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L☞
anoldstar
卖茶卖酒,利益相关
关注数: 64
粉丝数: 740
发帖数: 5,599
关注贴吧数: 11
大曼吕,假那卡重灾区 你能喝到的那卡,可能不少就是大曼吕,一样的中小叶种,相似的香气高扬。 比如很多人心心念念,以为是那卡专业户的石x雄。茶客并不了解自己的舌头,只依靠自己的眼睛。 从口感上说,小黑箐、勐龙章、贺南、贺建,甚至蚌冈靠近那卡的部分,都和那卡有相似之处。二十年前,勐龙章据说卖得还比那卡贵一些。 但大曼吕其实也有好有坏,价格有高有低,比如贺南的茶王树,几年前就接近一万一公斤了。 这些寨子也好,茶树也好,在故事被易武系和贡茶系垄断的今天,都不值一提,像街头巷尾无聊的琐事,无人关心,没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味道怎么样,茶客并不相信自己的舌头,只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大曼吕,我大概也逛了三年,几个寨子之间有小路,竟也被我找到,惊险地开过几回。大曼吕的茶农并不喜欢我,我坐下就要喝古树,还要求一片片地分开地喝。大曼吕有三兄弟,性格不错,受得了我,他们以前是给雨林供料的,去过的茶地多,但是做饭难吃。 我央了老幺给我做茶,老幺做事踏实些,但工艺理论实在不通,23年摊晾太厚,毁了我几十公斤的料子,气得我冒烟。 24年的时候我让他视频给我看每个步骤,我躺在老班章没有空调的旅馆里,太阳下山了,我和这个黝黑的男人视频,确认细节。摊晾了几公分,几小时,朝天锅温度多少下锅,几公斤,叶温几分钟到几度、多少时候出锅。等等。 茶农不喜欢我也是应该的。 24年的大曼吕,是23年喝中的,那一天晚上,在茶农老王的初制所喝了22片地,喝中了2片。后来再去,新炒出来的工艺问题都大,放弃了。24年时间充裕,直接杀去老王地里挑树,出乎意料,生态好的不行,老王说,你看,那是大桂花树。我站在树下,伸手够不到树叶,但香气垂了下来,落在我身上。 老王说,陆总,要不杀青我杀吧?我说不了,让老幺开皮卡过来拉走了鲜叶,老王扯扯嘴,很不情愿。 老王说,我有个妹子,啊,不是介绍给你那啥,她在大猛龙有茶地,你说要去大勐龙,可以找她。老王是个热心人,说完一拍大腿(他自己的),抹零送了我3公斤鲜叶。 24年5月8日,我在晋江吃完必吃榜的面线糊,加了醋肉、猪肝、海蛎、排骨、一溜吸完,飞回浦东验货。 喝完了一气贯日月的曼撒,喝完了打掉老班章的勐海秘境,我喝到了老幺给我加工的大曼吕,我问他,怎么红梗红叶啊?哎呀,你的摊晾做完,一杀青就容易红梗啊。 我一拍脑门,终于想明白了,按说老幺的朝天锅用得不错,不会出这问题,但今年叶片水分含量低,摊晾充分,游离水太少,酶活性比往年会高很多,极易红变,难怪我今年收到的茶,除了那几个手势特别熟练的,红变都多。 大曼吕的2片地生态好,所以今年减产少,在整个西双版纳堪称奇迹。也因此,24年的普洱茶的高涩问题,在它身上并不明显,23年发现这两片地时的回忆,摇摇曳曳地,从茶汤里浮现了出来。14号地的惊艳香气、8号地的高级内敛,在两片地被拼配在一起后,在坚实的香气中,出现了深邃的甜感,那是超越这两片地本身等级的甜度,令人惊讶,是那种天作之合般的惊讶。 这是我喝过最好的大曼吕了,是那种可以被托举在手上和别人称赞的,值得拥有名字的产区品质。在西双版纳的二流头部茶区里,麻黑石门坎,大黑树林、广别老寨、新班章、桃子寨、都已经是响当当的名字,现在,它也是了。 从23年开始,就在计划做一款中小叶种的古树拼配,这个思路取自于虎洱,不过虎洱不是我的标准,水路粗涩不堪。本来,大曼吕也是我做拼配的原料想法之一,不过现在喝来,它已自成一格,也是一种圆满,另找原料吧,说到底,这两年手里攒的牌面,真的不少了。
一块铁的铁,观世音的观音 在南岩的一个茶厂 和厂里的老师傅请教工艺 老师傅问,我说的你信吗? 说得我楞了一下 我为什么不信? 老师傅说 你自己开车去了那么多家厂 别人怎么说我不好说 工艺方面,我是愿意毫无保留地说的 铁观音这么好的茶叶 现在掉到这样的低谷 我很难过 希望你们这样外面人的到来 能让它再复兴起来 是啊,铁观音是这么好的茶叶 你真的喝过好的 是无法忘记的
2024春茶的尾巴 在景洪告庄晚上10点,500米开了20分钟,路上都是清凉的小姐姐,清凉过薄荷塘。 2024春茶,除了朋友帮张罗的几个高杆,基本都结束了。 高杆虽然好,票子受不了。属于咬着牙要上,牙咬碎也要上的那种。 遇到一个两年都没喝到的蛮砖高杆,一口喝下去我眼睛就亮了,野韵大放,荡气回肠,从胃里返出香气到口腔的错觉。 怎么会这么如此迷人? 朋友说是啊,两年没采了,内质逼人。 猛拍桌子,都给我了! 从3月22号到版纳,今天17号,接近一个月。勐海到易武单程4小时的路程,大概开了6趟。象明,倚邦,弯弓,蛮砖,开的是家常便饭。勐海这里,老班章住满了一周,一家家往里闯,喝的是百家茶,最后喝中了一个方向的茶叶,正中午大太阳下戴着帽子,站在交叉路口拦车 “你是老班章几号的?” “你呢?” 最后搜罗了10几个号码一家家上门再去喝 终于找到一片地,和我手上最好的老班章,04年的核心对泡中了 比04好了半档小等级, 那天在沙河小镇喝上了,兰香饶喉,小H同学说啊这个香好牛逼。 了却一桩心事,以后老班章没客户定,我就不做了,前前后后花了三年,把最好的地找出来,够了。版纳很大,还有好多瑰宝产区,等着我去发掘 比如今年找到的狗屋古树。 哈尼族朋友带着我从他们寨子出发,开车两个小时,路过一段段破路土路,终于被倒下的树挡住,用11路走完最后一段,来到茶地,就蹿出5条狗对我们狂吠,我在狗潮中淡定地走到茶树前,嚼了一片叶子。 啊,真是天籁。
易武之至刚至阳 在易武跑山这几年,基本都是围绕弯弓兜兜转转,但是对于更古老的茶山,古曼撒。一直有一份情节,100多年的两场大火毁灭了曼撒的传说,易武得以取而代之。但好茶自己会说话,以前隶属于曼撒的弯弓茶地,如今已经全面压制易武传统产区,成为易武最好的大产区之一。 而曼撒,却被遗忘了。 今年,在曼撒一家家地交流,喝茶。曼撒的风格是迅猛澎湃的,大江奔流,但曼撒的树,几乎都被砍过头,幸存的寥寥无几,每家最多几颗树,几乎凑不出完整的古树来做产品。 而且,喝到的曼撒,喉韵的开阔度有硬伤,达不到心目中高级易武的等级。 直到今天,喝到一泡曼撒的微产区,浩荡畅快,收敛性强悍,秒生津秒回甘,喉咙发甜,厚实有力,喝的我拍案而起,冲去了茶地,果然,有不少没砍头的古树,一把抱住,多少钱?我要挑树!
