淡。 沈理希望沈瑞入南京国子监,主要是希望他摆脱沈举人及家庭影响,但是沈瑞要用什么名义入监呢?贡监(每年名额固定,一府不过一二人,而且明中期已经逐渐从选优变成选资历老的了,瑞哥这个新科秀才基本没希望),荫监(瑞哥当时父亲才是举人,沈理的关系又太遥远,而且沈理自己还不具备恩荫条件,也不可能),难道走捐纳,那瑞哥是不是不用考秀才呢,但这样对要走科举正途的瑞哥来说岂不是有了点历史遗留问题。(监生一般来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 三老爷说这话倒是很实际,尚书老爹弄个荫监很正常。跳过秀才,直接考举人吧。
假如今晚更新内容里,瑞哥把相亲搞黄了怎么办 比如,表现的不太得体,锋芒毕露,导致老杨不喜。或是表现的在学业上太差等等。 主角不希望彻底上杨家船,但是也不能直接得罪老杨,那要怎么做呢?
不看不知道,明代中早期首辅和阁老状元等前几名比例好高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明代中早期首辅和阁老状元等前几名比例好高啊(指书中这个时代以前) 首辅中,胡广是状元,曹鼐是状元,陈循是状元,彭时是状元,商辂是状元,徐溥是榜眼,陈文是榜眼,就连纸糊三阁老之首的万安也是二甲第一名(传胪)出身。确定有首辅至刘健之前共18名首辅中,状元出身5人,榜眼2人。占1/3强。 弘治,正德两朝没有状元首辅,但是谢迁这个状元是阁老。 嘉靖朝只有首辅中费宏和顾鼎成是状元,徐阶是探花。后期李春芳(隆庆)、申时行(万历)、周延儒、魏藻德(崇祯)是状元,王锡爵、李廷机是榜眼,赵志皋是探花。和几十个首辅比起来,比例就下降了。 沈理是状元,有没有可能入阁拜相,在沈瑞的影响下,大舅子杨慎这个正德六年的状元会不会有不同于历史的结局? 沈理之前提过正德出阁读书选老师的事情,在沈瑞还客居禅寺的时候,还提到自己能不能护住小兄弟,我觉得他也是有野心去做太子师的,为什么现在书中没了呢?谢党要拉住太子就直接送个状元女婿去做东宫讲官好了,兼个庶子、愈德正好啊。这样两头下注,二房就无忧了。
今天不是说二更吗 现在还没有第一更,那二更更不可能了,九又食言了,唉,这样要变肥九的。
无聊中,预计下一步情节会如何 这几天的更新很不给力啊!大家来来猜猜情节发展吧。 我先猜一个,二老爷要谋外任,有关于二太太和珏哥是不是跟着去,就要写几章吧
戏肉来了 新章节摔了个包袱啊,是正徳出场了吗?
乔家三老爷官职问题 乔家三老爷是沈洲内弟,也就是前文提到沈洲因内弟是南直隶提学,才可以给沈源举荐一个府学教授的位子。所以从行文情节看,南直隶提学这个位子是没错的。 但文中后续写到这位是五品南直隶按察使司佥事兼提学,这就有问题了。整个明朝,南北两直隶都是不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其政务都是有中央六部及其他机构直辖(所以称为直隶),而事权又逐渐被后设的巡抚(如应天、凤阳巡抚)所取得。南北直隶的提学差事是由都察院监察御史一员兼任,由于学政是美差,对于属于清流的御史来说,是属于清流之上品的缺(相对浊一点就是巡盐御史)虽然品级相同还是七品,但能获得此缺一般要有点资历的御史,而其后升迁也快,直接升两级三级的都有,甚至直接做巡抚的都有(初期巡抚品级并不高)。南北直隶出人才,此地提学一任,今后出个状元子弟都要算在他功绩里,名利兼收。而且官宦子弟多,这关系搞搞,互相提携一下也是很正常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位子位卑但清贵。 结论就是乔家三老爷未必就是如文中所说混的一般。未来空间也不小。乔五是他长子,未来和沈瑞等还会有计较的。 而以按察使司副使、佥事充任提学是另外十三省的惯例。与南直隶不同。 总的来说,对于翰林出身的人员来说,学政可是名利兼收的美差。沈洲可以谋一省提学副使(四品)比较适合。
