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a2te🐾 -
关注数: 0 粉丝数: 51 发帖数: 14,069 关注贴吧数: 1
【转帖】蝴蝶飞过——感怀《霸王别姬》之程蝶衣 ��作者:恋蝶 出处:张国荣艺术研究会��路过浦东八佰伴,看到很大型的条幅,是有关一部影片的介绍。而在我眼里的,只有“戛纳参赛影片”这几个字。在我心里的,却是无限的感伤,因为哥哥。如果那部影片是《霸王别姬》,那么这几个字就会是“戛纳获奖影片”;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能停留在1993年的大光明首映式上;如果哥哥还活着,眼前的世界会明亮许多;如果可以,我但愿这只蝴蝶从未飞过……但我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如果”。在现实面前,苍白无力,也就再没有任何的意义。哥哥已经走了,蝴蝶也这样飞过。可庆幸的是,这世界上毕竟有很多人看到了他的美丽,他的绝色。只是,与此同时,还要承受一份沉重与痛楚。这或许就是代价吧。就好比蝴蝶,从毛虫到最终的蜕变需要经历太多,而那一生的穿梭,却终究飞不过沧海。����  在那一段迷惘万分的日子,观看《霸王别姬》。哥哥十年前的作品。却于现在物是人非,徒留世人唏嘘不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现在,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怀念哥哥。����  蝶衣,四十年代的名角儿。这只前世的蝴蝶,在那乱世之年,来到纷乱人间。在王朝更替,历史巨变中经受世事苍凉,却他自岿然不动。故也只能披着仅留的蝴蝶的外衣,最终乘风归去。这样的一只蝴蝶,注定只能在人间飞过,而不能永留,因为根本不属于人间。这样的人,风华绝代,那一抬手,一投足,可以把人迷醉得不禁恍惚,便注定要在人的心上留下深深的烙印,难以抹去。但这所有的一切,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上,却只能充当一条孤舟,独自追寻。决然于世,殒落红尘,究竟是谁人之错?历史?命运?还是蝶衣自己?前二者,是人难以掌控的。而如果说蝶衣有错,恐怕也就错在他太痴迷,太当真,太虚幻,太执着,也或许,太美丽。����  人,总是被历史和现实推着去承受种种苦痛,也总是夹隔于虚幻和现实之间。令人悲哀的是,蝶衣虽身处于世,而心,却始终滞留在绮丽斑斓的戏梦之中。更为可悲的是,自始至终,都只是他一人的坚持,一人的梦幻。在台上,可以尽情地眉目传情,含情脉脉,定格暂时的情意,完却所有的虚幻;却在台下,无奈地姬别霸王,徒留哀怨的眼神,孤寂的身影。正如小楼所言,这个不疯魔不成活的蝶衣才是真虞姬,而他只是个假霸王。只是戏。不过如此。他那样深爱着他,到头来,那个他所深爱的人并不存在于他的世界里。他和他,楚河汉界,咫尺天涯。在这一刻,他掏空自己的感情,而在另一刻,他输得一败涂地。他的付出,没有得到丝毫的回报,却有更多且更隐秘的伤痛。曾经的兄弟情谊,曾经一辈子的诺言,曾经一生一旦的执着,都幻化成过眼烟云,弭散,消失。繁华落尽,如梦无痕。这便是虚幻者的宿命,蝶衣的结局。在《贵妃醉酒》那一折戏中,失意的蝶衣唱到“人生在世如春梦”,而得到的响应是"您且自开怀吧"。他是蝶衣,是那个拼了命唱戏的人,是那个刚刚完全失去挚爱之人的人,是那个只知从一而终醉生梦死的人,是那个选择孤注一掷而不怕玉石俱焚的人,又怎能叫他开怀?让他怎样开怀?����  但或者,蝶衣也有他现实的一面。