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立交】
立交桥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tyd012 楼主
城市中,拥挤的楼房被道路分割成一块块
车道两旁,人行道、店铺,人来车往,我们司空见惯

机动车道,有必要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店铺等捆绑在一起吗?
2020年11月22日 06点11分 1
level 5
tyd012 楼主
如果
我们取消车道两旁的人行道,让行人从楼房之间通过,如下图:
人与车分离,各行其道
车道上没有了行人的穿行,就无需斑马线,车道面积增加(人行道可以改为机动车道),车速、通行能力增加
行人,可以远离安全隐患、行车噪音、尾气尘埃等,行走或休闲活动(如跑步锻炼、逛商店等)的体验会更好。当然,店铺门也不再允许朝向车道那边,只能朝向步行区域
自行车、行人的道路,宽点、窄点、曲折些,都是可以的,一般房子之间的空间就能满足要求(如果碰到连在一起的楼房,挡住了去路,征用少许的面积作为通道即可解决)
通过天桥(或地道),跨过机动车道,可以到邻近的小区
2020年11月22日 06点11分 2
level 5
tyd012 楼主
2020年11月22日 06点11分 3
level 5
tyd012 楼主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
车流不多的地方,当然是用红绿灯的方式最经济
车流较多的地段,还得立交桥才能有效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立交桥,如果占地面积大,需要拆迁,就会涉及一大片利益
因此,我们不妨变通一下,尽量做到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如下图:
交叉路口,只需在原来道路的范围内,建最简单、最经济的跨线桥,
车辆的左转、右转,可在楼房之间的空间完成(苜蓿叶式立交桥的走法)
苜蓿叶式立交桥,一般都是有交织的
如果,我们在楼房区域的四角,设置地下停车场的进出通道(同时,也是左转右转的车道),如下图
再用智能交通系统,即可根据车流量,指示左转车辆是否交织通行
2020年11月22日 06点11分 4
只需,跨线桥 + 停车场的进出通道(同时也是左转右转的车道),应该是最省地、最省钱的立交了
2021年01月09日 14点01分
level 5
tyd012 楼主
显然,采用苜蓿叶式立交桥的走法,在闹市的很多地方也是行得通的,只是左转右转的走法需因地制宜(比如,可以采用单行道,或者从楼房中穿过等等)
因为人与车分离
立交与道路都会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更高效
2020年11月22日 06点11分 5
level 5
tyd012 楼主
从楼房中穿过
2020年11月22日 06点11分 6
level 5
我觉得你这个人车分离的想法和现在的交通系统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把隔离带变成了楼房。而且这种公用人行道把大片的房子切割了很不利于现在住宅的主要模式,也就是小区的管理
2020年12月14日 14点12分 7
好像没必要先创造一些行人过马路的理由(如想到对面店铺看看,或过马路去吃喝玩等),再设置一些障碍吧?难道行车时没有斑马线、没人横穿马路,不是更好,而是更糟糕?哪个城市的隔离带能杜绝横穿马路现象?
2020年12月19日 07点12分
至于小区的管理,城市里面除了大道外,更多的是小巷吧?小巷、小路乃至楼梯间,如果有些地方,不想让部分人接近,办法多得是吧?
2020年12月19日 08点12分
@tyd012 横穿马路的本质就是抄近路,所以你即使人车分离了,再一些车不太多的路段,那些想抄近路的还是要抄近路横穿马路,横穿马路这件事基本只有靠严打解决
2020年12月20日 12点12分
@tyd012 至于非机动车,就更明显了,如果每个路口都靠设置天桥解决,那些电瓶车和摩托车还是会往机动车道上跑,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天桥
2020年12月20日 12点12分
level 5
tyd012 楼主
真正的人车分离,当然不能只是口号标语或规定,而是应该有实实在在的硬件落实
行人与非机动车从小区中穿过,一般有东西南北4个出入口(大区可按需增加)
出入口设有天桥(或地道)、公交站、出租车停靠点
行人只能从出入口,进出小区或打的坐公交
小区除了出入口,其它的地方都有楼房或围墙护栏,阻止行人进入机动车道——有点类似高速公路,除了出入口,其它地方算是封闭的
2020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8
level 5
tyd012 楼主
出入口设有天桥(或地道)、公交站、出租车停靠点
行人只能从出入口,进出小区或打的坐公交
2021年01月09日 14点01分 9
level 7
道路相交节点无法直接实现交通转换,要通过路网绕行才满足需求,专门用于交通转换的道路基本≈四个象限分别设置了大型苜蓿叶环道,其实占地挺大的,只不过把“苜蓿叶环道”内部也来建设了,但是这个环道圈内四周都是车辆通道,当然用地品质不高了哦。若连这种市政交通通道都没,全靠地块内部道路转换,那这地方人口算稀少吧,反过来说直接不必设立交了。
另外,人行通达效率保障很难,看起来只有人行过街设施那一小段可到道路范围,这种对于2点之间的通达必定产生较大绕行。同时,人想进入道路范围搭车,感觉也只有找固定点,不能如现在打网约车,可较为随意方便就近选择道路路边上车。
基于上述,判断这种方案其实适用于人口不多的城市,另退一步讲,人口不多又何必设置一些人行、车行立体交叉呢。
2024年02月28日 08点02分 10
想起来了,其实这种就是大号公园吧[哈哈],公园里面公园路理解为专门提供车行,至于人行及自行车道则追寻另外通道。
2024年02月28日 08点0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