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言器语 壶言器语
简简单单 茶壶人生 壶中作乐 茶里悟道
关注数: 5,122 粉丝数: 2,583 发帖数: 8,662 关注贴吧数: 47
紫砂小知识:用壶最忌讳的是什么? 养壶,是追求一种精致生活。沏一壶茶,静静坐下,思绪在茶香中慢慢沉淀……轻抿杯中的香茶,看茶叶曼舞。这是一种精致的慢生活,一个长久的爱好。爱好紫砂的人会慢慢体会到,这个爱好相当的耗时,我们买到一把好的紫砂壶只是开始,将壶买回家之后慢慢的养壶,慢慢的磨合,慢慢的品茶,慢慢的钻研才是其中的乐趣。都说一把好壶在手,很能涵养一个人的精气神儿,闲暇时,拿出来把玩一番,给平淡的生活也增添了几分雅趣。大伙养壶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而每种方法的背后,都是一把独一无二的紫砂壶。养壶,羡慕的当是那些懂得享受慢生活的人。紫砂壶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天天泡茶,朝夕相处,抚摸摩挲,日久能养出内敛的光泽,俗称“水色”,好似壶与人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以发自本质的美感来回报主人的厚爱。一把好壶,一壶好茶,一器一物,决定饮茶的心境。养壶说起来好像挺复杂的,其实做起来很容易,只要平时一点一滴在细节上多注意就行了。好壶需要保养,保养好的紫砂壶包括善待它、爱护它、正确使用它,养壶养成光亮如玉后,说明已经养好了,时间长了会生成感情,好比鱼水之情,久而久之,藏家会把它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爱不释手,壶的精神价值就越来越高。养壶最忌讳的是什么?  1、不宜放在灰尘多的地方  避免放在灰尘多之处,存放茶壶时,避免放在油烟、灰尘过多的地方,以免影响壶面的润泽感。  2、保持壶内干爽  壶内勿浸置茶汤,泡完茶后,务必把茶渣和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淋壶里壶外,然后倒掉水分,应保持壶内干爽,如此养出来的紫砂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  3、应倒掉茶渣  泡完茶后,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否则容易使壶内产生异味。  想养好壶,首先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养壶也最好用好茶,这样养得快。养壶需要耐心,还要细心,而每个细节都可以成为一种享受。养壶人的壶不是盛茶用的,他们以茶去养壶的性情。如此长年养壶,养到后来,怕已分不清养的是壶的气质,还是自己的气度了。
紫砂小知识:推墙刮底的一定是手工壶? 推墙刮底,这是做壶过程中最后一个步骤,而有些朋友,会经常问我,“我这把壶,壶内看不见推墙刮底的痕迹,我这把壶是手工壶吗?” 新手朋友刚入门,对紫砂壶的做壶过程不了解,常听朋友讲起推墙刮底,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推墙刮底,是做壶过程的最后一步,所有工序都完成后,最后一步,推墙刮底,用竹子做的竹片,在壶内壁和底部进行竹刮处理,目的是为了除去壶内因做壶留下的泥点或者脂泥,看着干净一点。壶外我们可以用明针处理,壶内局限性强,只能用竹片进行刮处理,使得壶内干净,不留泥点。 如果做壶的时候,比较小心,壶内没有多余的泥点痕迹,也可以不做推墙刮底处理,所以这个步骤,是不能作为是否手工壶的判断依据。而全手工的壶,一般只会刮底,不推墙,这是为什么呢? 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泥条围成身筒后,拍打出自己所要的壶型,在这个拍打的过程中,内壁会根据身筒的变形以及受力,会产生自然收缩的褶皱纹理,也就是“泥门”,这个收缩的褶皱,可以用来判断这把壶是否是全手还是半手,所以一般做壶师傅不会去推墙,把这个痕迹给抹去。而半手工,壶拍打成型后,放进模型按压成型,所以壶内壁比较光滑,会留有工具或是手指印,所以会推墙处理,刮干净了,使得壶内干净整洁。
