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a2te🐾 -
关注数: 0 粉丝数: 51 发帖数: 14,069 关注贴吧数: 1
【致摇吧主】星期五的讨论有意义吗? 这些天的纷扰致使荣吧要开展星期五的大讨论,如果你要讨论的是荣吧吧规的完善,我支持,但如果讨论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言论自由和吧里是否可以大谈同性恋,赎我不会参加,而且觉得很多余。1、荣吧有禁止言论吗?什么是禁止言论?尺度何在?是不是有人说没自由就是没自由,那么多大的自由是合理的?这个标准由谁来界定?可操作性到底有多少?大多数人都应该明白自由从来都是相对自由,不会有绝对的自由的。是不是只要是哥哥的事就可以无所禁忌?是不是在爱的名义下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就是所谓自由吗?2、吧主的职责是什么?是不是每次删除广告帖以外的帖(以下均指此类删帖)都要怀着愧疚的心情,都要和被删帖人说对不起?都是妨碍言路?这是吧主删帖的合法程序吗?是百度规定的,还是荣吧曾经有此规定?赎我不知。而且既然已经是愧疚的要道歉的,那还为什么要删?这个道歉逻辑合理吗?已经相继有几位吧主辞职,新任吧主也是被大肆指责,还被逼着要赔礼道歉,不然就是恶毒的人身攻击,语言之不堪令人发指,试问这就是所谓的言论自由吗?这种人的言论自由荣吧需要维护吗?还需要为此而展开大讨论吗?3、在荣吧有必要大肆探讨同性恋吗?不谈是不是就是恐同,就是鄙视同性恋,就是表面接受内心不敢正视?二者可以划等号吗?如果要谈应该怎么谈?从哪个角度谈?每个吧都有办吧宗旨,如果单纯讨论作为“社会问题的同性恋”是在荣吧合适还是在同性恋吧合适?答案很清楚。4、基于上述理由,星期五的大讨论吧主认为还有必要吗?在吧里我已经发过“荣吧有无必要大肆讨论同性恋” http://post.baidu.com/f?kz=104812265的帖,在那个帖里已经有很多荣迷表明态度了,那么星期五还有什么必要讨论?这些天吧里为此事已经风声水起了,难道星期五是吧主开帖的就会“好好的谈”,就没有“无休止的争吵”吗?请吧主再去看看这些天关于这个问题的帖,吧主现在还有这个威信吗?辞职的两位难道不是吧主?蝶儿拖拖难道不是吧主?会因为这个星期五的讨论改变什么吗?这样的讨论你认为有意义吗? 不会是新的争端的开始吗?如果当初回帖的荣迷不是基于对哥哥的爱,会那么耐心的一遍遍重复,而且还要冒着被低级下流的人侮蔑,你认为他们只是在争吵吗?你认为这次的问题仅仅只是言路问题那么简单吗?荣吧的言路有那么不畅吗?我暂时就写这些,我对摇吧主一心想搞好荣吧的热情和对哥哥的一片真情从不怀疑,我也不是争对你,只是讨论是你提出的,我就只好写“致摇吧主”了,言辞中如果有得罪望请见谅。虽然你是吧主,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荣迷,但相信爱哥哥的心都是一样的。
【转帖】霸王别姬·我爱 文:玄子 有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你始终这样对待我。 蝶衣用了一辈子去爱小楼。他除了戏什么也没有了,他只爱小楼。 我会不会也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你,除了我的字什么也不要了,我只爱你。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注定的,你无法爱我。 注定的,虞姬要死于那乌江剑下。 我始终相信感情是宿命的,第一眼对了,两个人才有可能。 然而最可悲的也就是这一点,我第一眼看对了他的人,却遗失了他看我的目光。 始终纠缠不清,小楼是蝶衣的师哥,蝶衣是小楼的师弟,小楼是蝶衣的霸王,蝶衣是小楼的虞姬,命定的事情,逃也逃不掉的。即便死,也只能死在乌江,死于剑下。你千般万般的受阻,你想从戏里挣脱,你找到了你更重要的东西,最终,你还是要回到戏里。戏痴戏狂戏魔,分不清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 其实,戏比起人生要简单地太多。 跨越中国现代史的片子。总会让我们有种切身的痛。即便并没有亲身经历,却也有种寻根溯源中的关联感。乱世,变世,疯狂,人,终究只是时代变迁中细微的沙砾,谁也无法抗争命运。 我会为现代史上的故事特别难过,还因为,缕下那些故事之后,总让我觉得,人,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命苦。 菊仙的死,不是蝶衣的错。也不是小楼的错。 只怪,我们,都是命苦的人。 无法改变。 即便是如今。 我始终不明白他的感情,爱还是不爱,要还是不要,人站在里面,就看不清楚了,不像戏,你总能知道下一幕的情节,定好的,有据可循,有本可考的。 爱与不爱都是鲜明的,恨也都直截了当。 你到底爱不爱我呢?