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耀3333333
辉耀3333333
震惊我的恩师雾岛代舰
关注数: 327
粉丝数: 432
发帖数: 15,765
关注贴吧数: 213
跳过常压锅炉直接上木劾? 我国军舰蒸气动力一水的tb8增压锅炉,连最新的018也是增压锅炉。 排除英国的燃机航母,大型航母要么常压锅炉要么核动力,用增压锅炉的独一家。 但是增压锅炉的缺点就是保养周期短,保养成本高(甚至需要整体更换锅炉,而常压锅炉就没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已经有常压锅炉的技术,那么给018用增压锅炉就是犯罪。如果没有这种技术,就没法上核动力除非堆数量。 已知的小鹰级锅炉温度510-520度,而尼米兹一回路是450度,二回路320度。也就是一回路也就是去反应堆取热的锅炉(热交换器)参数比同时代常压锅炉还要保守一点。
光伏发电制氢储能 本文乃至本号都可能被404 光伏发电不仅可以用锂电池储能也可以用电解水,然后用压缩机压力容器存储氢气。 这个操作个人合法,并且有新闻地点也是上海。 现在你压缩机有了,高压气瓶也有了。电解水设备也有了,电也有 那么再搞一套个人自来水生产设备。电解食盐水产生氢气和氯气,还有氢氧化钠溶液,用氯气消毒过滤的河水然后阳光晒着后就是可用生活用水。多余氢气氯气氢氧化钠溶液存储起来。 接下来到了关键了。你有高压气瓶,那么就有了气枪就可以驱逐一般敌人。在你堡垒被突破第一层的时候可用用氢气充满密闭空间引燃反击,也可以用氯气同归于尽。
请问380电压算最大功率问题 380伏三相电计算最大功率 我直接660x最大电流,被人给喷了 660=380x1.73=220x1.73x1.73
请教下不间断电源问题 我家有个个人服务器,为了避免停电损失配了个小型ups。 据说ups是逻辑是先给电池充电、再逆变给设备供电? 现在家里装了一套并网光伏、打算以后换个支持储能的并网逆变器,请问下他们切换市电与储能模块的操作是真正无缝连接的吗? 我怕把我家一些脆弱电器给冲击坏。
大隐隐于市呀兄弟们 隐居的本质是没有什么多余的社交乃至没有社交。 不一定要跑到荒山野岭或者穷乡僻壤。 你弄一个人际关系简单的工作比如跑出租,松快递,送外卖。 准点下班,到家自己忙自己的不就好了。
请教下户用光伏并网逆变器并联问题 目前我家屋顶已经装了10千瓦光伏板,搭配10千瓦三相固德威并网逆变器。明年打算再装10千瓦光伏和搭配10千瓦时的储能模块搭配一个10千瓦的并离网一体机与原来那套并联接入国电的计量箱。 并且将原来接新能源专用电表的充电桩再接一根线从户用表去电(用手动开关进行电源选择) 目前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 如果单纯装了并网机,在市电停电的情况下,为了防孤岛并网机会停机,保护维修的电工。 但是我装了一台离并网机后,白天那台并网机是否也会停机,只有离并网一体机的光伏组件在工作?
10千瓦光伏已经装好 已经完工10千瓦光伏并网,由于第一家对带储能的报价太坑、以至于第三家都没问储能价格,现在才知道其实并没那么贵,正在筹备二期光伏车棚10千瓦,同时换掉原来的10千瓦并网机换20千瓦混合逆控一体机
Pak40发射钨芯穿甲弹能击穿现代的30吨以内的装甲车吗? 75毫米的PaK-40反坦克炮是二战期间德军的制式武器。它重1,425公斤(3,142 磅),发射 75×714mmR穿甲弹或高爆弹,反坦克时(直线射击)射程约 1800米,曲射时射程约7678米。在二战期间,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坦克炮,能够对付 T-34 和 M4谢尔曼坦克。 尤其是二战期间生产的t34装甲质量下降,理论500米才能被击穿的正面装甲,pak40用钢芯穿甲弹1000米左右就能击穿。 Pak40有着相当出色的反坦克能力,在2710 克发射药的推动下,一枚重达6.8千克的穿甲弹的炮口初速可以达到792米/秒,当炮弹击穿装甲时,弹头里20g的装药足以毁坏坦克。 根据一份1944 年 5 月 2 日的报告。 Pak40发射的PZGR39穿甲弹在100米存速738米/秒,可以击穿99毫米垂直装甲。300米715米/秒95毫米。500米691米/秒90毫米。1000米637米/秒80.4毫米。1500米585米/秒72毫米。2000米536米/秒63.6毫米。2500米491米/秒56.3毫米。3000米451米/秒50毫米。 —————- 理论上在膛压不变的情况下,结合现代炮弹技术,应该能够打穿目前及未来十年内30吨以内的步战和装甲车的前装甲吧。 然后因为射速快射程远,也能发射He进行巷战。 如果使用白磷燃烧弹,应该可以通过烟雾和高温重创现代坦克的观瞄系统。
差点成为超越M4的神作瓦伦丁坦克 首先注意,这款三人制炮塔的坦克战斗全重16吨!正面装甲60毫米并且大部分都是大倾角装甲。对比下3号4号1940年状态,简直不能比。 唯一缺点是Mk1到Mk7都是40炮,Mk8-10是57炮,MK11是75坦克炮,后面两个版本战斗全重我没查最重的75炮版本是18吨,装备57炮的估计17吨。 毁就毁在它145马力的柴油机,导致只能打到公路24千米时速。如果换同体积的汽油机,马力增加60-80%没问题,那么就和同期中型坦克一个速度了。四号也就300马力。 并且发动机和变速箱集中在车体后部的设计,没有传动轴不仅减重降低车体高度同时节省了一根炮管的胚料(划掉)。炮管和传动轴都是锻件。 而改装的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更是让苏德的设计师惭愧。 把前部战斗和驾驶集中,布置17磅炮,驾驶员位置都没变,平时倒着开,或者在车长指挥下机动。不像野蜂还需要把发动机移到中部。 如果德国人当年把缴获的苏联Bt系列也这样改,就能多几千类似反坦克炮了
藤本案金刚代居住空间问题 藤本案的金刚代,水兵预计人均居住空间多少有记录吗 藤本案的副炮很多都不止在船头和船尾,在两年没觉得,只是觉得极端,因为布置在船头那么高航速下副炮其实很难开火,因为海浪从上船头正常的,如果船头上翘,则本身就会被船头影响射界。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一般船头船尾水线以上空间经常被设计师设计作为船员居住区,现在布置了大口径副炮,那么下面必然要布置机械设备,那么空间就被占用了。 那么实际上居住空间岂不是更惨淡。 第二个,船头就算了、船尾因为螺旋桨的缘故,船尾的排水量实际上是少于其他船体部位。因此很多老战舰比如胡德,声望的船尾剪掉一层甲板减重,我曾经架空准备船尾布置重型鱼雷,算了下还是算了、怕太重。 现在布置了大口径副炮不仅增重,还有弹药库之类的、旬报会不会直接影响舵机和传动轴?
