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乐语# 清啼——Oriolus白黄鹂体验分享
国砖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1
level 12
散人按:
Oriolus“黄鹂家族”首款耳塞器材黑黄鹂上市5年后,老人家音频工作室为烧友们带来了同为一圈三铁结构的耳塞白黄鹂。仔细试听白黄鹂,再回顾黑黄鹂的声音,会发现这两款塞子档次定位接近,调音思路则各有千秋。
-腔体面板为紫罗兰色,相当吸睛,佩戴轻盈舒适;
-三频分布方面,中上盘表现出色,总体风格较为清丽、通透;
-对于器乐与人声的音色还原程度较高,曲风适应性宽。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2
不觉得这外观有多吸睛,可能个人审美不同
2021年01月23日 02点01分
@超级逛吧 哈哈,我自己玩彩墨的时候买的墨水里面紫色和紫蓝色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2021年01月28日 12点01分
level 12
【循声觅踪】
2015年,我参加工作的年头还不是很久,收入水平除了让自己不挨饿之外,就只够支撑我玩一些入门级的HiFi器材了。彼时,我所接触的发烧品牌以国外大厂为主,国产品牌那会儿还远不如今天这般百花齐放,且推出的耳塞器材也普遍处于中、低价位。这样的环境下,我倒也玩得怡然自得。
某一天,我突然看到社交群中传言,老人家音频工作室推出了价格超过5000元的圈铁耳塞“黑黄鹂”。这消息当时给我带来的震撼不小。一来,那时候圈铁耳塞方兴未艾,哪家出了新的圈铁耳塞总会吸引烧友们关注;二来,国产耳塞售价达到这个级别,给人观念上的冲击还是比较直接的。
后来我终于在线下展会上试听到黑黄鹂,其韵味浓厚的风格可以说让我大开“耳”界。但那会儿毕竟囊中羞涩,“玩不起”也成了一个遗憾。
时光一晃而过,这些年,老人家的Oriolus品牌耳塞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乏让人倍觉惊艳的作品。到了2020年,与黑黄鹂配置结构相同的新品“白黄鹂”也面世了。官方在介绍白黄鹂时,也提到这是时隔五年后与黑黄鹂遥相呼应的一条塞子,但在声音上加入了更多的理解与尝试——这一切,又勾起了我如五年前一样的好奇。
2020年生活节奏的混乱也让我的试听计划一再搁浅。后来到了年底,经历几次短暂的试听之后,我终于入手了白黄鹂,将当年的遗憾用另一种方式填平。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3
level 12
【翠羽明珠】
购买过Oriolus器材的烧友多半会对其简朴的包装风格以及不算丰富的配件数量有深刻印象。白黄鹂也延续了这一包装方式:不大的盒子抽开外封后,翻开盖子即可见置于海绵凹槽中的耳塞;所有的配件全都在一个小密封袋中装着,总共是大中小号硅胶套各一对、双节套一对、中号和小号海绵套各一对、清洁刷和线夹各一个。私以为对于一条售价近8千元的中高端耳塞而言,这样的包装确实是简陋了点。如果在配件方面能够增加一些实用工具如收纳包之类,或许可以改善开箱的体验。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4
level 12
“白黄鹂竟然不是白色的”,这个梗从白黄鹂发布之后就在烧友群中传开了。腔体面板上“名不副实”的紫罗兰色,让这条耳塞透出了几分“骚”气。腔体内侧是全透明的设计,内部一枚动圈单元、一枚负责中频的动铁单元、一对负责高频的复合动铁单元,以及三分频的导管结构,均清晰可见;内侧表面印有左右标识以及产品编码。整个腔体造型圆滑,重量较轻,体积不算大,佩戴起来没有任何硌耳、下坠的现象,相当舒适。
另外,我手上这条白黄鹂标配的是2pin 0.78mm接口的3.5单端线,以单晶铜线芯和纯银线芯混编而成,配色上紫白交错,和面板配色一致。试听耳塞前,我额外借到官方配置的4.4平衡线,这两条线仅存在插头的区别。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5