至少,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一个知道现实和所谓世故的人。比如,在四爷第一次探访他和小楼时,所送的玉簪和溢美之词使蝶衣欣喜不已,却压根儿没有捧小楼场的意思。于一旁的小楼自然不高兴,表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一口拒绝了四爷的邀请。而蝶衣一脸尴尬,在四爷面前一味地为他说好话,打圆场。又比如,文革前夕,小四代替蝶衣上场,小楼一时气愤地摘了头冠,连菊仙也不敢替他戴上而劝他上场,这时,只有蝶衣。他竟取来,缓缓地为他戴上,还像以往那样,为他稍稍整理了那副装扮。只是,蝶衣所仅有的那些现实,全是因为小楼,为了不让他受到伤害和不测。而他自己,却不曾给予,所以只能伤痕累累,千疮百孔。他把所有的感情和温存都给了那个男人,却把透骨刺心的冰冷留给了自己。这是蝶衣自己的无奈,也是他对自己的残忍。����  蝶衣是个悲苦之人,悲情角色。一味的付出,一生的执着,却终究是一种幻觉,一场妖梦,一回戏弄。面对这样的人生,一出戏,从一开始,就过分投入,难以自拔,换来的只是引得斯人独憔悴。但我始终认为,对蝶衣而言,最最悲哀的不是他那只对一人的付出。蝶衣不是一个害怕或计较付出的人。事实上,他对很多都无以畏惧。而应该是,他对小楼的付出,非但得不到他同样至真的感情,连那一份理解都少有。而相反的,真正懂得他的人,却是那些他应该痛恨的人。四爷,菊仙,青木。����  四爷无非是这出戏中最懂他的人,懂他的心,懂他的美,懂他的艺术。他们有着相通的灵魂。蝶衣和四爷之间的纠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彼此获得,而更多的,是对京剧的赤诚,对艺术的执着。虽然四爷算是当时封建余孽的代表人物,而蝶衣即使再红,也只不过是个地位卑微的戏子,强势手中的玩物,但在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两个对京剧热爱至狂热的人。在彼此的面前,是两个赤裸裸但却无比真实的灵魂。仅此而已。所以,即使四爷只不过是蝶衣报复小楼的一个棋子,在受伤时聊以慰藉的替身,但他们仍在一起过。那时,他们以此维系。或许只有在四爷面前,那个霸王才是真的,而那个虞姬才真实拥有霸王。此时的蝶衣,才可以流露内心的脆弱痛楚。在小楼弃蝶衣而去的那一刻,是四爷和他一起唱那台上未完的戏,看到他真实落泪的眼神,感知他那颗已支离破碎的心;在蝶衣视传单散落灯光忽灭于不顾的那一刻,是四爷于黑暗的看台上,独自起身为他鼓掌;在蝶衣因汉奸罪被捕而受审的那一刻,是四爷慷慨陈词帮他脱罪……这一切,都是四爷为他做的。是四爷,而不是小楼!但蝶衣和四爷,如同最初相识起就注定要有所纠缠,也注定了不可能真正在一起。正如那一幕,当四爷抚着蝶衣的肩膀,于其耳畔真切地说“自古宝剑酬知己”的时候,我想,那时蝶衣脑中闪现的一定是小楼的身影。在蝶衣心里的,始终只有一个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只爱他,小楼!他真正想要的知己,只有他!只是他,没有别人。也不会再有别人。这样的感情,万劫不复。蝶衣所做的一切,他的付出,包括他对自己的放纵,他的堕落,都只是因为他。为他而生,最终,也是为他而死。���� 