是不是也想小楼对蝶衣那样欲爱不能呢?还是你爱了,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呢?还是你的爱早已别有所属? 该说的话他始终都没有说出口,该听到的,始终是耳朵边的幻听。美得遥不可及。 我要得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蝶衣想要得是小楼的一生一世,少一年少一天少一个时辰都是不行的,所以他失去了小楼,从任何层面上,他的绝对的需要的百分之百的承诺,都是小楼必须逃开的束缚。 但其实蝶衣也什么都没有要小楼的,他救他,就是救他,他给他,就是给他,他爱他,就是爱他。他什么也不要他的,除了相守。 偏偏,就是那不可能实现的相守。 我想要他什么呢? 这么多年,我到底等些什么呢? 或许我只是想要一个答案,爱,还是不爱。 明明白白。
【转帖】《枉凝眉》新探 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国学班 王颖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 韩聃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这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曲文,长久以来,大多数读者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阆苑仙葩”指黛玉,“美玉无瑕”指宝玉,《枉凝眉》也一直被作为吟咏宝黛生死之爱的绝唱,然而,倘若我们能够撇开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再对曲文本身进行一次细致的推敲,便会发现事实未必如此。 周汝昌先生曾在《“金玉”之谜》 1 一文中表示过对传统说法的怀疑,他认为《红楼梦》中的“石”本以“瑕”为特色,脂批也特意指出“赤瑕宫神瑛侍者”之“赤瑕”是兼用“赤玉”和“玉小病也”两层含义,这样以“美玉无瑕”喻宝玉便说不通,而且前三支《红楼梦》曲的语调全是宝玉自白;《引子》是如此,《终身误》更加鲜明――“试遣愚衷”,“俺只念木石前盟”显然是宝玉自家口气,而《枉凝眉》曲后特以“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就暂以此释闷而已”作一顿挫,其后《恨无常》便转为了元春口吻,那么,一向自认“须眉浊物”甚至“浊玉”的宝玉突然自承“美玉无瑕,岂非明显的败笔?再者,“木石前盟”之“石”毕竟与“玉”不同,反对“金玉良姻”正是要否定“玉”――所以宝玉几次摔它砸它,由此种种,周汝昌先生推断《枉凝眉》非为“木石前盟”而设,实际是指与宝玉关系密切的两位女子,她们二人,一个宛如阆苑仙葩,一个宛如无瑕美玉。 行文至此,笔者大致赞成周先生的这个前提,然而,对于他接下来的论断“阆苑仙葩指史湘云,美玉无瑕指林黛玉”,笔者却持有不同的看法,经过对《枉凝眉》全文细致的考证和分析后,笔者斗胆提出新见解,认为“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则指妙玉。这二玉在书中一明一暗,一虚一实,与宝玉关系密切。所以《枉凝眉》实为黛、妙二玉合传,敬请红学界各位前辈批评指教。 首先,“阆苑仙葩”之“阆苑”典出《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显然,“阆苑”为“阆风之苑”的缩写。李义山也曾有“十二层城阆苑西”之句,其次,《说文》中有“葩,华也”,可见“阆苑仙葩”之“仙葩”即仙花之意。再看《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的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生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虽然“西方”似与“西王母所居宫阙”有相近之处,且“阆苑”与“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都似仙境,但我们仍不能立刻断言“阆苑仙葩”即“绛珠仙草”,因为“仙草”并不一定能生仙花。那么我们不妨暂时转换视角。唐人李绅的《海棠诗》中有句云“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其后宋人沈立的《海棠百咏》中也有“忽认梁园妓,深疑阆苑仙”之句,而且唐人贾耽在其所著的《百花谱》中将海棠评为“花中神仙”。