G有林品质的大曼吕 去年的遗憾今年来弥补 今年的大曼吕的品质,抵得上中等地块那卡大古树挑采了 生态一流到什么地步,去年这么干旱都没有减产 ,易武的G有林都没有达到这么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大曼吕是真的有好茶,可惜被福字系做得呵呵了 去年没搞定,今年来挑树 林子里有大桂花树,香煞人,快活啊
那卡的一期一会 在去年我挑中的这片我最喜欢的地里,每年都和最大的茶树合影 今年继续,把六星那卡做到接近老班章品质。
新一年说普洱趋势 之前写过2023普洱崩盘论 本来就是吸引眼球的文章,写着一乐。 普洱作为庞氏最爱的茶类,一直以来庞氏不绝。这里也不展开讨论,说了意思不大。有人愿意接盘,那庞氏就能撑下去呗。毕竟很多茶商指望炒金融茶维生连很多茶友还指望自己茶升值,都是有美好的幻想。 但在经济下行的年代,梦要少做。连岩茶去年也不好卖了,何况是普洱。 我个人看法,2024会延续去年的走势,这是上层经济决定的,茶只是大势下的缩影。 直播么,能割的还是能继续割,但都割那么多年了,总有些韭菜疲劳的嘛。 这几年也不会有什么好玩的事儿了。我估计差不多要到2030年以后,随着0x到10年左右一些小作坊茶,熬过糟糕的工艺问题的转化尴尬期,也熬过纯料或胡乱匀堆的尴尬期,还有一些是早年不注意仓储,后期再经过10年以上退仓之后进入仓储还过得去的时期等,各方面的加持下。那个时期的一部分精品三无茶在203X年会有新的爆发 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茶,大概占市场上存的中期茶千分2-3左右吧。我自己从22年开始就在收这一类茶了,不着急,6年以后,慢慢见分晓。时间是好茶的朋友。 至于新茶,我觉得再过几年,勐海茶区会有一个新的上升,勐海茶现在的探索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大勐龙,特别是高水准的拼配,还是勐海的机会更大。而像新班章,老曼峨这样的挂着一个山头名字,其实是巨大的茶区分布,以后都会一再细分,比如老曼峨的茶王地,就是只在圈子里传播的好茶。 古六大茶山,最被高估的是倚邦,但未来如果能找到新茶地,还是有的玩。最被低估的是蛮砖,尤其是陈化和拼配表现。至于易武,当然还是曼松之外的王者,但是除了微产区可以靠钞能力,别的好易武,只在顶级高手和运气好的人手里。 从趋势来说,冰岛迟早要跌,老班章涨势不会大,易武还要涨。各个茶区的贡茶也要继续涨,比如米地,困鹿山,曼松。毕竟喝茶主要就是喝故事,有几个人能喝懂? 十年以后回头看会发现,现在觉得贵的高杆,真是便宜。只是,十年以后还是一样,这东西,一般人没法鉴定,只能靠圈子流通。
喝到的第三泡百年铁观音 在郑茶师的审评室,听他聊铁观音在西坪南山定母树茶园时,王家和魏家树落谁家。 百年铁观音茶树,这是喝过的第三泡,之前祥华旧寨号称有10几棵,主人死了后,儿子们也把树分了,不得见。之前喝的两泡也是魏家手上流出来的。都不及这泡的料工,水活,香丰富里带着透劲,宽广的水路,回甘如浪,一浪接一浪。 不是铁观音没人喝,顶级铁观音太难喝到了。 别说铁观音了,就是对泡的坑涧的手工雀舌,也是太难遇到了。好东西之所以不被珍惜,很多时候就是门槛高,谁有空学啊,不就是个消遣嘛 所以雀舌石乳半天妖越来越少,都拔掉种肉桂了。 且喝且珍惜
找白茶古树去啦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第一次踏上福鼎实地 去了核心保护区,参观了大荒茶业的非移植的百年古树 喝了太姥山景区内的古树梅花田,蝙蝠洞的老树 喝了朋友从湖林高山移植下来的野生古树 喝了管阳高山的群体种古树 给自己的古树版图开拓了新疆域 白茶柔而淡雅 非古树不得其贯穿内劲 在福鼎最有意思的 就是90%的当地茶农都会异口同声告诉你 福鼎没有古树 很多东西吧,就是这样,没见过就当不存在啊
2023做茶回顾和2024展望 2023是我上云南茶山的第三年 算是 下过薄荷塘 趟过冷水河 吃过杀猪饭 抱过大高杆 抛过锚喂过跳蚤,吃过林四烧烤南糯饭店美美咖啡八百里烤鸡 从贴吧来说,似乎有让神棍从纯贬义变成灰色词语的良好趋势 从茶友的反馈来看,我22年的茶品转化正向,尤其是拼配作品口感初步融合。而23年今年的茶品,同样的山头茶,我在大山头产区里面选择的微产区,有更好的等级和表现,这点也得到很多茶友的认可,比如今年的那卡、蛮砖、曼松、莽枝,都是如此。 质量上比2022年有提升 是因为3个原因 1 是气候原因,23年品质比22年好些。但23年干旱,杀青易焦,不杀透易涩,杀足易破皮。因为干旱导致日照过久,中后期采摘茶叶过涩。所以,茶商要会选会做。 比如22年,品质不佳是因为雨水过多,但是如果你隔着雨天去收,甚至下雨后,再等晴两天再去收,品质就会高很多。 做茶天地人,人在里面用了多少心,结果是不一样的。 2 资源原因 每年都会花时间去跑新茶地,以及去大茶区里面一片地一片地的喝,挑出最好的微产区。 挑大曼吕的时候,一晚上喝了22片地,喝的头昏眼花,但是质量确实天差地别。 今年被盛赞的六星那卡,这片地是连续三年在那卡喝下来最后今年挑到的。 每年的每一点努力,也许都是有用的。 3 自身能力的提高 所谓提高,就是原来感觉不到的,现在感觉得到了。比较像把一张薄纸,剥成两张更薄的纸,这样的抽丝剥茧,会影响到最后的挑选,工艺,各种细节。 2023做的产区包括:曼松弯弓那卡大曼吕蛮砖莽枝布朗等等,都是在自己审评能力提高以后,在大产区里面挑出的小微产区。比如薄荷塘边边,就是用克价2的价格,提供了易武一流产区的大树茶,后期也会更上一层楼。 2024,将会把拼配作为更重要的一条产品线 2023头春版纳很多茶地没发,所以2023没有做拼配,而2022的古树拼配“烟朗”,最近已经接受到几方的良好的拼配滋味融合反馈信息了。 关于拼配和纯料的优劣,将会写一篇更完整的文章来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2024年目前定下来的拼配计划主要是几个 1 布朗大古树级别拼配 达到单株级别的大古树挑采做拼配,主要加强花香的复杂度丰富度,茶汤力度,覆盖度,重苦重甜。茶汤细腻度略输老班章等级 2 勐海拼勐腊古树 相当于布朗拼易武的地图扩大版,主要是用古六山的韵感和花香,以及高等级的地块来做出有高级感的拼配,这款拼配更注重喉韵的润度和高等级的整体呈现出来的,作为发烧级的拼配,产量有限。 3 班章五寨为主的拼配 在五寨里寻找微产区的地块,做出接近甚至超越老班章表现的拼配。在几年前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但随着对布朗山深入的探索,它在变得越来越有可能,尤其在后陈上,同等级拼配比纯料在后期上更有优势 4 小叶种古树拼配 本来去年就要做的,结果有批茶做坏了,拼不起来了。 也好,今年年末又喝到一片倚邦的地能超过大黑山的表现,看看明年能不能一起做进去。 这个茶的思路是抄宝和祥的虎洱的,不过东西会很不一样,也会贵很多。 5 小方砖 这个看缘分吧,入门版的小方砖拼配其实是最难做的,因为树越小,对于产区的要求就越高,我总不能拿曼松和老班章的小树来做拼配,成本比售价都高了,今年找到一片比绝大多数曼松都好的乔木,倒是可以考虑一下用用。 纯料里面,好的不够分,贵的不好卖,更好的不舍得卖,但是还是要努力做点儿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吧,努力增加明星山头的份额,毕竟很多入门的茶友,看名字也好,信山头也好,集邮也好,对这方面还是有需求,我能做的,无非就是努力同样的山头,做的比别人更好喝一点。 毕竟,每年都进步一些的话,再搞个10年,就可以摆烂了,每年去茶山吃吃喝喝就行,不用一开车就开N小时,跑新茶地摩托车+步行N小时这么苦哈哈了。 祝2024年能比2023年更好,无论是茶缘,还是生活,还是中国
转一篇关于白茶老茶的文章 作为普洱的镜子来看 陈年茶以白茶与黑茶为佳 虽然仓储路径,转化的变化不同 但是可以攻玉 举个例子 白茶我几乎不找老茶 达不到我的要求 我的要求是:荒野,百年以上树龄,工艺好,不要寿眉贡眉。产区基本只接受磻溪和太姥山 安化黑茶我也找不到满意老茶,我的要求是,老树或者古树,高马二溪或者芙蓉山的好的微产区,天尖。 过去的料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现在的好,而且白茶还有工艺要求,工艺不好是转不过去的。 黑茶,包括普洱,大部分工艺问题可以转,算是好一些。 普洱因为历史上比较混乱,所以中期还是能淘到一些好料子的,只是相对困难一些。当然,和现在还是不能比,普洱的顶级料子,还是能再有个几年黄金时期,再往后就不知道了,也许也会成绝唱了。 且喝且珍惜