热春光一阵冰凉——看《春光乍泻》 作者:刘铮|乔纳森 昨晚的饭局上,高声的谈谑之际,我一忽想起该为新文章找个什么样的题目.[桃花扇]里那段谶语不知怎的窜将出来: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也好,带了"春光"两个字,或者算是切题也说不定吧. 说起王家卫,还有和王心态逼屑,耿耿于九七的香港人,那心事婉转不足为外人道处却很可能与晚明遗民息息相通吧.在历史潮汐的阴翳下,再怎么玩的转的冲浪手究要被骇浪打翻,抱着冲浪板湿漉漉地爬上来.而这回,冲浪手就是王家卫,冲浪板呢,当然是[春光乍泄]这部电影. 同性恋:不错,这确是事关同性恋的一部片子,要不也不会赶在九七前拍出来.然而,你静悄悄地看下来,会发现同性异性,对这片子而言并没有怎么样的分别.无非还是那些难以沟通的孤独者,还是对生活某种惶惑的痴念,还是飘飘忽忽,辗转反侧的生存.换一对异性straight couple,故事仍然讲的下去.那么,何必把同性恋作为看它不看它的理由或借口呢? 嫉妒: 看梁朝伟事后接受访问,他说黎耀辉这个人物他着力去演时是要表现他的痴情的.我倒觉得梁朝伟是搞错了:黎耀辉这个人恰恰不是痴情.他对何家荣的依赖是不假,甚至藏何的passport不让他走;可是他不是痴狂,他想在自己逃避的时空里抓一根稻草,在海滩上种一株花,没有这,黎耀辉无法欺骗自己,无法回避自己.他真的有点象女人:要爱情然而有着宿命绝望的根子;是自己的不管是否真爱就希望攥在手里不放,人家拿去了,他(她?)就嫉妒的要死要活;以为自己痴心,却明明多情,与张宛的缱绻似乎一样的刻骨铭心.因为看的是影院版的vcd,黎耀辉与何家荣婆婆妈妈过二人世界的那段,下面的观众的嘻嘻笑声都听得见.其实我好喜欢黎耀辉服侍何宝荣,何家荣撒娇扯皮要黎为他烧饭那段.人们在嫉妒,怨恨,追逐,报复的间隙,终于可以面对细细密密的小事,无所谓的做可笑的事.这一瞬的解放对心事如麻的人而言,真的不是难得两个字道的尽的. 探戈: 电影,有时并不像有些荷里活的拥趸想象的那样整饬,那样森严,那样不由分说.[春光乍泄]绝对是部个人化的电影,从剪辑上就可以看出:原来关淑怡饰的一角人间蒸发了,三小时的原片给剪成97分钟.甚至演员在电影公映前也不晓得故事该怎样演进.说到底,电影是画梦录,那逻辑清不清楚,人物是不是多面都没有人关心,梦到圆时,大家干净.对于影片的期待也是这样,你一味烦他陈年浆糊的翻捣,那你到影院来看什么呢?对我,就是看人台前演戏,听人幕间细语,跟人梦里潜游.随意如探戈:加不加这段探戈就是影片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 实在是因为每个细节对一部私人化的电影都是最要紧的关节,去了就不是它了.妖冶的探戈中黎耀辉同何家荣起舞,舞出丝丝缕缕的离愁别绪,也舞出爱情挣扎里的一份开心放肆.没有王家卫自己偏嗜的这些探戈,又哪来的故事,哪来的电影?而我们领受了这曲探戈,是不是也该知足离去,不计较那"干卿何事"的情节了呢? 光影: 杜可风的摄影早有人津津乐道,自不待我言.但[春光乍泄]于我强烈的印象确实完全在影像上头,灰白,惨绿,蔫黄,靛蓝,种种色彩匀成一个世外的情境.既然大家都是要逃亡,干吗不逃进主观渲染的光影?既然沉溺,不如沉溺到底. 张宛在阿根廷陋巷里和人赛球,黎耀辉在旁冷(热?)观那场戏忽地转为黑白,转成弗洛伊德的颜色.欲念,热情,回忆,伤感好象并无窒碍地融汇一起,黑白的世界让人忘了自己的所在,以为是哪段沉落已久的大梦.又回到从头,电影就是让人发梦. 还有谁也忘不掉的台灯,和台灯上的瀑布.有时我想光影就是一段缘,如果没有台灯,没有瀑布,又哪来这段飞来传奇?既是缘,也就非人事所能蠡测,来时由它来,去时由它去,谓之缘.而光影成缘,何尝不是如此呢? [春光乍泄],如同香港悬疑未定的身份,仅仅是梦中光影,质实不得.而我在半月之后打捞起来的故事,点点滴滴,无非是因了织梦的宿疾吧.
