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7cake im7cake
关注数: 7 粉丝数: 102 发帖数: 6,827 关注贴吧数: 3
疑问阶段   1   用而不疑   疑而无视   疑而关注   疑而燃眉   (寻无所获)   突逢于释   用而无惑   (释不通他)   (再度生疑)   (追求通释)   *括号内为跳过此过程的可能性相对大   2.有的突然生疑,实质是突然失去了定位,和身边发没发生了什么事完全无关,而是心里突然变了,摇摆了   3.比如1+1,比如人是什么,比如我是谁,很难区分出用而无惑和用而不疑,有些无惑又只是暂时无惑,还没 “ 释不通他 ” 就已经再度生疑。   4.或者整个原则一直在变,所以一直没有通释?   5.抓不住足够让自己稳定的东西了,只会越来越想问   6.用而无惑和用而不疑,两者孰高孰低,哪个算经历相比较更深刻也是难说的   7.一个人上网说多少话,除了性格原因,疑问阶段的影响有多大?那些常年潜水论坛或群的海量观众,(除去联入人类平台的外星人电脑人戏外人以及马甲之类的可能)有没有固定的阶段而导致不发言?   8.如何证明自己在这个常见怀疑里全知道了,不会漏了?直觉有差异吗?又如何证明的确是自己没漏的情况下,世界从源头变了?(驳道无长道)   9.看一个人问的问题就能判断逻辑的深度--这种想法可靠吗?问了浅的问题,如果是深的地方已经被别人挖通了,浅的地方自己却没挖通,如何证明其实谁在思考上比较有本事,谁的深谁的浅?就算达成共识有人喜欢偷换概念而不自觉,此人却偶尔被人捧了,是否反证明此人想的比较深?如何证明谁的真正深谁的真正浅? 认为没有问题的,真的不会有问题了吗?   10.如何 “ 确定有效 ” 的约束逻辑规则的范围,使打心底不想讲逻辑的,或者打心底认为是逻辑就都符合理性的,有所可依而讲逻辑、约束逻辑?即,可否指引向一个更加有共识、更加稳定可靠的纯粹逻辑   11.(发散问题确实不算什么值得自豪的,这点上预防回帖骂之前先骂了吧)   ps.1.的用语与用人有异曲同工之处
继续批佛灭教。从浅显程度上,不涉及专业名词 文中各处,大家见到 “ 说 ” 字完全可以替换成 “ 骗 ” 字。   表面宣传上,也就是 “ 对外宣称 ” 的,创教的出发点大家也知道了,是看见人苦,想救人。   一种是有害人者的情况,宣称目的是阻止害人者。   可是动手又救不了,好,那动嘴,没法先去劝害人者,就先去劝被害者。副带还能教被害者吓唬害人者。   (想辩解扯什么 “ 不是吓唬 ” 而是事实的,先学会人话再辩,是不是事实不影响叫做吓唬)   一方面臆想教义推广之后,谁想害人的时候,还都要先想起来它们的教义,再考虑下不下手。这还不提吓唬被识破了,或者证明不了吓唬的实据,会促使害人者变本加厉。   另一方面说是被害者都不反抗了,害人者就不害人了。   而且说被害者越不反抗,以后还越有机会过上好日子,甚至能跑去别的世界的天堂去。   那想反抗怎么办?忍,看空,当没发生。实在骗不了自己,就憧憬 “ 自己不用动手别人也会遭殃 ” ,把懦弱装成大义,推委,然后赤裸裸的诅咒。   说能防止被害者变成害人者,更可笑,害人者都活的越活越滋润,被害者还能继续信?   一种是没有害人者的情况,说受苦是因为世人不知道去做好事,要它们教世人做好事世人才知道去做,要他们教了世界才能变好。   他们教完真变好了?大家知道教义遍及的标志是唐朝 “ 取西经 ” 吧,但唐朝好在还由几个皇帝特意全国灭教救国,于是紧接着的南宋再抬起此教后,衰败效果立刻现出来,再也没挽回过来。   蒙元是推行什么教之后立刻衰败被灭就更不用提了。   (再往前翻,秦汉之前被公认为是歪理邪道之说,完全被各界排斥,汉朝偶尔有皇帝捡起来教义,才开始了滋生发展。)