请问下动画版和漫画版的区别除了 除了新干线爆炸案的真假劳模二人组和广田雅美两次抢银行一次是被柯南救下一次是没救下外,还有其他区别吗? 现在写同人,剧情走到tv575集突然想到的。 我现在是以tv版为准
势力对拼还得看谁产能拉满后的总效益高 举个例子,二战德国的海军工业技术水平其实还不错,起码比法国加上意大利强得多并且由于20年的海军假日,导致英美日等过的海军设计水平没有大的提升,反而在战后第一批的新锐中或多或少出现不少以前不该出现的计算错误,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KGV短腿和大和的实际续航比指标高一倍。但是,二战德国海军实际上在全程战时建造的大型战舰几乎没有,基本上产能都是造潜艇和驱逐舰了。 IJN也是如此,全程二战建造下水的大型战舰只有航母。基本上除了很少的轻巡,都集中在驱逐舰,各种驱逐舰。 德三海军遇到的是原材料和人力不足,ijn虽然得到了资源的倾斜,问题本身人力也不足并且并没有浮动船坞导致战舰整修得占用造新船的船坞进行。直接造成了产能的浪费。 英美的产能富裕的多,连美国8000万吨钢产量都遇到钢材不足,然后英国是吧产能也都击中在驱逐舰和航母上,这些维护航线更有用,二战中实际完工战列舰只有前卫号一艘。 ———— 我们细说下什么叫产能拉满,假如在一定原材料情况下,你能生产16门8英寸炮,9门16英寸炮,6到8英寸装甲钢够三条船用,12英寸以上装甲钢只够一艘,然后还有一定数量的锅炉,中小口径副武器,光学火控等设备。 如果你能把所有的子系统全部用掉就叫产能拉满,产能拉满不等于资源效率最大化,而是数量上最大化的利用。 比如英国的资源假设刚好建造5条战列舰或者50条驱逐舰+10条浅水重炮舰,如果以二战实况,选择二战期间开工5条战列舰,可能二战就输了。因为运输线断了。而5条战列舰实际上能做的工作,浅水重炮舰也能做。二战英国的潜水重炮舰主武器和船体很寒酸,可是子系统秀翻轴心国。最先进的雷达和高炮系统。 如果ijn全力造大和,可能也抗不到1945年,如果苏联将资源集中建造苏联级,也没了。 而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光是常见船台的长度宽度就不同,不如霓虹就与大量200-220米长31米宽的船台16个(可能记错了)因此丸五改直接下单18条云龙。而257长度的船台就两个。 美国那边没数,反正别人量产265长度的饺子 说到这里也够了,毕竟不是写论文
新人报道,最近再写柯南同人 由于注意到赤井玛丽和宫野爱恋娜姐妹关系,已知赤井秀一在最早出现在小兰和眼中是银发绿瞳中英混血。 而已知琴酒现在从早期金发变成银发、并且也是超级长发,所以搞不好哪一天青山老贼会说其实琴酒是秀一的血亲,就和宫野明美和秀一一样。 而考虑到当初人鱼岛平次和荷叶在悬崖遇险,树枝都快断了,怎么脱险的?回答居然是靠毅力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天下仇人皆成兄弟
关于二战战列舰的水平稳定炮座 已知维内托的90高炮和德国一票主力舰的105高炮都是三轴稳定炮座。 那么英国的kgv,美国那票新锐的双联127有没有采用稳定炮座? ijn就不问了
【氵】神奇的三联6寸炮重量 意大利维内托的6寸55倍3联副炮不算装甲旋转部分135吨,算上280毫米正面装甲155吨,单根炮管俯仰部分8.89吨(不算炮尾部分,估计是尾部装填设备) 大和的155毫米60倍三联副炮单根炮管12.7吨,全部25毫米装甲情况下旋转部分175吨。 大家都是半自动装填,三根炮管重11吨吨情况下几乎裸奔的装甲然而还要多8吨重量
隔壁wows小学生脑洞水平的缅因👌 4x4的炮塔布局先不提。看看这个上层建筑布局,这是直接把陆地要塞给搬到主甲板上了吧。这巨大的侧面投影面积,除了舰桥还有点美战血统,其他感觉就是小学生脑洞的水平
求RN装甲舰桥的重量 任意一个无畏舰都行,给出重量和装甲厚度就行,或者给我装甲舰桥内部大致尺寸也行。不要二战RN那种写字楼轻装舰桥!
