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qwe backqwe
关注数: 71 粉丝数: 584 发帖数: 37,590 关注贴吧数: 143
关于跳跃者和疾速眼镜蛇的静改动进程 此帖子会记录这两部静态车的静改动进程,在此感谢前几天援图给我的朋友,让我可以提前设计机械结构部分。 首先,这俩部静改动都会用dd或者田宫静态车来做,车子目前拿到了,改装材料要年后到。 下面说下我的大体思路和材料(准备阶段不上图)。 疾速眼镜蛇:这车比之前35比例ft17好改太多(毕竟ft17要保留驾驶舱和炮塔内构),所以在保留内构前提下静改动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做的更好。以下是考虑到的问题以及我的解决方案: 1.车子驱动结构选择,目前选择RR结构,就是后置后驱,以后会做四驱的,不过目前是技术验证阶段。 2.悬挂,目前不考虑,日后会做悬挂版本。 3.速度,车子选用6v n20马达,最高12v电压大电流放电时,最高48000转速(官方宣传的),然而我只不过选用2s电池,最高8.4v,大约25-30c放电,感觉上万转没问题。 4.布局,采用普通10车中,竞速平跑布局,2g舵机在车头位置(需要切割下层内构件,但是不破坏细节。马达在左下角,右边是电池,车头上层内构的电路部分,切掉20mm*15mm大小,用真实的电调板代替,然后把板件中的芯片模型打磨薄贴到电路芯片上。这么做即可以增加真实感,又可以有效利用空间。 5.传动,利用rc中竖置电机方式,用5mm马达齿配合10mm齿轮带动传动轴到后轮,后轮用5mm齿轮配合10mm伞齿,当然,打磨板件在所难免,毕竟静态车传动部分就没有留下给你安装齿轮的地方,不过会尽量保留细节,不破坏外观。 6.转向,转向连杆上钻孔,用1mm钢丝连接摇臂和转向连杆。 7.接收板放在板件仪表盘部分(说明书这么叫的)下面,接线插头正好放入其中。 8.接收兼容富斯遥控器,内构底层和底盘一定要紧固,要么螺丝,要么502。底层内构和上层内构用磁铁片。 9.底层内构的部分细节粘合到上层内构,这样可以露出马达,舵机,电池等设备便于维修维护。 大致这样,跳跃者也设计好了,不过需要尝试。 跳跃者难点在于动力,我选择了2.5cm*2.5cm小电扇,把边框切掉,然后把扇叶打磨掉粘合到轮胎内,把剩下的电扇支架固定到轮子摇臂上,准备做成2驱,以后4驱。转向部分的话,摇臂和车身本体呈现一定角度,这样摇臂支起车身的时候,前后轮子呈现一定弧度,让车子转向。摇臂上下摆动用一个舵机控制,左右摆动互斥,底盘的避震器用蚊车的代替,连接舵机和摇臂摇摆部分。同侧摇臂用冠齿和联动轴联动,摇臂内部加入坦克静改动中的细钢丝做独立悬挂。 跳跃者的零件只买了机械部分,会在改好疾速眼镜蛇之后再开工。 完成之后会在静改动吧和本吧一起发完成贴。
关于跳跃者号的转向机构 最近跳跃者号静态的复刻快出了,本来对这个并没有什么想法,然而看别人刷多了,就关注起来了。 之前遇到一个吧友,他认为跳跃者是像坦克一样的差速转向,不过我和他的想法不太一样,所以发帖讨论一下(以下部分图片来自贴吧吧友或者网上,并不是有意盗图,只是手头没有车子,动画截屏又比较耽误时间,所以敬请谅解)。 下面开始正题: 第一张图是动画中车子转弯的图片,明显是一边摇臂放平,一边摇臂立起,这也是我认为转向与悬挂有一定关联的原因。 第二张图片橙色圈内为摇臂的转轴部分,可以清晰看到,转轴部分类似于万向节的结构,也就是说,这个摇臂不仅仅能够转动,很有可能也能进行一定范围的摆动。 那么说下我的看法,我认为车子转弯之前,先利用摇臂,让车轮倾角变为负数,然后立起转弯方向对应的另一边摇臂,让车子呈现图1的状态。 原理就是让摇臂转动平面向下,这样摇臂立起(向下转动)时,摇臂指向转弯方向。 可以参考手绘的几张图(手机画的,比较灵魂)。 鉴于四个摇臂本身离车体较近,左右摆动幅度受到限制,因此感觉不太可能是直接左右摆动摇臂转向。 不知道跳跃者转向的问题是不是大家多年以来的困惑,反正是困惑我了一段时间,这也是最近想出来的。