第四维“空间”简单理解法。普及 哲学吧的朋友大概更有抽象认知的兴趣,所以试试在这里看看第四维空间的简单理解能不能普及开 大家知道三维坐标系,作为坐标轴的要素就是互相垂直 现在造第四个垂直线。大家暂时不用想那个线是怎么垂直于剩下三条的 来关注更重要的东西,第四维上的坐标刻度如何描述。 第一维只说“左右”,第二维只说“前后”,第三维只说“上下” 那么第四维, 先不用“薄厚”这个与“高矮”概念过于冲突的 而用“多少” 也就是说,这种简单理解上,第四维只讲“多少” 多,发生之后,在1,2,3维上都变“多”。比如多“对应”右,前,上 少,发生之后,在1,2,3维上都变“少”。比如少“对应”左,后,下 注意了,注意了,“对应”的意思---投射,映射,影子 上面发生的事反过来:往前了"1",往右了"1",往上了"1",意思都是在第四维坐标上的投射,改变了"1" 仍然是投射。 所以为什么说“精神”,“思考”是第四维以上的存在。除了可以沿着三个垂直坐标轴走,还可以延完全独立的第四个垂直坐标轴走。 垂直就是“无关”的效果。所以用任何无关的东西,其实都可以作为第四维坐标。 用时间做第四维只是好理解,但生成的概念是四维“时空”,不是四维空间。 重要的是找一个像时间一样,有看似无限延长属性的概念。
善恶(顺便解释斯德哥尔摩效应) 善恶是相对的,但是对于善恶动作的受体来说,对于受体价值观的那把尺子来说,却是趋于(方向)绝对的。 “趋于”两字是意外的关键。 受体认为是善,你在你的尺度上增加量,受体认同是善增加了。 受体认为是恶,你在你的尺度上增加量,受体认同是恶增加了。 你和受体的正负相反也完全没影响。正负相反,刻度增减相反的那一小段冲突是可以忽略的,因为你是以受体的标准为准。所以以你和受体的刻度增量相同时为研究起点。这部分的冲突不是“趋于”所指的。 为什么要说趋于,具体写到文章中间部分再讲。 《加速度》 对于人体,或者对于人心,大家都会有体会,过了那个度就有反效果了。那其实不是反效果,而是正效果不明显了。(真正的反效果,只能形容反面的行为) 就像推物体,使物体的速度到了一定的高点,你再用相同的能量、相同的力去推,改变效果就趋于变小。至极限时甚至看似无改变。 可是你去推物体的能量是无限的吗? 这么形容吧, 人的感受的是建立于加速度大小上的,而不是速度大小。加速度改变越大,人心,人体才越有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有“女人喜欢坏男人”的说法。(当然这里的女人只是指追求身心感受的女人)说的贬低点,只是水至清则无“鱼”。 (斯德哥尔摩效应)(或者说技安效应。技安也就是机器猫中的大胖)这其实不是厚黑学的范围。 《特例的反效果》
存在-合理,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因果,顺手一起驳倒 其实这类的词,本来就是倒打一耙的无病呻吟。就跟射完箭再画红心一样。这是这些逻辑的特征。   1.1   简驳“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有理”“存在必合理”“存在必有理”   一句话简单的解法:“存在-合理”实质是逻辑绕圈了,偷换了概念。先入为主的臆定了存在就是一种合理,却反过来用这种合理支持存在。   实际表达出的意思是存在即存在,或合理即合理。许多人却发现不了自己表达的实质。   1.2   详细的解法:   问1.认为存在便是合理的,那么不存在合不合理?   答1.不存在的,不合理。 -> 问1-1:不合理,意思就是不存在的,应该存在才对。那为什么不存在?   答2.不存在的,合理。 ->问1-2:也合理那不就也存在了吗,为什么不存在?存在不就是因为合理才存在。不存在的,合理了为什么不存在?   ->答2-1:存在合存在的理,不存在合不存在的理。 ->问1-2-1:意思就是存在不存在都有理可合?那么还有什么不合理的?你的世界观中就只剩一堆的合理-合理-合理?永远没有会不合理的东西了。还没发现想法有问题?只有合理,没有不合理的世界,“不合理”这词出现是干嘛用的?这词出现的就不合理了啊。   1.3   A.把合不合换成有无   Q.->   问2.认为存在便有存在的道理,那么不存在有没有道理?   答1.不存在的没有道理。 ->问2-1.来看看这话说出口是什么效果。“xx没道理不存在啊”,那为什么不存在呢?   答2.不存在的也有道理。   ->问2-2.有什么道理?存在的道理?不存在的道理?   不存在有存在的道理,那为什么不存在?   不存在有不存在的道理,那为什么“不存在”存在?   我只是换了解法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解。