在宁波陪茶友喝了两天茶 第二天早上茶友7点半给我发消息 “我到办公室了,你什么时候来泡茶?” 两天喝下来也是有点昏天黑地的 茶友喝茶十余年 是个挺自我的人 开口就是号级茶印级茶有什么了不起 放到今天就是很一般的易武混采料,和好料子根本没法比 应着他们的要求,给他十余年的收藏大致鉴定了一下 0x年的薄荷塘哆依树我喝下来都不对,90年代的老班章倒是没有问题,就是树不大也不算老班章好的地。11年的弯弓的单株树大小没有问题,产区纯净度细度都可以,内质弱一些。13年的老班章古树到不了挑采,在老班章只能算中流的地。 当然,这么说是没有人会相信你的,所以说一款茶,就要拿一款茶出来PK,打掉原来的茶,也就OK了。 最后用两个超级大高杆给这次旅行泡茶定了调。新茶直接闷泡,一分钟一水出,苦涩低,汤如油,凉入肺,汗如浆,气抵吉吉。 茶友说,原来我以前喝那些高杆,最多也就到小高杆啊 一杆还有一杆高嘛,人间大药不是随口说说,有生之年是可期的。 于是约了下次喝岩茶榜单茶和方守龙,有的蹭茶总是开心的,毕竟方的最高等级“大树春水”不易蹭啊
喝个首批鬼蓝印 也算是故事茶,应该是94年左右出的 号称有班章料,不过与牛屎饼相比,价格还是平很多 喝到的这个茶样 仓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略有异杂味,药味也过重,当年应该存过比较高的湿度,喝完胃也不能算特别舒服,按我的理解可能有杂菌代谢物。 不过茶汤结构影响但是不大,没有高湿度的很多问题。 水路相当细腻,有布朗种的明显风味和苦底,樟香,药香,木香,烂掉的花香,风味愉悦度很高。 涩度还是有明显留存,以上颚为主,茶汤风味主要集中在前段,树较小。 结合年代来说在当时还算是一款勉强过得去的产品,但是并不规整,这么高转化的下的涩度留存也表明了用料的级别。这和有控制的出品人是不一样的。 当然,丰富的不同山头的原料也造就了风味的丰富度和愉悦感。但我仍然会认为这就是匀堆而不是拼配,拼配是有目的,风格,想法,技术和提升的匀堆。 作为对照,它和88青叶也可以成为对照组,88青口感一致,树则小不少,产区等级也接近。因为勐海茶厂对于台地茶基地的选择一直是高水准的,无论是章三还是坝卡囡,都是布朗山上佳产区。 而叶柄怀的96敬业号,也可以作为它的一个对照组,相近年份下的,同样大撒把收料。96敬业号因为工艺问题而在转化里出的一众怪异口感,和大蓝印的规规矩矩,可相映成趣。
关于茶胆的认知 茶胆这个词,我所知道的,应该源于老一辈潮州工夫茶。 很多老词都是约定俗成的口口相传,我对于凤凰茶,研究不够深入,只能说些不负责任的臆想。 茶胆,按其语意,可能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指其为叶底为茶汤之胆,滋味之源。要保持它的稳定,所以有不能冲破茶胆之说。第二指形似胆,尤其潮州手拉胚壶,在百年前就大量出产小品壶,实用器,所以茶底在其中形成胆状。 但在这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就是做茶胆,也有叫搭茶胆的。 要用一定比例的细茶碎,一定比例的半碎,一定比例的完整条索。按顺序放入壶中,并搭建茶胆。以保持茶胆物理结构稳定,以及茶胆的结构保证冲泡水能完整萃取所有叶底。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也就是保证第一泡就能出高度浓酽的茶汤,而后随冲泡半碎和整叶逐渐发力,整程冲泡都在一个平稳平衡的曲线之中,按老底子的说法,会不会搭茶胆,茶胆搭的好不好,泡出来的茶滋味相差巨大。 今年在苏州平江路边上的老寨,遇到来访的陈香白弟子,于是请教茶胆之事。 对方回复说,那是过去老人的习惯,现在这么做的人少了,因为有钱啦,都放整叶。 不禁怅然若失
最能越陈越香的普洱工艺! 当然是云南白茶工艺了 白茶不经杀青 只有萎凋工艺 最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 白茶萎凋工艺在25度左右,湿度70-80,传统工艺需要60小时才萎凋完毕,在云南最后也是用晒干的方式,而不是碳火烘干,保留了最多了活性物质,内质,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等酶,后期转化不可限量 完全是所谓普洱茶传统工艺不可相比的。无论是酶的保留,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的保留,各类水浸出物的指标,都甩传统工艺不知道多少条大街了。 尤其是越陈越香,已经被现实证明,普洱的陈化有无数争议,无数没学过工艺的茶客茶商觉得自己才是掌握真理的人,后期转出来结果各种不如人意。 不像白茶工艺,不管工艺好坏都能转,不管干仓湿仓都能转,因为内源酶充分,40-50%湿度照转,而且号称药性足,X年药X年宝,哪里是普洱传统工艺能比的 可惜啊!资本控制了这个时代,不管是手里建仓的茶商,还是存了很多传统工艺的茶客,都不能允许普洱白茶这样的好茶被生产被发现,呜呼哀哉,最好的越陈越香工艺成为非主流,而所谓的传统工艺这样的鸡肋这么多人鼓吹,真是小丑在殿堂 普洱,我为你哭泣!
新工艺没啥大不了 普洱茶这么多年了,还在喋喋不休新工艺 已经很没劲了 基本上来说 茶料子稍微玩的好一点 新不新工艺这都不是事 岩茶焙火100-140度高温 是不是活性物质度杀死了? 能不能转? 老岩茶多好喝啊 前段时间喝70年代老单丛水仙种 转得稠厚滑沉,药香优雅,不忍释杯 至于什么新工艺普洱完蛋了 那就是料子太差了 好料子怕个屁新工艺 无非第一类香气损失掉了而已 底子在那儿的 你就是烘青工艺炒青工艺黄茶工艺青茶工艺(更别说现在的新工艺基本都是加重萎凋和湿热反应这类小改变) 30-40年后第二三类香气转出来照样爆掉那些传统的不得了的正统料子 玩陈化,料子决定上限,仓储决定下限,工艺除了炒焦了以外,很多情况都是小影响 至于为什么现在的新工艺将来都不好喝 废话,因为料子差啊,料子已经很差了,再新工艺一下是不是就更不行了。 假如你拥有基本的逻辑和理解 你就能知道,就是因为料子差,所以要做新工艺才喝的下去啊。料子足够好,谁要去做新工艺啊。 一款顶级料子,当然是新茶就好喝得不得了,老茶也好喝得不得了。至于为什么那么好喝,你从树上采下来运到初制所,摊到萎凋槽就满室生香,沁人心脾,这样的料子,用脚炒也好喝得不得了,还要用毛线新工艺。 所以呢,有空讨论新不新工艺呢,不如学点儿新东西,对吧,普洱流行都快二十年了,普洱爱好者也该有点儿进步吧。
如何拥有梅子韵? 各位钟爱梅子韵的茶友 再也不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了 只需要X块X, 买一瓶广东肇庆的鼎湖山泉 你就可以吧30%以上的普洱茶泡出梅子韵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快活 X块X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一朝拥有一生梅子 不要错过这个改变茶生的机会
今天和S大师喝茶 托他帮忙,给朋友和自己各搞了一把铁壶 也终于将是有靠谱铁壶的人了 之前借用S大师的白肌铁壶去茶市集泡茶,把我的一泡02易武古树泡出了胭脂香,实在迷人 也是一点点,把自己的泡茶硬件系统给搭建起来了。从L大师的矿石粗陶烧水壶到这把铁壶,再有两把千辛万苦穷举试泡出来的朱泥壶,一把增香一把增水。再从30多款水里挑出能适合不同茶系的几款水,接下来就是研究杯子了。 下午和S大师先对冲。他的茶坪最大树对冲我搞到的蛮砖大高杆。他这块茶坪的微产区,水路相当细腻,和传统茶坪大不相同,水路是不输茶王树的,但是新茶没有茶王树的蜜香,树确实超级大,境内算是第一梯队了。但我的蛮砖树感不输,而且风味物质浓郁,就是优雅感和细度上输一点,S大师桃子寨三叉箐瓦竜高杆都不喝,一直看不上蛮砖,今天的蛮砖到了他能喝的范畴,也是一改刻板印象,中间用2015和04老班章对泡。最后用300年的乌岽水仙结尾,又是一款他之前不喝的树种,照样又改变他三观一次。 喝茶有意思的一点还是要奋勇精进,S大师之前一直打破我对顶级普洱茶天花板的认知,如今我也从次顶级茶区不断找到他觉得能 PK顶级茶区的微产区,比如今年的六星那卡和今天的蛮砖。普洱好玩的就在这里,它总是有新的发现。在老班章之外找到一小片比大部分老班章更好的茶地,就是今年特别喜悦的发现。
霉菌或者金花 普洱茶金花少 因为普洱茶的紧压规格不容易出金花 要茶柱,竹筒,会好一些 不过也挺少 金花能出特殊菌香,风味很棒 很多黑茶客爱这一口 不过普洱普洱要小心 然后,这个图片并不是普洱
