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的海009 無情的海009
关注数: 68 粉丝数: 128 发帖数: 7,760 关注贴吧数: 37
帖木儿年表 尔然发现 注脚受伤存在太多版本有当马贼抢劫的有在战场的 帖木儿年表_引自Beatrice Forbes Manz<瘸子帖木儿的兴起与统治> 对于帖木儿一生中发生的众多事件,我(此处指贝阿特丽采·福贝思·曼兹)都给出了伊斯兰历的日期和西元纪年的日期.对于仅明确了其伊斯兰教历年份的事件,同时也给出对应的西元纪年.对于事件的具体日期无法确定,但由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大致月份的事件,我给出的是伊斯兰历年份和独一的西元年份.对于帖木儿前半生的大多数事件,波斯文的文献在日期上彼此争论不休,这是因为在转换兽名纪年(一种以春季为始的太阳历)与伊斯兰教历(太阴历)上出现了一些混淆引起的.对于这种情况,我给出了一段日期.对于此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参见 Jean Aubin的"Le khanat de Cagatai"p.49的注解. 回历/伊斯兰历纪年 西元纪年 事件 1206-1227 成吉思汗的治世. 1259 蒙哥合罕去世, 大蒙古联合体的终结. 1260 伊利汗朝在伊朗建立. 1326-34 察合台汗国塔儿麻失里(Tarmashirin)汗的统治,皈依伊斯兰教. 1334-44 察合台汗国骚然动乱,分裂为两个部分:东察合台汗国与西部的河中地区(Ulus Chaghatay). 720年代末-730年代初 1320年代~1330年代 帖木儿可能的出生日期. 736年第二拉比月13日 1335年11月30日 不赛因汗(Abu Said Khan)去世,伊朗伊利汗朝的终结. 736年舍尔邦月25日 1336年4月8日 官方承认的帖木儿出生日期,几乎可以确定是杜撰的. 747年 1346-47年 河中统治者哈赞汗(Qazan Khan)被异密迦兹罕(Amir Qazaghan of Qaraunas)所弑.河中进入部族统治的时代. 759年 1358年 迦兹罕被勃罗勒歹之子(son of Borolday)所暗杀,由阿布·达拉赫·本·迦兹罕(Abu Allah b. Qazaghan)所继承. 760年或761年 1358-1360年 速勒都思部巴颜(Buyan Suldus)和巴鲁剌思部哈吉别(Hajji Beg Barlas)废黜了阿布·达拉赫,巴颜夺得对河中地区的统治权. 761年第二拉比月 1360年2-3月 东察合台汗国的秃忽鲁帖木儿汗(Tughluq Temur Khan)入侵河中地区.帖木儿第一次试图夺取巴鲁剌思部的统治权. 762年第一朱马达月 1361年3-4月 秃忽鲁帖木儿汗第二次入侵河中,并夺取之.帖木儿获得了对巴鲁剌思部的权利. 765年年底 1364年 异密忽辛(Amir Husayn of Qaraunas)击败了蒙古人可汗,夺得对河东地区的统治权. 766年莱麦丹月1日 1365年5月22日 异密忽辛和帖木儿在"泥沼之战"中击败蒙古人. 大约768年 1366年-1367年 帖木儿第三子米兰沙诞生. 768年-769年 1366-1368年 帖木儿与异密忽辛不和,帖木儿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何种地区之外. 1368年 元朝在中原统治的结束,明朝兴起. 769-778年 1368-77年 细浑河北岸的蓝帐汗国/白帐汗国兀鲁思汗治世. 