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文章,中国考虑的月球空间站
航天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SCIENTIFIC 楼主
地月空间站一上一下5900dv,
全任务9200dv
拉格朗日点空间站 5000dv
全任务9500dv
月球空间站 4000dv
全任务9000dv
我的评价是这空间站是非要不可吗?
科研还好,载人登月就算了
2025年02月07日 23点02分 1
level 3
我感觉可以考虑该文的方案之一,即月球轨道站,因为跟我想像的有点儿类似。其他两个我完全不懂。
-------先看我国正计划实施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案,是先后两次发射长十,分别将揽月和梦舟送上去,二者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并展开后续工作。其中,揽月着陆器在上升回到环月轨道与梦舟对接、待人货转移至梦舟后,即分离并结束其全部使命。这是我对方案的理解。
--------我曾设想,未来将揽月发展成可长期环月的中转舱段,这样今后每次载人登月,只须发射一次载人舱。待该次任务全部完成,揽月留在环月轨道以待下一次任务。这样的升级型揽月,因为需要长期留轨和着陆器频繁下降上升,可能需要改进动力和增加燃料补加功能,或者,也会增加货物储存和中转功能。
2025年02月08日 00点02分 2
揽月要改造,增加燃料储量,不然下去上不来。揽月组合体要靠推进舱提供大部分下降减速,再靠自身动力着陆,再上升一下就没燃料了。
2025年02月08日 02点02分
level 11
有月球站的话就不需要单发火箭提供这么多dv了吧
2025年02月08日 05点02分 3
level 8
有环月轨道空间站,可以把对时间不敏感的补给品慢悠悠发射到月球轨道空间站上等待航天员。就像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那样用离子发动机进行转移,节约成本。还可以当月球地面站的救援站
2025年02月08日 06点02分 4
level 13
实际上最省DV的登月方式是地球发射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该转移轨道恰好可以不经过环月制动直接落月。
但问题在于,这样做所需的火箭-着陆器组合DV也不小,载荷效率并不十分突出,降落精度还非常低。
所以,长期、有人、地月往返,就需要设置“中转站”,降低单段飞行所需DV,在相同火箭规模下,提高载荷重量。然后,就是采用太空燃料加注方式,保证地月转移拖船和着陆器的重复使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最适合的长期登月方案,应该是设计一艘250-300吨级专用拖船,在近地轨道和月球空间站之间执行燃料、物资运输任务。使用长九近地版(星舰)这种级别的燃料运输船进行燃料补给。载人则直接用长十直送月球空间站。
2025年02月08日 08点02分 5
250-300吨级的拖船还得在轨对接甚至在轨制造,对太空基建的要求有点高。我觉得短期中期内可以以长9(星舰)为基础,去掉隔热瓦、气动翼面跟海平面发动机(打上去的时候空载+最低限度燃料。实在不行原来海平面发动机都位置放一台真空版),然后前面货舱直接去掉改成整流罩,入轨就抛了露出对接口
2025年02月09日 02点02分
@KaiseR- 在我的设想中,这种“星舰拖船”还是太大了。至少对于目前阶段(非大规模殖民阶段)还是太大了。应该缩小拖船规模,以保障少量人员往返为目标进行设计,减少太空加注次数。
2025年02月10日 00点02分
level 9
这样讲吧,分段有个好处得考虑,那就是可以做重复利用的航班化运输。大个比方说,用类似星舰的火箭,
2025年02月08日 10点02分 6
轨道油库差不多,单纯空间站浪费
2025年02月08日 12点02分
level 9
这样讲吧,分段有个好处得考虑,那就是可以做重复利用的航班化运输。大个比方说,用类似星舰的火箭,将物质送至近地轨道,近地轨道至月球空间站也可以用往返的货运飞船,空间站到月球也同理。每一段所需的DV都不大,就能实现地月间的航班化运输。
2025年02月08日 10点02分 7
但总dv变大了,特别是登月舱面临的dv,原本够一上一下的登月器,下去就上不来了。
2025年02月08日 12点02分
@SCIENTIFIC DV变大又会是什么事呢[捂嘴笑]可回收火箭不都是要变大DV的吗?为啥现在大家都趋之若鹜呢?答案就是成本啊,多点DV也就多费点燃料的事嘛。只是这都是嘴上说说的,工程上实施起来肯定有难度,你这个是L1点吧,地月连线方向是不稳定的
2025年02月10日 07点02分
@SCIENTIFIC 人类现阶段只能用化学火箭,限制了单级火箭的DV,降低成本只能分级回收分级重复利用。
2025年02月10日 07点02分
@SCIENTIFIC 最重要的是地月拉格朗日点是战略要地啊,被占完了就没啦。你没想过吗,L1点离月球才6.5万公里也就比GEO高一点,与月球表面相对静止,中间无大气干扰,引力比地球小衰竭快,是不是比地球太空电梯更容易实现?
2025年02月10日 07点02分
level 1
我建议你不要建议了,好像你比专家还懂似的
2025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8
@让风吹散阴霾 门户空间站对登月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对登月器额外增加700~800dv负担。
2025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我的建议没有太大问题,别说中国现在没有了月球空间站计划,连NASA都开始打算裁掉月球门户空间站。
2025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SCIENTIFIC 再登月都做不到,你觉得有可参考性吗?
2025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让风吹散阴霾 登月相关设施研发生产要时间的,要是换回以前的简单方案,牵牛座登月舱+猎户座飞船,和中国现在的方案差不多,早就能上去了。现在的方案搞得太夸张,太激进了。
2025年02月08日 13点02分
level 8
在航天领域上争取第一个建立地球以外星球的空间站,也是一块奥运金牌。
2025年02月08日 18点02分 10
level 8
环月轨道落脚点还是需要一个滴,月球基地建设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把人员丢到月面上去吃陨石雨。部署机器人也需要轨道站低延迟的远程控制。[呼~]
2025年02月09日 02点02分 12
level 3
其实我觉得空间站的优先级 应该在第三优先级 工业机器人 第一 月球基础电站第二
这样节省的长期设计周期要比 空间站优先级第一 实现人工可参与可操作空间更大 机会也更多
2025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13
我们的口号是:让第一站灯光先亮起来!
2025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level 11
[真棒]
2025年02月09日 14点02分 14
level 2
这方案我在KSP里搭建过,单独来说月球空间站一次投入多次收益,从各个方面都比直接从地球打过来方便划算,我的方案是对接了两套登陆舱和返回舱,这样还有月球救援能力
2025年02月10日 01点02分 15
经济性看有多少东西打上去可以直接复用,减少每一段需要的运力。 比如说可复用月球登陆器,只管落月和返回月球空间站,那么后面的飞船就不用带登陆器了。
2025年02月12日 01点0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