紫砂泥料中的老紫泥和嫩紫泥,哪种更好呢?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紫砂矿属于沉积岩,就是一层层慢慢堆积起来的。在矿物的沉积过程中,总是含铁量高、颗粒粗的矿物先沉积下来。因此,同一矿层上半部分含铁量相对较低、其颗粒组成也相对较细;下半部分颗粒组成相对略粗,含铁量也相对高一些。所以,同种紫砂矿中有老、嫩的差别。另外,黄龙山形成于2-4亿年前,那底层矿料就比表层矿料早了大概2亿年。紫砂矿是逐渐岩化的一个过程,就是时间越长,颗粒越多、越大、越硬,也就是我们说的越老。同一个矿层下部的泥料较上部泥料要老。不同矿层的紫泥,越深的越老。但是,老和嫩是相对的,没有一定的老,也没有绝对的嫩。比如,红皮龙属于表层紫泥,而底槽清属于底层紫泥。底槽清上半部分的嫩底槽清要比红皮龙下半部分的老红皮龙要老的多。 段泥是共生矿,单一矿层不分老和嫩,深浅矿层有老嫩之分。红泥,是沉积风化型矿床,矿层大多偏薄,单一矿层老嫩并不明显。红泥通常分布在整个矿床的最上层,虽然也有老嫩之分,但是形成模式和其他泥料又较为不同;绿泥矿层太薄,单一矿层老嫩不明显,深浅矿层有老嫩之分,但总体也不算明显。所以有老紫泥、老段泥、老红泥,而没有老绿泥。 紫泥是矿层越深越老,所以老紫泥和嫩紫泥其实就是矿层深浅的区别。老紫泥的含铁量相对较高,颗粒占比也多,所以烧制温度就高一些。由于铁在烧制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和黑色的氧化亚铁,烧制的温度越高,还原越多,紫砂壶的成品颜色也就越深。 老紫泥和嫩紫泥哪个更好呢?大致的情况,紫泥是矿层深的好,但深浅不能作为判断紫泥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只是其中一个参考标准。但段泥、绿泥、红泥就不符合这个标准了,我们喜欢的黄金段、朱泥等都是浅表层泥料,所以矿层深浅只是对紫泥来说较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浅层紫泥大多都是本山紫泥的入门矿料,深层的紫泥,特别是底槽清是紫泥的高端矿一样,当然也有例外,就好比传说中的天青泥,就是属于浅表层的。而且如果说,越深越好,有些质性较老的矿料,砂性太重,可塑性差,并且烧成后胎质比较干涩,白色云母碎片也较多,有人为了追求老紫泥,都喜欢买深色的紫砂壶,市场就是吃准了这一点,喜欢在紫泥里面加锰,让壶的颜色更深。所以任何标准都要有个度,泥料的优劣好坏不能通过一个概念来死搬硬套。
可惜!千万不要这样糟蹋紫砂壶! 按理说,紫砂壶只要不打烂就可以一直用下去,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一把好壶买回家后,如果乱用,肯定会被糟蹋。有些壶友喜欢购买紫砂,但是买回来后却不懂得爱惜和使用,反而随意摆放一角,忘记了自己购买的初衷,有些壶友虽然也常常用壶,但由于不了解正确的使用和清理方法,也对壶造成了糟蹋。今天我们就列举一些对待紫砂壶的错误方式,看看你是不是这样! 1.不会开壶 使用正确的方法开壶,保持紫砂的砂性。如用网上流行的“豆腐开壶法”、“甘蔗开壶法”会适得其反,损害紫砂的透气性。 正确开壶方式:新壶使用前,用毛刷刷去壶内残留的窑砂和陶屑,然后用清水内外洗净,最后用自己往后需要经常泡的茶叶放进壶内来回冲泡几次,或者讲究的话就把茶叶放在壶内闷个把小时,就可以使用了。 2.不懂爱惜 使用紫砂壶时应当轻拿轻放,有时不小心磕碰一下可能当时看不出来,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肯能会造成破裂。而且紫砂壶属于易碎品,家里有小孩或宠物的话一定要放在孩子和宠物碰不到的地方。 3.沾染油烟 紫砂壶泡茶能发扬茶香是因为它本身的多气孔结构,正是因为多气孔,所以紫色也很容易吸附异味和油污。所以紫砂一定不能沾染到油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了护手霜,最好在护手霜被肌肤完全吸收后再泡茶,否则香气和护手霜里的一些成分会沾染到壶上。 4.发生惊裂 这种情况在冬天使用时比较常见(夏天不注意也会),当环境温度过低,突然在壶中注入热水,壶的温差发生急变收缩,这部分冷,那部分热,或者局部骤冷骤热,紫砂壶可能会惊裂。 5.不会清理 紫砂壶只需要在使用过后用开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即可。 万万不可使用清洁剂,化学清洁剂不仅会带来异味,影响紫砂壶泡出的茶味,更会破坏紫砂壶表面的包浆薄膜,白白浪费养壶的工夫。 6.不会存放 如果一把壶长期不用,为避免沾染上其他的味道,应该放在通风处,避免潮湿和暴晒,影响紫砂壶的气味和光泽。 好壶要会用,不然就糟蹋了。以上就是一些对待紫砂壶的错误方式,对照上边看看你是不是这样?
