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辉耀3333333
楼主
首先注意,这款三人制炮塔的坦克战斗全重16吨!正面装甲60毫米并且大部分都是大倾角装甲。对比下3号4号1940年状态,简直不能比。
唯一缺点是Mk1到Mk7都是40炮,Mk8-10是57炮,MK11是75坦克炮,后面两个版本战斗全重我没查最重的75炮版本是18吨,装备57炮的估计17吨。
毁就毁在它145马力的柴油机,导致只能打到公路24千米时速。如果换同体积的汽油机,马力增加60-80%没问题,那么就和同期中型坦克一个速度了。四号也就300马力。
并且发动机和变速箱集中在车体后部的设计,没有传动轴不仅减重降低车体高度同时节省了一根炮管的胚料(划掉)。炮管和传动轴都是锻件。
而改装的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更是让苏德的设计师惭愧。
把前部战斗和驾驶集中,布置17磅炮,驾驶员位置都没变,平时倒着开,或者在车长指挥下机动。不像野蜂还需要把发动机移到中部。
如果德国人当年把缴获的苏联Bt系列也这样改,就能多几千类似反坦克炮了







2024年02月15日 14点02分
1
唯一缺点是Mk1到Mk7都是40炮,Mk8-10是57炮,MK11是75坦克炮,后面两个版本战斗全重我没查最重的75炮版本是18吨,装备57炮的估计17吨。
毁就毁在它145马力的柴油机,导致只能打到公路24千米时速。如果换同体积的汽油机,马力增加60-80%没问题,那么就和同期中型坦克一个速度了。四号也就300马力。
并且发动机和变速箱集中在车体后部的设计,没有传动轴不仅减重降低车体高度同时节省了一根炮管的胚料(划掉)。炮管和传动轴都是锻件。
而改装的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更是让苏德的设计师惭愧。
把前部战斗和驾驶集中,布置17磅炮,驾驶员位置都没变,平时倒着开,或者在车长指挥下机动。不像野蜂还需要把发动机移到中部。
如果德国人当年把缴获的苏联Bt系列也这样改,就能多几千类似反坦克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