这样我们可以推测《枉凝眉》中的“阆苑仙葩”是指海棠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葩”字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仅仅出现过两次,除“阆苑仙葩”外,便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描写怡红院内西府海棠“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2 了,两相比照,不难发现这种推测是有根据的。 再来海棠与绛珠草的关系,虽然海棠并无绛珠之称,但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有“(花)色之美者,唯海棠,视之如浅绛”之句,而且许多咏棠诗都把海棠花苞比作“珠玑”,如“前日海棠犹未破,点点胭脂,染就珍珠颗”(宋、张材甫《蝶恋花》),“美人压酒红珠落,半笑新晴半含萼”(元·刘洗《赋欧园海棠和罗起初》) 3 ,所以把绛珠草看作海棠的化身也不失恰当。再者,“葩吐丹砂”的西府海棠是春海棠,属于木本,恰合“木石前盟”之“木”,但这似乎与“绛珠草”之“草”有了矛盾。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第三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的白海棠,它是秋海棠,恰为草本,又与“绛珠草”之“草”相合。
【转贴】遇到哥哥家的菲佣 转自红版文/侧面七月十八号早上,经过一个晚上大巴的颠簸,终于踏上梦寐以求的香港的土地。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位荣迷游香港的文章。他说,虽然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但是哥哥在这里出生,成长,创造辉煌。他所走的每一条街道都是哥哥曾经走过的。他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哥哥曾经呼吸过的。所以他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和恐惧。反而十分的亲切。当初看文章的时候十分感动。如今自己身在香港,感受和作者是一样的。来之前就将以前保存的哥哥在香港的相关地址打印的出来。粗粗一算,有好几十个。可是时间有限,只能舍弃大部分的地点。好吧,就来个香港哥哥足迹精华游吧!星光大道,蜡像馆,加多利山,文华酒店等自然是必去的朝圣地。一切都和事先想象的一样。制定路线图,一站一站的走。但是,但可是,可但是,第二天当我到了哥哥家的时候,居然意外的见到了在哥哥家工作十一年的菲佣。并有幸和她攀谈了一段时间。了解到了一些哥哥的小事。回家后,我就把这段经历记录了下来。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香港的第二天)今天计划去哥哥的家走走,再到山顶看蜡像。因为打算安安静静的到哥哥家看看就走,所以我采取了单独行动。没想到这次单独行动却给我带来的意外的收获。下午4点左右在旺角地铁站下车后,我叫了一部的士,开到了加多利山。在看似相同的的别墅群中穿梭。不久就看到的那条熟悉的路。熟悉自然是因为在影像资料中看过很多次了。那路面,那房子,都很眼熟。26A,28A,30A,32A。是这,就是这,这铁门,这门牌,多熟悉。我仔细的观察这所房子。脑中的想象和现实重叠在了一起。看到三楼的门窗开着,我不禁遐想:“窗内有人吗?会是唐先生吗?他会不会探出头来?”不过这种傻念头。没有在脑子里停留太久。还是现实一些吧!看了前门,自然要到后门看看。听说后门的围墙垒得高高的,应该很好认。绕到后门后,果然就很快找到了这与众不同的后院。一排木头将后院围得很严实。因为怕自己探头探脑的样子被人怀疑是小偷,也为了能看的更远,我站到了对面的街口。过了一会儿,正考虑要不要走,围墙旁的一道小门突然打开了。一个白色的身影出现铁栅栏和围墙之间的小小的绿地上。定睛一看,是一个菲佣。她提着一袋垃圾,拿着扫把,正在清理地上的落叶。“原来这儿真的还住着人!”我兴奋的想。犹豫了一会儿,我决定上去和她攀谈几句。哪怕几句也好。“对不起,请问这是LESLIE的家吗”当我用英文小小心心的问出这句话时,心里很没底。生怕她会说“NO!”没想到她看看我,用有些犹豫却又很大方的语气回答我,“Y---ES!”激动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我连忙问到,“那唐先生是不是还住在这里呀”“是呀”“他现在不在家,对吧?”我想她一定不愿意唐先生受到骚扰,所以先表明态度,让她知道我没想打扰唐先生。降低她的戒备心理。果然她说:“是的,他不在。”“我来自中国大陆,我很喜欢LESLIE。我今天来只是想看看他住过的地方。”“哦”她非常理解的点点头。天晓得她见过多少像我一样痴痴的荣迷。不知道她是怎么理解大家对她主人的爱的呢?“唐先生是不是经常去打羽毛球?”“是的。”“我刚才看到前面第三层的窗户是开着的,那是唐先生的房间吗?”“不是,那是客房。”