这书会变成《大宋提刑官》类型不? 我觉得最近一章里杨镇直接从大理寺少卿升大理寺卿有点太快了。一来差两级,二来大理寺卿是大九卿之一,位置十分重要。如果由本司副手直接拔擢,那说明此人简在帝心。一般少卿转都察院的多,转另外的小九卿的多。 然后,与沈家有关的人物都被集中到司法战线了(沈沧,刑部尚书,贺家大老爷,侍郎,王阳明,主事,杨镇,大理寺卿)小说逐渐转变为《大宋提刑官》类型。话说这里部里两大领导都没司法实务经验啊。怎么领导刑部呢?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下一更要换标题了吧 每章六节,似乎是近期节奏。 下一更要换标题了吧
来讨论一下过继后瑞哥将来的外援 1、当然是嗣父母,以及其亲友关系。徐氏一门九个姐妹嫁的可都是官宦人家,而且将来在苏州帮也是传的上话的。 2、师傅和师公,王阳明和王华,以及其门生故吏众多啊。 3、沈家宗族,宗房大哥、五房大哥、九房沈理,尤其是沈理以及他老丈人谢迁。 4、蒋知府,知府名蒋升,弟弟是翰林,查了下很可能是蒋冕,这个以后可也是阁老啊,因为蒋三公子以及知府太太的缘故,也会是瑞哥外援之一吧。 5、最近出现的建昌伯,因为对沈珞之死的愧疚,未来会对沈家嗣子有所回报。 6、宫里的,船上遇到的刘、张两位,帮点小忙应该可以吧。 7、最后,我一直觉得小九还是会回到老路上,主角成为皇家伴读,就像天官和重康一个路子,那时最大的外援就出现了,正德。
夙世冤家竟然是指沈珠和沈珏 猜错了,哎 新章节人以群分不知道会不会出杨慎
夙世冤家,这章标题好吸引人。 今天难道是三更的节奏?
三位老爷挑明了,沈瑞过继大房 最新一元复始三,容我剧透一下。 大老爷意思还是挑三个。三老爷希望是两个。二老爷没看上沈珠。
我来猜猜绍圣之变 1,八年,十月迫于压力,开始北伐,辽国间壁清野,部分撤出南京道,一部分宋军冒进挫败,十月积极与辽秘密议和。 2,表面上十月复烟云有功,将封王,但私下议和之事暴露,小皇帝以此来敲打十月,十月无奈请致仕,皇帝进一步提出立石蕤为后。 3,新婚洞房,小皇帝暴毙于石蕤宫中,事涉皇家阴私,语焉不详。十月另立七哥为帝。
有没有高人来排排时间表啊 这章二老爷的独白看的有点糊涂了。孙老爷啥时候死的?珞哥啥时候生的?还有前面哪些二房狗血事,八房倒霉事,四房孙氏等等,有没有高手做个时间表啊?
分析二房嗣子的可能性 1,二房大老爷所选嗣子是承二房宗祧的,应该会按照族谱上家规,首选宗房和四房子嗣。瑞哥,因为母亲的关系,在这方面显然占尽优势。唯一的问题是他在血缘上是四房唯一嫡子。 2,如果为其他二位二房老爷选嗣,可能标准就可以放宽,毕竟这两房以后也是二房旁支了。看好阿宝。 3,珏哥也是有希望的。 4,按前文沈睿复生在自己祖宗身上,二房,那瑞哥做大宗嗣子是肯定的
孙老太爷的遗产,沈瑞大概不会做嗣子 孙老太爷遗产现在应该是二房在管,可是情理上应该是要由沈瑞继承。二房如果再以沈瑞为嗣子则,这些产业就名正言顺进入二房了。留人口实啊。还有孙氏这十万两,徐氏还要继续隐瞒下去吗?不直接给沈瑞,留了大头在松江,是预备沈瑞回松江吗。
目前有没有透露王厚的封赏 看书又忘了,王厚除了封侯还有什么封赏?王厚的地位不同于以前的曹彬,狄青,王韶,直接放枢密副使合适吗?当年十月伐夏,种谔,最后得到什么封赏,这个和王厚比较类似吧。
前年十大中场,今年八大中卫,闹哪样! 前年国王吞了十大中场,今年罗老师搞了八大中卫(阿哥,图雷,萨科,斯科特,科茨,伊洛莉,维斯当,凯利)。
为啥《宰执天下》吧这么多喷《新宋》的? 如题。 另外《宰执》全文早期内容也是碰到与新宋对应内容必定要反一反的,两个作者有仇?