几个班章茶厂 我喝到的,还算到好茶的范畴,脱离了口粮区间的。 这个举世无双算一个,能到班章五寨好产区的古树混采级别。 这个茶号称出了4个年份,我喝的是07年的,还可以,值克价4-5的品质。 不过现在班章老树也在猛炒这个茶了,说的天上地下的难得,就没啥意思了。 其实中期茶还是很多好茶的,淘小厂只是入门,淘三无淘……才是浩如烟海。中期的古树纯料我已经屯了很多种了,所以看到纯料不能转化的帖子,只能笑笑了 今年喝薄荷塘一号树2015年,对我是一个新的开示,到了极端大的,有力量的人工栽培高杆,放下去的方向就是人间大药💊,能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具体作用,不知道,但绝不仅仅是茶而已。
争议小厂茶试泡 最近很热议的三个小厂茶 问院长要了三个茶样试喝一下 谈谈感受吧
喝茶玄学之巅 喝茶喝到后面 确实会进入目前科学还跟不上的范畴 于是被归为玄学 水路细度通常被认为和土壤的粘性有关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土壤粘性越大则根系需要克服的压力也越大 所以粘性土壤水路偏粗,代表性产区如武夷岩茶的洲茶,安茶的滩土产地,麻黑,etc 有一次G大师盲喝别人的岩茶,说你这片地不错,正岩中上的地块,但是在岗上,不在坑涧,而且地势太平,喝起来表现不太好。听的的周边的人直接当遇到骗子了。 骗子倒也无妨,反正最后都说中了,这个逻辑道理我如今都明白了,但是有些细节我还喝不出,所以棍上还有棍,振兴中华吾辈还需努力。 今年下半年进步最大的是泡茶 从水的对泡,到紫砂壶的对泡,再到烧水壶的对泡。做了很多轮,所以到现在,通过水,器,壶的组合。我自己的很多茶已经不想让别人泡了,因为我能泡到的愉悦度,是别人泡不出来的。 然后,就到了最玄学的测试,测杯子。 测杯子,我最早是从明末老德化开始玩的,我把我喝过的老德化等级分为一年陈,三年陈,以及喝到最高的等级是五年陈。当然,喝茶不是老德化最牛的用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拿去喝飞天了,5年陈的杯子,飞天一口下去就是➕5年陈,那种神棍玄学的人间落地,直接让喝的人三观破碎。 前几天和老茶商家同行喝茶,末了帮他测杯子。 选了4个出来。最左最好,最右最差。 最左是汝瓷的厚胎厚釉手工柴烧,中国传统茶器没有这样做的,对于结构,收敛感,清晰度,纵向力度,都有2-4成的加成 叹服,吾生有涯而玄无涯也,誓将有涯逐无涯也,韭菜才能割得快快的。 借用论坛最近的流行语,能卖就多卖点,喝就算了。
能陈年的不只是普洱 今天喝了一泡,2016年的砖 太好喝啦 汤水厚重,微微的烟韵,极甜 韵长,清凉感不输老班章 整个嗓子都是甜的 可惜不是古树挑采,要低一个等级 但也算是很不错的树感表现了 存下去会越来越舒服的 估计15年左右出药香木香 全国这样等级的产区不多 最多不超过50个小产区吧 所以每一个茶系里的顶级产区都值得花一些时间去探寻 因为,你平时喝到的,基本上都是假的
料子挺不错的 工艺一般般 喝过的最早古树是90年代末的 这些不能算早 几个班章茶厂里 班章正山茶厂,班章茶厂(老曼峨)都是良莠不齐,但是也有好货,比很多大厂几乎永远没有好货还是要好一些,比如和广州茶科所合作的几个茶。 班章老树茶厂其实还要略好一些 这个韭菜割的怎么样?是不是很诚恳
泉阳泉冲泡新老普洱审评 之前有不少茶友推荐泉阳泉泡茶,于是今天做了审评,上午的时候因为搞错了水,所以删除了。 现在重写 新普洱审评 茶样选择:晓茶不语2022 4星那卡残饼 茶具选择:吉谷 VS 电陶炉+钛合金壶 水源对照样:上海市政自来水浦东公司爱惠浦PBS400过滤水 与水源对照样冲泡审评结果: 1. 香气有较大削减,洗茶后第一水有依稀水味,随后冲泡都有香气不足,或隐隐分层的香气感受 2. 水路细度有较大提升好,滋味留存较好 3. 与对照样相比韵感有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在水路和韵感上,泉阳泉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在香气上损失太大,无法推荐。整体口感偏向于怡宝的风格,但是凭印象怡宝的香气表现要更好一些,水的表现则接近。 所以对于冲泡新普洱,目前给予泉阳泉低于第二梯队的评价 个人意见,无需赞同
中期茶进入老茶,也就是图穷匕现的时候了 去年写了一个帖子,说23年普洱茶会很艰难 今年来看还是符合我的预测的 明年,中国经济估计会更差 茶叶的售价也会进一步动摇 国家现在出手干预直播了 垃圾中期茶出货的渠道会更少 总之,在没有坏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年代 无论茶商还是茶友,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 最近这段时间,喝的茶更杂了,沉迷于中国青茶最后一块价值洼地,闽南乌龙。 自己行李箱里带了加湿器和别的工具在内安溪通宵4天做了几十斤传统铁观音,这样春秋两季都能练手,赶上高手的速度也就更快了。现在六大茶类工艺大部分都开始做实验了,比如明年去那卡,准备拿部分那卡料做红茶。 看看真正的顶级料,做成红茶会是什么样子的。 今年的六星那卡确实也好评爆了棚,我自己的评价是除了涩了点儿,生态差了点儿,其余能打平上等老班章的大古树挑采了。反正一共8棵树,也没有量,明年拿几公斤做红茶,按低发酵工艺,也就是金骏眉的路子做,我自己是充满期待的。 扯远了,我们回到题目啊 最近喝中期茶比较多 图为04老班章和06老班章的对泡叶底 这两个茶当年工艺都有明显缺陷。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涩重和部分返青,这种重,也就是整体杀青流程执行不到位,原本就高的儿茶素总量里,复杂儿茶素比较过高,没有在摊晾和杀青工序中,进一步分解为简单儿茶素,导致总体儿茶素比例失衡,需要非常久陈年素转化,并且影响到内质,水路,滋味。 这在当年的小作坊茶里是极常见的,也是为什么往往只有大厂的茶才有较好的转化表现的缘故。 但是,这两个茶的转化也已经到了临界点了。当我把06的老班章拆散醒了一个月后。香气和水路就上了一个台阶,表现出了极美妙的酽感,烟韵,干枯的兰花,石楠花(就是jingye味儿),太阳味,满满的嚣张风味儿。 但是它仍然输给了04,尽管04工艺更差,更涩。我的朋友们刚开始喝时几乎没有多少人觉得04更好,我告知他们,顶级的老班章是更柔的,尽管能理解这一点的人不多,它的岩韵也会更宽广,香韵会沉在喉口不散。它的香气不扬,但它野菌香更高级更有附着感,整个茶汤的泉水感也更强。 随着时间的馈赠,它们也会进一步获得更复杂的迷人陈味,结束中期茶的身份,进入普洱茶老茶的青壮年,出现隐隐的药香,香料,更多的复杂木质香。 更多的酶促和氧化,也会让它获得更强的厚度,喉韵,细度。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它同龄的很多中期茶,因为自己羸弱的香气表现,茶汤会越发呈现出枯燥的木质味,而台地茶在进入老茶阶段后,会较快地进入后半程,虽然云抗系列的茶多酚结构可以陈年,但是台地的总体内质的结构扁平化,会在进入老茶后快速行进为一种类似于入口即化的“极品口感”--也就是88青这类台地所呈现的结构感,它的实质就是茶汤的瘫垮,从而获得了一种入口即化感。 而包括一些勐库种在内的,包括普洱茶区大部分茶种的中期茶无论小树台地古树也好,因为茶多酚结构的先天缺陷,即使是古树茶多酚也已经不足,在口感上会呈现内质饱满,香气愉悦,劲力空洞,韵感短促等特点。著名的昌泰棕绿红(普洱茶种),以及被神化百茶堂老茶都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在不少已经茶力转空的中老茶汤中,涩度依然能够品出,很好地诠释了苦涩是普洱茶陈化潜力这句话,是多么可笑的无稽之谈。 至于关于中老期茶的真相,当然是不存在的,普洱茶属于古董行,讲究得是一个说学逗唱,我的好你的差,我的真你的假。查着资料听着大师,至于茶叶哪个好喝,谁喝得懂,谁喝得准呢? 一般来说,还是得听最有钱的那个。
千禧易武广转昆 喝了很多次了 旅行仓,后期是昆仓转的慢 但是会喝的,能通过氧化风格去鉴定时间,而不是通过转化程度去鉴定时间 我自己定料能到90年代了 二类香气和陈香太清晰和同期易昌号对泡过,还是输一点,不多 麻黑风格 比马大姐的麻黑正太多了 麻黑也分三六九等 喝过0几年的麻黑小高杆 而且大概率是石门坎的 何蕙仙做的 做馊掉了 气死人,气死人 早年真是,糟蹋粮食 这茶要是新茶,我看都不会看一眼 但是放当年,还真是难得 十年后,老味能再上一个台阶,靠麻黑的浑厚和香气,这样古树料确实还真能成香馍馍。 到了老茶,树龄的权重确实会比地块,高一点点。
