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真风邪
楼主


封神原著吧的封神真爱党也该对封神题材作品谈一下看法,本次是对动画电影《姜子牙》
有人已做了很好的概述——一部封神壳的公路片,公路片就是通过一场旅途使剧中角色成长转变等,封神这个壳在《姜子牙》中说貌合神离都是轻的,让吾感觉剧本最初都不是写的姜子牙
这么说并不是空穴来风,《我的师父姜子牙》的夭折,与另一团队另一剧本的
捏
合,诸多因素下带着枷锁诞生的《姜子牙》
首先是姜子牙的形象,像哪吒里的李靖、像奇异博士,他就是不像姜子牙(白发形象依旧有非常浓的欧美动画中贤者形象,比如摩西,从这种意象上来说倒是类比姜子牙的)


虎踞而鹰趾,史实中姜子牙形象气质应该与廉颇、王翦相近,封神中一般认为仙风道骨,《姜子牙》中的形象在吾看来反倒是像另一位与狐有关的人物——大禹(可能《姜子牙》想给大家带来一个意料外的全新形象吧)
本片画面和特效被拉胯的剧情盖过去,不太有人多谈,吾这里讲三点:一、场景物件少,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较荒凉开阔的场景,只有北海酒馆一处拥挤场景;二、角色少,本片大部分时间只有少数几个角色的互动,只有北海酒馆一处大量角色场景;三、战斗特效以对波为主,本片只有少量打斗动作戏,大部分战斗以光效带过。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制作方的节俭,通过大量的远景、宽广的场面来制造所谓的宏大效果,你内行人来看满满都是省钱,要知道一个拥挤城镇所蕴含的细节比荒漠飞鸟要头痛多了,所以片中只在酒馆集中来一段。战斗以对波为主倒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毕竟斗法难做,别的动漫里打斗也是很难处理又费力的部分。总的来说画面特效瑕不掩瑜,省钱嘛,不寒碜
剧情的口碑是两极分化的,以致于各种评论都开始做阅读理解,吾觉得这是影视评论中的陋习,一部片子要别人后来帮你做阅读理解然后才能让人认为好是纯属扯淡。一部片子有高深的立意,有一些深邃不好懂的东西,它的受众没有全部看懂但仍觉得剧情不错这才是正常的想象。受众觉得剧情不行,需要额外解释的,说明你讲故事的水平不行,你的立意思想都是白费的(吾并不认为《姜子牙》补上九十分钟能把剧情讲清楚)
《姜子牙》讲述的是封神大战后的事,这个故事硬套的封神皮,你换成蜀山仙侠背景或者缩小一些格局把姜子牙改成燕赤霞都能编得通的,还是太想吃一下封神的红利了。硬套的皮恐怕不会那么合身,比如最后姜子牙也不过是破坏了天梯,而天梯有多么多么重要并没在片中很好地表现,师尊最后是败给了师祖,也不是姜子牙。而揭露师尊的全是九尾的台词,姜子牙整个不再信赖师尊的过程非常简略,起码姜要大喊“我不信”,然后再得到一些旁证才行啊
说白了这个逻辑只有编剧自说自话,你要说是大路货的封神阴谋论,那流行的阴谋论反派还不做些多余的事呢,《姜子牙》里的师尊干反派真的不行,宿命锁这事就是为故事服务的最多余的事,只属于编剧的逻辑,除非,除非师祖也是反派,幕后大boss,这倒是为续集铺了道路,但不知道这样的表现还会不会有续集(最后彩蛋里杨戬、黄天化、雷震子出现是全片让人较兴奋的点,真是讽刺!)
最后小谈一下剧中其他角色
申公豹:从形象和对待姜子牙上看更接近武吉,哎呀该不会是因为人气硬加给申公豹的吧
小九:苏妲己元神与九尾妖力结合重塑后的产物,影片中设置的共情工具,这谁能共情得起来啊?
九尾:偏游戏化和日式,咱们妖怪本相不太带面具,强度拔高到日本九尾故事的程度,妖怪和正派都讨厌狐妖
(九尾与姜子牙申公豹的打斗非常有《潮与虎》的既视感)
纣王:行动稍显不合理,看见小九应该先错认成爱妃
十二金尊:别听什么神秘感仪式感之类的瞎说,设计十二个各有特点又有排面的神仙很难,这个就和动漫中一些未设计好的角色是阴影差不多,等设计好了外袍一脱面具一摘就有各自独有的形象了,目前只是给师尊排场站队的
师尊:做了无数多余事的反派,再次重申,除非师祖是幕后大反派,不然师尊就是编剧掌中玩物一般的巨婴
还有挺多想说的,比如归墟这个名词对知晓者和剧透差不多,8岁以上的建议观看年龄等,已经很长了,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