“哦,那唐先生的房间是在二层,窗户被纸糊上的那间?”“是的。”“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已经十一年了”“十一年,这么久,你好幸运呀!”“是呀!”“你是怎么评价LESLIE这个人的”“他是个很好的人, 把我当一家人对待。”她回答得非常快,没有半点犹豫。看我的眼神非常真诚,肯定。“在中国大陆,有很多人都很喜欢LESLIE,我有许多朋友和我一样喜欢他。怀念他。”“是吗?”“是的,从他所有的电影,歌曲中,我感到他是一个好特别,好有个性的人”突然发觉自己的词汇量太少,居然想不到更深刻,更准确的词用来形容哥哥。真希望她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呵呵!
【转贴】哥哥发式-请出招 文/lilaccheung(一)男孩齐梳鸭尾头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男孩齐梳鸭尾头”——我不禁要会心的对自己一笑,不禁佩服当时给哥哥设计这款头型的师傅,将哥哥的可爱之处,与众不同之处,衬得恰到好处,男人和男孩交织得浑然一体。 哥哥顶着这个发型在舞台上以他浑厚性感的嗓音唱着《侧面》“你懂得我吗?你清楚我吗?你有否窥看思想的背面?”乌黑油亮的发丝,丰满活泼地堆成鸭尾,那时的他,说是男孩却多着一分男人的挺拔傲然,说是男人却有着一分男孩的饱满圆润,他就这样在舞台上跳着,如风一般潇洒不羁,眼神魅惑,摇荡在男人和男孩之间,挥洒着天真的放荡,抿住的双唇任性地翘起,配着傲然扬起的下颌,当你觉得他危险黑暗时,转瞬间他又对你笑得那样娇憨天真,眼睛里弯着一丝调皮。 告别时,他也是类似这款发型,熠熠生光地站在红堪的舞台上,华丽的服饰,精湛到不容有二的技艺,让他这款发式也凭添了原本没有的高贵,而依依不舍的离去,更使其镌刻在时光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我想不出现时有哪一个男艺人可以将这款发型衬得这样妥帖,也想不出还有哪款发型能象这款鸭尾一样将哥哥男人兼男孩的特质发挥到淋漓尽致。 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一旦时机成熟,它必将散发出不可抗拒的魅力,成为人世间永不退色的杰作。说道性感入骨,女有玛莉莲•梦露,男有赖斯利张国荣,他们之所以成为绝世佳话,是因为那诱惑里掺不进一丝龌龊和虚伪,因为那是他们天性使然,因为他们真诚地舒张了人性,所以他们让众生倾倒,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 那山呼海啸一般的热爱,从梦露染起金发,从赖斯利梳起鸭尾。
张国荣唱片全集 作者:雨苍 ��以下内容参考马来西亚影音风云出版的<香港情怀--张国荣>    广东大碟作品    1979 情人箭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郑锡良 关维麟  1983 风继续吹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黎小田  1983 一片痴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黎小田  1984 Monica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黎小田  1985 为你钟情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黎小田  1986 Stand up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黎小田  1986 爱慕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黎小田 张国荣  1987 Summer Romance 87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Patrick Yeung Gary Tong  1988 Virgin Snow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Patrick Yeung Alvin Leong  1988 Hot Summer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Patrick Yeung  1989 由零开始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Alivin Leong Michael Au  1989 Salute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Alvin