(转红版)张看林夕词 俺对林大爷仰慕已久,今天就借此机会,林林总总扯扯林……夕……的词。本人涉猎不广,所谈所感,大部分系林大爷为张先生所作歌词,《张看林夕词》者,借张先生之法眼感受林夕也,故名。世界太阔,你的哭笑不止为我。林夕是洞察世事的,记得张爱玲说,“一切对人生笼统的观察都指向虚无”。——洞察世事人情的结果,难免要疏离于这个人世间。因为生活在别处,所以可以冷眼返观自身。他说,世界太阔,你的哭笑不止为我。——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自己,虽然可以尝试着混混噩噩为一场气氛,热热闹闹亦胜于一个人——终于还是难抵那“过于喧嚣的孤独”。当年李宗盛写道——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这似乎是“世界太阔,你的哭笑不止为我” 的进一步推论,然而李的语气中,却有那样多的牵挂与纠结,欲放还收,曾不如林夕这句话来得清坚决绝——洞彻人生,却哀而不伤——因为根本上,说的只是实情而已,虽然也有诸般无奈,终究也只是淡然一笑了之。因为只剩下自己,自怜、自怨、自艾反而更可以避而不谈,剩下的,就是抚心自问,一个古老的话题,什么是理想?或者说,梦想?其实理想和梦想根本上是一回事,最终实现了的,都可以在“理”,未能实现的,便是白日梦。不管这个梦做得有多真,还是梦一场。——对于未能实现的理想,人们往往不肯给予太多体恤。从这一点来说,理想也是很现实的一件东西。人生的两大悲剧在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王尔德和萧伯纳都曾说过类似的话,林夕也曾写道: “有这么多个理想,有些根本不到我想,也有些得到会变样,久不久隔靴搔痒。” ——然而在这句话里,林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悲哀——有些根本不到我想——不是不能实现,而是根本连想的勇气都没有,别人还没有给出否定或者讥嘲,自己先取消了自己的资格。山水画只可景仰,难住进现场。可是知足,和怯懦,是两码事吧!所以他才会继续写道——能浏览遍好风景才去认命。假如能够这样,真到了路上花也没有,绿草也没有,只余小沙丘的时候,也就不再需要突发事情。几米说,人生是变化无常的,什么事都要计划吗?林夕写,一天流星,与你相比,会发现凡事有着限期。世事的限期,并不长过流星划过夜空的那一瞬。人生到处应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足迹留在这片并不干净的雪泥上,很快的,浅浅的爪印便被飞雪重新掩盖。那只无脚的小鸟,它并不是从未曾落地,只不过,那浅浅的脚印,很快地便被旁观者遗忘了,所以他们断言,它从未曾落地……其实有没有落地又有什么关系呢?谁会真的介意?连那只小鸟自己都未必。重要的是曾经飞翔,不是吗?如果可以磊落,谁情愿闪躲。如果可以快乐,谁情愿忘掉心魔。很沉重的一句话。人生是很容易就这么猥琐下去的,谁不想磊落?谁不想快乐?但是想,就真的能吗?现在尽量镇静,别问为甚么镇静……真的别问为什么。信不过感情,从未谋面才像爱情林夕本来可以表达更多他对人生的看法,可惜这种机会并不多。香港乐坛的商业化操作使得描述个人心境的作品被挤迫到一个狭小至极的规模,很多句子,只能在情歌里插一脚,“主”异地为“宾”,却连喧宾夺主的机会都没有。更大部分的,都在谈情说爱。林夕也在谈情说爱,却仍然是一个异类。相信吗?我相信爱吗?周耀辉在问,林夕在答。好感、约会、恋爱、婚姻、分手、藕断丝连、情难再续、再续前缘……Thanks to香港强大的商业运作机制,林大爷不辞辛苦地把感情由情愫暗生、病危直至死亡的过程都写了个遍。好感我说你好你说打扰。人与人之间感应的烦恼,于此昭然。笑我,原来是我的错,裂开的心,还未算清楚。想起另一句——想当然那些日子人别无所求,爱意深得深得,恨不得互为血肉;更怕有人说你为爱昏了头,给了所有还问对方说够不够。——李宗盛的词。