给喜欢白茶的茶客K泡了一个普洱 闻干茶时,K问这是什么味道? 我说是臭脚丫子味儿 k一拍桌子说对啊,真是脚丫子味儿啊!但怎么会是脚丫子味儿呢? --香到极致转臭啊,很简单的 于是起碳开泡 碳火煮急须的魅力,终于慢慢感受到了 在没有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下 它会给茶汤带来特别的绵感劲力 十分有意思,我觉得在老茶上应该加分更多 几泡下去K就不说话了 呆坐着 我又问她,能不能感受到整个喉咙的凉感有倒灌的感觉 我对于这类感受,有一个专用词叫:庐山升龙霸。 不好意思又暴露了年纪。 K说有啊,刚才不想说话是因为香气从鼻子里往外冒。 然后说,喝了这个还能喝白茶吗? 我说可以啊,福鼎白茶淡而不寡,有普洱不及的优雅淡泊之气,是茶中君子。只是你现在跟着我喝,最好也喝福鼎的古树银针就可以。知青种的那些老树就没必要喝了。 到10泡开外,几个人都喝得昏昏欲睡,我说这茶也算是绝版,15年的高杆,后面就被别人包了。截胡的事茶界常见,G大师当年就趁叶汉钟不备截胡了长芯的母树,至今仍然我喝过的芝兰香里的极品之一。 喝后让K打包回去,还能煮上几壶。这类普洱,不过短短近十年光景,已是转的天翻地覆,上周S大师请我喝BHT2015年的1号树,喝过之后长叹一声,这种生长到极限产地到极品的茶,几十年后,感觉会是一味大药,远不是茶能概括的,S大师击节,深以为然。
聊聊今年我已经没了的茶 都卖完了,应该不算广告? 如算请删 今年入门的茶 最先清空的是四星弯弓 西北院长夸我超越了去年的四星易武,是从选料的角度来说。 去年的四星易武,是乙上级别的易武乔木到大树的拼配 今年的四星弯弓,到甲下的地了。 但是后续转化来说,因为去年的是拼配,后期表现可能不输的,易武不好拼,需要花很多的力气拼一个好的东西 另外很快清空的是六星那卡,去年的四星那卡也是比较受认可。我确实没有想到那卡能一直有这么好的被关注,看来明年要做个四星那卡的升级版才好。因为找到了品质提升的空间,会比去年做的更好。 去年的4星那卡,有次在景洪遇到同行拿来的大黑树林大树,我喝了喝,拿出4星那卡,把它对冲掉了,同行朋友目瞪口呆。 说回来,去年的4星那卡,产区到乙上良了,明年应该可以做到乙上优。 而且那卡合作的茶农,工艺确实比较满意,做事认真,是真的愿意每一锅都测温记时的。我不但是那卡杀青温度最高的,也是那卡杀青时间最短的,12分钟出锅,别的茶农看到都傻眼,所以去年到今年,那卡的新茶表现都很好,陈化也会更好。好工艺就是新茶也好喝,老茶也好喝,让天天嚷新工艺的去嚷吧。 六星那卡,喝过喝懂的都知道。S大师前6泡盲成上等老班章,后面涩堆积了,才发现不对。我在勐海朋友工作室里,就是和老班章对泡的,他说从来没有喝过这个级别的那卡。 六星那卡,产区到甲中,也是我喝到的唯一一块甲中的那卡。一般那卡,都是乙上为主,甲下为辅。老班章是甲下为主,甲中为辅。 所以,六星那卡能喝到极不同的留存,院长说喝出了大益明星茶的滋味,也是对的,大益在坝卡囡的基地是有甲中产区的,坝卡囡,新班章,老曼峨,都有甲产区的地,但是极少,只能沙里淘金,所以勐海茶厂当年真的是有高手的,比下关高太多了。 今年五星蛮砖找的,是在同一个村的两家人家凑的,可惜,产量太少。整个村子喝下来,就这两家达到我的要求。在第二家喝的时候,我说你这个地到另外一家的同样水平了,他说哪家?我给他看微信,他说噢,他家地在我家边上。那个村子也穷,在一家人家泡茶时,他家没缴电费停电,没法烧水,还找邻居借钱去缴费。所以不要只相信名山名寨,很多好茶还无人知晓。 五星蛮砖的产区等级到甲下,我给桃子寨和瓦竜的等级只打到乙上,算是顶级的蛮砖,蛮砖整体等级高于易武传统产区,这是真的跑遍过易武蛮砖的人才能理解的,真正强的是过去的曼撒片区,老易武是不如蛮砖的,我以前写过一个文章,为什么你的中期易武不好喝,其中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五星蛮砖,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典型的:勐腊产区的老班章感觉,汤水的爽利度、苦甜交织感,香气的特殊性,都和老班章有相映成趣的风格类比,令人击节。 薄荷塘边边,是个挺有意思的收获,最近又得到很多好评回馈,我的意见是,再放放,会更好。它的风味有非常强的纯正感,也就是我说的”正味“,主要就是性价比高,目前的回馈结果是克价4以下没有对手,和我的预期差不多。 这件事就和弯弓的复杂情况有关了,弯弓有太多的砍头古树,这些砍头古树卖价比正常古树低一些,但是也不便宜,正常古树里面,很多弯弓比较差的地块也不便宜,所以弯弓是个大酱缸子,100个茶商,能做到质量对得上价格的,有没有20个也是个问题。 弯弓还有个长期主义的问题,S大师前几天和我吃饭,说XX,你帮我把我手上的凤凰窝卖了吧,这个真不是我的菜啊。在凤凰窝被炒到如日中天的现在,像S大师已经喝出来在它细腻汤水、妖娆香气下---------结构的小,这才是长期主义的审美。 至于薄荷塘边边,是我边边系列的其中一个作品,目前看来,比去年的铜箐河边边要受欢迎,也是我进步的正面表现嘛。 以上茶品都已清空,做个小总结,鞭策自己明年做的更好。 比如心心念念很久的小叶种拼配,哎!
有利于陈年的普洱茶的(传统)工艺 部分顶级的葡萄酒曾经喜欢将一款葡萄酒的巅峰饮用时间推到10-20年以后,来获得一个更细腻成熟、结构更有筋骨的葡萄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庄开始倾向于做更易饮,更容易短时间内达到高潮的风格。 但是这和普洱茶完全是两个概念,能够同时理解葡萄酒的陈年和普洱茶的陈年路径的人凤毛麟角,就像很多普洱茶客开口闭口新工艺,但完全不了解任何茶叶工艺,也从来没有见过茶叶杀青的锅。但是这不妨碍他们信口开河,指点江山,以为哪些买五位数一公斤的普洱新茶的人都是韭菜。 作为普洱茶,在近100年来有过巨大的工艺流变,重林兄于今年7月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有原创文章做了详细整理,我转述一二 1.1927年《云南实业公报》刊登了胡作舟的《栽茶浅言》,其中有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杀二青后,需要放于屋内干净地面,使地面吸收水分。从数小时或次日” 至黄日光,李拂一,范和钧,则更详细介绍了当时普洱茶采用的“发汗”工艺流程,以出松花菌为佳,汤色红,为当时普洱新茶的普遍情况。 2.建国后,无论50年代勐海茶厂厂长唐庆阳,还是1973年《云南茶叶生产技术手册》中,都有记载当时的普洱茶(即滇青)为半发酵茶,有初堆和复堆的发酵环节。 直至2000年代后,普洱茶的工艺才不复旧观,成为了晒青绿茶工艺。而在80年代之前,按历史记载,无论是号级茶,还是印记茶,都是妥妥的新工艺(闷堆)普洱茶。 然而,它们成了可以喝的古董和经典。 这和我现在对于某些黄茶工艺的普洱茶的判断是一致的,黄茶工艺的普洱茶不是不能转化,但它的转化方向和晒青工艺有一定不同。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使用黄茶工艺,并不代表你的黄茶做的好啊。 就像如今的云南红茶和云南白茶,从工艺上来说,几乎90%以上的茶农做的都是垃圾。如今大部分使用闷堆和湿热反应的,根本不懂黄茶工艺,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一言难尽。 就黄茶工艺来说,由于被湿热反应水解的茶多酚物质要多很多,所以这部分转化物质就被固化了,也就是以黄茶工艺提前转化了,这一点,就像熟茶工艺把很多物质转化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说熟茶能不能转,是可以转的,但是确实不如生茶的转化表现好,当然,轻发酵的熟茶,后续表现也会更好一些。黄茶的转化远远低于轻发酵熟茶,所以转化是可以转的,但是比晒青工艺,又差一些。如此而已。 那么如果说如今的晒青绿茶,要怎么做才能好呢。 简单点儿说,就是适当萎凋,短时杀青杀透,是我认为比较好的工艺。 首先比较重要的一点,适当萎凋后不少水解反应生成的物质,在杀青中才能合成一些高温环境下的香气物质。 而这些香气成分,按照短时摊晾或者低温杀青,是无法生成的。在后发酵中,也无法生成。所以所谓传统工艺,杀出来没香气的茶,后期转出来的香气滋味都是不足的,丰富度也欠缺。因为它在该高温生成香气的时候,或者前导物质生成不够,或者温度不够。 而工艺流程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杀透,杀透和杀熟是两个概念,杀透就是对于黄酮类、花青素、酯型儿茶素要充分地高温水解,顺式青叶醇醛转化,从而达到部分去涩去苦水,汤水结构爽利,留青去尽的要求。 