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门麾下走卒 黄军门麾下走卒
关注数: 55 粉丝数: 255 发帖数: 13,327 关注贴吧数: 5
软银欲借热气球、无人机调整STAR-LINK星链(转) 据悉,软银(softbank)旗下HAPSMobile公司将向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以气球网络计划为主的Loon子公司投资1.25亿美元,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推动使用高空作业设备,如气球、无人机,为全球更多人、地方和设备提供网络连接服务。 据软银官方信息显示,具体而言,双方已就潜在技术和商业合作以下方面进行商谈: 允许HAPSMobile利用Loon的设备和技术,同时,Loon完成后将能够利用目前正在研发中的HAPSMobile无人机; 联合开发适用于多种飞行器和各种符合ITU标准频段的有效载荷(payload); 在全球部署由Loon和HAPSMobile可在各自平台连接的公共网关或地面通信站; 调整和优化Loon的管理系统和临时SDN,并允许HAPSMobile使用; 建立联盟,以促进全球监管机构和政府使用高空通信解决方案; 使各方的飞行器能够在空中连接和共享相同的网络。 Loon,从计划启动到顺利毕业,再到多地成功试验 2011年,谷歌Google X部门内部秘密立项了Project Loon,准备用19世纪的热气球技术来连接整个互联网。同期明星“学员”还有Project Wing,利用无人机送快递的项目。 据了解,这种依托太阳能遥控的热气球将在平流层20公里以上的地方移动,避开了距地球表面10公里范围内的云层、飞机航行领域。也就是说比许多飞机飞行的海拔要高得多。工作方式类似于卫星网络,气球会和地上的特殊天线和接收机进行信号传输。 2013年,Project Loon项目正式公开对外运营,并在新西兰开展第一个测试项目。第一位通过屋顶的互联网天线连接到Loon互联网的是新西兰坎特伯雷的一位养羊农。与此同时,谷歌官方表示,“我们相信可以建立一个全球的气球网络,到达世界的穷乡僻壤,现在虽然还是早期,但我们可以建立这个系统,借助高处的风力,使地面互联网的速度比今天的3G网络更快。” 2017年10月,Project Loon项目顺利毕业,成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子公司(Loon),其互联网热气球业务也在斯里兰卡、秘鲁、波多黎各等地成功部署。 据官方信息显示,Loon飞行设备由气球主体、天线、太阳能电池板、飞行舱和降落伞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气球主体由聚乙烯薄膜制成,整体设备可以持续工作100多天,然后通过降落伞降落到地表进行更换。Loon还为其飞行设备配备了发射器,每台发射器每30分钟可以将一个新设备发射到Loon网络中。 此外,Loon飞行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够承受平流层中的恶劣条件,可以承受100公里/小时的风速,可承受最低温度为-90°C。 除去以气球作为主设备外,据外媒报道,早在2016年1月,谷歌Project Loon团队有一项新的名为Project Skybender的秘密计划:通过太阳能无人机带来5G技术。该技术依托毫米波,它比LTE快40倍,最重要的是能获得新的网络光谱。
阿丽亚娜开始着手生产阿丽亚娜6运载火箭(转载) 据太空新闻报道,欧空局的22个成员国在4月17号达成协议,以便阿丽亚娜6火箭在现阶段缺少商业发射合同的情况下仍能进行生产。目前ArianeGroup已与欧空局因向法国和德国的公司支付阿丽亚娜6相关研发费用的问题陷入了僵局,主要原因便是实际发射数量将无法达到此前预期。 欧空局和阿丽亚娜集团在此前预计该火箭在2020-2023与阿丽亚娜5的过渡期间执行14次任务,其中七次将为政府任务。但随着2020年7月的首飞日期逐渐临近,目前只敲定了3次发射任务,这导致阿丽亚娜集团并没有全力推进该型火箭的生产。在18号对欧空局航天运输主管Daniel Neuenschwander的采访中,他表示该机构成员国在昨天的理事会中一致同意,为开发和研究如何使用阿丽亚娜6火箭创造条件。 我们将会提出一些使用阿丽亚娜6来执行的任务,现在我们需要确保有足够的产能能够支持相关欧洲机构使用该型火箭发射。