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方 方兴方
关注数: 9 粉丝数: 82 发帖数: 2,738 关注贴吧数: 17
【诗歌】转载 - 溯 源 堂 赞 歌 转载 - 溯 源 堂 赞 歌 附言: 贺香港溯源堂雷方邝宗亲会成立四十八周年 暨笫十九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志庆 溯 源 堂 赞 歌 树必有根 水亦有源 追根寻源 谓之溯源 雷方邝姓 系出神农 源同一脉 衍以三宗 神农之裔 居于雷泽 以地为氏 始得姓雷 雷氏八世 榆罔之子 名曰雷公 助帝伐尤 累建奇功 帝予赏赐 封邑方山 以邑为氏 易雷为方 迨至南宋 方子愈平 官居京尹 长女淑丽 孝宗册妃 平膺皇戚 赐地封侯 食邑宣城 御赐邝姓 愈平孝让 尊父三七 为邝始祖 平居二世 迄至于今 三十余传 雷郡冯翊 方郡河南 邝郡宣城 发祥之地 永勿遗忘 三姓昆仲 千万之众 遍及全球 古今中外 名人辈出 雷有洁琼 副委员长 再有雷锋 全国榜样 方有廷范 生子七人 六个进士 时称六桂 声振宋唐 邝有谆公 继有一声 宣城侯爵 太子太保 祖宗创基 后世继承 子孙振振 瓜瓞绵绵 三宗同脉 一贯通融 手足团结 互相辉映 更有组织 谓溯源堂 联结桑梓 沟通桥梁 弘扬祖德 奕叶其昌 溯源组织 创百余年 美加星马 遍及四洲 业绩昭著 有目共睹 香港溯源 四十八年 理事监事 十九易届 理监同寅 全心族务 不计酬劳 助人以义 祭祀以诚 鞠躬尽粹 为吾榜样 感谢之余 祈望诸君 前任基础 后任发扬 承先启後 继往开耒 为祖所祈 为民所望 值此典礼 敢操拙笔 祈请见谅 守恒鞠躬 宣城郡二十八传孙邝守恒二OO六年三月撰于新会
【方氏全族统谱】(方氏克勤祖下,孝孺之侄入闽涵江桂岭一世祖畏庵 方氏克勤祖下,孝孺之侄入闽涵江桂岭一世祖畏庵、体乾二公支系例二之一 统 谱 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悠悠数千载,弹指一挥间,翻开谱序,祖宗昔日之踪迹,犹在眼前,正是“问源则不惑,问世则不疑”。吾支系先祖克勤公(1326—1376)字去矜,号愚庵,洪武三年(1370)聘为宁海县训导,四年授济宁知府,夫人林氏生二子,孝闻(字希学)、孝孺(字希直),董氏生一子孝友(字希贤)。孝孺公(1357—1402)字希直,号逊志,人称正学先生,幼聪颖及长从学宋濂有“小韩子”之誉。洪武廿五年(1392)以荐授汉中教授,蜀献王聘为世子师,名其读书庐曰“正学”,建文初名翰林侍讲,“靖难”之役中朝庭诏檄多出其手,燕王夺位后令起草登基诏书,孝孺公悲恸声彻殿阶,哭且骂,大书“燕贼篡位”四字,帝怒命绑之下狱,继杀之于市井,灭十族(九族及孝孺公老师学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妻郑氏、弟孝友亦死,据传子中愈先自颈,中宪匿藏逃生,二女投秦淮。其侄畏庵(讳志道),知家不免遭殃,图存宗祀,偕弟体乾(讳州)越岭峤流离颠沛,历尽艰辛奔波二十余载,于永乐二十年(1422)度仙霞,永乐二十一年入居闽涵。天顺壬午,荣(字仁甫)始获科名(广东澄迈县知县,江西按察司经历)),贫乞任广东积奉寄归,买瑶山地数亩而卜居。之后,子孙寒窗苦读,奋发图强,相继掇取科名,官绩代有闻人。明弘治十六年甲子,建大宗祠于桂岭之巅,建别驾祠、治中祠、罗岭社(立罗岭为社公)、观音亭、三圣王殿、瑶山土地庙,立群凤朝阳坊,造大墓安祖宗,栽风水树以荫子孙,并设教“瑶山书院”,购田置产,官运亨通,至此吾方已蔚成大族,科甲联芳子孙昌盛,正如大宗祠门联所书:“正学莆阳留一脉,名家桂岭蔚千春”。本支《方氏宗谱》中,有明洪武十年(1377),吾族叔孝孺公求请翰林学士宋濂为本支系撰写的《方氏族谱序》,有孝孺公五世侄孙方彦举于明嘉靖年间撰写的《方氏论谱序》,有孝孺公十五世侄孙方秉奎于清光绪五年(1879)撰写的《方氏世系考略》等有价值的吾族史料。在《崇祀列祖神位碑记》中,详细列出了克勤公至五世计二十三位先祖及其妣(夫)孺人神位。在地方志《涵江区志》大事记中清楚地记述着:“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大学士方孝孺之侄方州逃难,徙居莆田东门。后迁涵江后度村(今涵东村)”。这是历史对吾族的佐证。如今,虽未官绩尚遵祖训:“忠孝于君亲,敬顺于师长,和睦于夫妇,信义于朋友,亲睦于乡闾”,而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夫妇和谐,宗亲相爱,子孙勤奋,立家置业,凡事如意,这全托祖宗之福德,全赖祖宗之庇荫。