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不进化(二)--苦涩,以及转化(下)
下关沱茶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XXL☞ 楼主
涩类物质,原料上来说,主要就是茶多酚。
茶多酚里涩度关联最大的,是脂类儿茶素。
但是涩度的表现,同时受涩度相关物质的绝对值和茶汤平衡涩度物质的影响。
也就是说,可能你有很多涩类物质,但是其实你喝着不涩,或者(苦)涩度高却能很快化掉。
这也就是某些名山名寨的价值了,
虽然普洱涩度绝对物质很明确,但是涩度的表现非常复杂,其构成原理也不能完全解释,只能用表述的方式列举
1 小树涩--- 因为树龄小碳代谢强,平衡涩度的风味物质不够而显涩。
2 修剪涩--- 台刈,台地茶的修剪,老树的修枝,都会引发茶树的刺激性生长,带来更高的涩度。所以同等条件下,台地茶的涩度一般大于小树。
3 采摘偏老的涩 ---芽叶留在树上,采摘不及时,叶形较大,会产生粗老涩,涩度的颗粒感变大,带有粗粝感,就是粗老涩
4 总光照积累涩:阳光过强导致的代谢以碳代谢为主,茶多酚和糖类占比较高。容易出现涩不化等现象。临沧不少茶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涩显。
5 是个普洱就涩:绝大部分普洱因为大叶种的缘故,先天涩高,原罪!
6 土壤粘性高带来的粗涩:往往形成于舌面和上颚
7 树感不统一带来的杂涩:因为树感不同,导致水路杂而带来的杂涩,十分常见
8 季节涩:二春、秋茶、夏茶等,茶汤不平衡而导致的涩感
9 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散涩 不能明确成因
另外,常见的工艺涩如下:
10 杀青不足的青涩
11 茶叶采摘或运输中伤到叶脉的涩 ,常见于国有林
12 摊凉脱水过度带来的死涩
其中以 3 6 7 8 11 12 最难转化。务必多加小心。
切记切记
本篇神棍记告一段落,下次再写
2021年12月26日 15点12分 1
level 11
捞一把,收藏了,你能不能往小红书上更一更[乖],我看小红书比较多[委屈]
2021年12月26日 16点12分 2
level 12
究竟是茶树的扭曲还是制茶技艺的沦丧,请关注茶叶与铁锅的激情碰撞栏目!预知分解,由XXL神棍为大家倾情解说,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至吃瓜群众。 啤酒花生瓜子八宝粥,本小卖部要开张了。
2021年12月26日 16点12分 3
level 13
涩是普洱茶的天性,据科学论证,喝茶时,别用舌头乱拐,不撅嘴,不随意舞动腮帮子,能降低80%的涩
2021年12月26日 18点12分 4
确实是这样,就像看到性感美女上门只顾打游戏道理一样
2021年12月28日 06点12分
level 11
咖啡碱平均含量比普通绿茶多27%.茶多酚多30%以上,不苦不涩就不正常了,头部几个厂不是已经做了吗,最简单当年收的料当年不压放一段时间自然陈化或者说氧化,反正现在料也供大于求收了也压不完,直播带货挤掉一部分大厂销售,特别带货主播清一色喊着我们不做几万几十万的学费茶今天只要xx米。今年双十一618大益总体销量下滑就是例子。80多块一本中国茶经不难,扯那么多干嘛。
2021年12月26日 19点12分 5
level 8
能否再细说第七条?谢谢分享!
2021年12月26日 20点12分 6
就是小树大树一起压饼
2021年12月27日 04点12分
level 15
吃瓜群众
2021年12月27日 01点12分 7
level 15
继续写咯,期待下篇[吐舌]
2021年12月27日 02点12分 8
level 12
茶马古道的时候,消费者喝到的茶与刚生产出来时的口感,应该完全是两个概念了吧?
2021年12月27日 04点12分 9
按考证来看,到手已经是红汤茶
2021年12月27日 04点12分
@XXL☞ 那357茶饼是卖给谁的?
2021年12月27日 04点12分
@执中和谐 从清来看,普洱已经是一个全国都喝的茶类了,当然北京和西藏是主要销售地。
2021年12月27日 06点12分
@执中和谐 不过357克是建国后定的
2021年12月27日 07点12分
level 15
苦还好涩难受
2021年12月27日 04点12分 10
level 1
继续期待下篇![大拇指]
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既然名山名山名寨的苦涩可以迅速化去,那么以前为什么不流行名山名寨反而是拼配为王呢?是名山名寨滋味单一没有层次的原因吗?还是资本没有介入的原因呢?
现在的新工艺,可以大幅化去台地茶的苦涩,那么名山名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2021年12月27日 08点12分 11
古树茶建国以来命运多舛,甚至一度被打为毒茶,在云抗种大量种植后更是没有它的活路,这个要归功于我国茶科所英明等级制度。 后来何仕华骆少君证明古树茶无毒以后,从90年代后期末才开始慢慢加大生产。
2021年12月27日 13点12分
07年崩盘后才进入山头茶时代,已经一年涨10%以上了,NND,不要涨了!
2021年12月27日 13点12分
我不觉得新工艺的台地茶好喝,只要喝得懂料的,都一样。另外某些新工艺陈化后风味物质不平衡,所以说新工艺不能存。我觉得如果放到30-40年后这些不平衡可能会平回来,但是这不没样本么
2021年12月27日 13点12分
@XXL☞ [真棒],如果是喝陈味的话,其实这些工艺都不打紧,但口感是有区别。
2021年12月27日 15点12分
level 14
树感是个啥?玩呢
2021年12月27日 08点12分 12
level 13
好茶不涩[你懂的]
2021年12月27日 14点12分 13
level 11
陆哥有料[大拇指]
2021年12月27日 15点12分 14
level 13
不明觉厉[酷]
2021年12月27日 23点12分 15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