level 12
【百啭千声】
我试听白黄鹂选用的前端是飞傲M11 Pro,首先搭配单端口。如同往常试听器材的习惯一样,我拿起这条塞子,先关注的是三频与素质的基本表现。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6
level 12
白黄鹂的三频分布,总体上稍微更注重中上盘的演绎。高频有不错的光泽,信息量也较足,只是在极高频的延展有些许的不足。中频并不堆积高密度来实现声音的厚度,而是将其控制在一个较为舒适的范围内,人声位置稍近但不舔耳朵;中高频衔接处过渡自然,没有明显的断层。低频胜在有不错的下潜,而泛音不算很多,这样的低频表现让中频不会显得失去根基,但又将人声的表现衬托得灵动、亲近、有穿透力。
白黄鹂的声音较为中正,对于乐曲中人声的齿音、演奏时产生的毛刺感等等细节均没有刻意抹除,但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用白黄鹂试听王菲《红豆》、梁静茹《丝路》等人声曲目,齿音的表现都比较正常。而在吉他演奏家岸部真明的《奇迹的山》中,曲子演奏过程中按弦的手快速滑动所产生的摩擦声在全曲中都清晰可闻,而白黄鹂将这种有特色的尖锐声音保留了下来,但声音的亮度有所控制,使之不至于过度影响听感。
总的来说,白黄鹂的听感是清丽、通透的,在表现泛流行乐时,人声并不简单粗暴地往前靠,而是在三频表现的作用下显得清晰明亮;在听器乐时,中高频弦乐的表现力较强,细节揭示力足够出彩。
素质方面,白黄鹂表现出中高端耳塞应有的实力。声场自然舒展,整体较为规整,且层次感清晰。分离度表现出色,乐器元素复杂的情况下丝毫不混乱。解析细腻而不粗暴,不让细节的表现喧宾夺主。瞬态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冲击力,不过也并不显得温温吞吞。动态范围表现中等偏上,呈现出一定的气势。以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例,管弦乐齐鸣时的听感虽说未必特别震撼,但也有波澜起伏之势;在乐曲的框架中,各声部乐器呈现得十分到位,保持着高度的和谐感。可以说,白黄鹂的素质不特别偏科于某一项指标,而是追求一种整体的平衡。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7
level 12
在听白黄鹂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条塞子非常鲜明的特点:音色的还原。这固然源自于白黄鹂音染较少的因素,但也脱不开白黄鹂不躁动甚至有点严肃的声底的关系。
在低频段,白黄鹂对各类音效的特点表现较为到位,不算强的泛音反而让声音特点没有被掩盖。《Hotel California》1994现场版贯穿全场的康佳鼓松弛而清脆,《鼓诗》中的大鼓力量感十足,西班牙舞曲《Zambra》中舞者用力跺踏木地板产生的节奏音直截了当……这些颇具特色的音效,并未在白黄鹂的演绎中失真。中高频段,小提琴组曲《DIABOLUS IN MUSICA》中演奏顺滑的片段与相对有爆发力的演奏片段各具特色,白黄鹂同样呈现得相当到位。而在人声方面,“卸下伪装”的声音将歌手的唱腔表现得相当直白,张国荣、蔡琴、Whitney Houston等声音厚实的歌手,以及王菲、周深等音色极具辨识度的歌手,都能在白黄鹂的演绎中将其演唱技巧一一展现。
当然,这种追求音色还原的演绎方式,对于喜欢感情丰富、声音甜美风格的烧友来说,并不足以打动人。但换一个角度看,白黄鹂这种风格其实传递了一种理念:回到音乐本体中,探索音乐各个元素原本的魅力。与此同时,白黄鹂擅长还原音色的特性也让其在演绎各种类别的曲目时都没有违和感,加之有中正的声底和不错的素质支撑,白黄鹂也得以成为一条“杂食”的耳塞。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8