Leong  1989 Final Encounter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Alivin Leong  1995 宠爱  滚石  CD 磁带  监制:林晴朗  1996 红  滚石  CD 磁带  监制:段钟潭 陆少康  1998 这些年来EP  滚石  CD 磁带  监制:陈淑华 黄文辉  1999 陪你倒数  环球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Alvin Leong  2000 Untitled EP  环球  CD 磁带  监制:Alvin Leong  2000 大热  环球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Alvin Leong  2002 Crossover EP  环球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黄耀明 人山人海  2003 一切随风  环球  CD 磁带  监制:Alvin Leong    华语大碟作品    1987 爱慕  华星  监制:周治平 张国荣 杨乔兴 梁荣骏  1989 拒绝再玩  新艺宝  监制:周治平 张国荣 杨乔兴 梁荣骏   1989 兜风心情  新艺宝  监制:张国荣 周治平 杨乔兴 梁荣骏 林旷培  1990 风再起时  新艺宝  唱片统筹:张松辉  1997 Double Fantasy  滚石  日本发行  1998 Printemps  滚石  监制:段钟潭 林晴朗    英语大碟作品    1977 I Like Dreamin’ EP  环球  黑胶  1978 I Like Dreamin’  环球  黑胶 CD    新曲+精选作品    1985 全赖有你夏日精选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黎小田  1987 情难再续  华星  黑胶 CD 磁带  监制:黎小田  1990 Dreaming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2001 Forever  环球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Alvin Leong  2004 钟情张国荣  环球  CD 磁带  监制: Alvin Leong    演唱会作品    1988 张国荣演唱会’88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杨乔兴  1989 张国荣告别乐坛演唱会  新艺宝  黑胶 CD 磁带  监制:欧丁玉  1997 张国荣跨越97演唱会  滚石  CD 磁带  监制:金广诚  2000 张国荣热情演唱会  环球  CD 磁带  音乐总监:Gary Tong    Remix作品    1987 Leslie Dance Remix  新艺宝  黑胶 磁带  监制:张国荣 杨乔兴 唐奕聪  1988 Leslie Remix行动  新艺宝  黑胶 磁带  监制:张国荣 杨乔兴 梁荣骏  1988 Leslie Dance&Remix  新艺宝  CD 磁带  监制:张国荣 杨乔兴 唐奕聪  梁荣骏
【转帖】也说终身成就奖 作者:se写在前面的话: 此文有许多主观臆断的东西,所以若有任何hurt Leslie的东西,都不是本意,我只想靠近真相。因为要靠近这个真相实在太难,所以期待各位批评指正。如果他得到金像奖(2004)终身成就奖,我高兴:哥哥跻身于群星之列;如果他得不到金像奖(2004)终身成就奖,我同意:哥哥不属于群星之列。成与败,很多时候只是表象,甚至只是一种需要,就象哥哥,他离开并不表示他真的离开了,这只是彼时彼地,他的一种需要,只是表象。而事情的真相是,那颗最亮的星永远地嵌入了我们头顶那片天空。金像奖或其他种种,都一样,是需要。我一直觉得,无论表面上还是心底里反感Leslie的人站在Leslie面前时,都不可能反感他,抗拒他直入人深心的魅力,因为他们要抗拒的是人性中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伟仔说,“Leslie演戏的天份已不需要任何奖项来肯定”。我不想在这里细论此话,毕竟是随口而出的一句,但认同不需奖项的观点。不是说不必授予Leslie任何奖项,而是他早已Deserved,不是该不该评奖的问题。不是我耐心,也不是我冷漠,而是要让主流社会接受这样一个完美的“边缘”人物,若不象荣迷一样带着深厚的个人感情色彩,那便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一个人,与你素昧平生,甚至会给你带来麻烦,你能轻易地给予他一个崇高的荣誉并为此承担一切后果吗?