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制侍制这个梗怎么一直没变过来。
宰执天下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蔻蒲山人 楼主
不是纵横用户,不知道正版是怎么回事。好像之前有人提过,为啥现在正文里还一直是侍制。而且几位吧友贴文也用侍制呢?
2014年01月14日 06点01分 1
level 13
挽尊
2014年01月14日 11点01分 2
level 11
个人保证是原文直接拷贝,一个符号不差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3
那就是正版原文一直用侍制?好奇怪啊,没人提醒过小怪兽吗?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回复 蔻蒲山人 :嗯,纵横上的原文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level 11
这二个字有可能是一样的,百度百科搜了一下,虽然没有“侍制”单独的词条,但一堆历史人物的介绍中官职带这词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4
好像都是标题有误(侍制),正文正确(待制)。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我查宋代官制辞典,只有待制没有侍制。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回复 蔻蒲山人 :我刚点了几个百科的搜索结果,确实是“侍”啊,,,没道理这么多人都一起错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回复 蔻蒲山人 :是古文的?如果是现代人编的书,不能说明问题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level 13
话说我一直以为是侍制的,近期才发现好像不对
2014年01月14日 13点01分 5
level 11
回复 蔻蒲山人 :我不举例了,,,错的人多了就得考虑一下原因,不能简单判定是笔误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6
level 1

苏洵: 送吴侍制中复知潭州
一写还写了两首.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7
http://www.baike.com/wiki/《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我找到的这个版本是待制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level 13
已阅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
曲折的,胜利终究是属于我
们的。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8
level 9
百度里,侍制也有啊,这两个都有...我凌乱了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9
level 11
估计古代把这两个字算同义字吧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10
待制:等待诏命:侍:侍从,陪侍。侍制就变成侍从诏书,不通的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level 11
蔻蒲山人 楼主
唐太宗初年设置,命京官五品以上,每日值班于中书省与门下省,以备访问。永徽年间,又命弘文馆学士轮番待制于武德殿西门。文明元年(684年),下诏在京文官五品以上的清官,每日一人待制于章善门与明福门,以备皇帝顾问,称为待制。遂成定制。宋代建阁时,多设有待制,如龙图阁待制、天章阁待制。
这里的制是诏书,制书的意思。
2014年01月14日 14点01分 11
level 1
侍书翰林学士也是有的, 不过似乎特指柳宗元褚遂良这种书法专精的...
2014年01月14日 15点01分 12
待制和待诏比较接近,只是待诏都是专门等在外面等候被皇帝找来娱乐一下的啊。
2014年01月14日 15点01分
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其特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2014年01月14日 15点01分
唐初,置翰林院,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给以粮米,使待诏命,有画待诏、医待诏等。
2014年01月14日 15点01分
唐玄宗时遂以名官,称翰林待诏,掌批答四方表疏,文章应制等事。后来改为翰林学士。等于提高了点地位。
2014年01月14日 15点01分
level 14
侍制叫的顺口些
2014年01月14日 15点01分 13
level 14
我一直以为是侍制的
2014年01月14日 15点01分 15
level 12
百度百科参考一下可以,不能当做标准。词条编写的准确性、真实性差别太大。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待制”!《宋代官制辞典》是对的,这是专业工具书。楼上两位已经发过了,我就不发了
2014年01月14日 16点01分 16
level 11
我之前居然下意识觉得侍制是对的[惊哭]
2014年01月14日 16点01分 17
level 14
[晃悠][晃悠][晃悠]待制,等待诏命
2014年01月14日 17点01分 18
level 2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待制
①官吏更宿制度。始见于唐。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二省,时时召以草制。高宗永徽(650—655)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武则天文明元年(684)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门。玄宗先天末(713)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代宗永泰(765—766)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凡十三人。崔佑甫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正衙待制官日二人。②官名。即待制之官。唐始置,隶集贤殿书院。玄宗时增置,待以草制。宋朝为侍从职名。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阁、显文阁均设,从四品,为侍从贴职。金朝置为翰林学士院属官,分掌词命文字,分判院事,无定员,正五品。元朝沿置翰林院兼国史馆五人、蒙古翰林院四人、集贤院一人。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沿置,为翰林院属官,从五品。十四年革。
2014年01月14日 17点01分 19
level 12
一眼看过去基本没看出来,都差不多的样子。
2014年01月15日 03点01分 22
level 11
蔻蒲山人 楼主
回复@江逸: 就用你说的百度百科里人名任职来做例子好了,第一条尤褒前面已经说过了。第六条何正臣,《宋史》“列传第八十八”何正臣字君表,临江新淦人。九岁举童子,赐出身,复中进士第。元丰中,用蔡确荐,为御史里行。遂与李定、舒亶论苏轼,得五品服,领三班院。。。。。。。还,除宝文阁待制、知审官东院,。。
。。。
第二页第一条,宋史,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真宗以为诸王府侍读。会诏百官转对,奭上十事。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累迁工部郎中,擢龙图阁待制。
2014年01月15日 04点01分 24
后面叶祖洽,百科自己条目里的, 《续治资通鉴》载:“以知洪州叶祖洽为宝文阁待制,代吕希纯知瀛州;
2014年01月15日 04点01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