架空一款30年代战巡,对标敦刻尔克和沙恩 图片直接拌雾岛手绘的金刚代T13,吨位缩小,另外在A主炮后增加一座三联155(最上的那款)没有后主桅 标准排水量2.8万吨 长198米,宽28米,吃水8.5米(满载200米,28米,10米 主炮:装备三座双联14英寸主炮(ijn传家宝) 副炮:炮廓布置12门150炮,中线布置三联155炮,3座双联120高炮。中小口径机关炮未大量安装(预设弹药提升井)仅安装双联40高炮6座 鱼雷:船尾两座四联鱼雷发射器,在水平甲板下 主装9英寸,标准排水量(8.5米)水线下2米水线上4米,满载3.5万吨(10米)水线下3.5米水线上2.5米。上装6英寸,主装向船头逐渐消减到6英寸,向船尾4英寸,次装向船头4英寸船尾2英寸。水平甲板2英寸,主水平装甲5英寸。 炮塔10英寸,装甲舰桥12英寸 动力:2座7000马力混烧锅炉8座1.7万马力重油锅炉四轴15万马力 航速33节,煤1000吨,重油4000吨,20节/1万海里14节1.8万海里。 求助帮忙跑一下数据看看是不是超重了。
共享几个自己的云盘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ormartie.quickconnect.cn%2Fd%2Fs%2FuKXOJDp1jUNarWjVCWyhr47xX1bQdNxH%2FqSYSHp2gYXPgGncM2xOnj6Be6gJmdLya-qbTAOJvtnAo&urlrefer=5616df80abf6ce4e256cd0206a524860 群晖nas,速度很慢,建议直接选中想要的下载不要一次性全部下载手机
【求助】金刚代舰T13案有更多细节吗 图片是雾岛大佬的b站号上搬来的。 请教下航速,主炮口径,主装,水平,副炮口径 感觉A炮塔后加装一座三联6寸炮简直完美
死板的舰政本部令人血压飙升的大和号上层建筑布局 从理论上来说大和号的副炮和上层建筑布局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前后主炮的射界最优化。 而期间见缝插针布置的副炮又有夸张的180度射界,是所有炮塔化副炮里最大的,因为其他战列舰的对海或对空副炮一般只有150度射界。 ——————————— 以上是教条主义者们的自嗨。早20年开工的纳尔逊在使用中发现,C主炮除非紧急情况,否则不能转向超过90度,以免炮口风暴对舰桥的冲击。而纳尔逊使用的是16寸中都被称作奶油炮的货,炮口风暴是远远不如大和的18.1英寸大炮的。如果用这个角度朝侧后方射击,舰桥里上百号军官怕是要进入短暂眩晕状态吧。 460mm炮三门齐射的炮口风暴压力5m:20kg/cm2 10m:11kg/cm2 15m:7kg/cm2 1kg/cm2的距离是53.5m,0.5kg/cm2的距离是77.5m。 也就是说,如果任意一座主炮的需要使用极限射界射击,露天炮尾的人员必须进行避难。 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区别,因为武器最脆弱的环节永远是人! 因此侧舷副炮完全可以移到舰桥同一横轴上,这样副炮的炮口风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对舰桥产生冲击,而实际上的设计,侧舷155炮齐射时1kg/cm2的压力单位是16.5m,必然对舰桥较低层数的战斗人员造成影响,而舰桥上也是有布置相当数量进气口来保障舰桥内的空气的。 不得不提一句,俾斯麦号的前桅杆雷达就是被主炮射击的巨大震动导致鼓掌的,大和号如果采用极限射界射击会不会产生类似情况? 而英国人为了避免主炮的炮口风暴影响,将主炮的观察孔开孔从炮塔顶部改为了炮塔正面。 ps:1kg/cm2约等于10Mpa=100个标准大气压对吧?
ijn八八舰队的41cm炮库存疑似被黑了 众所周知,ijn的八八舰队因为条约而实际上只完工了过渡舰两艘长门级。但是实际上作为主炮的410炮下达了80‘门还是100门的订单。因为后来订单取消差点导致某企业破产,索性海军进行了补偿才度过难关。 问题是这几十门大炮(最少也有20多门完工的)后面几十年没提到,哪怕到了本土决战准备点时候也没有拉出来建造岸炮,东北那边最大的炮也就12英寸炮和有数的几门列车炮,跟海军没关系。 所以,这二三十门410炮去哪里了?海军训练可是以外膛炮模拟训练为主
五十年代是战列舰最后的辉煌发展时期 可惜是战后大家都没钱。有几项关键科技使得战列舰攻击力和防空能力大幅提升 第一是电子计算机,使得比机械计算机更快得出数据 如果结合大口径火炮发射vt引信和定时引信,可以远在航母和陆基飞机攻击范围外打散机群。 二战期间德国本土防空战,为了应对昼间高炮密集火力,美军轰炸机编队会定时更改飞行高度和临时转向等,而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更快,使得机群变更高度和航向变得更频繁,使得编队解体或者空中事故变得更容易。 第二就是雷达,因为相对光学捕捉距离,雷达距离更远,结合电子计算机,使得可以在大口径主炮极限射程进行对空反击,而且还有大型防空导弹。 当然到了60年代,相应制导武器尤其是航母夜间飞行的普遍化,战列舰变得低效率,哪怕80年代制导炮弹和新型增程弹出现,使得大口径主炮轻易达到80-100km射程也无济于事,只能当配角
二战美国新锐战列舰有几台机械计算机? 像MK37对空火控,还有主炮参数计算都需要机械计算机计算出射击参数,请问下是一套火控使用一台机械计算机还是几个火控共用一个机械计算机?
