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铁船居然能浮在水上”感到很惊讶是不是不太合理?
临高启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古人也许不知道浮力定律,但是古人总该洗过碗吧,陶瓷碗能浮在水上这不会没见过吧。[疑问]
2021年12月20日 07点12分 1
level 10
千万别认真,认真的话,这本书全是BUG
这本书对于古人的认知是极为傲慢的,古人不会这么愚昧和保守。哪怕是清朝,现在看历史,看清朝高层的对话,人家可不愚昧,说这些东西所谓“奇技淫巧”其实是编个理由不让你进来。(PS:甚至有说法,雍正懂拉丁文)
人见到这些科技产品,正常的反应是先惊讶,然后是警惕,最后了解了以后很感兴趣,不会像书里所描写的,看科普书籍都体现出傲慢。类比现在,现在老人对现代科技也是很警惕的,因为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会产生本能的抵触,但绝非该书里写的那般傲慢和充满偏见。
这本书把他当科普书读很有趣,千万别纠结于他的情节设计,因为在我看来该书的情节设计并不见长。你纠结于情节上的问题反而影响观感。
2021年12月20日 07点12分 2
@乜沙厶 这个蒸汽机能让十个人的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作为统治者,考虑的是剩下的九个人怎么安排,这九个人没了工作,会不会对朕有怨恨啊。你没当过领导,你只会自己想怎么就怎么,从来不考虑自身背景与环境。
2021年12月21日 01点12分
面对新知识的傲慢在无知者中很罕见,但在旧知识体系的知识分子中很常见。可以说这书是比着一部分60,70后的现状去写的。
2021年12月20日 19点12分
@unpriviledge 朱元璋的南北榜就是,如果都是南方学子,那北方学子怎么办?所以就算南方学子比北方学子有本事有才华,那也只能录取一半。
2021年12月21日 02点12分
@致Corinthians 惊讶没有问题的,我认为他写得不好的一点是在看专业书籍的时候表现出的态度,由于科举过卷,古人对四书五经过于执着以后可能产生“两眼瞠然视,舌目僵不能对”的木讷情况。但我不认为知识分子会读书到傲慢压倒好奇。
2021年12月21日 01点12分
level 14
规模不一样,思想模型就不一样。虽然,古人肯定见过,金碗,银碗漂浮的例子。但是,只认为,这种小东西才可以。放大规模,就不一定了。主要是,人对物体的重量,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但是对浮力没有那么直接的概念。
一艘铁船,在直观认识里,就是无穷大的重。反正村里最状的人也举不起来。已经远超古人生活常识可以预估的范围了。就简化为无穷大。
而浮力,古人并没法从日常生活常识中,对该船的浮力进行预估。
所以,直觉就认为,肯定沉下去。[酷]
2021年12月20日 08点12分 3
你看古人的小说。描述金箍棒重量1万3千500斤。这其实对古人是个天文数字了。金属的一万多斤。可谓家财万贯啊。非常珍贵了。作者写这个数字,不是为了写个实数。而是强调非常非常重,就和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夸张修辞是一样的。
2021年12月20日 08点12分
今天的人,如果拿这个数字当实在数看。金箍棒也只有5吨多而已。切。[滑稽]那就没法体会作者的夸张修辞了。
2021年12月20日 08点12分
@tb.1.2abc86b3.thyICQWqiHzruitVaIyhuA 我说的是大多数人的直觉。大多数人只是觉得,能浮起来的东西,无论大小,都必须比水轻才行。木头能做船,是因为木头比水轻,圆木就可以自己浮起来。这是普通的直觉。而铁块直接就沉了。
2021年12月21日 00点12分
@tb.1.2abc86b3.thyICQWqiHzruitVaIyhuA 船匠是没金属加工能力。根本不会考虑造铁船。先不说造价,载重,速度,生锈的问题。就说,怎么制造板材,切割,掰弯,连接,密封。没有前置技术,是无法造铁船的。也不是一个工匠就可以造的,而是需要一个体系。
2021年12月21日 01点12分
level 9
我觉得最不合理的是你怎么让没亲手摸过这个东西的认为这艘船是铁的?
2021年12月20日 09点12分 5
@BPCCCTJ 没有木板缝 或者你把建木砍下来坐船了
2021年12月21日 03点12分
@lpqazmko 是呗,万吨铁搁那会儿都快能武装全国的常备军了
2021年12月21日 03点12分
铁锈
2021年12月20日 11点12分
@-卡吧细作- 还算上折旧损耗加工损失备用件长官倒卖乱七八糟的
2021年12月21日 03点12分
level 12
如果是没见识的人,可能不会把碗能浮起来和铁船能浮起来联系在一起。
2021年12月20日 12点12分 8
因为我们现代人用的这种晚了,或者说词下又轻又薄,但实际上我是见过农村80年代以前用那种大土碗的那种嘛,根本就浮不在水上,遇水就一定会沉那种啊,非常重非常厚。
2021年12月21日 02点12分
讲道理,知道的人会知道木船也会沉。而没见识的人,他只知道船能在水上走,他又不管为什么能飘…
2021年12月21日 03点12分
@红耳朵兔💥 缸没用过?