如果没有杀透,那么这个茶在后期的转化里也是一言难尽。大厂的工艺,基本都能做到杀青杀透,所以后期的转化正常,比如00-10年之间的大厂和小作坊茶最大的区别也在此,为什么很多小作坊茶转化千奇百怪,因为这些茶从萎凋到杀青都千奇百怪,甚至干燥环节都有出问题,导致馊闷的。就像浮生若茶的易武为什么转化不正常?大部分都没有杀透,叶温不足。 至于温度该多高呢?手工柴火过的话,在不炒焦的情况下,越高越好,越快炒到高温点越好。还是那句话,没有见过普洱茶锅子的人都喜欢对于工艺指指点点,根本不理解,云南的斜口锅的尺寸、开口、角度,在硬件结构上就决定了手工柴火锅的失水失热太快,叶温根本不可能过得了80度。李扬在云南找了一堆手工师傅想要做80度以上杀青,顶天也只能杀到70多度。 那些说手工锅高温提香的,只能说,哪怕去看一眼锅,测一下温,也不能说出火箭靠碳上天的文盲话。 至于用朝天锅,确实是能高温的,我去年在易武镇遇到一个做桃子山的茶商,问我朝天锅高温杀青可行吗,我说,温度高了吗,香也没了,水也没了,内质大损。她楞了下说,你是对的,上次我们叶温90度做了一批易武,什么味道都没了。 高温杀青成功的普洱,基本上泡出来前3泡都是白水的质感,香气幽,涩度低。有些茶商以为是高级的工艺,其实就是杀空了,还以为是白水铁观音呢。 历史也好、传统也好、现代也好、新旧也好,都是风动幡动而已,茶叶好不好,既要研究理化,也要研究样本,做客观审评,才能有不被前人今人迷惑的,自己的锚。 要知道,新普洱是块猪肉,老普洱是火腿。 能成好火腿的猪肉,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 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错的。 普洱茶从一门学问来说,本质和古董行区别并不大,认识没到不会对,靠运气可能存一些对的,仅此而已了。
老班章和它的陈年 我在老班章村里花的时间还不够多,主要还是因为穷,做的老班章太少。 不过,每年的经验值,随着花下去的钱和时间,还是在增长的,也就阶段性地聊一下目前的认知。 老班章首先是一个寨子的概念,老班章茶好,也是一个整体概念上的好。 比如说,我喝过老班章最差的茶,和班盆用来冒充老班章的茶差不多水准。毕竟你是个大寨子,不能保证每片地都好。 老班章茶王树茶后树的确立,据说是因为离路边近才选的。毕竟这是为了宣传才定的事,而茶王地因此而比别的老班章贵了50%,也是后来的发展了,对此我乐见其成,毕竟茶王地这个破地贵了,我看中的地就不容易涨的上去了。保证贵的茶在土豪手里,好的茶在小康的专业人士手里,是一个模糊行业该有的操守。从茶叶到古董,都是在这样努力的。 老班章树种较多,有老曼峨种,有布朗常见的苦种,有羽毛种,也有不同的甜种。总体而言,班章种香气和后期皆佳,是最好的树种,甜种香气略差后期也不易出彩。一定比例的不同树种混合,在整体口感上有一定帮助。 烟韵从无到有,主要也是靠羽毛种的后期转化,和外来烟是不同的,布朗别的地区也有羽毛种,所以从香气来说,也不一定非要盯着老班章。 老曼峨种,我喝过的后期转化,会出可可味,进一步转为类樟香,十分霸气。 苦种的转化,我喝过的有出青橄榄味的(班章种也有可能出),很迷人。 甜种有点尴尬,在结构和拼配上有帮助,毕竟老班章地的等级在,虽然不出彩,但是水准在。 有老班章茶农说老班章的转化是出蜜香,这就是典型的做成黄茶了。但是转还是能转的,没那么夸张。 大部分天天唠叨新工艺的,都没喝过贵的原料。 除了香气的不同,老班章的陈年就是地的等级、树的大小、大致正常的工艺,正常的仓储。 在陈年中,高等级的老班章会有更好的表现,也有更强的高级感,在韵的方面,也会随着陈年进一步加强。由于老班章的整体等级远高于易武的整体等级,尤其在2006年之前,高等级的易武,如刮风寨、弯弓里的哪些名产区、铜箐河等可以对抗老班章的地没有被大规模的开发。 使得早期的易武,大部分和同期的老班章还是有差距的。也就易昌号01年以前的茶与早期顺时兴有这个能力,我喝过的早期王先号、安乐、李铁好,会盛号、鸿庆号、车顺号、郑四隆,都达不到。 至于昌达号、永聘号、龙园号,感恩茶厂等,更是胡搞了。吹捧这些茶厂的,shame on you了。 至于早期的老班章,基本也都是小作坊小茶商小品牌做的东西,基本都在小范围内交流了,品质也是有高低,但是整体品质还在,连贴吧的茶友也有自己师傅04年去村子里做的料子,找车氏兄弟压的饼,压的真是紧,给上海的朋友们泡过。 老班章的苦度已经比新茶褪去许多,生津不断,唇齿留香,茶汤如泉水般纯净却内质汹涌,令人闭目回味并对抗着它带来的隐隐冲击。 且再等10年20年,执子之手,与子共老。
昨日茶单回顾 2000易昌号极品 黄瑞光口粮浪菜2017 牛栏坑奇丹2022 锡杖山天尖2023 2023八仙母树(李仔坪) 白鹇窝20米+高杆2023 曼松古树(未砍头)2023 2013昔归古树 90年代老班章古树挑采 2023老班章茶王地挑采 2023多依树一类 昔归已经转的略空了,天尖树龄小了些,料工绝佳。惊到了以为安化除了高马无好茶的朋友 最突出的还是曼松和哆依树
普洱茶陈化的一些意见(免费版) 部分内容我已经说过多次,凡我提过的都会简化,可以去翻我以前的文章 好,下面开始胡扯 当我们品饮一款茶时,我们品饮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款茶的所有水浸出物 更进一步说:是我们能感知的所有水浸出物 再进一步说:是我们能感知的所有水浸出物里面有愉悦感有意义的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可以更客观地去看待普洱茶的陈化 所以普洱茶存到什么时候好喝,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就像一个男人要长到多高,体重多少,才是更好的体型一样 不展开讲怎么存茶了,我自己对于仓储的细节研究已经到可以收钱开课的程度了,不打算免费讲了,就像有人叫我解释什么是岩韵,我也是说,这个免费不说的,自己去买本邵长泉的书看看吧,虽然他说的不全面。 判断普洱茶值得存,首先最重要的事 你自己喝过真正的老茶吗,比如88青也好,比如80年代8582也好,比如红蓝印也好,比如号级茶也好。你喝过吗? 你如果没有喝过,你凭什么认为你真的喜欢喝普洱老茶呢? 也许你喝过的普洱老茶,都是泼水做旧,快速氧化做旧,高温做旧,生熟茶拼旧的假茶呢? 你喝过并喜欢的如果是港仓茶,那你就别存了,存不出来的,那是工艺。 如果你喜欢老的台地茶的口感,就不要存古树,古树刺激感不够的,你甚至不能存春茶,还要存一部分秋茶,只有秋茶的粗涩才能满足那种要求 至于说什么拼配纯料的,其实都是糊涂账,我说过,很多老茶中期茶达不到拼配要求,很多风味表现就是个匀堆的级别,离拼配差得远呢,另外很多老茶中期茶也就是个台地纯料,用它们来界定古树的陈化未来就是笑话 判断普洱茶值得存的要点 1.什么动的快,什么动的慢,什么几乎不动 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出身,什么是工艺,出身动得如何,具体工艺具体影响如何 2.什么会消失,什么会留下来 哪些香气能留下来,哪些会消失,哪些滋味会留住,哪些留不住 3.什么会变好,什么会变差 在这篇免费文章能讲的免费部分 我首先要提醒的是 1.普洱茶的陈化,树种永远是第一位的,超越别的一切问题。 比如,老挝的茶可以存,缅甸的大部分不能存,越南的部分可以存,泰国的......目前我没有喝过。 冰岛的树种,目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缅甸取的种。 2.普洱茶有尴尬期,不管纯料和拼配都一样,不管台地和古树都一样 3.新茶垃圾的,无非是转成一个能喝的垃圾。新茶好喝的,不见得能转的好。 4.普洱新茶的涩分为:工艺涩、树种涩、树龄涩、土壤涩、拼配涩、砍头涩、光照过强涩,粗老涩,采摘季节涩等,有些转的快,有些慢,有些涩茶转空了都还在,把普洱茶的涩当成陈化潜力,在我看来相当呵呵。 感谢支持,免费的东西吗,写成这样可以了,喝茶去了。
和薄荷塘一类比较的话,细腻度同级别,水路更宽一些 关键是汤香太优秀,这个确实是要胜出一筹的 薄荷塘的问题是二次高较多,影响了细节表现