771年莱麦丹月12日 1370年4月9日 帖木儿的统治在河中地区正式获得承认,宣布窝阔台系的锁咬儿哈的米失(Soyurghatmish)登基为汗. 772年或773年 1370-72年 两次深入蒙兀儿斯坦的战役. 773年春或774年 1372或1373年 针对花剌子模苏非王朝的战争. 774年-775年 1373-74年 对花剌子模的第二次战争. 大约775年 1373-1374年 开始建设渴石/夏赫里沙布兹. 776-778年 1375-1377年 远征蒙兀儿斯坦. 777年或778年 1375-1377年 白帐汗国王位的觊觎者脱脱迷失(Tokhtamish)寻求帖木儿的庇护. 777年至778年 1376-1377年 其子只罕杰儿·本·帖木儿去世. 777年至779年 1375-1378年 任命其子乌马尔·沙黑为安集延总督,他受到了哈马儿丁·杜格拉特(Qamar al-Din Dughlat)的进攻. 779年第二拉比月14日 1377年8月20日 第四子沙哈鲁诞生. 781-782年 1379-80年 对花剌子模的第四次战役,第一次摧毁玉龙杰赤(Urgench)城. 782年 1380-81年 米兰沙被任命为呼罗珊总督. 783年穆哈兰月 1381年4月 夺取也里城(赫拉特,Heri,Herat). 784年末或785年初 1383年初 赫拉特城叛乱,击灭克拉特()王朝,强制将其降为帖木儿直属地. 785年 1383-4年 在锡斯坦作战,夺取坎大哈. 786年 1384年 嫡孙哈里勒·速勒檀·本·米兰沙(Khalil Sultan b. Amiranshah)诞. 786年 1384-5年 对马赞达兰君主爱米尔·瓦力的战役.夺取阿斯特拉巴德,在大布里士,孙丹你牙安排恭顺的统治者.
伊朗简史 伊朗是世界上文明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和两河文明同时,公元前4000年以后埃兰文明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部,以苏撒为中心。它与苏美尔各城邦贸易联系密切,并且发生过一些战争,几次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帝国衰落时期,成为霸主,也有时候被它们征服。 公元前2000年以后,印欧人从南俄草原进行大迁移,一部分迁入伊朗高原。这些游牧民族后来构成了伊朗波斯民族的主体在伊朗北部建立了以埃克巴塔纳为中心的米底帝国。公元前612年,米底联合新巴比伦灭亚述帝国,埃兰后来被新巴比伦所灭,米底与新巴比伦,吕底亚称霸中东。 公元前六世纪中期,米底人统治下的波斯人反对其统治,居鲁士二世结束了米底统治,建立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他征服了新巴比伦,让犹太的巴比伦之囚重返耶路撒冷;征服了吕底亚,并征服了希腊的爱奥尼亚城邦。居鲁士后来死于北方游牧民族之手。冈比西斯继承王位,并且征服了埃及,并试图夺取努比亚。但由于冈比西斯的宗教不宽容和郑智上缺乏及全,他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大流士最终夺取权力,实行改革,加强中阳权力,恢复宗教宽容,并加强琐罗亚斯德教地位。 从公元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为惩罚雅典支持爱奥尼亚城邦qy,发动第一次希波战争,败于马拉松。后来薛西斯发动第二次希波战争,同样战败。但是后来波斯还是利用希腊城邦的纷争,支持斯巴达,夺取了爱奥尼亚城邦。 公元前四世纪后期,马其顿的腓力二世和其子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各城邦,亚历山大进行了东征,灭亡了阿契美尼德波斯,开启了希腊化时代。但是其死后,将军们进行继业者战争,伊朗被塞琉古帝国统治。塞琉古后来被中亚的游牧民族帕提亚人进攻,伊朗被夺取,帕提亚人建立了帕提亚(安息)帝国。