(这段原文不是很好翻译,为避免翻译的曲解和错误,因此贴出原文以供参考) 原文:We came up with a certain point of what type of missions we are going to need to launch on Ariane 6 … [now] industry has to make sure that we have a number of Ariane 6s available to us for our European institutional use,” he said. 阿丽亚娜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向“太空新闻”透露说,欧空局的决议缓解了其对没有足够需求而加大产能的担忧。欧空局的决议并不是向我们提供订单,而是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七次政府任务,该集团将会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特斯拉确认正在开发“独一无二的电池回收系统”(转载)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7日下午消息,据Electrek报道,特斯拉公司本周确认,他们正在开发一种“独特的电池回收系统”。该公司认为,这个系统从长期来看将会为他们带来“显著的节省”。   昨天特斯拉发布了一份新的“影响报告”,他们在这份报告中阐述了其产品和运营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在这份报告中,特斯拉提到了有关电池回收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在特斯拉车辆的使用寿命结束之后,你们会如何处理电池组?化石燃油和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区别在于,化石燃料是一次性使用的动力,而锂电池内所使用的材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当石油从地底抽出之后,人类用它提炼化学品的时候,燃烧的过程中它会向大气中排除有害的排放物,而且这些排放物无法回收利用。而相比之下,电池材料是安放在电池芯内部的,在使用周期完成之后,它可以不断地被回收和再利用。   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相比,特斯拉的电池回收方式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现代、宝马和雷诺等汽车制造商此前都明确表示,他们将会在其能量储存系统中使用旧的电池组,而不是将旧电池包回收后再将其做成新的电池组。如今一些车企已经开始使用旧的电池组了。   但是对于特斯拉来说,当前几乎还没有车辆达到报废年限,因此他们也无法获得太多的旧电池组,但是他们却利用其他一些方式获得了旧电池组,例如研发用电池、生产用电池、品控和服务渠道电池等。该公司对这些电池组进行了回收。   该公司表示,他们当前正在于第三方回收公司进行合作:“当前,我们正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第三方回收商进行合作,回收使用寿命已到年限的电池组,并且提炼出其中依然有价值的材料。我们的回收合作伙伴与我们一起努力,确保这些电池组中没有价值或是无法恢复的材料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   但是这只是该公司的临时解决方案,特斯拉表示他们正在位于内华达州的Gigafactory 1工厂内开发一个“独一无二的电池回收系统”。
抄后路,12年技术储备,苹果更换赛道造电动车,谁不害怕(转载) 生活的乐趣就在于每天都有不同的刺激让我们感受与体会,当苹果不断放出造车的信息时,市场上两种不同的声音绝妙地反应了两种人的感知。一半人在期待,一半人在恐惧。期待者希望近距离体验出行的革命,恐惧者则是担心换了赛道的苹果不给活路。一为当下,一为将来。那么,苹果造车真的有那么值得期待与可怕么? 12年,苹果验证轮回的恐怖:—目前,我没有感知到,有哪一个企业成就一个事业需要12年的蛰伏,甚至可能会有更长的时间。但,苹果做到了。近期,苹果造车的消息比往常来得更加猛烈。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苹果挖了特斯拉的墙角,已聘请特斯拉工程副总裁迈克尔·施韦库奇(Michael Schwekutsch)负责动力系统,并成为苹果特别项目组的一员,该小组正在从事的项目就包括无人驾驶汽车项目“Project Titan”。