二战德国坦克为什么没走后置炮塔的路线? 排除保时捷老是盯着电传动导致竞标失败,为什么其他公司没有选择炮塔后置方案?明明早期实验坦克就是炮塔后置,优点很明显, 1.变速箱前置发动机中置可以省去长长的传动轴, 2.后部战斗室空间更规整 3。可以使用更长的炮管并且方便配平尤其是早期军械部要求炮管长度不能超过车体前部 缺点我知道大概可能有两个, 第一,散热口在观瞄设备前近百度的热气可能影响精度. 第二,动力包前置近战时更容易被曲射武器或者投掷物击中脆弱的散热口(后置毕竟有炮塔掩护) 第三是现代的,首上厚度首先,问题发动机后置变速箱前置也存在这个问题,只有动力包整体后置的S系才避免这个问题。
话说二战德国二号坦克底盘有什么缺陷吗? 为什么38t可以改追猎者,同样改造出黄蜂,野牛2和黄鼠狼的2号底盘却没有该出类似追猎者同样带防护的坦克歼击车?
有什么办法借助1936年条约续签带歪造舰竞赛 大家都知道伦敦海军条约1936年续签失败主要是意大利开工3.8万吨装备9门15寸炮的维内托级。之后法国开工黎留塞级,而日本偷偷开工6.4万吨的大和级。 而美国1937年开工了北卡级2艘1938年南达级4搜 就英国佬开工kgv最早一厢情愿的造了kgv5条。英国佬试图压缩各国造舰规模的企图失败。 毕竟30年代曾经掀起过中型主力舰风 以德意志级装备280主炮万吨装甲舰 然后法国佬不动脑子造了2.3万吨装备8门330主炮的敦刻尔克级2艘(标准排水量2.65万吨:)作为回应。意大利根据敦刻尔克原计划也准备造差不多的战舰,因为没钱,准备一步到位造罗马级,并且改造了两条旧战列舰(加富尔级改造后2.36万吨)还有一艘比较失败的安多莉亚多里亚级(的改造总费用超过半条罗马级)。
请教下泡沫水泥长期浸水问题 请教下,这个夹层中的泡沫水泥施工完成后密度在0.3-0.4吨/立方米,因为外壳破损进水,时间久了会因为水泥吸收水分而上升大概多少,会不会导致最终发泡水泥部分密度超过海水密度?
我发现连通到弹药库的供弹系统也不是那么必要 像wows的九级战列舰建造的截图,八九高炮和下面的5.5英寸甲板炮其实可以共用一套供弹井。为了安全避免待发弹集体殉爆。可以全部定装弹或者金属分装弹。 关键还得是火炮上,其实可以火炮上直接安装待发弹药架然后自动装弹就行,高炮引入自动装弹自动设定引信和引信装订。 这样也可以做到同时保证对海对空火炮的问题。毕竟旋转炮塔的对海炮相当占用甲板空间,而在上面最多假设机关炮。
咱们这是生存狂吧,不是畜生吧或者神经吧 我们这里跑路党和仓鼠党讨论的画风还算正常。 混进来个什么dinner。请把主管理下舆论导向,不然狂吧吃枣药丸。 说是乱世先杀圣母,那都是口嗨。你有什么权力?何况没准大概率圣母是你亲妈怎么办? 哪怕去年被关了三个月,家里就剩大米挂面了,家里和门口的猫也没缺过猫粮。 真到了物质见底的时候大可不必选择谁先死。选择谁先死是因为牺牲一个有机会熬过末日,如果没有期望,一起走未尝不是幸运。
我很奇怪为什么德国佬没有大规模量产四号武器运载车那种构型 当然我说的四号武器运载车不是WT和WOT那个装备128炮的TD,而是差不多结构,使用Pak40或者其他更大口径火炮 首先先说好处,结构更简单,省掉上层结构不说甚至可以把发动机和变速箱集中起来布置在前部(发动机中置,直接省掉一根传动轴) 如果嫌弃黄鼠狼那种敞篷战斗室和左右各30-45%的射击角度还是不够战术灵活。事实上可以以炮座为基础,加装座椅就像海军的高炮一样整体更多转动,由于省掉了车体上层结构,虽然炮塔外形更大,但是整体高度未必增加。缺点就是随着炮塔转动的弹药架上炮弹比较少,只有10-20发75炮弹(其他都储藏在车体内,限定角度内可以从炮塔内直接从车体内取炮弹。但是理论上也够用了,毕竟四号本身捉急的侧面和后部防御力和历史上四号炮塔那个50毫米垂直炮塔正脸,也没什么防御力。 直接用武器运载车构型进行大批量生产(毕竟整块水平车体不需要切削出炮塔最全,也不需要那么多滚珠做轴承)类似东风自走炮那样的炮座。 比制造四歼什么的简单多了。 需要更大口径火炮直接用野风和犀牛那样敞篷好了。胆子四号车体量大管饱,宝贵的大口径反坦克炮结合机械化底盘才能保证生存性。
有没有计算大口径炮弹爆炸模拟的软件? B战上甲弹对抗的有限元分析很不错,但毕竟没有计算未击穿后爆炸的情况。 我现在比较好奇穿甲弹在主装外的泡沫水泥层里爆炸造成的损失更大,还是在只有空气的隔舱里爆炸造成的影响更大?也就是哪个爆炸后导致外面的薄装甲掀开的口子更大,对船造成的减速影响更大。
1937年后果脯应该引进法M1897野炮和苏M1902野炮 前者不说了就是法国75小姐 后者引进苏军T26坦克的时候一起引进过。 法75生产门槛低,重量1.1吨 后者的改型F22 76.2野战炮是整个二战时期的丝巾室属火力。 相对于105和155,国产化门槛更低,而且法75的33倍和76.2的42.5倍都是二战初期打击T34都没问题,几乎可以让ija的装甲车和坦克都直接淘汰。 而且炮弹门槛也低。
请教下火炮炮管加工问题 大家都知道德国坦克的中75和陆军的75毫米反坦克炮炮管一样,但是因为炮弹的弹壳长度和直径不一样,所以不能通用(坦克的炮弹发射药部分又粗又短,反坦克炮的弹壳又细又长) 请问下,固定炮弹的炮尾结构是和炮管一起加工出来的,还是单独加工通过螺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能不能学大毛一样一开始就坦克和师属火炮进行通用? 还有炮弹弹壳加工问题,这种粗又短的弹壳相对细长的弹壳哪个加工成本更高?