最近喝的比较喜欢的茶 一款是这个,07年的易武 产区的话,是弯弓 这款比较曲折,本身是小众的东西,但是在两个茶商这里拿的仓储,都觉得有遗憾 后来也是巧,找到了做茶的源头。 从那里拿的茶 确实有一种尘埃洗尽,游子归来的感觉 弯弓是易武最复杂的产区 也是最核心的产区 薄荷塘,多依树,白茶园,凤凰窝都是从这里划出去的,它囊括也孕育了这些顶级产区,这些产区也回报以各自不同精彩的茶品。 但它们仍然有弯弓的风格,是不同但统一的,有明确的共性。 如果说什么是弯弓的共同风格,我觉得是内敛和优雅,它不是刮风寨茶王树的厚重蜜实,不是冷水河的静谧幽森,不是桐箐河的极致野韵,而是非常自我的,明确的,表达。 它是一种Civilized的表达,从风土到树种,都有更强的,被训化的友好,容易接近,花果香凸显。但并不妖艳,反而有宽广悠扬之意,从中为自己争到了高级的那一份意境。 所以易武之正,最正在弯弓。茶王树也正,但是正得太方正,武人之资,终究差了弯弓一条街。 你在这边,我在那边 易武是迷人的,但懂易武并不容易 弯弓是复杂的,懂弯弓只有自己过去 靠网上买茶,永远买不懂的 跌爬滚打,满身泥土,一村一寨得喝 10年或有小成 爱它吧,这世界上,简单的东西有什么值得爱的呢。 07的弯弓,转的不快,那时候是古茶园混采,头几泡总是起不来,像坐在地上拔自己头发的项羽。但是细腻度和高级感是从头到尾的,就连最差的一个仓储,朋友喝成了秋茶仍然说,这真是一片好地。 是一片好地啊,蜜感都如一把匕首,用了慢动作向你缓缓递出。后半段香厚润全面涌起,像合唱队在交响乐队伴奏下一起怒吼,茶汤耐泡而不仅是耐泡,是韵的弥漫,就是淡了,有什么关系。 美的东西,怎么会被简单的感受定义 那是好茶的魅力
又蹭了紫砂江大师的脸 今天去看个预展,里面有紫砂壶。 看了一圈 流了一脸口水 然后遇见了江大师 江大师说 ---紫砂壶看了嘛 -看了! ---摸了吗? -没摸 江大师白眼🙄翻到脑门上 猛拍我大腿 ---小陆啊,没摸过怎么能算看过呢 我……疑车无据! 江大师于是踱过去和工作人员说 这几个打开来给上个手 于是我成功蹭摸了一下 上手实物实在是,妙不可言 我,并没有开车
茶具大师林兄 我自己的泡茶准则是三个字:稳 准 狠。 那天遇到陈香白的弟子,深觉泡茶很多内里逻辑是相通的,但是我学的太糙。今天刚好茶具大师林兄有空,于是磨了他半天,请教茶具与泡茶的真经。 林兄有两个事儿是震到我的,第一次见他时,朋友叫我猜他代理的一个公道杯多少钱,我放胆猜到5000,还是不对。那是我第一次见到5位数的玻璃公道杯,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贫穷。 第二次是有次去找他玩。他推荐我试试他新研发的新壶,是粗陶混合了他们自己拼配的矿石碎末做的,我泡了以后发现,对于某些有些摊散的老茶有改变茶汤结构的作用,在某些茶上比老铁壶更好用,于是入了一只。后来这批实验壶很多玩老茶的都下单了,很快就售罄了。我自己有一个六堡,原来是必须用铁壶泡,不然就软的不得了,现在用这个壶,效果更好。 先问林兄,紫砂老壶泡茶会更好吗?答案是会,首先是老壶用料通常更好,泥料陈腐时间更长,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会褪火到一个新的程度,甚至透气性也会有很好的增幅,当年的龙窑对于壶的烧结也有不同影响。至于不同窑温,不同目数,朱泥紫泥,形状出水对泡茶的影响,时间有限。下次再细细请教了。 烧水壶,他个人对于铁壶砂铫和他做的粗陶壶比较推荐,至于每一个作用于不同的茶这个我也有相当的经验了。银壶和紫砂壶(比如台湾五行)烧水他不怎么推荐,因为会软化茶汤结构,当然,对于甜度有加成,在某些茶类上有意义。 至于热源,他的推荐是碳火>日本电炉>电陶炉 这个就比较玄学,需要有更多的实践。至于碳炉的材质和设计对于茶汤有没有影响,他的观点是没有。 最近通过一些学习,感觉自己泡茶技术有小小增长,但是这方面和高手比还有很大差距,有林兄这样的大高手指点,还是要少走太多弯路啊。
易武地块等级个人评分 SS级:白茶园核心 S级:弯弓几个小微地块,白茶园中上产区 A级:薄荷塘,多依树,茶王树,茶坪,冷水河,桐箐河,弯弓中上产区 B级:天门山,石门坎,泡竹箐 蟒蛇箐 桃子山 百花潭 凤凰窝 白石 野猪林 C级:麻黑中上产区 一扇磨 高山寨 落水洞 D级:其余 喝过的易武不多,做个个人评级,不足为凭
易武等级个人评分 SS级:白茶园核心 S级:弯弓几个小微地块,白茶园中上产区 A级:薄荷塘,多依树,茶王树,茶坪,冷水河,桐箐河,弯弓中上产区 B级:天门山,石门坎,泡竹箐 蟒蛇箐 桃子山 百花潭 凤凰窝 白石 野猪林 C级:麻黑中上产区 一扇磨 高山寨 落水洞 D级:其余 喝过的易武不多,做个个人评级,不足为凭,勿恼
龙眉老班章简单开汤 优点 汤水细腻,茶汤宽广,润度较好,花香明显,喉韵顺畅,苦度高,回甘生津上,喉咙有鲜甜感。选用了相当不错的布朗产区苦种。从产区等级角度上离老班章差距小。 工艺完整度较高。
喝喝茶,写写字 学字是从去年开始 因为自己的饼压的太少,自己写比较便宜 现在也成了习惯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我喝茶是和G大师学的,他除了茶喝的好,学过字画鉴定,刚开始写字没有老师,全靠小红书和他点拨 看我写了一年字说,你坚持一下,好好写,老了以后,如果茶卖不掉,可以卖字送茶。
中期纯料搞拼配实验 开始了 第一款是用几款纯料拼的中期拼配老班章 这个因为几款茶的年份都不一样,我们就按综合表现来定为2012年的拼配老班章 将优先寄给蟋蟀王,让他对这个拼配的老班章做个评价 看和他喝的别的老班章,比如龙美老班章有什么不同。 有喝过龙美老班章的同学,想要比较的,也欢迎给我留言 这个贴也作为我做的中期纯料玩拼配贴的先发贴,开始玩起来。 后续会有更老的纯料加入,拼配的方向也会更多元化。 这,才是普洱的乐趣。
开汤几个中期茶 1 96富华野生古茶 算是现在挺贵的一个中期茶 号称是古树 仓储不错,没有异味。广东干仓的转化速度
和一个茶友约了个白茶古树局 挺有意思的,只能说,市面上真正的白茶古树还是少
于是请茶友喝了泡大又粗 喝起来果然千里不留行,活好不黏人 一款天花板普洱茶,不但口腔厚重,留存不散,汤感团有水球感,舌面有坠感,生津回甘不止,喉底不断返香,清凉感从口腔入喉入肺入胃肠,并从喉底有清凉上升感。身体到眉眼都能松弛下来,无霸气但支撑无处不在,有饱腹错觉,能喝到普洱新茶极难见的木质野韵结合的枞味。 且喝且珍惜(此茶2021年购于铁三哥,退青2年,今年压饼)
今天在昆明把今年的饼压了 主打一个信达雅 侧打一个红伞伞 反打一个躺板板 今年的普洱可以说是近几年来品质最佳的一年 但是,有几个前提条件 1 你要发的出来 今年我本来想问郑四隆要一批我喜欢的树 他说,到4月20号,一共发了1公斤多 而我去年在桐箐河边上的拿的一片G有林,今年颗粒无收 2 你要发的早 真正玩高端普洱的,比如我铁三哥。都是我茶做完了,他的树还没发芽。往年这是没问题的。很多尖货都是5月份才发芽。今年不行,太旱,光照积累太长,茶多酚结构失衡了。基本上4月25号是一个分水岭。过了这个时间,管你是什么大高杆也好,发出来一样涩。 3 你要会调整做茶方案 今年很多茶商茶农,做出来的黄片特别多,而且脱皮严重,泡出来的前几道茶都混。 因为今年太旱,茶叶水分不够,按照往年的摊晾和炒茶方案就会变成这个结果。要短摊快炒,早点出锅,但是很多茶农茶商没有调节方案的能力,一换方案就炒不好了。 除去这3个问题,今年的茶还是不错的。虽然我的很多收茶计划都夭折了,但是收到的很多茶区,都进一步确认了标杆性,离我给自己的做的Slogan“茶叶里的特级园”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所谓特级园嘛,就是Grand Cru,虽然中国有类似的这样的概念,比如老班章曼松冰岛麻粟挂墩牛栏坑古井鬼洞黑石不倚芦荻高马二溪磻溪柴头山梅花田锦屏佛子洞狮形山鸡公尖牛背脊螺丝团祥华南崎感德狮头脚桂竹湖凤鸟髻。 但是这个分法其实是挺粗糙的,很多所谓特级园良莠不齐,所以,你就算喝到真的,也不一定好喝。何况大部分人都喝不到真的。真正能喝清楚产区内的微产区,才算是有一技傍身,有资格卖价了,不然,无非就是个搬运工而已。 做茶嘛,牛逼吹吹,火车推推,细水长流,今年在武夷山已经自己下厂做青了,朋友今年做的金交椅肉桂毛茶和空谷幽兰的毛茶PK得有来有回,秋天约了他去安溪指导我做传统铁观音,步履不停地玩下去就好,年底估计又要被朋友拉去酿黄酒了,人生真是好耍~~~
张泽滨的政和单株 白茶教室出的 张泽滨移植了很多古树 但是整体还是有问题 专业做古树白茶常熟同行 说喝他1200一泡的白茶也达不到好的古树白茶品质 喝了这颗单株做的寿眉 有做轻微渥堆(寿眉这么做的挺常见) 确实达不到古树树感 和朋友讨论的结果 还是移植伤到了根 相当于重修剪 恢复元气不知道要多少年了 地块在政和算是不错 其余挑不出多大亮点 只能说 过得去 上等地块,老树品质,工艺中上 离精品,距离还是挺大的