有人教过父母玩手机吗? 我是个程序员,本身工作比较忙,不过,让我没耐心的不是他们学的慢,也不是他们学不会。 情况往往是这样的: 一般都是我休息或者有空的时候要教她玩手机,她不学,说现在学了也没用。 然后上班的时候就可能突然来个电话,叫我教她玩手机,我妈刚60(头发都没白,你们信不),按理说也没到那种老小孩的程度吧,你说工作的时候,谁有这个心思,有一天她突然打电话,我怕她出事,接了之后问我,xx软件打不开了。。。,我当时就暴躁了。 其实事后也后悔,你说父母养大咱们不容易,不过在你工作的时候,打电话问这事,我真的会暴躁,何况之前教她都不学。 后来我说,你再遇到问题,就去苹果商店问下,要不打苹果电话也行,她说怕麻烦。 我要教她怎么百度,她也不学。现在我人在外地,然而还是偶尔打电话问我这个,问题是打电话也说不清啊。 还有几次,他那边账号登录不上去,就开始埋怨我,毕竟账号密码我帮忙设置的,现在密码长度有限制,她就埋怨我密码太复杂,问题是,你不复杂人家不让通过啊。 这段时间我有空,就找了几个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专门学习玩手机的,然而结果就是,人家照样不看。(微信她还是会的) 而且,她朋友教他,一教就会,我教她就从来教不会,每次她朋友叫她一起种果树领水果,她学的比谁都快。 说实话,小弟家境不富裕,父母一毛钱都没有,买房只能靠自己,有空也是看技术书,学习技术去,努力提升薪资,然而父母总觉得你不关心他们,我打电话多了,他们嫌烦,我不打电话,他们就不分场合打过来。 沟通也沟通过,感觉没什么用,何况我妈现在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然而还是不会百度。有没有40岁以上沉着冷静孝顺的吧友告诉我,应该怎么办?你们都怎么解决老年人学手机的问题?
极品飞车21 车辆改装与手感关系 本文会对比 极限竞速:地平线 与 rc车模的手感,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1.差速器 实际上在地平线中,可以调整前差和后差,甚至锁差,还有各种参数调教,因为推重比要比极品21小,因此调教出的手感更加细微,并且更趋向于真实。而极品21的差速器,基本可以分为俩类,漂移型和竞速型,实际上对应的就是锁差和最小阻尼差(类似于rc里面,在差速器中加入比较稀的阻尼油/润滑油),再加上推重比较大,因此出现俩极分化,漂移型差速器会产生反胎漂移,竞速型差速器会产生正胎漂移。 正胎漂移:在入弯之后,加大油门对于转向过度的作用一般,需要继续保持转向角度与油门配合来完成漂移。在车子出弯时,可以不减速或者只需要短暂松开油门来保证车身稳定。 反胎漂移:操作难度比较大,车子极易造成转向过度,因此为了保持车身过弯姿态,需要在失控前反向转向来进行补救,补救过早,会造成转向不足,甚至车子转向另一边,补救过晚,会造成车子转向过度,甚至调头,或者转圈。在车子出弯时,一般需要降低油门(降低轮胎转速,使轮胎与地面从滑动摩擦过渡到滚动摩擦)保持车身稳定。 2.轮胎 这里面 漂移胎 和 竞速胎 的差别,类似于rc里面 地毯赛道+高摩擦漂移胎 与 普通橡胶胎的区别。而在地平线里面,有诸多对于束角,倾角,前后传动比,前后胎侧摩擦,前后胎正摩擦等系数调校,因此手感差异化也比较明显。那么我简单说下本作漂移胎和竞速胎手感差异,主要体现在轮胎侧摩擦和正摩擦上,漂移胎侧摩擦比较低,正摩擦要高于侧摩擦,而并不是简单的减少摩擦力,因此你可以在漂移中感觉到,漂移胎可以在车身横向滑动更远距离。竞速胎在正摩擦和侧摩擦上,都比较高,因此加速快,在漂移时因为正摩擦比较高,不容易保持发动机转速,动能损失严重,车身横向滑动距离短,然而更容易操控,需要的预判距离短,可以完成短平快的精准漂移。 3.悬挂,这作悬挂基本也是俩类,就是漂移和竞速。