【水】一种补充兵制度 毛熊和我兔都有一种甲种师和乙种师分类,在大毛就是野战师和架子师的区别,架子师一般只有1/3到1/2编制数量,并且缺乏技术兵种。原本设想是在开展前后通过补充兵将乙种师补充到甲种师程度,这样可以节约经费。 事实上这样问题很多,乙种师因为编制问题,实际上指挥体系的能力也很弱,根本没有指挥甲种师的能力,本来你手下10个人,立马变成30个人,你管的过来?尤其是复杂的技术兵种。 另外由于长期备战,甲种师经常拉链,而乙种师忙于屯田,反而乙种师变成烂泥扶不上墙。 ———— 其实可以有个更好的方案,就是将甲种和乙种的指挥层合并,剔除乙种的普通兵,也就是通过在甲种师里每层指挥体系增加一个副职军官士官,比如原本一个连长副连长,变成一个连长两个副连长。同时师下属增设一个教导营和补充团(新兵团)编制,日常拉链的时候两套班子轮流进行训练,这样就用一个师的编制培养了一个半师的指挥官。而那些超龄的士官和升迁无望的低级老年军官则转去教导营。 相当于海军的多个大副。民航的双机长制。 开战后,常设师留下一套副职班子,结合教导营和补充团,结合战区或者中央送来的新兵和技术兵变成一个新的师。训练和装备补充完毕就有个近似常设师的新师,并且还是指挥体系非常熟悉的那种。之后再开拔的时候就留下教导营和补充团负责本区防务和新兵下连前的二次训练。 而战区和中央负责新兵的集中初级训练和部分技术兵种训练。 当然,之后为了扩大规模再新编制的师就不是这么来的,通过伤愈归队老兵和军官结合新军校生组合。 简介就是常设师和独立旅被调走后留下的一套班子和当地征兆的退伍兵组成第二个同样编制的师,然后第二波和第三波就是中央的新兵和从指挥体系下放的军官等组成新的师。有这三波补充,军队规模起码3倍于战前,再军工全力启动前还得靠库存武器。
请教下战舰的水线以上的隔舱的金属厚度(非装甲) 或者普通隔舱的金属厚度,我在算结构重量
请教个舰内通讯细节:车钟 正常情况下,车钟挂到前进几,然后下面的指针有轮机控制挂到前进几示意轮机长已经收到指令进行动力调整。 假如战时,这套车钟对应的一个螺旋桨配套的锅炉部分损坏,导致出力下降,比如两个锅炉对应一个汽轮机,一个锅炉失效,那么车钟传来要求全速、实际上只能提供1/2动力,轮机长是不是将该车钟挂到1/2就行? 还是先用舰内通讯设备向舰桥通话告知情况?让对方也把车钟挂到1/2?
避坑提示《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这本书配图不少,但是几乎都是网络上烂大街的图,你就买没兴趣看第二眼。而在讲战舰设计时提到多个方案时并不会配上各种方案的草图,因为调阅影印这些图纸要花钱。 对于小白来说或许可以当科普读物看看,干货还不一定有我的水贴里多
【彡】【架空】B65超甲巡案论证现场的翻车事件 先看三组数据 金刚级战列舰1914年下水的时候 舰长 214.6米 舰宽 28.04米 吃水 8.38米 排水量 标准27500吨 动力装置 36x亚罗式煤油混烧锅炉、2x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总功率64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 27.5节 续航力 8000海里/14节 编制舰员 1200人 武器装备 4x双联装 毘式356毫米/45倍径主炮16x单装 毘式152毫米/50倍径副炮12x单装 76毫米高射炮8x530毫米鱼雷发射管 舰载机 无 装甲厚度 侧舷装甲203毫米、甲板57毫米、炮座229毫米、炮塔前部254毫米、司令塔254毫米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舰体参数 舰长 262.3米(水上)259.2米(水下) 舰宽 31.7米(最宽) 水线长 247米 水线宽 28.9米 吃水 28.5英尺(标准)33.3英尺(10.2米)(最大) 标准排水量 42037吨(1931) 满载排水量48000吨(1931) 航速 31节 (设计)32.07节 (实际) 续航力 5950海里/18节 舰员编制 1341人至1421人 [3] 装甲防护 船中部水线主装甲带305毫米,上部主装甲带127毫米,下部主装甲带228毫米,其他102至152毫米甲板装甲前部38毫米,上部19至25毫米,主装甲甲板38至76毫米,最低25至51毫米防水隔舱装甲102至127毫米炮塔装甲为正面381毫米,侧面280至305毫米,后部280毫米司令塔装甲228至280毫米 [4] 动力系统 24台 Yarrow 3缸锅炉4台Brown至Curtis涡轮蒸汽机螺旋桨4轴输出功率:144000轴马力(设计时),151280轴马力(实际)载油量:1200吨 (正常);4000吨 (最大) [2] [4] [9] 武器装备 8门381毫米MkI主炮12门5.5英寸/50倍径BL MkI副炮4门102毫米HA MkIII高射炮(4门102毫米HA MkV高射炮 超甲巡(B65) 基本参数:长240米,公试水线宽27.5米,吃水8.8米,上甲板深14.4米,标准排水量31400吨,公试排水量34950吨 兵装:3座三联装31cm炮,8座双联装10cm炮,4座三联装25mm炮,2座双联装13mm机枪 射击指挥装置:4座九四式高射装置,2座九五式机炮射击装置 航空:3架零式三座水侦,1具弹射器 探照灯:6座110cm探照灯 防御: 主装195mmVH,横向防御隔壁195mmVH,水平装甲125mmNVNC,水线装甲25mmDS 司令塔:侧面215mmVH,正面130mmVH,顶部125mmNVNC,底部30mm 水下防护:4层防水纵壁,动力舱底部2层16mmDS,弹药库底部40mmCNC 炮座装甲详解: 上甲板部侧面260mmVH(仅限二号炮塔) 中甲板部侧面225mmVH,正面210mmVH(二号和三号炮塔190mm),背面190mmVH 操舵室:顶部120mmNVNC,四周175mmHMC(不明型号装甲) 对50倍31cm炮免疫区为20000~30000米 动力:4座舰本式蒸汽轮机,8座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4轴推动,出力170000马力,航速33节 续航力:搭载4545吨重油,18节-8000海里 舰员:1300名 各位看上去挺合理是不是? 