毫无疑问,这表明苹果正在继续开发一款成熟的电动汽车,或者至少是一个新平台。 相比很多企业的随意和率性,苹果造车多了一些思考与沉淀。表面上看,传闻苹果造车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甚至认为苹果造车就是一句戏言,尤其是2013年苹果开发出车载系统踏足汽车行业之后,苹果造车每时隔不到一个月就会成为一个被讨论的焦点,消息传多了,大家一度认为苹果造车只会浅尝辄止。 实际并不然,苹果的造车梦,始于乔布斯时代,现在的库克只是为了去圆乔布斯的那个梦。据苹果的前工程师以及苹果前董事会成员Mickey Drexler透露,早在2006年,乔布斯的心愿就是建立一个汽车公司,设计一款i-car,甚至于2007年乔布斯与大众集团前CEO文德恩会见之时,就i-car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i-car依然只存在传说之中。 不过,2014年,CarPlay的诞生与应用,已经让我们见识到了苹果发力汽车的决心。目前,我们在主流的汽车上,都能体验到CarPlay带来的便利与实用。如果说CarPlay只是体现苹果在软件方面的发力,那么,库克批准的泰坦项目可能就包含苹果在硬件方面的布局。 软硬兼施,这就是苹果的野心!这就是苹果用了12年时间来验证的价值?答案也许是的。
日本将在2023年与美国建设联合太空监视系统(转载) 据每日新闻报道:日美两国将于2023年开始联结美军与自卫队的太空监视系统(SSA),建设对别国卫星和宇宙垃圾情报进行实时监视和情报共享,用于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卫星攻击,建立联合防御的机制。预计在4月召开的华盛顿日美安全保障委员会议(“2+2“会议),进一步对强化日美太空联合防御方针进行确认。 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为了准确掌握其他可疑卫星和宇宙垃圾信息,对200~1000千米的低轨道进行监视。在新《防卫大纲》公布后,为了构筑日本自卫队在太空的军事力量,防卫省将建设能够监视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的太空监视系统(SSA),从2018年开始通过美国的有偿军事援助得到技术支持,将在2022年完成系统建设。 JAXA还将在2023年引入新型雷达,对高度在650千米的漂浮物的观测能力从现行的1.6米级大幅度提升到10厘米级。 日本自卫队用太空监视系统在2023年投入使用时将与美军的系统进行联结,JAXA也将参与其中。JAXA已经开始与美国军方进行信息共享,未来,包括日本自卫队在内,三方的信息交流将会更加通畅,效率提高。由于美国在亚洲的基地数量有限,这也影响了美国的空中监视能力,日本提供的太空监测信息对美军十分有利。 防卫省也将提升SSA的精度,在2019年预算中投入了搭载供血望远镜的SSA卫星研发预算,力求建设从地面和太空两方面进行太空监视的系统。
洛马公司推出SmartSat技术,提高纳米卫星有效载荷能力等3则消息 第一篇:《美空军授予Saber宇航公司“VR 太空作战中心”第二阶段合同》(转载) 据环球网报道:美空军已授予Saber宇航公司一项价值1.875亿美元的第二阶段合同,以开发名为“太空驾驶舱”(Space Cockpit)的下一代太空作战概念。 “太空驾驶舱”是世界上第一个虚拟现实太空运行中心,使美国各地军队和盟友、合作伙伴的运行人员能够可视化当地太空环境,快速做出决策并管理大量太空物体。 Saber的工程师完成了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第一阶段,该研究于2018年2月向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美国空军运行人员演示验证。基于Saber研究成果建立的预测性地面站接口(PIGI)初始样机用于展示军事任务中星座设计和运行控制的基本概念。 与美国空军签订的合同隶属于新的“快速”采办计划。如果可以从美国防部客户处直接获得匹配资金,SBIR第二阶段可以允许开展更大的项目。Saber宇航公司将于2020年底向军方客户部署该技术,并为商业太空领域提供民用服务。 Saber宇航公司CEO Jason Held指出,该项目在当前的太空运行能力方面领先数年。太空驾驶舱可以在繁忙的环境中轻松控制大量卫星。预计未来十年在轨卫星数量将增加两倍,因此对于军用和民用运营商来说同样重要。