轻风微泛 传奇人间——追忆张国荣的艺术生命(转帖) 轻风微泛 传奇人间——追忆张国荣的艺术生命张国荣艺术研究会 http://www.leslie-cheung.com 2005-3-24 14:27:34作者:哥哥香港网站(演讲嘉宾:洛枫) 出处:哥哥香港网站 序言 哥哥离去后,我曾经出席过几次的演讲,主题集中于讨论他的流行音乐、舞台表演及服饰设计,今天会主要讨论他于电影方面的演艺成就。选择的主题是「电影里的爱情形象与死亡意识」。「爱情形象」这课题我曾于2004年4月期间写过一篇文章,分析电影里他的情人形象特点,另也曾想过讨论他的电影里的「死亡意识」,但由于是四月的关系,未能办好。经几个月的时间酝酿,我在七月份用英文写了一篇论文是关于哥哥的,这是我的另一个心愿,希望能将他的艺术成就及生前他被人们误解的事情以国际语言去澄清及于国际刊物上发表。 在这个过程里,我才能再次面对《异度空间》,感受很深,一会儿我会跟大家讨论《异度空间》。今天的演说除了是一个感性的回顾,也从他的作品中去分析他的演技特点,及其角色的变化,由中期的《胭脂扣》至最后的《异度空间》。单从这中后期的作品里已经能阅读到很多变化,在越后期的作品,角色越是复杂及越难去处理,但哥哥能处理得很好,是放开了一个漂亮的、公子哥儿的形象,演出精神分裂者及杀手角色,一些比较负面的角色。 我们先回顾八十年代里他的形象特点至《异度空间》的发展历程,及后再集中分析几个艺术形象,我选择了《胭脂扣》与《阿飞正传》为一组合,基于哥哥的电影很多时候情人的角色与死亡都有连接,《胭脂扣》的十二少与《阿飞正传》的旭仔可将之一起讨论。接着是讨论《霸王别姬》,一部重要的电影;然后是《金枝玉叶》与《春光乍泄》、最后是《鎗王》与《异度空间》,希望能分阶段及从其中的特色,领会到哥哥演技上循序渐进的层次表达。张国荣电影的爱情形象特点 及 《胭脂扣》与《阿飞正传》里的爱情与死亡 不同时期的电影形象 八十年代,哥哥以一个靓仔、有型、不覊的形象出现;流行音乐方面像《风继续吹》、《为你钟情》、《不覊的风》等歌曲,均是走这条路线。哥哥喜欢唱慢歌,但市场喜欢他唱快歌。那时期的形象主要是“日本风”,这是香港八十年代流行乐坛的取向,那时候的流行乐坛歌手,如谭咏伦及梅艳芳均改编很多日本歌曲。哥哥的形象都会借镜当时的日本青年偶像,如近藤真彦那“Matchy Cut”的发型,亦已经选着一些名牌的衣服,如 Jean Paul Gaultier 的衣饰及 YSL 的西装,带着贵族气质品味的形象使得他很特别,但这种贵格的公子哥儿的形象未能得到受落,有些人会较喜欢草根阶层的艺人形象,这让他受到一些人的排斥。 电视发展方面,当时「丽的电视」剧集如《浮生六劫》、《浣花洗剑录》,至「无线电视」的《侬本多情》、《武林世家》,也未能让他大红起来。在2003年的「追忆张国荣的艺术生命研讨会」里有讲者分析指出,因为电视媒介这“公仔箱”的银幕太小,未能配合张国荣那「留白」式、需要长镜头演绎的表达方式,而他那贵格的公子哥儿形态也不能迎合草根阶层、“进入家庭”的电视模式。这解释到为何他后期到电影圈才能有较高的发挥。 他的早期电影,如《喝采》、《烈火青春》、《柠檬可乐》等,都是演绎反叛青年居多。他有一个特色,就是从来不会是乖巧的、很纯的学生形象,不会是正面的、不会是陈百强的那类形象,他于电影发展的早期已经带点“邪”的形态; 至后期即使他演绎的是一个情人、剧中的男主角,他的角色都带着不易驯服的性格。这样使他所演绎的角色不讨好,亦在颁奖台上讨好不了评审,最明显的一出电影便是《春光乍泄》,他的表现非常好,但他的角色确实太可恶,一个野蛮、占有欲强的人物;相对起梁朝伟的角色就讨好得多了,观众亦会给予较多的同情。从两方面分析,一来是张国荣拥有这个特质,他能表达出一种亦正亦邪的气质,另一方面导演亦喜欢他的演出,他能挥洒自如的演绎,掌握到那不完美、有缺点的角色形态。
4.1来临之际,再读此文,你的感想如何? 李碧华:血似胭脂染蝶衣       ��四月一日,我们从此再也笑不出的愚人节。      四月五日,枉死城中骤添新鬼的清明节。      四月八日,你化作一把火,一撮灰,你真正走了,永不回头。      希望你释放心灵,忘却尘世的烦 恼 和痛苦,找到自己的快乐 。记得喝三杯孟婆茶,重新出发。      虽然你的爱人、知己、亲朋好友、合作伙伴、为 你倾情的fans……甚至是任何一个欷歔的过路人,都舍不得你,但你这样干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      那一定不是你!      我不信。      你一向怕死、畏高、爱 美、惜身、还经常做gym、打球、打麻将 、旅行、品红酒、享受人生。不能想象你选择 了从 廿四楼 纵身往下一跃时,需要多大的勇气 和决绝——因为 谁都知道后果是支离破碎肝脑涂地血肉飞溅……      这天我特别痛恨在文华酒店门外,撞毁 的铁栏下(你的身体竟硬生生把坚牢的金属 拗曲了),一个陌生人,用凶猛的水柱把你遗留的一大滩血,连同洒落的红花,不消一阵,冲洗净尽。你随水而去,转瞬不见了。我痛恨他这个动作。      