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只能简单说说这句话的本意,愿意接受的就去自己再仔细去琢磨,无法接受的就躲远一些吧!不要回贴。
2021年08月12日 21点08分
1
level 1
先说这个“之”字,不是现代人认为的代词,而是道生出来的旁枝,来源于“道生之”。
再说这个“民”字,什么是“民”?《說文》衆萌也。言萌而無識也。《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衆。《禮·緇衣》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 又四民。《穀梁傳·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简单讲,“民”是“君”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民”、“君”也就不存在。但凡事只要多了、麻烦也就有了,所以当“民”多了、就成为了“众”,这也就是“民众”一词的由来。
2021年08月12日 21点08分
2
level 1
再看“可”字,是谁在“可”?现在都理解为是“君”在“可”,但文中写的明白白白的是“民”在“可”,“民可使”,也就是“民”的“可”有了“使”。那什么是“使”?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3
level 1
《说文》伶也。从人吏聲。能看懂么?接着再看。《正韻》師止切,𠀤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4
level 1
简单讲,顺其自然的、必然的被带动、就是“使”,所以有迫使、使用、使节等词。“由”也是这么个意思,由于、由来已久等。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5
level 1
民可使由之:在讲“民”因为“可”也就自然的有了那个“之”,也就是因为“道”开始有了新的想法、行为。但此时是无意识的,也就是并不知道这种行为、想法是好是坏。
不可使知之:但凡事都有挫折,也就是会有停顿的那一刻,这就产生了“不”。当你意识到危险或不对劲之后,就对这个“之”有了认识,这就是“知之”。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6
level 1
“君”是整体,“民”是局部,整体的移动都是由局部带动起来的。比如人吃饭是因为肚子饿了,才使得眼睛去找吃的、手去抓吃的、牙去咬吃的,这就好比“民可使由之”。
当咬一口咬不动了,就会有了一些“知”,这就类似于“不可使知之”。
这只是用我们***常行为打个比方,可以扩大到这个世界的一切上去。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7
level 1
补充:“不可”不是现代人理解的“不可以”,而是“不”的“可”。本来可以这样,当有了“不”之后,就不可以这样了、但可以那样了。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8
level 1
“知”字从口从矢,“矢”是什么?就是放出去的箭,快速的、远离。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12
level 1
“不”就有了“知”。所以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13
level 1
不!可使知之。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
这才是那个“之”。
2021年08月12日 22点08分
14
level 12
使:教化,安人,慈悲。
使:聖人者,天地之使也。
使:伶也。
使:使)令也
使:使、從也。
使: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使:養,使也
使:自然,自然而然。自然成为。
使:天地人。天人合一。
使:水吏也。吏同使。謂水疾。
使:使、從也。
使:烈也
使:使、速疾之意也
使:使唤;役使;支使。可以让。令,
使:命令,可以,行 使之……,教导之。从之。
使:放纵,任性。
使:命令,派遣。使用。
令:律也,法也,告戒也
令:命令。
令:使、让。
令:吉祥,吉利 。
令:令適,甓也。與瓴甋同。
使: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使:聖人者,天地之使也。(天人合一,生死自然,)(心主生死)(人道使者传生死之道)
*
伶:獨也。
伶:弄也。伶人,弄臣也。
伶:伶人,樂工也。伶倫,古樂師,世掌樂官,故號樂官爲伶官。
伶:使也
伶:伶俐,黠慧也。
2021年08月12日 23点08分
15
我知道你一直也在解字,但一直也不是很明白究竟该怎么解,其实就是因为你对“道”的理解还不够,需要再深入的解读一下帛甲本的《老子》。因为我们的“字”也来自于我们的“道”。
2021年08月12日 23点08分
level 1
“道”就是个通道,我们的任意行为都需要这个通道,否则就僵死在原地了。只是这个“道”太细微了,我们根本看不到,只能通过认知去感受,也就是“无意识”的状态,这也就是《老子》中特有的“无”。
2021年08月13日 00点08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