Model 3高速被汽油车追尾,汽油车着火,特斯拉像是一辆坦克! 去年,一位洛杉矶Model 3 车主被一辆日产Sentra在高速行驶时撞追尾。巨大的冲击力使日产的前保险杠最终嵌入了电动汽车的后保险杠。令人惊讶的是,特斯拉的司机只扭伤了一点就从事故中逃脱了。电动汽车的底盘和电池没有损坏,因此也被证明非常耐用。 日产Sentra并不那么幸运。它的前端被撞毁了,最后在公路中间燃烧起来。Sentra的司机在事故中幸免于难,尽管此人因撞击而受伤。 Model 3 像是一辆坦克,车主对它进行了修理。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三个月,包括一个月等待OEM零件。Model 3只需要更换它的主干和一些组件,然后它就可以完美地再次上路了。 除了强调特斯拉电动车在碰撞过程中的耐久性外,最近有关这次碰撞的故事还强调了内燃机的汽车所固有的危险性。在特斯拉的电动车周围流传的负面传闻,说电动车在碰撞中容易起火,但事实恰恰相反。在这次事故中,由受控爆炸驱动的车辆比由电池组驱动的车辆更容易着火。 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生存因素研究人员汤姆·巴思(Tom Barth)强调了这一点,他之前指出,没有迹象表明Tesla比道路上的任何其他车辆更容易着火。巴特补充说,当发生严重撞车事故时,任何汽车,无论是由电力还是汽油驱动,都是有可能起火的。
我,Model Y:性感,特斯拉的新救世主(转载) 特斯拉终于完成了特斯拉“SEXY”产品阵营的搭建! 3月14日,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加州发布的电动 SUV Model Y 就像是一辆驼背版的 Model 3。借助这款紧凑级跨界 SUV,特斯拉也终于开始介入汽车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了。 几年前 Model 3 首次亮相时,其实就有人批评 Musk 定错了战略,弄错了先后顺序,贴上紧凑级 SUV 标签(意味着好卖)的 Model Y 才应该是特斯拉冲击大众市场的第一弹。不过,固执的 Musk 哪管这些。 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Model 3 简直成了 Musk 的心病。他在发布会上也承认,自己 2018 年像是老了 5 岁。好在,Model 3 没有毁了 Musk 的名声,它不但成为 2018 年美国销量最高的豪华车,还在最后两个季度帮助特斯拉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过,就当大家都觉得 2019 年特斯拉会再接再厉站上新台阶时,第一个季度特斯拉却突然“失速”,投资者甚至开始担心 Model 3 的需求了。 应接不暇的 Musk 频频出牌,又是降价又是关店,闹出不少风波,就连 3.5 万美元的基础版 Model 3 都没能帮 Musk 稳定军心。 这样的情况下,Musk 干脆直接放出大招,拿 Model Y 救场。而一直以来,分析师和投资者都不太相信 Musk 能在短时间内杀进紧凑级 SUV 市场。 “SUV 在美国市场倍受欢迎,这类车型几乎占到了每月销售车辆的 70%。”Morningstar 分析师 Dave Whiston 说。“在 SUV 中,紧凑级车型则是真正的当红炸子鸡,它几乎占到了新车销量的 40%。因此,一辆比 Model X 平民化不少的紧凑级车型对特斯拉来说至关重要。”一些分析师甚至认为,未来 Model Y 在销量上能压过丰田 RAV4 和本田 CR-V。
蓝色起源想让“新格伦”上面级变废为宝(转载) 在由NASA提供经费支持的一项论证工作下,蓝源已研究了如何把“新格伦”火箭的上面级用作居住舱或其它在轨商业设施 据航小宇报道:在由NASA提供经费支持的一项低轨商业化论证工作下,蓝源公司已研究了把其未来“新格伦”火箭的上面级改作居住舱或其它用途。蓝源主管政府销售与战略的副总裁亚历山大称,公司研究了如何充分利用“新格伦”的第二级,而不是在每次发射结束后就简单地对其做离轨处理。但他强调说,公司眼下尚未形成上面级再利用的正式规划,将研究到底哪种办法更好。 NASA去年8月签发了一系列论证合同,以研究未来支持低地轨道商业载人航天活动的各种方案。亚历山大3月20日在讨论低轨商业化的一次会议上说,蓝源把重点放在了“新格伦”第二级的再利用上,想看看能利用已入轨的该级的内部空间做些什么。