level 12
【良禽择木】
白黄鹂21Ω阻抗、115dB/mW灵敏度的参数,令其具有了一定的易驱动性,手机直推或者加一条小尾巴,都能够轻易达到听音所需要的声压。但是,白黄鹂值得用素质更高的专业播放器来驱动,M11 Pro驱动下的白黄鹂就比手机直推要呈现出更多的细节。而当我为白黄鹂换上平衡线,接在M11 Pro的平衡口上,并将整体声压调整到接近试听单端驱动的程度时,白黄鹂所表现出来的素质更上一层:声场进一步拓宽,分离度增强,声音更显立体化,同时动态范围也有所扩大。在听古典乐的时候,素质的提升尤为可闻。
而在风格搭配方面,M11 Pro这种音色同样中正的播放器和白黄鹂的搭配保持了较高的还原度。但白黄鹂自身的风格颇有可塑性,与一些声音有点个性的前端搭配也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搭配Oriolus自家的1795蓝牙解码耳放。我将白黄鹂插在1795的4.4平衡口上,蓝牙连接手机并用流媒体App播放音乐。此时,1795虽然未必能将白黄鹂喂得十分饱满,但优秀的控制力还是能让白黄鹂发挥出不俗的实力。这套搭配对人声曲目的演绎尤其让我印象深刻:1795温暖的声底、靠前的人声、恰到好处的音染,让白黄鹂在清淡的调性之中加入了一丝甜而不腻的味道,轻微柔化的处理方式也让白黄鹂的耐听度有所提升。
我对于白黄鹂在前端搭配方面的个人倾向,主要也是“延续中正还原”与“温润微暖”这两个方向,前者让听众能够切实体会到耳塞本身的调音理念,后者能让人更放松地沉浸于音乐中。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9
level 12
【余韵悠长】
我当年试听黑黄鹂时的触动,应该是源自于港台经典老歌无处不在的生活环境。这款特点鲜明的耳塞,对人声曲目,尤其是八九十年代港台流行人声歌曲的的演绎,会让我不自觉地发出“对味”的感叹。
相比黑黄鹂味道浓郁、情感丰富的风格,白黄鹂中正还原的清淡风格令其拥有了不限于人声的曲风适应性。当然,“清汤寡水”本身也是一种味道,这与餐饮行业中潮菜注重食材鲜甜本味、川渝菜无辣不欢的区别有些相似。
不过,话说回来,人们对于口味的喜好倾向是会随周围环境而改变的。
“黄鹂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烧友对这个品牌产生了认知。HiFi发烧圈子中,年轻烧友始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对多元化的音乐风格有更高的接受度,所喜好的音乐类型不一而足。黑黄鹂的韵味昔日已成经典,而在当下,这个系列的耳塞是否能实现更多声音上的可能性?我想这也是老人家推出调音方面对比黑黄鹂有不一样思路的白黄鹂的原因之一。白黄鹂并不迎合大众的喜好,而是在自身的表达中融入了对音乐更深入的理解,最终自成一格呈现给烧友们——尽管声音有别,但在理念上,白黄鹂和黑黄鹂乃至系列其他型号塞子,倒有着高度传承的一致性。
紧跟时代的步调,Oriolus也在和烧友们一起进步,“黄鹂家族”中风格各异的塞子,让人感受到这个充满干劲的品牌的魅力。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2021年01月22日 04点01分 10
吧务
level 16
黑黄鹂五年的用家,表示虽然这俩塞子名字相对配置类似,调音的风格却是有很大不同
2021年01月22日 17点01分 11
level 12
想买黄鹂或天狼星在选择上各有什么特点
2021年01月23日 16点01分 12
惭愧,2代天狼星我还没听到[狂汗]
2021年01月28日 12点01分
level 12
为了素质好点都不做滤网的么?
2021年01月25日 10点01分 13
这种无滤网设计,一般都是考量私模设计的共通性的。。
2021年01月25日 13点01分
level 1
好贴
2023年11月26日 02点11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