紫砂小知识:机器刻字与手工刻字如何辨别? 机器刻字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光刻字,另一种电脑刻字,这两种方法都差不多,是在烧好的紫砂壶成品上加工,进行刻绘,而且这种市场价格非常的便宜。但是这种机器刻字的效果非常的死板,深浅一致,基本走的是低端路线。激光刻字通过将壶表面一层紫砂泥烧成灰,使得刻字部分凹陷下去 机器刻字,速度快、成本低,凹陷下去深度是一样的,商家一般都免费刻字或者只加5-10元刻字。电脑刻绘,属于喷砂,在电脑上做出想要刻绘的内容,然后再塑料板上打印出来,对着图案镂空出来,类似剪纸,再贴着壶身,用高压气枪对着镂空部位喷出图案,相对于激光刻绘,比较深,但深浅还是一致。激光刻字比较浅,深浅且一致;电脑刻字,属于喷砂,刻字深一些,但深浅还是一致的,和激光刻字,整体效果差不多;手工刻字,紫砂壶生胚制作完成,阴干后,再进行刻绘,然后再烧制,根据好坏,几十到几千都有。手工刻字,有深浅,根据需要表达的主次来确定线面,是深是浅,比较灵活,有单刀刻绘,有双刀刻绘。 单刀刻绘,单刀讲究的是一气呵成,对于刻绘师傅来说,一定要有扎实的刻绘功底,布局构图。双刀刻绘,相对于单刀,难度上又加大了,刻的深,紫砂有颗粒,一不小心容易刻爆,有时候要刻的干净利落,有时候要刻的珠圆玉润,比较活。
玩壶,看清这几个理,玩起来更自在! 玩物如求学,觅宝如淘金,撇去泥之纷乱、型之微妙、工之曲折、品之深奥不谈,今儿盘几点容易忽略的地方,提提脑子里松了的那根“弦儿”,视为自说自话。 第一点:别把手里的壶当钱心态要放平,比如你5万块购入某位实力派艺人的作品,到手之后,就只能当成是一把壶,而不能当成是5万元现金。如果你这样想,藏壶则会变得主动;如果总把它当成5万块算计,心里有了挂碍,那肯定会让你难受。因为变现得等行情,得等机会,时候到了,添个零卖出去也是有的,但时候没到,它就只是一把壶,不能吃不能喝。紫砂壶和其中门类的收藏一样,无一例外都是玩长线,今天买回来计算着明天就能卖了挣大钱,不是绝对没有,但概率绝对不高。 第二点:掌眼有度,切勿把人往沟里带给朋友尤其是新手掌眼时,对看不明白的地方,千万别充“大个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刚愎自用、不懂装懂,搞得对方犯糊涂,把人带沟里去。很多人在论坛上评壶三纸无驴,还自封专家,说得难听点,简直缺德。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是给好朋友作鉴定,东西又绝对有假,这时候就不用拐弯抹角了,直接告诉他哪儿哪儿不对,今后要注意些什么云云。第三点:下手果决有时候,做了市场调研,吃准了投资哪把壶准不错,而兜里的银子也还凑合的情况下,就得有种上去就拿的精神和勇气。要敢于拼实力,不要因为行情“炙热”而不出手。今时不同往日,过去市场还不成熟,捡漏的机会也多,那会儿只要人脑袋聪明腿跑勤,拿平常的价格买到好壶也很正常。现在市场已经成熟,谁的壶该是什么市场价,谁谁谁又是当下投资的热门,大致格局已经形成,谁也诳不了谁,这时候想投资精品,就得果决。 第四点:懂壶,也要懂茶茶养壶,壶养茶,不会喝茶的壶友怎么也不算一个好玩家。学壶的同时,也要学茶,了解茶的门道。重壶勿轻茶,才能更好的懂壶和茶的匹配问题。有些讲究的茶人壶友做过不少定量分析,什么器型、多大容量适合什么茶叶,怎么置茶,如何冲水的问题都做了量化的表格。 咱可以没那么爱认死理儿,但也应该积极用亲身实践,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茶,适合自己品茗的壶。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