他说,这包括把上面级变成居住舱或地球轨道上的其它商用设施,为此可在发射前就事先安装相关设备或是在入轨后再做改装。 “新格伦”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仍可在2021年实现首飞。亚历山大说,“新格伦”项目的总费用在“25亿美元以上”,包括佛罗里达州相关设施建设工作所需的10亿美元。该箭将在佛州组装和发射。 共有13家公司从NASA拿到了低轨商业化论证合同,包括航空航天厂家,也包括一些咨询机构。同样拿到了合同的纳型支架公司(NankRacks)也研究了把火箭上面级改造成未来商业空间站的可行性。该公司首席商务官卡明斯在会上说,公司组建了有13家分包商的一支队伍,以研究从保险到把有效载荷运回地球的能力等问题。他说,上面级再利用有很大的商机,除居住外还可用于在轨制造。
NASA火星直升机准备飞行 地球上的无人机将能从中受益(转载) 据凤凰新闻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2020年的火星任务不仅仅取决于在红色星球上着陆成功:火星直升机( Mars Helicopter)还计划在火星上起飞。该航天局一直在讨论将突破性的直升机送入太空的计划,虽然无人驾驶的直升机可能无法容纳人类乘客,但其背后的技术很可能会影响到地球上的运输。 将直升机送往火星的想法最初是在2015年提出的,NASA设想该飞机支持地面漫游车,并带有新的数据层。然而,直到2018年,2020年火星任务的增加才获得“绿灯”。 虽然被称为直升机,但这种技术实际上与高科技无人机有着共同之处。传统的直升机有一个水平旋转的主转子,以及一个垂直旋转的小型尾桨,以抵消扭矩,否则会导致整个物体旋转。相比之下,火星直升机将使用同轴设计,两个相似尺寸的反向旋转转子,其中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上面。 这些转子每个大约四英尺长,并以每分钟2400转的速度旋转。这大约是地球直升机速度的十倍,反映了飞船在火星稀薄的大气层中飞行所需的额外升力。实际上, 由于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当火星直升机飞到火星表面上时,将相当于地球上的10万英尺。这意味着火星直升机将在此前地面直升机从未达到的高度飞行。 此外NASA将需要为火星直升机提供自己的“大脑”。革命性垂直升力技术(RVLT)项目正在研发一种自动驾驶系统,使其能够避开障碍物,处理大气条件下的意外变化,或者确实处理其自身的技术问题。如果需要,该飞机设计安全地着陆。 事实上,这些可能与“飞行汽车”面临的挑战是类似的,这是美国宇航局不同团队正在开展的另一个项目。城市空中机动(UAM)项目正在寻求开发可以在城市周围运送人员和货物的自动飞行器,并且需要具备类似的装备,以便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做出瞬间的操作和安全决策。
宁德时代澄清:目前未与特斯拉达成合作意向(转载) 第一篇:《特斯拉国产Model 3或采用宁德时代电池》(转载)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美国《汽车新闻》3月11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公司与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进行商谈,计划向其采购电池,为特斯拉将在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车型提供动力。 知情人士称谈判是不公开的,因此不愿具名,并表示宁德时代一直在与特斯拉高管讨论电池的规格问题,不过并不能保证双方一定会达成合作协议。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赢得特斯拉等知名公司的订单有助于提升公司知名度,成为全球电池制造大厂,目前,该公司正逐步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特斯拉在最新的年度报告中指出,目前有一个“完全合格”的电池供应商,并且正在努力增加更多供应商。而松下正与其保持着合作关系。 对此,特斯拉拒绝发表评论,而宁德时代也尚未对此进行回复。 眼下,特斯拉正处在不确定时期,但仍在继续投资中国市场,而在其他地方采取关闭部分线下店,并进行裁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在中国确保电池供应将是特斯拉在财务上取得成功的关键。