立花道雪、宗茂:游戏「高分」实际「低能」的典型(第三稿) 日本光荣株式会社(koei),以历史模拟类游戏擅长,《信长之野望》为其主攻之作之一。碍于现代游戏的技术限制,此类游戏以设置人物数据划分高低。而《信长之野望》系列当中,人物统率数据排行前三者,无出上杉、武田、立花道雪三人。此外立花道雪的养子立花宗茂,也被捧到高高的,一副自三人之后,舍我其谁的样子。 殊不知这些在游戏当中数据华丽的人,动不动破百、满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却是劣迹斑斑,总是被揍得满地找牙。而不知真相的后人,总是一味凭借游戏中数值的美好印象,吹嘘这些死了数百年的异域白骨是「军神」、「军事能力强」、「会打仗」。 汇集以往的帖子,结合新发现的史料,来揭穿被赞誉为「雷神」的立花道雪与被赞誉为「西国无双」的立花宗茂的真实面目。分章列出: 一、【吊打立花道雪】 1、第二次门司城之战(永禄四年) 2、宝满山之战(永禄十年) 3、休松之战(永禄十年) 4、立花山城之战(永禄十二年) 5、今山之战(元龟元年) 6、肥前高祖山之战(天正七年) 7、筑前柴田川之战(天正七年) 8、立花山城之战(天正八年) 9、生松原之战(天正十年) 10、蒲船津城之战(天正十二年) 11、小森野之战(天正十三年) 二、【立花宗茂的厚黑哲学】 1、安定馆之战 2、碧蹄馆之战 3、第二次晋州之战 4、般丹之战 5、第一次蔚山之战 6、第二次蔚山之战 7、露梁海战 8、江上八院之战 9、岛原之战 10、立花宗茂「西国无双」称号的来源 一、【吊打立花道雪】 1、第二次门司城之战 门司城是大友家与毛利家在丰前争夺的重心。两家为此多次爆发战争。 1551年~1557年,大友和毛利签订领土协议,这期间门司城一直是大友家领土,直到1558(永禄元年)小早川隆景才发兵将其夺取。随后1559(永禄二年)就爆发了大友和毛利的第一次门司城战争。这次发生在永禄2年的第一次门司城合战,大友义镇(宗麟)是派田原亲宏去打,并非由立花道雪出马。 而到了1561(永禄四年)的第二次门司城合战,由被后世捧臭脚为「雷神」的 立花道雪(户次鉴连)亲自出马,战况却依然不容乐观。 是年十月,大友军攻向门司城,毛利也在门司集中主力应战,双方展开正面交锋,此次双方的阵容都颇为豪华,大友方以义镇本人为总大将,同时派出了户次鉴连,吉弘鉴理、斋藤镇实、田原亲贤、臼杵越中守等名将,此战也是名将高桥绍运的初阵,毛利方则是毛利元就本人与小早川隆景、冷泉五郎元丰、浦兵部宗胜及儿玉内藏丞在阵。作为智将与智将的对决,谋略的使用在此战中表现得颇为精采——十月十日的合战前夜,经过大友方的调略,门司城内的稻田弹正与葛原兵库助二人答应于次日大友发动攻击时充当内应,然而此事不久之后便被毛利方面得知,元就将计就计在城内设下圈套,次日,大友军顺利攻入城内,却遭到毛利军的伏击,在付出惨重损失后退出城外,随后大友方以臼杵、田原的铁炮队及户次鉴连八百名弓箭手为主力与毛利苦战。同月二十六日,大友义镇再次发动攻击,然而此时小早川隆景的援军已经赶到,大友在战局中已处于完全劣势。