追古树茶的这几年 普洱类:不用说了吧,古树遍地都是。主要找高杆为主 易武基本都是围绕刮风寨,弯弓和桐箐河,蛮砖是几个秘密产区,倚邦也有一些,其余产区没有找到满意的,像莽枝,南盆,都喝过一些高杆,不太行。 单丛:没精力,有几个大古树水仙,有80-90年代的红茵古树,古树单丛不怎么追了,太贵 白茶:福鼎古树大白的银针和牡丹王都算搞到了,福鼎群体种古树的贡眉芽头等级(相当于银针)也有了。政和反正找朋友拿上百年的贡眉没问题 红茶:没精力,只做到一些老枞,麻粟和祁门的古树不少,但没空搞,百年那些过几年有空弄吧。云南红茶就算了。 黑茶:六堡的灌木古树大部分修剪了,追树龄就差口气了,没修剪的看产区,不一定好喝,喝过不倚的单株,也不行。乔木种的没有修剪但是品种香不好,地往往也不好,高马二溪古树没空搞,安化出了高马就没必要追了,木杨界的单株都不行,光靠树大没用。安茶都是滩土地,说实在的太闷了 岩茶:买不起了,有客户要才去搞百年水仙,今年喝到顶级的枫树窠百年居然不输古井百年,奇种倒是搞了一些顶级的 闽南青茶:百年铁观音和百年梅占都搞到了,百年佛手努力中 绿茶:龙井群体种树龄大部分都是过百年的,但是野放的就那几片了,兴趣不大,蹭蹭吧。反正不是张海浪的就是胡胖子的。 碧螺春古树没兴趣搞 黄茶:无
政和锦屏天花板 前几天在茶友群里,还聊到张泽滨和他的树 今天就喝到了另外一棵能PK他的树的天花板 要说树龄,我是喝不出来有400年,听政府和专家吹他们的吧 但是喝喝确实不止是那些百年树龄的样子,还是给力的,喝了近20泡不掉水,实在喝不动倒了。 倒了的原因,还是不够好喝,树龄是够了,产区是到不了我喝过的锦屏最好的微产区水准的 而且因为是单棵树,口感特别单一 此外,天天被锦旗和标语包围,天天被打卡拍照,就孤单单一棵树,确实是没有生态可言,这也反映到了口感上,当然,真存下去个10几年,也是个顶尖好茶,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算是我喝过第二贵的白茶新茶,第二款到六位数的,说值不值呢,反正和第一贵的一样,都不值
从普洱工艺看晒青绿茶标准 生普在2023国标还是被归入了晒青绿茶行列 引起了普洱从业人员和爱好者极大不满 对于此事,我想从工艺的角度来比较下普洱与主流绿茶的异同 普洱的采摘以一芽二三四叶为主,和主流绿茶没有太多分别,通常采得越多,越伤树,很多普洱采摘工人以采摘量为工资核算标准,所以采的非常狠,包括马蹄口,甚至部分木质化的梗子都采下来。普洱茶树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和四季频繁采摘、伤害性采摘都有很大关系。 普洱的摊晾或者萎凋,是个差异性很大的工序。 有完全不摊的,采下来拉到初制所就炒,当年基本没法喝。 到适度萎凋2-3小时的 有按照绿茶工艺萎凋5-6小时的 有超长时间萎凋出花果香的 比主流绿茶要混乱的多 另外一个点,是普洱每天的生产量其实非常大,所以现在初制所通常都有萎凋槽,但是基本上茶农用的不太好,特别是厚摊,带风机的那些。 因为好的萎凋槽要双向风,一个抽,一个吹,这样萎凋才均匀。茶农愿意买双向风机,并且还这样操作的,就很少。另外茶农没有走水还阳的基本概念,不懂得叶面和梗的水分平衡原理,所以往往乱吹,导致成品杀青不透甚至苦水堆积。 普洱常见的杀青是15-40分钟左右,而绿茶的通常杀青时间是6-8分钟 如果按照绿茶杀青的时间来杀,杀出来压饼放个5年都没什么人喝的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褪去青味。所以,正常的普洱工艺,都是有更长的湿热反应时间,更偏向于黄茶的熟化程度,而不是主流绿茶,所以叫晒黄黄茶,似乎更适合。 而关于杀青温度,普洱的斜口锅的整体锅温和热力学情况,注定了它没法把叶温提到80度,提到80度以上,大部分都只有炒焦的结果。至于茶友一个个口口声声说什么高温提香的,不用怀疑,基本没有见过普洱的锅长啥样,才能说出这么有自信的,创造发明 普洱的豆香,是在锅里把水分炒干了出来的味道,这类茶往往揉捻时脱皮严重,属于工艺严重缺陷,还常带有炒焦的焦片焦点。 晒青绿茶工艺并非普洱独有,云贵川一些茶都有,核心还是因为当年穷,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晒青的干燥比用火省了大钱。使用晒青工艺的绿茶后期大都能转化,但是不见得能转化的好,就像普洱,其实相当一部分转化下去也不会好------------------------ 不管是纯料还是拼配 不管是台地还是古树
成年人的又一次崩溃 逗了一下,真的好玩,一逗就崩溃,百试百灵
蹭了个40年的福鼎贡眉 挺好喝 喝了30泡不到 从头到尾味道一直在变化 白茶越存力量越足这件事 体会到了 虽然当年也就是个正产区普通料子 还是能喝出料子本身的部分粗老味 毕竟不是贡眉王的级别 但时间给予了它新的高度 主人说福鼎当年没什么人做白茶 都是做茉莉花茶红茶绿茶 所以特别老的白茶难得 说不清 特别还有蛤蟆背 就做实骗子的事实了 我哈哈大笑 我玩的来的人 好像不像骗子的真的不多
2023春季普洱茶样已开始邮寄 有人问过 晓茶不语的4星5星6星表示什么 主要表示树感 星越多,树感更强一些 目前6星到顶 没有更高星级 星级并不表示地块的核心与否 同样的星级,不同地块价格也不同 只能说是一个非常个人的标准 不做数,勉强参考一下吧 今年的茶,除了2023本身品质较好外,我选茶做茶比去年确实也有一些小进步,希望能年年如此。 今年的大部分拼配茶要食言了,没办法,很多茶树不发芽。只有一个六星布朗,还有希望。 P.S.有兴趣的茶友请直接私信我 你的微信号 我的回复你们是经常接受不到的
2023春茶季结束 今天晚上飞回上海 在今年普洱茶极端减产的情况下,我还能收获满满到到处借钱的地步 也是佩服我自己 收了很多能称为惊喜的茶 比如定下了新原料的四星弯弓 原来的定的4星弯弓是弯弓的一片国有林乔木 结果今年不发芽 本来以为今年交代了 居然找到了一片品质更好的弯弓乔木 树龄更老,树感更强 听起来更像骗子的 是找到一片薄荷塘边上的茶树园 香气口感都有相似之处 个人觉得能到薄荷塘二三类之间的品质 价格实在好的没有天理 而之前找到一片品质接近老班章的茶地 茶农想割我韭菜被我识破 不欢而散 拼配茶里,五星布朗的部分原料已经喝到 汹涌澎湃,虽然细度还是略输布朗一流产区,但是在二流里面已经到很高的水准,尤其内质太好,到底是我挂牌挑采的树 小叶种的古树拼配:细妖。部分原料也已经确定,帮我做茶的茶农说太好喝,几个他的客户喝到都想要。要不是茶农还得求我给他写毛笔字,说不准就给他卖掉了。这款茶是我做茶以来最期待的拼配,看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五星蛮砖也定下来了,个人认为是远超桃子寨的水准,当然,香气是不如的,这个是桃子寨的优势。为此我也是深入蛮砖好多小寨子淘货。这些年算是把蛮砖的曼林曼庄曼迁落水洞瓦竜八总寨都摸了一圈了。这个五星蛮砖,算是对今天的自己有个精彩的交代了。 至于五星那卡,水准远超去年的四星那卡 对于我自己的茶来说,每一颗星,都是指数级水准的跳跃。 每一年做茶,都进步一点,至少在今年,我觉得我做到啦,爽!
去云南之前的最后准备 是临时抱佛脚去学了车 事实证明我没有什么平衡天赋 太太身体不佳,所以推迟了行程 但周一终究要出发了 去年的三款四星 四星班章,四星那卡,四星易武 陆续都收到后续好评 但今年不做了 目前确定下来今年只有两款4星 四星弯弓和四星大曼吕 总之,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吧
新年喝个福海老班章 39(+5)分 福海2011老班章 产区:乙上优 25 树龄:大树(强)11 拼配:+5 工艺:焦锅严重-4 班章树种+3 特殊:无 陈年:+5分 总分:40(+5)分
祝新年喝好茶,家家都平安 开始写春联 过年多团聚
下关2015珍白复喝打分38(+2) 下关2015 珍藏大白菜 产区:乙上优 27 树龄:大小树 7 拼配:+6 工艺:杀青不足(-3) 大小树拼配有杂味 --3 特殊:无 陈年:+5分 总分:38(+2)分
小年喝茶谈骗人 约了G大师和师妹喝我的茶 一晚上在被他们数落工艺中度过 喝了猫儿石肉桂,我估150年树龄的祥华梅占,锦屏百年贡眉王,古井百年老枞,石皮村百年铁观音,80年代桂竹湖红茵,梁权的05乌岽水仙。 最后和喝茶功力远超我的这两位,一起探讨一个问题,我们这样的人出去喝茶,如何才能不被人认为是骗子。 两位回答,按他们的经验,主要靠闭嘴。
复喝7星紫菜及打分 7星紫金 产区:乙中平 13 树感:大古树 24 拼配:0 工艺:有焦边 -1(可随陈年改善) 特殊特点:采摘年限少,内质极强 +5分,紫芽过涩减3分,茶力不足减3分 陈年:无 总分:36(-1) 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