其实之前的解法也可以解“换成有无”的情况   1.4   A:存在即合理不是说存在的事物很棒很合理,而是说它存在是有原因的,不是凭空而生出的。   Q:这是同样的错误,一样的方法可以解释。照着你的说法,没有什么没原因。你见到的都是有原因的,于是永远没有没原因的事。没原因的东西就不会存在,甚至连“无”也不会存在。你信仰没有任何是没原因的?敢抛开信仰试试吗?   如果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请用相同的经验来看以下话题   2.1   例: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的这句话表达出的意思其实是什么?--“适者适”,“生存者生存”。看出来了吗?   和之前的入手方法相同。“适者”在这里指的就是生存者。   2.2   适者,是什么者?   适合生存的人?   “适合生存”的人生存,那么适合的不是“生存的原因”,而是适合了“生存这个结果”。   描述从一开始就指错了对象。   再怎么往“生存”这个布袋里填装原因,也对证明这个布袋“应该存在”没帮助,就是说,对证明适合没有帮助。因为你早就认定完适合了,认定布袋在那了。   再证明的也只是“生存”那层布袋“在”。而那层布袋“该不该在”,才是你本该要证明的东西,却沾到证明的边。   3.1   接下来换一个例子   例:物竞天择   事先臆想认定了天在择前提下的物竞,然后用这种前提的物竞,去证明天在择?   3.2   天择,你如何知道是天在择?而不是没有东西在择?或是石头则,或是脸盆择,或是人择,或是活着的所有东西在择?   (注意,在择和在争可不是同一个概念哦。)   就算是天择。以什么标准择?1.让“天”满意的标准?或是2.“天”随机定的标准?   1.说是让天满意的标准:人被择出了,但人的发展甚至有毁掉一切的倾向,也是天满意的标准?那么择是为了毁掉一切?   比如石头剩到最后了,是天在择,还是石头在择?比如人剩到最后了,是天在择,还是人在择?   人继续发展,慢慢要捅破天了,也是让天满意?或是不捅破才满意?   2.随机定的标准,你怎么知道是不是它定的?随便是谁都可以定这个随机标准,不一定是天啊。   4.1   例:优胜劣汰   分成两部分看,一部分是优胜,一部分是劣汰   何为优?胜了为优。何为劣?汰了为劣。看出来了吗--胜者胜,汰者汰的逻辑绕圈。   优的就容易胜吗?优的如果输了,辩解一定会说,其实他不优,另一方优。顺着辩解下去,于是到最后,就会有“真正优就肯定会胜”,追求无漏洞的“真正”优。   到这里,回头好好看清楚,你现在还是在证明优所以胜吗?已经明明变成是在下定义胜所以优,这种优是如何的优了。   已经是在追求胜,而不是追求优了。   4.2   大家一起想象一个环境吧。一开始非常稳定,蓬勃发展的生态圈,突然混进来一群靠危害别人来得利的成员。毁灭这个毁灭那个,除了自己群体以外全毁灭干净了,这个群体是优吗?被淘汰的是劣吗?最后连自己的群体也要毁灭。毁灭完了生态圈里什么都不剩了,这哪叫优胜劣汰?或者你认为优的意思就是毁灭?   去搜索一下劣胜优汰吧,比优胜劣汰逻辑通的多。   5.1   同理,逻辑绕圈,先入为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因果。可以来讲讲   例:因果   因果,首先要有因。没有因怎么办?硬认定一个因。首先,说了“一定会有因”,之后,再去用这硬挤出的因,证明一切有因果。   5.2   另外,所谓的“因果”也是典型的扭曲词义,混淆词义。根本没有所谓的“因果”,却把事物“发展”这词乔装打扮成“因果”。   发展是必然的废话,用不着证明。证明也是证明的是“发展”,而不是所谓的“因果”。   但最卑鄙的,是所谓的“因果”里却还绑上必然原因,必然结果的意思。哪来的必然?   你管那叫因果,别人管那叫你“闲的”,别人管那叫“必然”或“不必然”。横竖就是没证明那是因果。闭上嘴也是因果,接着争也是因果,还有什么不是因果?因果只是个抽向概括,连必然带不必然全说了,和没说一样,是不存在的废话。   结语:   以**自居的看客里,有一些喜欢回复:“你说的对,但会有效果吗?”看了这些,你还觉得说的对会没效果吗?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