穿一身好衣服,杏色西装,染满鲜血的你,又被一整块白布包裹,血渗出来 ,晕淡一如胭脂。为 你苍白虚弱的一息,抹上最后浓妆。      后来,你被一个长形的竹箩盖,由殓房送往殡仪馆。后来 ,你被放进度身订造无虚位极舒适的名贵棺木中。      后来 ,你在烈火中大去。      我见一些网站或文章报导 ,写「张国 荣(已故)」,括号中两 个笔划简单 的字,令人黯然。      一个人出生、成长、努力、挣扎向上、风靡群众、名成利就、喜怒哀乐 爱恨交缠……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亦算漫漫长路。把一切变成「往事」,只用了一星期,甚或一秒。人生风霜雨雪,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白了头——你坚决「不许人间见白头」,于是以后人人都老了丑了,心中你永远是个万人迷,传 奇中只有凄 厉媚艳与深情,没有岁月痕迹。      当香港危城饱受非典型肺炎肆虐的折腾,人人戴高密度纤维口罩上街,人人都重视生命,只有你潇洒作别。一个读者含泪来 电邮,写:「俊秀多情的十二少走了,你们要好好照顾伤 心断肠的如花啊!请你负责任。别让我担 心!」      梅艳芳说过:「哥哥是我生命中唯一好友。」      你不喜欢人叫你Leslie或张国 荣,爱 听人人叫你「哥哥」,因你成长在一个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大家庭,渴望爱 但被忽视,所以「哥哥」的昵 称令你有「亲人的感觉」。对 阿梅而言,有更深的意义。      我打电话给她时,她已在发狂号哭悲痛欲绝中稍为平复 ,正为你诵经超渡。她身边姊姊和好友一个一个走了,现在唯一知己也撒手离去,胭脂扣松脱烟消,现实中角色对换,你知道自己多残忍吗 ?我对 阿梅说:「你要坚 强,不要多想,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她声音虚空、哽咽:「我想不通,我接受不到。我们那么锡他,但他不响应 ,打电话又找不到,连号码也改了。有时一班人吃饭,他突然站起来 走掉。那段日子,他像另外一个人……」你常常自问:「我一生没做过坏事,为何会 这样 ?」这句话,我和阿梅也听过多次。你身边很多人自恨「做得不够 」。      但连阿梅也联络不上,谁能找到躲起来的你?      之前,你有当导演的心愿,曾因剧本不够商业化找不到投资者。及后有一大陆的富商答应支持你开拍,你很亢奋,兴致勃勃,谁知他惹上官非被关押。一时间你的情绪跌至谷底。还有在泰国撞邪中降头的说法(应 该与什么拍鬼片「不能抽离角色」关系不大。你是专业演员,而且戏早已拍完)。      因为你跟小思(卢玮銮教授)和仙姐(白雪仙)提过,你很喜欢廿年前在港台演过一个电视剧《我家的女人》,想重拍。那是识于微时的我们第一次合作,还夺国 际奖。所以去年五月一日我千方百计把你约到徐枫家开会 ,她乐意支持。我建议把剧本重写,情欲去尽些。你想用张芝,喜欢她的外形和演技,还很贴合剧中「十清一浊 」的命格。
哥哥的一段旧闻(转帖)      完成了告别个唱,张国荣毫无心情激汤,由璀灿生活回归平静,他很容易便适应下来,心境反而此以前更为轻松,在二月十四日他已踏上征途,偕友人邀游天下,三月中返港後,待他完成了『阿飞正传』,始能将一切放下来,全心全意远赴美国攻读电影课程。     现时还有一件事情令张国荣牵挂的,他与老佣人六姐相处了十载,如今分离在即,难免有离愁别绪,张国荣面露伤感之情说:『六姐年届八十龄,健康一天比一天坏,实在教人忧心,在我举行告别个唱期间,六姐返了大陆探亲,岂料患上重病,内地的亲人立刻送她入院动手术,当时我接到此消息,自然很挂心,但个唱又在举行中,所以不可能往内地一行,只能劳烦六家姐到大陆一赵。』     为了专心应付最後一次告别演唱会,张国荣不想情绪受骚扰,他索性不去过问此事情,最近他的家人已将六姐接返香港,Leslie为六姐检查了身体之後,知道她的健康已稳定下来,他才放心去外地渡假。     张国荣说:『六家姐在内地接了六姐回港,我便接了六姐回家居住,有母亲代为照顾她,始终比较好。』『迟些你去美国读书,会否申请六姐一起去呢?』『不会了,六姐年事已高,很难适应外国生活,加上她本身亦不想跟我去,所以我决定赴美之前安排她入住一间环境较好的老人院,有专人照顾她,我反而去得安心。』 『六姐在港不是有亲人吗?为何不交回她的亲人照顾六姐呢?』 