十一月五日夜,大友军开始从门司城撤退,然而小早川水军却从海路迂回,于次日在黑田原、国分寺附近设伏袭击了大友军,这次战斗给大友造成了最大的损失。此即门司城合战,大友方前后有竹田津则康、吉弘统清、一万田源介、宗像重正、大庭作介等多名武将战死。 此战,户次鉴连(立花道雪)本人被毛利方小早川隆景、儿玉就方抽起来吊打: 「田原亲坚、户次鉴连等,既攻陷丰前诸城,遂欲取门司城。进军小仓,海陆并攻。毛利隆元闻之,出次防府。小早川隆景、儿玉就方等率兵赴救,入城拒守。亲坚、鉴连数攻城,战辄不利,多失亡。」 --《艺阳记》、《吉田物语》、《新载军记》 「十一月,趁夜退军。毛利氏兵追击,斩首数百级。」 --《津崎文书》、《艺阳记》、《吉田物语》、《新载军记》「丰后兵再攻门司城,隆景击走之,多得首级。」大友义镇因为门司的惨败一气之下遁入空门,由此改名为大家所熟悉的宗麟入道,同时也有数名家臣跟随宗麟一起剃发入道:吉冈长增改称吉冈入道宗欢,户次鉴连改称户次入道麟伯轩道雪,这样做的原因,恐怕还是因门司城之败而自责,因为吉冈长增是义镇当时的主要谋臣,而户次鉴连则是众武将之首。
萨拉丁的军队篇 1169,埃及的维齐大臣(VIZIER)沙沃(SHAWAR)死于非命,有传说是因为受到萨拉丁派出刺客的暗杀。埃及法帖梅王朝的最后一任哈里发艾尔阿迪德不顾圣王努尔丁的意见,坚持要让萨拉丁做已故的维齐大臣沙沃的继任者,这位哈里发如意算盘打的很美,当时的萨拉丁既年轻,也没有根基,缺乏政治资本,所有的艾密尔也不是对他死心塌地的,所以这位哈里发大概觉得如果让萨拉丁成为维齐大臣比较保险,不会威胁他作为哈里发的地位。但他显然低估了一代人杰萨拉丁的实力,等到萨拉丁成功平定几位艾米尔筹划的对他的行刺,赢得了法帖梅王朝5万名非洲士兵的忠诚以后,他已经稳固了他的地位,更何况萨拉丁之后还在达米埃塔在圣王援军的帮助下大破十字军和东罗马帝国的联军,萨拉丁已经赢得了声望和地位。等到1171年九月份法帖梅的最后一位哈里发去世,萨拉丁已经成为埃及当仁不让的掌权者。在法帖梅王朝最后一位哈里发死后,库尔德人出身的萨拉丁不仅把他的宗教信仰从什叶派改成了逊尼派,而且他还一手建立了一支不受前朝影响,只对他个人效忠的军队。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继承了法帖梅王朝遗留下来的军事力量,包括数以千计的亚美尼亚雇佣军,苏丹国以及阿拉伯人组成的正规军和预备役,再加上库尔德人组成的古拉姆骑兵以及由萨拉丁的叔叔从藏吉德带到埃及的许多土库曼部落骑兵。图为 法蒂玛王朝的部队
立花道雪、宗茂:游戏「高分」实际「低能」的典型(第二稿) 日本光荣株式会社(koei),以历史模拟类游戏擅长,《信长之野望》为其主攻之作之一。碍于现代游戏的技术限制,此类游戏以设置人物数据划分高低。而《信长之野望》系列当中,人物统率数据排行前三者,无出上杉、武田、立花道雪三人。此外立花道雪的养子立花宗茂,也被捧到高高的,一副自三人之后,舍我其谁的样子。 殊不知这些在游戏当中数据华丽的人,动不动破百、满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却是劣迹斑斑,总是被揍得满地找牙。而不知真相的后人,总是一味凭借游戏中数值的美好印象,吹嘘这些死了数百年的异域白骨是「军神」、「军事能力强」、「会打仗」。 汇集以往的帖子,结合新发现的史料,来揭穿被赞誉为「雷神」的立花道雪与被赞誉为「西国无双」的立花宗茂的真实面目。