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王龙嗣♋ 楼主
如果不对感觉经验、印象进行思维上的处理,就会被这些感觉、印象蒙蔽。
而如果进行没有感觉、经验事物的空洞思考,则思考毫无意义。
2021年06月25日 14点06分 1
level 8
王龙嗣♋ 楼主
孔子说,“君子食不求饱、居不求安”,他也正是体会了别人的苦难,才能真正的推己及人,想他人之所想,说他人之想说,才称之为学习之正道。
《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恨怨都是不学而能的,是先天的。因此,学就是后天的。
曾子认为:“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这是克己的路子。求其恶,就要求人进行反思、反省,进而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进而做到不被欲望支配,这就是学。这里呈现的是一种关于心理的“学”。
荀子认为: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这是在强调“学习就是改造”。切磋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琢磨是个人内部的关系。意在通过学,来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改造、纠正,从而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
2021年06月25日 14点06分 2
level 8
王龙嗣♋ 楼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之十五》
2021年06月25日 14点06分 3
level 8
王龙嗣♋ 楼主
学,是向别人学。思,是自己的思考。
只有学,没有自己的思考不行。
只自己思考,不向别人和书本上学,最后就是胡思乱想,盲人摸象
2021年06月25日 14点06分 4
level 1
“思”来自于“学”,“学”必然会有“思”;“学”有了“不”一定会“思”,“思”有了“不”也一定会接着去“学”。
要知道,凡事都会有“不”的时候,“不”就是“二”之间的“不同”,“不同”来自于你的认知、来自于你的“学”,也因为“不同”、你才会去“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21年06月25日 20点06分 5
level 1
因为“学”有了“不”(不知、不懂)你就会去“思”,而“思”就在“罔”。
当你的“思”有了“不”(实在是想不通了)你就会再去“学”,而这个“学”就在“殆”。
2021年06月25日 20点06分 6
level 1
要想说文、必须解字。
2021年06月25日 20点06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