为了追求比金刚级更高的航速,由于排水量限制,并且保证投射量,选装了3联12寸炮3座.. 但是我想问问舰政本部的各位,你们没学过数学吗? 以金刚级的船体,马力增加到10,08万马力航速30.25节,增加到16.13万马力可以达到33.28节.如果采用球鼻艏,可以降低8~10%的阻力,水线长度还能缩短,如果采用方形尾,不仅可以在30节以上航速时减少约4%的阻力,同时可以缩短10%的船体,并且减轻尾倾现象.同时结合球鼻艏减阻,约14~15万马力就能做到极速33节 也就是理论上我们可以在一个190~200米长的船体上,安装4座联装14英寸炮,9寸主装,4寸主水平装甲。排水量在2.6到2.8万吨 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只有减速齿轮汽轮机技术。金刚级用的貌似还是老式的直结式蒸汽轮机,螺旋桨转速过高,因此效率较低。通过大减速比的主减速器,增大螺旋桨面积同时减少螺旋桨转速,不仅可以提高巡航经济性,还可以提高实际输出功率。 未完待续》》》
【水】1942年10月13日晚的第三战队炮击亨德森亨德森机场 两艘金刚级打了800-900发14英寸炮弹,包含榴弹,穿甲弹和三式弹,为什么貌似没两天机场就恢复运作了?难道运到岛上的工程机械幸存了吗?
请教下战列舰损伤细节 请教下,历史上有没有战列舰在战斗中传动轴被炮弹击中导致损毁的(鱼雷命中侧舷也算,命中尾部不算) 打算架空的战巡主打结构扛,主装可以被击穿,但是内核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锅炉和汽轮机交替布局,那么必然会有传动轴非常长并且可以能非常接近船体侧舷,会不会敌对主炮炮弹或者雷击而变形? 还有涡轮发电机的尺寸应该不小吧,是否有一二战的主力战舰的发电机被直接命中而停止发电的而不是涡轮发电机配套的锅炉被命中导致断电的(比如皇家方舟就是因为断电,列克星敦也算中控台被炸毁导致断
一战水平的燃煤锅炉或者煤油混烧锅炉运行多久后需要停机进行清灰? rt
请教下装甲舰桥的高度和尺寸问题 因为重心问题,一般已建成装甲舰桥都是略高于主炮塔群的高度。由于架空的战巡前部只有一座主炮塔(图片搬至秋山前辈的宪法级)因此战斗舰桥可以更低同时也能更厚。 但是由于追求尾部两座主炮塔可以360度全向远距离射击,因此依然保留了金刚的布局,但是后部的备用舰桥位置就很尴尬了。要么和后烟囱一样高或者更低要么干脆取消后舰桥(但是作为近战狗斗军舰,没备用舰桥总感觉虚)如果战斗舰桥的高度没有限制,比如没有高于水平甲板多少米或者高于海平面多少米的话,我打算直接布置在后部两个炮塔间的水平甲板上。
关于太平洋地区船型的选择 金刚级是长艏楼船型,水线上三层甲板一直到Y炮塔, 吨位差不多的沙恩霍斯特是大西洋艏低干舷设计,船体中部干舷高度才3.5.米,在北大西洋航行被戏称潜水艇。 我最近在纠结架空船应该选择长艏楼型(干舷普遍6米,船尾4米)还是低干舷搭配大西洋艏(船头5米高,其他部分干舷4米) 另外还有就是纠结三座主炮塔布局问题,以近战为主考虑,尾部两座主炮塔是应该进行背负式紧凑布局以腾出更多甲板空间方便布置高炮还是学金刚那样两座主炮间隔近20米,也就是两座主炮塔之间那块区域基本上没办法布置副炮(可以少量布置小口径高炮)但是是不是这样近战更不容易被对方主炮一锅端?(雾岛貌似夜战很快被华盛顿号打爆了三座主炮,就尾部一座孤零零的主炮塔还能射击)
请教下煤炭隔舱装甲布局 问题一。如图一:金刚的主装和穹甲之间是煤仓,煤仓可以提供50%厚度的装甲防护。我打算应用在横向布置的装甲上,请问后面的斜板用厚甲好还是垂直部分用厚甲好?总重量一样的情况下。 问题二,金刚尾部两个炮塔之间的上层结构刚下水的时候是做什么用的,能取消吗(红框处)
【避坑】有些罐头不要只看图片要拿起来晃一晃要看清楚明细 以为买的是鸡肉罐头,结果是鸡汤罐头 现在坐蜡了,只好煮挂面的时候吃,因为很不好吃
请教下ijn锚地选址 架空小说里要给夜战水雷舰队挑锚地。 规模4条重巡(妙高级或者最上级) 两条金刚级 12条甲驱,2条北上 请问有适合的锚地吗?节约燃料还要在陆航轰炸范围之外,同时避免被潜艇突袭埋伏等,周围有小岛方便耕作和淡水取用和建立小型码头和机场。