张国荣说:『六姐在港确是有些侄儿,但是她的亲人每日都要上班,平时只留这位老人家在家裏,如果有起事来,可能会很危险,我当然放心不下,所以送六姐入住老人院是较为适合,六姐最宠我和六家姐,将来我不在港,相信六家姐一定会经常到老人院探望六姐。』 『姐可以得到妥善安排,你的母亲又如何?』 『哈哈!我的母亲易办得多,因为妈咪一向活跃,迟些我去了美国读书,母亲在香港有大把朋友,可不愁寂寥,我的姐姐、哥哥又可以照顾她,如果母亲喜欢,又可以随时来美国同我见面,所以妈咪我就从未檐心过。』张国荣虽然只在近两年才与母亲共同生活,但他对母亲颇为孝顺,每逢大节日他都会送一些礼物给母亲,又或者送机票给妈咪到外地旅行,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关心自己,张国荣亦深明此道,对老人家极之细心。   疼锡六姐不怕亲母呷醋     张国荣的父母很早便离异,那时候他们兄弟姊妹均与婆婆一同住,而保姆六姐便负责照顾小国荣,直至现在,她仍然与张国荣维系著一份深厚的感情。『以心比心,六姐待我真的很好,有如亲儿子一般,她与我同甘共苦,照顾我、疼我,现在她年纪大了,我应该对她更好,我不要她太操劳,真的怕她累坏了。』张国荣疼六姐是人所共知的,就算他的亲母「呷醋」亦如是,最近,张国荣还购了一层楼宇给六姐安享晚年,可见他是何等敬老及重情了。
转帖:《阴影中前行——香港电影专家:贝.罗根追思张国荣》 首先我们现在身处的就是香港中环文华东方酒店,也就是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不幸自露台跳楼自杀身亡的地点。香港以外的地区很难体会张国荣这位偶像巨星的突然离去是多大的损失,因为多年以来他都是香港演艺界的中流砥柱。但突然之间他犹如流星划过这酒店的楼台黯然陨落,想起今天我在这酒店旧地重游,不禁令人神伤。但我也觉得很荣幸今天有机会能追思一下张国荣对于香港电影业的重要影响以及我个人对这位对香港电影业贡献良多的出色演员的印象并向香港以外的人们介绍他的独特魅力,从而让大家明白为何他的离去是香港影坛如此大的损失。 张国荣的独特的地方是他几乎涉及演艺界的每个领域,而且非常成功。首先,他是香港第一代唱而优则演的艺人。一般而言,以前电影演员都不曾有当歌星的经历。但他例外,而且他不管是在影坛还是在歌坛都同样成功。但有趣的是,现在演员也稍微涉足歌坛或者歌手涉足影坛的事情在演艺界已经很普遍,但鲜有两者兼得者。但张国荣能把两方面都兼顾得很好而且都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更有趣的是,很多香港人开始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歌,但国外很多人认识张国荣是因为看过他主演的国际知名的《春光乍泄》和《霸王别姬》,他们根本不知道张国荣是位歌星。所以他在不同演艺领域间的转换的游刃有余实在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即使在国外这都是一个禁忌,比如歌星去演戏或者影星去唱歌,而张国荣竟能在两个领域都取得同样的巨大成功,这真是非同凡响。另一样关于他的不寻常的事是虽然他没有站出来说自己是同性恋,但他在生活中的确是个同性恋者。他选择了这样的生活,而且他在采访和访谈中暗示自己性倾向的言论比同时代的艺人要多的多,而且他作为同性恋者,同时却能把异性恋者、同性恋者,阴柔和洋刚的不同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因为在西方,如果你公开了你是同性恋的身份那么你在演戏选角还有观众对你角色的接受度方面就会受到限制。但相形之下,张国荣的私生活虽然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他的出神入化的演技令他能够演任何他想演的角色,观众都会接受。他能够突破不同性向的角色的过人演技实在令人敬佩。 跟很多人一样,我初次认识张国荣是源于《英雄本色》,因为象众多香港电影迷一样,我首先迷上的是香港功夫片,但他不是功夫演员,所以功夫片中很少见到他。而功夫片之后的港片风潮是吴宇森的黑帮电影,其中引起我注意的第一炮就是《英雄本色》,而该片的主演就是周润发,狄龙和张国荣。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充满正义感的配角,他在该片的演出棒极了。《倩女幽魂》是他引起我注意第二部作品,因为该片武指是程小东监制是徐克,所以该片是香港主流动作片,正是我最欣赏的类型。