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只提到柔韧性的时候,被忽略掉了什么?
公路车训练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情牵T三世 楼主
吧里每次谈落差谈尺码,总会提到柔韧性,柔韧性说白了只是关节活动度,只讲这个概念是片面的,因为活动度只是你的身体能够达到一个位置的可能性,而不是达到这个位置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一个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上维持足够久的能力取决于这个位置附近所有肌肉的力量。
所以只问一个人身体软不软没有意义,还得问ta具体能软到什么程度,以及在这个程度上能维持多久。
有的人有足够的活动度,但是自己始终到不了这个活动度的极限,必须靠外力再推一把才能到活动度的极限位置,这就是肌肉力量不够的问题。
同时到达这个极限位置的能力也可能是以代偿或者多级代偿的方式出现的,这时候本该干活的那几个肌肉仍然可能无力,也仍然有受伤风险,所以也不要片面的认为自己身体能做很大幅度的动作是好事(体前屈可以出来挨打)。
活动度要看的是单个关节的活动度,而不是许多个关节加起来的活动度,所以测试活动度应该先把目标关节限制起来,不让周围的关节动。多级代偿就是其中某一个关节活动度不足,它相邻的关节产生运动进而带动目标关节运动,造成了目标关节能动了很多的假象。
举个简单例子,髋外展的角度一般是45°,假设髋外展肌群无力的人只能外展到30°再多抬不起来,但是ta可以通过腰侧屈来带动骨盆倾斜15°,最终呈现出大腿与躯干有45°的夹角的样子,本质上髋外展角度还是只有30°。同时因为外展肌群无力,当ta抬到自己能抬到的最大的角度时候腿就会抖的厉害,这时候动作的稳定性也是没有的。
以这种状态去运动,ta自己首先就会把自己的正确姿态破坏掉。
2021年05月22日 12点05分 1
level 14
情牵T三世 楼主
但活动过程中看起来关节仍然稳定也不等于正确,因为肌肉僵硬紧张,无力,过度拉长或者短缩可以同时出现。比如头前引,颈后侧的肌群被过度的拉长,同时为了不使脑袋往前掉下去就要变得紧张僵硬。僵硬无力过度伸缩是肌肉无奈的选择,因为过度无力,所以
肌肉通过改变自身长度,使自己一直维持紧张状态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稳定”的要求,当然代价就是肌肉“牺牲”了自己的收缩舒张的灵活性,即活动度的丧失。
长期低头状态的人,看起来脖子和头是相对稳定的,不过由于颈后侧的肌肉就会被过度的拉长,同时也会无力,最后变得僵硬和紧张,最终的情况是完成“抬头”这个动作的能力没了,颈部的活动度也丧失了。
有机会(我相信机会很多)大家可以去摸摸长期低头的人的后颈,会很硬,按上去的手感大概跟按打满气的橡胶轮胎一样糟糕。
放松状态下的肌肉是软的,是软的,软的!
许多初次骑车的人反应自己手脚不累,脖子酸的厉害,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肌肉力量丧失,活动度受限。
运动康复学上的理论并非完全是单纯的哪里有问题就练哪里,而是
追求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平衡,使关节可以处在
正确的
位置。许多时候一侧过度的劳累紧张,可能是对侧同样无力,也可能是对侧过于强大和紧张,导致两侧的不平衡,于是弱的一侧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达到平衡,当然也可能弱的一侧付出更多也达不到平衡。
这时候无力侧的肌肉更容易疲劳和损伤,同时也意味着更需要锻炼来获得更强的力量;紧张缩短侧则需要放松和拉伸来恢复关节本身的活动度,最终使这一关节的肌肉力量达到平衡。如果已经出现了劳损和疼痛,则不建议在疼痛的时候进行肌肉力量上的训练,而是先进行肌肉的放松和修复。
实际的情况是很少有人按照教科书上的方式去产生问题,复杂的体态并不是单个问题所造成的,而是许多个位置产生连环问题并且互相影响造成的,所以为了负责任,不对具体的锻炼和放松方法进行推荐。
总的方向还是想说的,想骑好车并不是说只进行腿部的锻炼就可以了,而是许多部位都要进行力量训练,训练完还要调整发力模式,学会正确使用肌肉,才能获得最终整体上的稳定与和谐。
2021年05月22日 12点05分 2
感觉是现在社交网络上没有什么系统的训练方式,像我这种萌新就不知道从何入手,只知道先练核心[泪] (这是一条小尾巴)
2021年05月23日 10点05分
@💨翻車科i😺選 不是网上没有,而是骑行圈子没有。这些东西属于运动健身和运动康复方面的内容,来骑车的圈子肯定没几个人会提,而健身方面会经常提到体态调整,关节稳定,薄弱加强,系统增肌减脂,所以换个方向你会有更多发现[滑稽]
2021年05月24日 04点05分
@情牵T三世 淦,就去过一次健身房,对撸铁什么的实在提不起兴趣,还是蹬车子得劲[滑稽]
2021年05月26日 01点05分
@💨翻車科i😺選 不一定要撸铁,自重健身和街头健身都可以锻炼到
2021年07月31日 17点07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