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浩然正气😚
楼主
辛弃疾是山东人,曾是起义军将领,起义的地点也在山东,当然包括梁山泊。不过,他反抗的是大金。后来,辛弃疾被南宋招安,因其归正人的身份,南宋朝廷并不完全信任他。他文武双全,却不被重用,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家赋闲。
辛弃疾也曾镇压过起义军,那时叫盗贼或者贼寇,赖文政茶商起义就是被辛弃疾镇压的。
辛弃疾虽然镇压起义军,内心却同情起义军,这或许与他的经历有关,他曾给皇帝上奏,提出类似官逼民反的观点。《宋史》记载。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州不敢问,县以并缘科敛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不敢问。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辛弃疾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百姓被郡,县,吏,豪民等残害,他们不去做强盗就活不下去,这和《水浒传》中第三份诏书中的【所犯罪恶,各有所由】是一样的。他认为贪吏迫使民为强盗,虽然年年剿除,但治标不治本,吹风吹又生。他建议皇帝深思下盗贼产生的原因,不要只依靠武力镇压,建议整顿吏治,惩治滥官污吏,从根本上消除盗贼。
辛弃疾的思想和施耐庵颇为相似,甚至经历也相似,很难说,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时候,没有想到辛弃疾。不过,遗憾的是,施耐庵并未像辛弃疾一样,在小说中向皇帝提出弭盗法。也或许最早的版本有,但后来被删改了。

2025年05月19日 14点05分
1
辛弃疾也曾镇压过起义军,那时叫盗贼或者贼寇,赖文政茶商起义就是被辛弃疾镇压的。
辛弃疾虽然镇压起义军,内心却同情起义军,这或许与他的经历有关,他曾给皇帝上奏,提出类似官逼民反的观点。《宋史》记载。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州不敢问,县以并缘科敛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不敢问。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辛弃疾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百姓被郡,县,吏,豪民等残害,他们不去做强盗就活不下去,这和《水浒传》中第三份诏书中的【所犯罪恶,各有所由】是一样的。他认为贪吏迫使民为强盗,虽然年年剿除,但治标不治本,吹风吹又生。他建议皇帝深思下盗贼产生的原因,不要只依靠武力镇压,建议整顿吏治,惩治滥官污吏,从根本上消除盗贼。
辛弃疾的思想和施耐庵颇为相似,甚至经历也相似,很难说,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时候,没有想到辛弃疾。不过,遗憾的是,施耐庵并未像辛弃疾一样,在小说中向皇帝提出弭盗法。也或许最早的版本有,但后来被删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