特斯拉希望依靠中国市场帮助其实现未来发展愿景。特斯拉上周证实,已与中国多家银行达成协议,获得5.21亿美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贷款,用于建立工厂,此外,通过修改另外的资产支持信贷协议进一步融资,增加高达7亿美元(约合47亿人民币)的借款额度。 经过多年协商,特斯拉成为中国第一家全资拥有制造工厂的外国汽车制造商。1月7日,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开工建设。马斯克表示,最快可在今年年底实现电池及Model 3电动汽车投产。 (实习编译:王娜 审稿:刘洋)
DARPA应考虑利用太空机器人充当卫星保镖(转载) 新浪新闻报道:美国独立的政策分析师Brian Chow撰文认为,1月30日,麦克萨技术公司的子公司劳拉公司退出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的“地球同步轨道机器人服务”项目(RSGS),也许是件好事。未来数月,DARPA将评估RSGS的其他选择,还应该认真考虑使用RSGS航天器作为保镖保护关键的卫星,并按计划在2021年春季发射第一颗RSGS。 2018年2月,美国空军部长说,像天基红外系统这样的大型卫星容易受到电子和动能攻击,而较小的航天器将更具弹性。然而美国对SBIRS卫星的依赖可能会超过几年。 在威慑核方面,不间断的预警很重要。目前,美国地球同步轨道上有4颗SBIRS卫星,到2020年代初,还发射两颗卫星,总数为6颗。物理学家认为,至少需要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观测整个地球,不包括极地地区。因此,如果俄罗斯能够使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四颗SBIRS卫星丧失功能,那么美国在预警覆盖方面就会出现能力断层。这样的断层将延误军方对一枚核弹是否发射以及它将在何处着陆的评估。 目前还没有达成协议,能够阻止俄罗斯机器人航天器靠近美国卫星,并近距离潜伏。正如威尔逊部长所说,SBIRS卫星面对动能攻击(包括机械臂抓捕和撞击)是脆弱的。 DARPA可以使用RSGS航天器作为保镖,阻挡机器人攻击或与之搏斗。此外,让保镖尽可能的便宜总是可取的,4颗SBIRS卫星每颗的造价约为17亿美元。为保证2021年春季的发射计划,首批“保镖”航天器可以与RSGS机器人维修航天器完全相同。不过,DARPA应该确定是否可以设计出一种更便宜的RSGS航天器充当保镖。这些护卫航天器也可以释放诱饵,迷惑地面直接上升的反卫星导弹。 在对核攻击的威慑和防御方面,美国还需要保护地球同步轨道的“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第四颗AEHF卫星耗资18亿美元,已与三颗AEHF卫星组成全球通信网络。洛•马公司负责人说,“这是唯一可在接近核爆中幸存下来的系统,能够在闪烁环境下提供通信。”美国计划在2019年和2020年再发射两颗AEHF卫星。同样,如果对手摧毁四颗AEHF卫星,将会使北纬65°至南纬65°之间的地区丧失全部覆盖。关于AEHF星座的后续计划,国际预测公司报告说,预计在2020年代中期开始交付。因此,AEHF卫星必须在2020年中期以后得到保护,直到后续星座完全发射和运作。 此外,劳拉的退出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该公司宣称退出DRAP RSGS项目的原因是需要将资本集中在具有最佳回报的项目上,公司同时还将终止与太空基础设施服务公司的相关合同。按照2017年6月签署的合同,劳拉公司将为太空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建造RSGS服务航天器。劳拉的退出表明RSGS成本分摊合作伙伴关系投资回报率很低。因此,额外采购RSGS航天器作为保镖,可以通过增加项目降低RSGS保镖成本,提高RSGS项目的盈利能力,并增加获得新的商业合作伙伴的机会。