为何宋代泰宁军节度排名第一? 记得当初辽国内乱,西京道杨氏割据,宋朝开出的招揽条件之一就是排名第一的泰宁军节度使,这个排第一有说法吗?宋史职官里的却是排序第一,可这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兖州是建宋后新升的大都督府,为何能排第一?是由于以前的重镇都不再授予了吗?
奥公公的宋时归更新了,阿越呢? 奥公公的宋时归更新了,阿越呢? 近来宰执天下的情节和叙事都比以前进步不少,就是主角无敌光环依然凌厉啊。
给吕党提供一项证据。 在翻王曾瑜的《辽金军制》,偶然看到的, 故晋王孙石瀚为中京诸军都虞候,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使持节登州诸军事,登州刺史,兼殿中侍御史、飞骑尉。 原文出自《尚暐墓志铭》 可以据此来编制一下石越与石瀚的关系,石越通辽的可能性。
辽国以后封建的话,可扩张方向是哪里? 辽国以后封建的话,可扩张方向是哪里?中亚基本上归新夏了,难道就只能往北了,还是走堪察加去北美啊?
高宗还有几个儿子? 新宋里蝴蝶效应,不知道除了六哥七哥还有几个儿子啊,如果绍圣之变,喳拥挂了,谁即位啊。有没有同母弟?
召唤方相大人,关于封国等级顺序的 以前在字体吧的讨论似乎找不到了。@呕心沥血方从哲 。你最后总结的东东在哪里啊。 封国称号,等级,排序。
有青训专家吗?这些小将去哪里了 micheal wilson tom king tom walsh David moli 赛季末解约消息没提,新赛季也不在U21或U18名单。请教高人了。
姚古一言不发打酱油啊 姚古一言不发打酱油啊 章敦蔡京等聚会,姚古在列,一言不发,连章敦要求诸将找些莽汉搞血书请战都没之声,纯打酱油吗?姚大?
姚古一言不发打酱油啊 章敦蔡京**聚会,姚古在列,一言不发,连章敦要求诸将找些莽汉搞血书请战都没之声,纯打酱油吗?姚大?
吴从龙会不会因为做过石越的密使,而在变后自杀? 章敦提了一句,石相的密使说不定真在和辽使秘密议和。吴从龙之前做过这类工作,公开的,现在有可能继续从事着秘密的使命吧。如果事变之后追究,那他自杀就说的过去了。
盘点一下目前河北兵力吧 中军和右军合并,龙卫,威远,云翼筋骨未伤,血肉残破。假定暂时还有18000+吧。武骑军应该还是两营左右,横山蕃军全军估计能剩个5000-6000,骁胜军5000人,镇北军和雄武一军没有大损失,暂时按25000人算,神卫营人数不详,雄武一军的炮车大概受重创了。这样王厚手下是还是6w左右啊,这个不对头。 左军,云骑军大概还剩5000,铁林军剩个8000,宣一军大概也不过8000,总兵力20000出头,完全受田侯指挥。 南面行营不动,还有30000人马。 蔡京哪里,最多10000人吧。吕相+段子介+吴安国不过10000人。 全部加起来。13w啊。
看了三节,没提折克行。吴安国。 看了三节,没提折克行。吴安国。两个月过去啦,一点消息都没提到。团灭了?
更新更新更新 原来阿越是等残奥会啊,果然!从行文看,有马上要结束的感觉。
早年一直暗中害曹颙的到底是谁 重看一边,到600多章还是没看明白谁在安排这么多局害曹颙。只发现庄先生做掉了纳兰承平,而曹寅和他也知道是谁了。就是没说。
关于停更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停更了,大家都很烦,我忽然想起以前有一阶段也是如此,后来就是实体书出了一册,同步连更几章。现在会不会也是这样呢?以状元公信誓旦旦奥运前完本的说法,有可能啊。肥越最近闭关,直接写完,直接出书,然后才同步集中放出网络文。但是此番遇到京师长老大会,在此之前真理方向部门一定对各类出版物管的很严,肥越会不会被行政程序坑啊,结果奥运前不能出版,大家煮分状元之肉。哦,状元公也被坑。
有了解最近青年梯队解约情况的吗? 想了解一下,最近青年梯队解约情况,哪些球员黯然离开可科比?
不得不吐槽一句,连北唐都更新了,新宋呢? 不得不吐槽一句,连北唐都更新了,新宋呢?今日北唐更新一节。
曹家老三是谁 曹家老三(男的)是谁?我指主角这一辈,现在去哪里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