为遵先祖“万世之下知万世之上”之嘱,借此编纂《方氏全族统谱》之机,弘扬祖宗之功德,把方孝孺公落难后的后裔状况告诉于世人,作于交代。以慰祖先在天之灵。自畏庵、体乾二公避难桂岭已有576年,后裔传二十一世,男女计1000人左右,分布于七个村庄(镇、区)。第六代至第十三代,1人定居广东,3人定居浙江宁波府乍甫,13人定居南京水西门荞巷,第十七、八代4人定居海外(还有其他定居海外者待查)。本支先祖所建现存的祠、庙古迹、名胜等八处之多,有大宗祠、治中祠、诚方祠、别驾祠(还有祠堂名称已无从查考),瑶山土地庙、三圣王殿、青莲堂、方氏宅。《涵江区志》上记载曰:“方氏宅,位于涵东后度村。原为明代方孝孺二侄逃难来莆后定居地。”可见吾族先祖开基在当地的影响力。目前已重修有青莲堂、罗岭社。在编纂《方氏全族统谱》》中,方氏湖北孝感尧一公支下裔孙,发起吾族统谱大业之壮举,不辞劳苦,多方寻访,使我支系入《方氏全族统谱》得以如愿以偿。本支系宗亲一定遵循全族统谱中经多方考证,为正本清源疏理后的世系,以昭穆有序,世代不紊,值此表示衷心感谢!孝孺之侄畏庵、体乾二公祖下第十八代孙 青松、桂荣、金灿百拜谨识,青松拜撰 公元一九九九年季秋吉日评语:方氏孝孺公之侄入闽涵江桂岭一世祖畏庵、体乾二公支系十八孙方青松宗亲撰写的本支参与方氏全族统谱序,可算是一个范本,值得各地支系参考。其特点是此《统谱序》阐明了该支来龙去脉即因孝孺公遭株连十族之祸,其侄逃难入闽之涵江桂岭经历,叙述了该支建宗庙、修宗谱的历史事实及《涵江区志》的佐证。最后讲到该支衍传至今的世代(还附有本支源流世系图表)、人口分布现状、参与全族统谱的感慨和对遵从总世系定位的表态。文字不长,内容丰富、全面,有的放矢,事事可考。使其他支系宗亲看后,感觉身临其境,一目了然。现转发各地,望各支系高度综述本支历史及现状,为吾族及本支留下宝贵资料。方氏源流历史研究会 方氏全族统谱理事会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日湖北孝感
【文化研究】榴耕堂方氏新修家谱序 榴耕堂方氏新修家谱序--------------------------------------------------------------------------------前言 方氏家族日早在三十年前,先辈们就建过谱,也做过家谱会,聚过多次会,本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散失。 方氏家族这次修谱,充分说明了本族继祖的生活习惯,更是反映了这代人继祖国统一的优良传统。 方氏家族人多盛广,难以统计,公从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初步为下代开了一个头,作一曲,望本族永远流传下去。方氏家族门庭极盛,对于左邻右舍的本族由下代人续修。 志同道合青春美 地久天长幸福多 自唐到清,世代相传,门庭及盛,眉前世系已尽,子孙命无绪,余亲族之情,加之本族之需,故新建家谱,修谱者,亲亲也,亲亲必尊祖,尊祖必敬宗,敬宗必聚族,聚族必理绪。人之有祖宗,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人之有子孙,古人云:而知其思本思源,岂无追先祖之德也,启示后人之道焉。方氏乃世方族大,遍及中华,祠堂较多,据历史记载,方门家族和睦相处,松菊同盟,克勤克俭,惟读惟耕,治家有法,教子有方,子教孙贤,以忠以信,不求非份,不作非为,受人称赞,名扬于世。 吾宗先祖曾遗谕,明朝洪武(朱元章)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那时已兵荒马乱,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本祖宗是苏州人,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据十六世系的传说:本族人多盛广,一时难以统计,要划一年之久,才略有大概。 这次修谱本族鸿喜提出看法:从十六世系始绪,公从安徽的龙西,江苏金湖南望、岗坂两地遥远,交往不便,延年月久,各行其是,字辈泛上,怡笑大方。为此,本宗子孙,慎终不忘先人志,追远常怀一片心。尊本宗之意,以解毋误,分清长晚世辈依据,流传万年。 此本族修谱有愧,上有先祖名讳不全,加之其它地区无访,信立龙西、卞塘两地之谱。 这次绪谱,本族子孙多者热忱,献计献策,吾本才疏学浅,负本族之任,继承祖业,义不容辞,与本族共商集众献智,晓荒,聊写之序,望本族长晚辈多谅解。方氏家族建谱重申:1、本族子孙应奉公守法,不得度之法外,更不得借此家谱生端,搞封建宗族主义,私立法 章,集会迷信活动。如尚有所发生,应受法律惩处。