虽然他在片中动作场面不多,只是饰演一个普通的书生,但他的眼神能够充分反映出一个普通人遇到奇异事情的反应。那就是张国荣,我觉得他在该片的演技棒极了。说起电影类型问题很有趣,因为人们总是注重严肃的剧情片中的角色,但我认为要演好轻松喜剧和浪漫戏剧难度同样很大。所以我很佩服张国荣能演好各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的电影。从题材阴暗忧郁的电影中的狂野角色到喜剧的疯狂搞笑角色,或者两者之间的角色,他演起来都游刃有余。他是个全才的演员。有时候与人演对手戏时,你的搭档要充分享受演戏的乐趣,将你带入一种享受的状况,不是说要在镜头前面乱眨眼,不知轻重地开玩笑,而是尽情融入角色充分享受演戏的过程。而大家如果看过《纵横四海》里面周润发、钟楚红和张国荣的表演就是水乳交融,轻松而又投入的典范。要赢得观众的欢心,就得让观众看到他们是全心投入拍摄的过程的。有时情节有点可笑,但很搞笑,因为我们都会对此心照不宣,因为吴宇森之前题材黑暗的《喋血街头》惨遭滑铁卢,而且正值农历新年,所以吴宇森现在要走喜剧路线。比如《捉贼记》还有法国新浪潮导演的经典剧情等。有来自《朱尔与吉姆》的三角恋笑料,有《教父》的枪战和杀戮等。主演当然还是周润发。但本片中周润发不再饰演小马哥这类帮会角色,而是饰演走浪漫喜剧路线的角色不过加上了动作场面。还有张国荣,张不再饰演可爱的美男子也不是《倩女幽魂》的单纯书生,而是一个果敢,身手了得的贼。我们会看到他出演动作场面包括功夫和枪战场面。而现在他已过世了,当我们回顾他的电影作品时,在我们看过《胭脂扣》里他在生与死之间的挣扎和觉悟,在他过世后再看他在《纵横四海》中的表现其实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会对当时处于黄金时代的他,充满活力和朝气充分享受人生的表现更为欣赏,他当时如盛夏阳光般灿烂夺目,那才是关于他的最好的回忆。比起坐在那里看着他悲观的电影流泪感觉郁闷要好得多。所以现在回顾《纵横四海》是非常适合的,因为这样你就不会老是着眼在张国荣的死,因为你会看到他生命曾是多么璀璨,这是更重要的。 《纵横四海》里有几个场面是令我难以忘怀的,首先是最后偷画的过程,就是最后周润发坐在轮椅上像是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碟中碟》)般指导张国荣完成偷盗名画的任务,身穿黑西装到处晃悠的张国荣非常帅气。他本来就非常英俊,在整部片中都很帅气。但这一幕中的张国荣,大家回顾时会发现简直是俊美无匹,我就是这么认为的,虽然那一幕不是重要情节,但我认为这一幕中的张国荣仍然散发出挡不住的巨星魅力。另一幕我很喜欢的是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三人同乘一辆红色跑车出游的情节,因为有趣的是,现在这三个人因为不同原因都已经不在香港电影圈发展了。所以这三位那个时代的影坛巨星在法国阳光下乘坐红色跑车快乐同游的场面,于我而言这不但是他们三位当时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终结。他们称霸影坛的传奇时代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人们心中,张国荣是位可爱友善而品格高尚的人,而摄影机可以捕捉到他的这些特质,即使在他饰演冷漠无情的角色时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问我,张国荣其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认为大家在看某人的电影时,必定都会感觉到他在镜头前散发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就是他的真实个性。这话用在张国荣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他在电影中所散发出来的生气勃勃的正面能量就是他那时的真实个性。那就是真实的他。我心中的他一直都是生机勃勃,光彩照人。不管是在他的音乐电视,现场电视节目还是电影或其他任何事情中,他的这种精神都跃然屏幕之上。我们总是能感受到他的这种正面而热情的能量。也有其他艺人与张国荣类型接近,但张国荣是独一无二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