分章列出: 一、【吊打立花道雪】 1、第二次门司城之战(永禄四年) 2、宝满山之战(永禄十年) 3、休松之战(永禄十年) 4、立花山城之战(永禄十二年) 5、今山之战(元龟元年) 6、安乐平鹫岳之战(天正七年) 7、肥前高祖山之战(天正七年) 8、筑前柴田川之战(天正七年) 9、立花山城之战(天正八年) 10、生松原之战(天正十年) 11、蒲船津城之战(天正十二年) 12、小森野之战(天正十三年) 二、【立花宗茂的厚黑哲学】 1、安定馆之战 2、碧蹄馆之战 3、第二次晋州之战 4、般丹之战 5、第一次蔚山之战 6、第二次蔚山之战 7、露梁海战 8、江上八院之战 9、岛原之战 10、立花宗茂「西国无双」称号的来源 一、【吊打立花道雪】 1、第二次门司城之战 门司城是大友家与毛利家在丰前争夺的重心。两家为此多次爆发战争。 1551年~1557年,大友和毛利签订领土协议,这期间门司城一直是大友家领土,直到1558(永禄元年)小早川隆景才发兵将其夺取。随后1559(永禄二年)就爆发了大友和毛利的第一次门司城战争。这次发生在永禄2年的第一次门司城合战,大友义镇(宗麟)是派田原亲宏去打,并非由立花道雪出马。 而到了1561(永禄四年)的第二次门司城合战,由被后世捧臭脚为「雷神」的 立花道雪(户次鉴连)亲自出马,战况却依然不容乐观。 是年十月,大友军攻向门司城,毛利也在门司集中主力应战,双方展开正面交锋,此次双方的阵容都颇为豪华,大友方以义镇本人为总大将,同时派出了户次鉴连,吉弘鉴理、斋藤镇实、田原亲贤、臼杵越中守等名将,此战也是名将高桥绍运的初阵,毛利方则是毛利元就本人与小早川隆景、冷泉五郎元丰、浦兵部宗胜及儿玉内藏丞在阵。作为智将与智将的对决,谋略的使用在此战中表现得颇为精采——十月十日的合战前夜,经过大友方的调略,门司城内的稻田弹正与葛原兵库助二人答应于次日大友发动攻击时充当内应,然而此事不久之后便被毛利方面得知,元就将计就计在城内设下圈套,次日,大友军顺利攻入城内,却遭到毛利军的伏击,在付出惨重损失后退出城外,随后大友方以臼杵、田原的铁炮队及户次鉴连八百名弓箭手为主力与毛利苦战。同月二十六日,大友义镇再次发动攻击,然而此时小早川隆景的援军已经赶到,大友在战局中已处于完全劣势。十一月五日夜,大友军开始从门司城撤退,然而小早川水军却从海路迂回,于次日在黑田原、国分寺附近设伏袭击了大友军,这次战斗给大友造成了最大的损失。此即门司城合战,大友方前后有竹田津则康、吉弘统清、一万田源介、宗像重正、大庭作介等多名武将战死。 此战,户次鉴连(立花道雪)本人被毛利方小早川隆景、儿玉就方抽起来吊打: 「田原亲坚、户次鉴连等,既攻陷丰前诸城,遂欲取门司城。进军小仓,海陆并攻。毛利隆元闻之,出次防府。小早川隆景、儿玉就方等率兵赴救,入城拒守。亲坚、鉴连数攻城,战辄不利,多失亡。」 --《艺阳记》、《吉田物语》、《新载军记》 「十一月,趁夜退军。毛利氏兵追击,斩首数百级。」 --《津崎文书》、《艺阳记》、《吉田物语》、《新载军记》「丰后兵再攻门司城,隆景击走之,多得首级。」大友义镇因为门司的惨败一气之下遁入空门,由此改名为大家所熟悉的宗麟入道,同时也有数名家臣跟随宗麟一起剃发入道:吉冈长增改称吉冈入道宗欢,户次鉴连改称户次入道麟伯轩道雪,这样做的原因,恐怕还是因门司城之败而自责,因为吉冈长增是义镇当时的主要谋臣,而户次鉴连则是众武将之首。(0)