2021年12月21日 04点12分
@红耳朵兔💥 水缸都能浮水,劣质10元/3个大微波专用大厚碗也能浮[阴险]那碗绝,用久能圆变椭。。。
2021年12月21日 05点12分
level 12
要是有见识的人,人家惊讶的就不是铁船为会糊涂虫能浮在水上,而是水上怎么可能有铁船。因为这么大一条船,得多少好铁才行,这是多少钱?要多少铁匠才打得出来,全国的铁匠一起上够吗?铁在海水里会锈得很快,要怎么维护保养?铁船这么重要怎么动得起来?
2021年12月20日 12点12分 9
而且最重要的是,古时候并没有能把铁加工成船,还能确保不漏水的材料和方法
2021年12月21日 03点12分
但是现实中铁船也有锈蚀的,经常需要开进船坞刮船底重新刷漆
2021年12月20日 18点12分
@爱笑的男人小呆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阴险]木船更廉价[阴险]郑和下西洋那会木船也没啥大事,一样乱杀
2021年12月21日 04点12分
好像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发电机最早好像是蒸汽机
2021年12月21日 04点12分
level 15
可能的想法:这么多的铁,太重了,肯定应该是沉水的哎[吐舌][太开心]
2021年12月20日 13点12分 10
level 1
我很好奇古代对静电是怎么看的,特别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冬天的衣服会有静电现象吗?王涛元老讲过电科普
2021年12月20日 16点12分 11
古代那条件,静电现象都不好出现而被人发现,比如说一个好房门+金属门装具,一身好衣服,以及有条件经常洗澡不让身体有污渍粘结毛发蓬松起来...一个小地主都未必有现代人这种生活条件呢
2021年12月20日 20点12分
古代穷人都是棉麻衣服哪有什么静电,丝绸也就富贵人家穿得起。
2021年12月21日 02点12分
“顿牟掇芥,磁石引针”,起码汉朝时就发现摩擦起电了,并且把静电和磁石联系到一起,顿牟有说是琥珀也有说是玳瑁,经过摩擦可以吸引芥一类的小物体。
2021年12月21日 08点12分
@国产gm007 毛衣起静电呐,记得最早两汉时期就有羌女会弄羊毛织衣了 就是味道很重没普及开来,所以大概唐朝时羊毛衣就已经挺成熟的了,静电这现象应该是早被发现了,但似乎没啥记载
2021年12月21日 06点12分
level 13
回复楼上,布衣丝绸一般不会有静电,皮毛与丝绸之间会有静电的。
2021年12月20日 18点12分 12
level 14
众所周知,铁球的下落速度比石球快。
2021年12月20日 23点12分 14
level 14
别说古人了,现在网上只要讨论需要点逻辑,大堆大堆的人各种秀智商[滑稽]
现代人不会奇怪铁船漂浮,只是因为亲眼/电视上见过了而已
2021年12月21日 00点12分 16
@红耳朵兔💥 我家还有个跃进碗,浮的起来
2021年12月21日 03点12分
如果你去找的话,七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用的那种大土碗是不可能浮在水面上的,遇水一定会沉。
2021年12月21日 02点12分
@红耳朵兔💥 已经是被现代常识狂暴鸿儒过的大脑,不干净不纯真了
2021年12月21日 08点12分
level 1
古人对于铁皮船最大的惊讶莫过于:真奢侈啊
2021年12月21日 00点12分 17
level 1
柯南有一级 柯南从天上掉下来 基德随后跳下追上柯南打开滑翔伞走了。评论一群人感叹 基德又没有螺旋桨凭什么追的上先掉的柯南[汗]
2021年12月21日 00点12分 18
@szwpvz 空气阻力被吃了?下落姿势不同受阻不同,一个速降一个缓降还是能追上的
2021年12月21日 05点12分
@szwpvz 首先这俩人一个是在夏威夷什么都学过的柯南一个是天天滑翔伞当自行车用的基德,在空中调整下落姿势这种跳伞基本功他俩肯定熟的不行;其次在下落过程中受阻力不同造成的是加速时的加速度差和受力平衡时的速度差,这差距可不小。
2021年12月21日 05点12分
在柯学的世界谈科学?
2021年12月21日 04点12分
@梦落繁花610 现实一样做得到啊,极限运动先丢降落伞包 人再跳下去追上降落伞再打开
2021年12月21日 04点12分
level 10
铁可不便宜
2021年12月21日 00点12分 19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