英国甲板炮布置的变迁1906-1914 本文图片搬自<<英国战列舰全史1906-1914>>. 本文也是作为草稿小说里武器选型时争论的论据存在(水字数) 刚好前两天有人认为ijn超无畏舰就是各种金刚改而不服,发出来骗骗经验. 英国无畏舰发展1906到1914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无畏舰时代,也就是12寸主炮时代,包含无畏级无畏号,帕勒洛丰级3艘,圣文森特级3艘,尼普顿(犹承海王星)级1艘,和巨像级2艘,其中无畏级帕勒洛丰级圣文森特级主炮和动力布置几乎一致,不同的仅仅为副炮,桅杆烟囱等细节,而尼普顿级和巨像级差距更小,而相对于无畏号的最大区别也就是使用了背负式炮塔和两侧炮塔错开可以一定角度下进行全主炮射击 2.超无畏时代,俄立翁级4艘,英王乔治五世级4艘,铁公爵级4艘,这三级12艘13,5寸主炮战列舰的区别仅有副炮,铁公爵级第一次使用6寸副炮并且布置在长艏楼处 3快速战列舰时代.伊丽莎白女王级5艘,复仇级5艘 两级区别动力上女王级更多重油锅炉航速更快,另外就是副炮布置区别.装甲布局本文不提 以上不是本文重点,所以不配图 本文仅讨论副炮,也就反雷击炮 以口径分,有4寸时代和6寸时代(无畏的3寸炮单独} 以布置位置分甲板炮时期和炮廊炮时期,在尼普顿级之前,所有副炮都是布置在主炮他上方,而尼普顿级和巨像级则是布置在上层建筑里,因为她们因为侧舷布置主炮塔的缘故,并没有空余甲板可以布置副炮,而侧舷本身就占用了一层甲板,副炮也不能布置在更低的侧舷部分(因为那就临近水线了)只能先布置在主炮塔上,很明显,主炮塔战斗的时候布置在炮塔上的副炮没法进行操作,会被炮口风暴所影响,后期只能转移到上层建筑里口径依然是102 而到了铁公爵级开始不仅口径提升到6英寸,并且将副炮布置在舰体上装部分。可以说1910年菲舍尔退休后,更大口径副炮的阻碍终于拔除了,之后包括女王级和复仇级,虽然副炮位置有所变动但口径依然维持6英寸。 副炮的变动主要分口径的变化和布置的变化。 口径从3英寸提升到4英寸,是因为菲舍尔拒绝在无畏舰上装备更大的副炮,到了菲舍尔退休后并且也有获得德二海i军无畏装备6英寸副炮兼职洗甲板后,到了铁公爵级才在艏楼部分超前布置6英寸副炮。 102时代没什么好说的,布置在炮塔上的在舰队交战的时候反应迟钝,约等于没有,布置在上层建筑里的副炮虽然射界和环境不错不会受到海浪影响,但是因为重心问题几乎罗奔。 到了铁公爵终于象样了,布置在艏楼部分的副炮不仅不会受到主炮射击时候的干扰,同时还能收到上装的保护,开孔也不会明显增重(人力甲板炮重量上限也就20吨,还包含旋转炮盾部分重量) 到了女王级,由于航速增加,布置在艏楼部分的副炮明显会被海浪影响,所以向后移动,然而即便女王级比设计航速要低,实际上依然会导致朝前的副炮会进水。到了复仇级,尽管航速下降,依然将副炮布置在侧舷,为了补充超前副炮的数量,女王级和复仇级在主甲板上两侧都有一门6寸副炮。 而航速更高的战巡声望级由于老爹复出,4英寸副炮被裸奔布置在三联炮塔里(伪炮塔)并且高度高于B炮塔。而航速更快的胡德号侧将5.5y英寸副炮裸奔布置在半封闭的上层结构里(1040年全拆了) 2L按顺序放图,自己看,电脑太滥没法图文一起放 到了女王级副炮不
《英国战列舰全史1906-1914》好像也不是那么严谨 图片中那么明显的上药下弹,而且外形很明显呀,看来这个不是外包翻译的锅,可能还是专业人士习惯性标注吧,毕竟上弹下药习惯了,突然发现远古的“上药下弹”闪了腰
非黑即白的就别逛bb吧了 但凡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鞭策,也该知道白马非马的逻辑典故。隔壁陆军59魔改的除了五对轮外就没一点像的都是59改。以前落后的时候被指出某款国产装备可能抄袭国外先进装备,就会化身孔乙己式辩驳。现在什么都有了,主力装备都是先进水平的时候,再被指出可能是抄袭的,直接说“对哦,就是抄的,你也抄一个?”这就是自信。现在的兔子一股鹰酱味。百年前的ijn一股牛子味不是很正常吗?大和看见纳尔逊就该叫一声“王叔叔好” 平贺让偷记纳尔逊图纸又不是段子,既然脑子里r认定这是上国的最佳设计,自己出方案等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借鉴。 比如副炮塔都是裸奔装甲,这就是血脉传承呀
【水】二战各国舰队存在防空漏洞 二战英美日均制造了装备大口径高平两用炮的4000-6000吨级战舰(英黛朵轻巡装备10座联装5.25 6000吨,美亚特兰大轻巡8座联装5英寸6000吨,ijn秋月级驱逐舰2700吨,4座联装100毫米) 战后美国还下水装备联装6英寸高平的伍斯特。 事实上大口径高炮在海空作战中主要是打乱高空编队等待进入攻击航道的集群,而防空编队为了避免互相撞击,舰队之间是无法像游戏里那么密集编队,而这个距离对于40毫米级别的高炮仅能照顾到友邻战舰的死角。 实际上需要一款3000吨装备3-3.5y英寸(76-90)主炮口径战舰,一方面这个级别的高平两用炮射速极快,几乎都能做到3秒一轮,相对于40机炮3-4km的最大作战距离,75-90级别的高炮能覆盖4-6km的防空区域,该种舰艇可以布置在舰队最外侧和中圈,形成更密集的交叉火力网。何况88毫米高炮56倍800毫米初速在陆地打万米高空的4发都够,对付海航射程也够
【垂死床头惊坐起】ijn间战期间为什么不多搞几条金刚级 大家都知道ijn有个B65超甲巡案,17万马力240长27.5米宽9米朵吃水主炮是3做三联310mm主炮。 可是按照1914年下水的金刚6.3万马力就能28节,在不调整线形的情况下,10.08万马力可达30.8节,16.13万马力33.88节。如果加上个球鼻艏15万马力就能达到33节航速,如果牺牲巡航时经济油耗,使用方尾,14万马力就能跑到33节或者15-16万马力到34节。 而隔壁的阿拉斯加也是15万马力246米长跑33节。理论上这样一级战巡的造价也就比最上级贵一点,因为14英寸炮和炮塔装甲和配套火控更贵。大概最多也就1.3-1.5条最上 。而且金刚级是改了又改,早就吃透了结构和设计缺陷,新建应该不会比原始设计更贵。难道真是被德国人给误导了?