再加上他不仅演技超群,更美得让你眩目,你能不怀疑自己的眼力吗?还会有余心去了解和理解他在创作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对艺术产生的全真的诚意吗?权且按眼下的标准,将电影艺术粗略地划个主流与旁门左道,Leslie算旁门左道,张艺谋算主流吧。那么,后者在那些西部乡村片之后做了些什么呢?为何拒绝嘎纳?是中国情结吗?我想张艺谋自己并不愿用别人给他下的结论来简单地解释自己的转向吧?去年,站在鼓锣喧天的《英雄》大背景前,他说,我不是最好的导演,但我是最勤奋的导演。前两天央视关于柏林电影节的宣传节目中,他说,年轻的一代很强,很有前途,明天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不得不佩服他步步走先的智慧,从旁门左道突破、起家,到汇入主流做《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芭蕾,做实景《刘三姐》,做奥运会专题及开幕式,或许,美术才是他的强项,而非电影故事;又或许这只是他给自己找的一条辉煌的退路。但他对自己清醒而残酷的认识,令人佩服。不知他的艺术是否如他对自己的年龄敏感的描摹一样正走在下坡路上。如果是,那么他便已放弃了那条似乎走到尽头的艺术探索之路。重返世俗,虽然声势浩大,万人簇拥,但这是一条上升之路吗?一路上是否还有他最初作为一名艺术先锋的诚意?我只感到,他现在乍眼的不是手中的哪部作品,而是他的旅程,合作方是香港还是韩国影人,等等。香港电影界对他的接受程度超过了Leslie,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可不可以这样说:最有争议的作品是最有诚意的?历数张艺谋的作品,前期作品的诚意更大――当然,这纯属个人观点。那么Leslie呢?后期的《枪王》、《异度空间》是否承载了他更多的诚意?我此处所讲的诚意,不是他们本人自觉付出的心愿,而是影片中客观包含的他们想表达的意愿和已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及理念(说到诚意,我真的很想把Passion Tour搭进去,它太典型、太具有探索性,并且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时间的顺序说明了什么呢?Leslie的坚持。当然你可以说前者在Leslie的年龄还没有退出他的西部情结,Leslie只是没有给自己时间。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Leslie没有给自己时间吗?是否也是为了这点别人看来并不值得的坚持呢?其实,一个人要放松自己太容易了。Leslie是一个不安的人,潜意识中有一种紧张,所以他总在最佳状态抽身而退,去寻求通向更高险峰的云梯。这紧张来自何处?或许来自他童年时的孤独和这孤独产生的不安全感?我现在不能妄断。不过,正是这种不安和紧张一步步将他引向高处,让他无法回头,不能接受二流状态的自己。所以,几乎每隔三年,他便有创举。这倒不是他刻意制作的时间表,也许是创作周期或者生命周期chart吧。就这样紧张着,坚持着,一个三年,又一个三年,他从没回过头,他不可能沿循张艺谋的模式与轨迹。虽然我对电影,对艺术知之甚少,无法对张艺谋路线发表任何有价值的预测或评论,但我看到他紧绷的脸部线条柔和多了,略微僵硬的形体姿态也松弛多了――还是为他高兴。我也想为Leslie高兴,但至今未能做到。Leslie说过:“……还是要妥协的,毕竟人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可是他从来没有真正做到过――他的内心从来没有妥协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不知道他一生坚持的是对生命还是对艺术的诚意,我只知道他从来没有,也许想过,但从来没有改变过张国荣路线。
【转帖】乍现的春光·零度的感动 �作者:复制羊 看完《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我瘫坐在电影院不甚舒服的椅子上,迟迟不想离开,当时看《春光乍洩》时所有曾经拥有过的感动,全都如瀑布的白色浪花再次冲击着我……。 ����  坦白说《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并不是一部真的很棒的电影,我的几个影迷朋友在看过之后,甚至恨的破口大骂,有的义愤填膺的说:拿一些用剩的废片随便剪一剪、再敷衍地补几段访问,要骗钱也不是这种做法!有的则语带讥讽的说:哈!王家卫应该很高兴,因为这部片证明了《春光乍洩》到底有多好看,而它原本可能会很糟……面对这些负面的批评,我默默地不敢作声,有点怯于说出自己其实是蛮感动的。 ����  《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其实也没那么糟,尤其对一个喜欢《春光乍洩》、欣赏王家卫的人而言,这部片其实呈现了许多思考的轨迹,随着片中那名曾经参与《春光乍洩》拍摄工作的女子的脚步,我们跟着她一同回到了当时的拍摄现场,空旷的房间早已不是黎耀辉和何宝荣当时居住的景象,但是当现实的场景与电影的时空交错并置,对观看电影的我们而言,2000年的今天的寂寞与1997年《春光乍洩》时的孤独似乎并无轩轾。 ����  我想,这样的感动不仅是来自这部电影的本身,我其实有点像个疯狂的歌迷或影迷,企图藉由更多其他资讯的攫取,更靠近我所崇拜的偶像。《春光乍洩》就是我的偶像,而《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就像是偶像的签名或不经意的回眸一笑,虽然随便,但却足以让我这个疯狂的影迷尖叫许久。 ����  当然,除了这种观影经验的加乘效应,《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其实也呈现了一个导演的创作焦虑和一部电影的多种可能性,片中夹杂了许多王家卫的自述和演员、工作人员们的访谈,以及许多《春光乍洩》里不曾出现的片段,我们也随着王家卫的思路,重新思考了一次《春光乍洩》。根据王家卫原本的拍摄,黎耀辉(梁朝伟)在何宝荣(张国荣)离开后自杀,暗恋黎耀辉的中国餐馆老板娘,则在之后住进了他们的房间,这场大费周章的自杀戏(还有医院的急救……)和老板娘的暗恋后来全都被删掉。被删掉的还有黎耀辉与另一名寂寞的女子关淑怡的偶遇,张震与黎耀辉更进一步的交会。 ����  这些所有的、不同的人们同样寂寞的生命的描述,虽然全都被王家卫大笔删除,但是那些孤寂的生命的叹息,却彷佛仍存留在《春光乍洩》的空气里,成为另一种看不见的养分,更丰富且渲染了那种哭不出来的无奈。而我,在看了这部《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也才发现了那些当时看到的、或没看到的,感受到的、或没察觉到的,全都从此获得了满足。 ����  看完《布宜诺斯艾利斯·摄氏零度》,我只想再看一次《春光乍洩》,重新来过! ��
【转帖】看碟之《东邪西毒》 作者:cow-boy ���� 记忆中很早就知道《东邪西毒》,王家卫的经典之作,可人很奇怪,越是经典的东西,越不会去碰,以前这片都是杂牌,所以我买都没买,直到最近看见天龙出的日2版,封面很有感觉,于是毫不犹豫地收下了。���� 以前在电视上看见过片段,感觉就是很乱,现在静下心来看,才发觉这片的确令人回味无穷。 ���� 原来有些影片,一定要经历过一些事,才能体味其中深味。���� 原来有些人,一定要离开后,才明白深爱。���� 我想西毒对此深有感触,曾经有机会,他可以和他深爱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可惜血气方刚,年少不识愁,丢下爱人远走高飞,追求心中的江湖。江湖刷白了西毒的双鬓,当他再去找她时,竟已成为他的嫂子。���� 女人有个很美的名字,桃花。她在和西毒的爱情中看似占有上风。你离开我,我嫁你哥哥;你回来想和我重修旧好,我冷冷拒绝你;你离开我,离开白驼山,我和你哥哥生小孩。���� 可她真的赢了吗?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爱情是战争,一开始已是两败俱伤。随着时光的流逝,留给桃花的只有悔恨,在女人最美好的岁月里,最爱的人不在身边,可能是一生的遗憾。���� 西毒妒忌洪七,因为洪七直接,他可以用一个手指换一段快意恩仇,他可以和他的发妻行走江湖,西毒做不到,他不会因为一篮鸡蛋而得罪官府的刀客,当然也不会再回白驼山去挽回一段爱情。他怕被人拒绝,于是就先拒人于千里之外。���� 爱就是那么妖,明明深爱,却无法在一起。简单的爱谈何容易,谁都想对方爱自己多一点,谁都想自己占上风,很多事西毒做不到,我们也做不到。他困惑的,也是世间痴男怨女困惑的。���� 亦舒曾说:在金钱和爱情之前不要有自尊,否则你会后悔的。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恐怕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没想到片子那么短,让人欲罢不能,可短短不过心动的一瞬,长长不过一生的爱恨情仇。���� 王家卫选角真的很毒,放眼华人演员,能够把西毒的冷漠与深情演绎的如此完美的惟有哥哥一人。���� 影片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的烦恼,源于记性太好.或许哥哥的记忆已是不堪重负,所以只有选择纵身一跳,来寻求解脱。作为一个深爱他的影迷,只有默默说一声:哥哥,走好。���� 东邪并不邪,西毒并不毒,邪的是情,毒的是爱。���� 仅以此文献给哥哥张国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