其实漂移悬挂就是相当于减少避震器肺片孔,增加阻尼油的浓度,加硬弹簧。实际手感来说,漂移悬挂车身比较稳定,不会晃来晃去,但是也因为没有悬挂系统缓冲,惯性会导致车子轮胎容易产生侧滑。那竞速悬挂就正好相反,转弯的时候,因为悬挂吸收了部分惯性带来的离心力,因此轮胎可以保持足够的侧摩擦力用来转向,因此不容易漂移。不过竞速悬挂也是一把双刃剑,保证抓地力的同时,却难以保持车身重心稳定,如果专业赛道(只有赛车,赛道也比较规律)还好,但是街道赛会经常躲避街车,那么重心不稳会让车子难以控制。 4.变速部分,我因为玩过地平线原因,所以在本作用手动档(自动倒档),所以变速箱真的对我来说十分重要。本作只能选择档位多少,地平线的变速箱调校,大家可以网上自行查看,只能说复杂到变态。简单说,本作降档的时候,很少会产生抓地力不足的情况,你甚至在弯道漂移的时候可以降低油门来减小发动机负荷,提高扭力,丝毫不用降低油门来保持抓地力。 5.动力 本作对油门控制的依赖性比较低,我在说明本作变速箱特点的时候就说过,车子降档的时候,不需要降低油门(降档之后,传动转速会突然提高一下,本作没有离合操作),也许是有自动离合的设定,不过手感上真的比较像rc模型,感觉车子抓地力似乎真的很强,以至于操作容错性很强。还有过弯可以用油门方式漂移,这个操作真的太像rc了,而且油门漂移和手刹漂移区别很大,手刹漂移短平快,油门漂移主要体现在保持转速方面。 简单来说,动力升级对过弯手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升级动力系统之后,还是需要调试下。 6.手动档与自动档的选择 这部分其实不属于改装需要讨论的问题,在此只是多说一点。 本作漂移过弯后(自动档),车子动能损失严重,甚至可能会掉2-3档(公路竞速车)。然而手动档可以稍微改善此类情况。 在熟悉车子档位对应的速度区间之后,入弯的时候,只要速度在当前区间之下,就及时降档,以保持动能。 那么如何判断车子现在动能是否充足?那就需要用发动机转速和涡轮增压表来判断,可惜目前还没更新这俩部分。但是发动机转速方面,的确可以判断,主要是听声音。 当车子声音比较闷,声音也比较小的时候,表示发动机转速低,动能不足,就是俗称的没劲。 当车子声音大且响亮,那么此时车子转速高,动能足,当声音一卡一卡,速度表指针在某一速度下震动,那么表示传动负荷太大,需要立马上档。 当车子声音从沉闷到洪亮,表示发动机转速在上升。 比较好的上档时机是在发动机转速接近最大转速之前,主要就是速度表指针接近于此档位最大速度时,具体是什么样的声音,大家可以自行总结(根据改装和车子不同,具体数据不同)。 那么我的做法是,在入弯的时候,一般都会降档保持动能,出弯看一眼速度表,速度如果在下一档位中段,我才会降档,否则不会降档(因为转速充足)。 而自动档本身换挡时机并没有手动操作准确,导致高档位漂移而损失过多动能,这才是问题所在。 我属于rac休闲玩家,只是出于喜好而玩,顺便也玩rc,本作手感太像rc,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同感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开发预存赛道数据的模型车,就像四驱兄弟里面的车 不知道有没有人开发预存赛道数据的模型车,就像四驱兄弟里面的车子一样的。 我大学的时候搞过一辆智能模型车,然而限于当时的技术 动能不是很足,用的双红外线传感器,可拆卸单片机搞得。 代码逻辑很简单,左右红外线感应器都感应到物体,则代表前方是无法躲避障碍物,所以停车(然而并没写刹车程序),左或者右有障碍物,则向相反方向转向。车子大小是24比例(四驱车是32比例)。 后来我们控制学老师看到了,就想留下来做纪念,于是就送给老师了。 现在想起来,如果我再开发个赛道编辑器,那么就和动画片里面一模一样了,在哪个弯道,车子开多少转向角度,什么赛段最大油门,什么赛段刹车,在什么赛段开启特殊装置(比如气动扰流板,或者避震锁,或者差速锁,或者增加束角倾角等。 