李陵的问题只要了解汉朝军制 就知道李陵缺的是什麼 自然就是骑兵 骑兵的发展:汉代的骑兵开始逐渐分化为轻骑兵(汉代称“轻骑”)和重骑兵(汉代称为“突骑”) 当然面对匈奴这种纯骑兵部队效果集佳 配合汉弩就足以对匈奴造成很大杀伤能力 突骑骁勇,铠甲齐备,甚至战马也备有部分铠甲防护(见《武库集簿》之“马甲鞮瞀”),在战术上能够冲突、击破敌阵 而轻骑则善于在两翼迂回包夹,配合步兵作战(参见段颎击破西羌部族的战例) 当时李陵当时汉军情况是以战车围成营垒,并不断击退匈奴的突袭 匈奴野战能力很差,一旦汉兵发起冲锋,匈奴就不得不往山上撤退,再次印证了晁错说的,“上下山阪,出入溪涧”是匈奴“长技 承然汉朝依然沿袭了先秦传统战车纳入骑兵部队 晃错在《言兵事疏》中,曾仔细分析比较了匈奴与汉朝的军事力量,认为匈奴骑兵有三大优势,一是匈奴战马耐力强,能适应山峦溪涧等恶劣作战条件;二是匈奴之兵忍饥耐劳胜过汉卒;三是匈奴骑兵的骑射技术高于汉骑。而汉朝军事优势主要表现在装备技术方面:坚甲利刃、劲弩长戟,加上弩射瞄准技术的提高,能做到“矢道同的”;此外还有“轻车突骑”相配合的多兵种协同作战。 晁错的这段话中提到了一个叫“轻车”的单位 轻车,《集簿》另载:“轻车三百一乘”,是车战的主要装备。先秦文献《周礼》、《战国策》中即有记载,《续汉书·舆服志》:“轻车,古之战车也。洞朱轮舆,不巾不盖,建矛戟幢摩,僻辄弩服,藏在武库”。徐广注曰:“置弩于轼上,驾两马也。”⑩与盛行于春秋战国时的驯马战车相比,轻车更灵便轻巧,在西汉时期的战争中仍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晃错认为“轻车突骑”,是平原地区作战汉军胜过匈奴的长技之一。汉代仍存在轻车专业兵种,称为“轻车士”,汉武帝时尚有车兵指挥“轻车将军”。不过车战的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车阵对垒、车兵相接的战斗场面已不复存在,主要依靠车载强弩的驰射作用,冲击对方骑兵 汉朝对于战车的重视远远不止配合骑兵作战那么简单 毕竟战车作为核心武器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了 很多汉朝的战车更加凸显的是工兵的作用 比如连弩之车 《墨子·备高临》有“连弩之车”,有学者认为,这里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连弩并不是连续发射弩矢的意思,而是在十分长大的箭尾连有绳索,可用来进行“弋射”的大弩卿。此说基本可从,但需要补充一点,这种弓力强大的弩,是有多个弩弓同时发力的床子弩,床架上安上车轮,即为连弩车,唐宋时也称“车弩”。其射程和贯穿力都很大,故秦始皇可用它去射东海中的大鱼,也是整个冷兵器时代攻守城作战中威力巨大的利器 这种车的一个好基友便是耧车~也叫云车~临车等等 《集簿》载:“蜚楼行临车二乘”。主要用于了望侦察的军车,史籍中亦称“楼车”、“临车”、“云车”、“巢车”等。其制于八轮车上树一高杆,以辘护升降载人车厢,居高临下侦察敌情。西汉末年,王莽军10余万围攻更始军于昆阳城,“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尘埃连天,征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棚撞城”。在攻城战中,云车不仅用来侦察,还可直接用于作战。昆阳城十分坚固,加上更始军将士拼命死守,王莽军久攻不下,只得改变战术,令军士登云车俯射城中,“积弩乱发,矢如雨下 《居延汉简甲乙编》中,某亭卒领到的武器中,既有长戟“有方”,盔胄、皮革铠甲,也有三石弩;《武库集簿》中,库存最多的单兵武器就是弩(多达52万件);这些都有力地说明汉军步兵普遍使用单兵弩。可以想见,汉军在接敌前,会集体以强弓硬弩发起饱和式的齐射打击,这对于铠甲、盾牌装备情况不佳的周边野蛮民族步骑兵,是具有相当杀伤力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