美空军太空态势感知技术验证星S5已成功发射(转载) 据报道: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微小卫星S5作为“猎鹰”-9火箭次级有效载荷,于2月21日发射升空进入地球静止轨道,验证低成本太空态势感知星座技术,用于探测和定位地球同步轨道附近空间目标,并定期更新编目。 S5卫星重60千克,采用蓝色峡谷技术公司开发的先进卫星平台,应用防御系统公司(ADS)提供有效载荷,可能携带光学有效载荷。 蓝色峡谷技术公司曾于2017年宣布赢得空军合同,将建造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小卫星,其中一颗代号S5,重60千克,将使用应用防御系统公司提供的有效载荷执行太空态势感知任务。蓝色峡谷技术公司在其声明中说“该任务的目标是衡量开发低成本星座的可行性和经济可承受性,以便对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编目进行常规和频繁更新”。声明中的演示图展示了光学系统与卫星平台和太阳能电池阵列相连。 应用防御系统公司(现已被L3技术公司收购,并更名为L3 ADS公司)曾于2017年获得空军一项“小型企业创新研究(SBIR)第二阶段”合同,名为“小型卫星太空监视系统”。根据项目合同,其后续飞行试验将演示验证利用低成本太空传感器补充太空监视网能力的可行性。该项目要求像“天基监视系统”(SBSS)“探路者”光学侦察卫星那样,装载一台30厘米直径的光学望远镜,用于探测和跟踪地球静止轨道附近的物体。在合同摘要中,蓝色峡谷公司被列为该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 本次发射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行,主要有效载荷有PSN-6商用通信卫星和以色列SpaceIL公司开发的Beresheet月球着陆器。执行本次发射的航天飞行公司在其声明中解释说,S5卫星将不装载在火箭的上面级或有效载荷适配器上,而是直接装载在PSN-6卫星上,在PSN-6通信卫星到达最终的地球静止轨道位置之前分离,然后再开启自己的任务。此前曾有行业观察员猜测本次发射至少有一个额外的次要有效载荷,但直到航天飞行公司发布声明后才确认该有效载荷身份,且该版声明中有关S5及其任务的相关细节少之又少。
由私企承担月球运输任务?9家公司加入NASA月球计划(转载) 新浪新闻讯: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9家美国私营企业近日获得了一项重要资格:基于“商业月球载荷服务”(CLPS)项目下,为未来美国宇航局提供向月球表面运送货物的合同竞标资格。这是美国面向人类在月球表面长期驻留,并进一步飞向火星迈出的重要一步。 这些公司将获得为美国宇航局向月球运送科学与技术载荷的资格,包括载荷整合与操作,从地球发射并着陆到月球表面的全过程。美国宇航局预计自己将成为许多潜在希望向月球运送货物的客户中的一个。 美国宇航局新任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坦(Jim Bridenstine)说:“今天宣布的这项消息,代表了美国朝向在月面长期驻留迈出的坚实一步。美国航空航天企业的创新能力,加上我们在科学与探索方面的宏伟决心,将帮助我们达成在月球上的伟业,并最终铺平飞向火星的道路。” 获得资格的企业包括: Astrobotic Technology, Inc。: 匹兹堡 Deep Space Systems: 利特顿,科罗拉多 Draper: 剑桥,麻省 Firefly Aerospace, Inc。: 赛的帕克,德克萨斯 Intuitive Machines, LLC: 休斯敦 Lockheed Martin Space: 利特顿,科罗拉多 Masten Space Systems, Inc。: 莫哈维,加州 Moon Express: 卡纳维拉尔,佛州 Orbit Beyond: 艾迪森,新泽西 所谓“商业月球载荷服务”(CLPS)是美国宇航局推出的一项不特定数量,不特定次数的运输合同,在未来10年内最高合同金额不超过26亿美元。宇航局将根据各公司提交的方案,从竞标价格,技术可行性和发射时间表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这项合同下,飞向月球的载荷最早将在2019年被发射升空。在今年10月份,美国宇航局提出了一项研制未来使用的月球探测设备和技术的提案征集,该提案征集计划到明年1月份到期。这些早期任务将让许多关键技术得到测试,为未来重返月球,并进一步探索火星奠定基础。 大家会注意到,马斯克的SpaceX,以及贝索斯的“蓝色起源”等一批名声在外的领先私营航天企业并未包含在第一批入选企业名单上。但美国宇航局已经强调,NASA会定期评估商业市场上各家企业的相关情况和资质,并在未来不断更新加入这一商业航天计划的企业名单。(晨风)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