2、本族建谱根据国家婚姻与计生有关规定精神,纠正重男轻女封建意识,生女入赘照入 谱,生男赘入她方当女儿看待,如生二女者尚未成人,二女同时入谱。以后由自已选择 入谱,对无子女者,抱养他姓子女同亲生一样看待,本族子女被他人抱养,不予入谱。3、本族建谱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聚会建谱,因祖上老谱在广文化大革命期间已散失,建谱难 度较大,无法作手,经两地聚族合议,采取重建措施。组织人员专人调查研究,深入各 门登记,走访老人,核实较对,仅能从十六世祖始编,但还不全面,对不在紧门尚未入 谱之家族甚表歉意。4、本族从授谱之日起,希认真自录,世代相传,生枝添叶,应按世系排列填入本谱,如在 发生逝世者,可在此人名字右边划一竖,表示此人名讳。对于出生或逝世,可见本谱最 后两种表格,两者做到,以便后裔修辑。5、本族所建谱,至授予谱之日后,要妥善保管,世代相传,切勿散失。 公元一九九八年
【文化研究】致旅居国外方氏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致旅居国外方氏宗亲的一封公开信马年驰去,羊年又至。这个三羊开泰的吉祥的年头,表示着我方氏即将完成一项巨大而史无前例的全族统谱工程。我方氏是中华大地延续五千馀年的之姜氏炎帝後裔,雷公禅让帝位于轩辕,封于方山得姓,乃我国最早的六姓之一。在延续发展4700年的今天,第一次将以清清楚楚的源头、世序展现於华族之中。数千年来,由於封建霸主的暴戾、残忍,我方氏宗人受尽磨难,西汉末年之王莽篡逆与北宋末方腊起义後的株连,方孝孺怒斥朱家内閧後的殃及十族,使我方姓受创极深。但我方姓子孙仍正气长存,不屈不挠地奋斗,继承我雷祖、回公、叔公、孝孺公等先辈留下的祖德宗风,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事业战斗不息,为人类的发展在各个领域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在统谱中已将我们方姓的渊源阐述清楚,将我们先祖的功德详告族人,可让方姓儿女为我们的先祖而自豪,学习祖德宗风,继续为中华民族之复兴,为世界文明进步而效法先祖,努力奋进。同时,我们每个方氏族人均可由本支宗谱和全族统谱结合而在4700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座标点,分清楚自己与其他方姓族人之关系。同时,统谱中还有历代王朝对方氏褒奖之记述,更有自汉以来各代名人,如张良、姚崇、苏轼、朱熹、岳飞、文天祥、方孝孺等人的珍贵墨宝,蔚为大观,翻阅後当真激动人心,叹为观止。此次统谱工程浩大,因想收纳更多的支系归统,使之更有代表性,也更利於互相校勘,改正原谱中的漏误,故时间一拖再拖,现已达八年之久,有240多个支系归统,除新疆、西藏、青海、内蒙、甘肃之外,几乎已全部涵盖整个国家,且有南韩温阳方氏七万余人支系参统,形势确实喜人,但为时不能再延,故定于2003年付梓。因统谱接近竣工,故近日来各地宗亲均来函谈及统谱印刷费用筹措问题,特别是南京河海大学方保鎔教授来信,建议总部工作重点应放在“收集全族最有威望的名人”上,其用意一是以壮方氏各支现今之风色,二是籍此筹措方氏统谱之费用,以出一本像样一点的豪华本。不仅要在内容上可能尽善尽美,而且在外表和装璜上亦不太寒酸。我们总部感谢上述诸宗长的美意,但由於大家知道的原因,国内宗人们的生活现状并不太好,虽然参统支系已达240之多,但我们没有搞平均摊派,只靠少数贤达之士认捐,以致目前所需费用差额仍较大,看来进一步求助方氏自己之宗亲也是迫在眉睫了。但我更想到海外方氏游子,你们虽然也非常艰难,但在经济上可能较国内宗亲为好,所以不揣冒昧而请求支援这个方氏的千秋大业,这既表缅怀先祖,也给儿孙积德,统谱上均会专版刊载,是一件大功德,并会回赠全套谱册碟,以便观瞻与珍藏。又因地域遥远,联系不畅,故望得信的诸位海外宗亲相互转告,为玉成统谱刊行而尽方氏子孙的责任。言不尽意,就此搁笔,顺祝世界各地方姓宗亲羊年大吉大利,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方氏源流历史研究会 方氏全族统谱理事会二○○三年一月九日方氏源流历史研究会 方氏全族统谱理事会 方氏全族“两会”总部微电脑室联系人:方为民 通讯地址:中国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 邮编:432100 电话:0712—2838663 传真:0712—2822627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