【水】俾斯麦的380炮也算是最大的甲板炮 我们一般将炮塔化大炮和甲板炮的区分不是看对方有没有完整的炮罩,而是有没有随炮管移动的随动扬弹机。除了俾斯麦的联装380外,几乎左右无畏舰之后的战舰都是扬弹机在炮尾后,装弹装药包一步完成。 这个过程普遍约30秒也就是各国15寸主炮基本上都是30s一轮。 俾斯麦的主炮为了提升近战射速,将提升药包炮弹和装填分开,吊篮专心提升炮弹,然后堆放在炮塔里的弹药架上,让炮塔内炮手们用吊车和滑轨把代发的炮弹和发射药一起送进炮管,达到了理论上18s一轮都射速。待价就是最脆的主炮塔,虽说理论上炮塔被击穿,火炮一般战斗中也不会再度开火的机会。 既然不是随动扬弹机装填一步到位,那么就是甲板炮
【水】间战期间的ijn设计师还是很有想法的 为了九段击研发的千岁级潜水艇水上飞机母舰,可以搭载12架水上飞机和12艘特攻潜艇,或者24架水上飞机,或者成为专门的重油补给船。同时还是蒸柴联合动力的验证船,航速29节,续航也很夸张。 中途岛后由于本身底子不错,直接改成了航母,可以载机30架。 其实如果当初多搞几条,完全成为最早的两栖攻击舰,通过船尾放下登陆艇,估计20艘,每艘10-20人没问题。 陆军马路的那两条航母也很像两栖攻击舰,可惜就差临门一脚。
关于各种炮塔供弹结构建议看Jean_Bart_1955 的专栏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23.tv%2FEISzlot&urlrefer=42e8d588ed73caadd2d9a32368414f39 《无畏舰时代舰炮的供弹和装填系统》 几种细节不同的供弹系统放一起看一对比发现实际上就两大类 一个是炮弹和发射药一起(通过吊篮)装填的 另一种就是炮弹和发射药通过两套系统进行装填的方式。 麻烦别出那么搞笑的因为弹药库存垂直方式还是水平放置就硬生生多出一个种类的归类方式了。毕竟56个民族
【脑洞】IJN可以把那些前无畏和装巡改装成两栖攻击舰 在保留一定装甲和火力的情况下大幅减重,甚至可以在部分炮座下布置大口径臼炮,避免被直瞄火力命中。 吃水降低到4-6米,直接在半夜冲滩,像中途岛这种小岛哪怕因为守军抵抗拿不下,起码机场几天都用不了。像亨德森机场这样的目标,哪怕攻坚失利,起码能瘫痪两个星期。 有两个反制方案,一个是本身岛屿附近就布满水雷,不管港口还是海滩附近水域都一样。 第二个就是对方坐沉变成堡垒后用陆军的四发轰炸机用超级炸弹炸,只要近失弹就能造成坐沉的战舰的大口径舰载武器失效,起码光学设备保不住。但是残余的中口径舰炮依然可以干扰机场运作,除非直接引爆舰体弹药库,当然这个就没那么容易了
请教下一二战炮廊布置的副炮有没有统一火控指挥? 二战炮塔化的副炮有副炮指挥仪,一战老船二战如果还保留了炮廊炮,有没有增加统一的指挥仪?还是只靠自带的简易目视瞄准设备?
【架空】亨德森机场争夺战期间一艘扶桑坐沉浅滩 架空背景,美日在瓜岛血战期间,为了争夺亨德森机场,一艘加强了水平装甲,拆除了大量非必须设备比如一定数量的锅炉和轮机,加装了防雷网盒设置额外防雷网的设备,大量补给弹药,炮弹直接半夜随着炮击舰队后冲滩,下来2000海军陆战队,上千吨的补给。在连夜施工后以合适的角度坐沉在滩头。 为登陆部队白天攻击机场提供炮击支援。 请问下,如果只考虑白天飞机轰炸和陆军炮兵利用地形进行炮击,这首魔改后的扶桑级战列舰能否坚持到弹尽粮绝,如果不能,大该能坚持几天?
请教二战时期意大利的泡沫水泥的密度范围 我百度到现在的发泡水泥密度大概0.2吨到1.6吨/立方米,也就是水的20%到160%。 不知道二战的意大利的发泡水泥达到什么程度。感觉很适合作为水线下主装延伸部分的防雷部分的填充物(因为纵深不够) 但是我知道的英日都是宁可用密封钢管而没有用发泡水泥做填料,而金刚级和后面的几个航母都用发泡水泥当作重要部分的防护补充(金刚是保护舵机,航母是保护油料库)
10Km左右面对MK6 16寸巨根 10Km左右到遭遇战遇到Mk6 16寸的超重弹或者通常弹。 战斗舰桥是不是少于500毫米都没有意义? 话说就算防住了,爆炸的超压会不会直接把装甲堡垒里的人直接送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