不知道有没有人也有这个想法的,我现在做的是服务器软件开发工作,就是做网站,如果有志同道合,并且是相关领域的吧友,那么大家可以讨论下。 当时主要还是卡在赛道编辑软件上,整体硬件不难,用的是单片机,连程序烧录器都有(现在还保留着),真的是后悔当时没有完善这个东西,并且把这个申请专利卖给玩具商,实际上一个赛道车的硬件很便宜,成本也就几十块(这还是自己买零件的成本,批量估计更便宜),主要是软件研发成本太高,因为赛段位置判断方式没想好,用延时方式不准确,gps的话收限制太大,而且不准确。 发这个帖子就是怀念下年轻时候的东西,并没有别的意思,不过 如果有吧友想要做这种模型,我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技术支持。
一个软件工程师看了坚离地爱坚离地有感 难怪这个年头,只要,说,自己,是,软件工程师,人家都不分青红皂白的让你帮忙修电脑。 其实软件故障和硬件没有直接关系,电视剧里面男主的工作,我们业内称作运维,当然也有运维工程师,然而服务器遭到攻击,一般都是安全工程师解决(包括服务器软件安全方案,一般安全工程师和高级架构师会,一起决定架构,的安全改进方案)。 运维一般都是直接接触大机柜的人,主要就是维护下数据,帮忙重启服务器,帮忙做服务器监视等工作。 运维好比大厦保安,安全专家好比高级保镖,软件工程师相当于工程技术人员,架构师相当于建筑师,测试人员相当于验收队伍,普通程序员(coder)相当于工人。 一般来说,因为顶多也就是学习下linux指令,不会涉及到架构和代码层面,重启之类操作,一般有高级工程师或者架构师给出shell指令文件,或者已经设置成为开机自启动程序。 因为运维人员不参与架构(架构设计一般都是硬件服从软件,所以决定软件架构之后,才会决定硬件选型),上面给出什么方案,他们照着买,然后调试完成安装系统和基础软件(linux的在线软件源之类的基础软件,还有jdk等)。 总结,我就是随便科普下,以免大家以后对it圈子里面的职业分工产生误解,不喜勿喷。
看到b站很多喷大圣归来的视频 我想说几句话,我并不是游戏行业从业者,但我是软件行业从业者,国内软件圈子的话,只有大企业比较规范,下面来说说小企业都是,怎么坑人的。 一般来说,上面的人会画很大的饼,之后告诉你,我们这边是大制作,预算充足,你就放心做,时间方面也不会催你。 等你做了10%,上面就开始催你,顺便压缩预算(甚至会觉得你的人手太多,要压缩人手),当你跟他说,没有时间和预算,成品将非常难堪的时候,人家把压力都压在了我们这些leader上,做不好是我们无能,做的好是人家有眼光。 这时候我们骑虎难下,做肯定要继续做,但是,做这一行的谁没有洁癖?谁不想做的完美?但是,到了时间又不能开天窗,那加班又没有加班费,赚了是公司赚,亏了是我们背锅。 所以,只能权衡大局,降低质量,甚至有可能让我们节省回归测试步骤,让内测人员做小白鼠,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行内的都知道。 大公司我也做过,就全然没有这种事,毕竟出了事是要追查的,但是小公司就是这样,而且投资老板大多是外行,这就是国内小公司的情况。 大多数成品都是虎头蛇尾,是我们程序员不用心吗?没有合理的工期,没有合理的预算,我们也没办法。 因此看到这个游戏崩掉,我第一时间想的是投资方的问题,前期炒作,中间减少预算去继续卖广告,主要还是投资方没有公德心,过于着急赚快钱。 我觉得,这个锅索尼也要背,所以身为一个有诸多顶尖工作室,而且又是知名发行商的身份下,为什么没有甄别出投资方的用意?反而一起为非作歹?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有错漏,请多指教。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