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劉太阁
楼主
不屈者,宁死不屈的人,逻辑上更准确的说法:曾有宁死不屈这种壮举之人,既为壮举,一次足矣。何为宁死不屈?可以屈服而活、屈服而富贵,但依然选择直面死亡、以死成节,是谓也,事例如高帝、田横、韩王信等,都有意志的爆发、不屈的灿烂时刻,也都有为大局而屈之另一种黯然的抉择。
高帝: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敬从于天命,无视灭亡,【宁死不屈】服于箭伤之流的所谓厄运,高帝超然高傲的王者气质,刹那间迸发,与高皇一贯之独特倾奇恢宏大度的性情与命格,完美契合。
田横:
【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摇,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不过欲壹见我面貌耳。陛下在雒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知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
无视生的可能、依旧权贵的可能,【宁死不屈】服于征服者,田横一以贯之的王者气质,刹那迸发,高帝以王者礼葬之,英雄相惜,何其宜也。
韩王信:
【汉使柴将军击之,遗信书曰:「陛下宽仁,诸侯虽有叛亡,而后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信报曰:「陛下擢仆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为反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仆有三罪,而欲求活,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世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貣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势不可耳。」遂战。柴将军屠参合,斩信】
诸侯叛亡而后再归高帝,被高帝宽容原谅而不诛的,正是韩王信本人。叛变,归降,被高帝宽恕而自惭,对韩王信来说,这种无地自容的自我羞辱显然可一不可再,故一罪为主由,其它则说辞而已。【遂战】,战斗而死,正是韩王信宁死也不再屈服于征服者之内心写照,可称其为个体意志最后的尊严。
魏咎:
【章邯已破陈王,进兵击魏王于临济。魏王使周市请救齐、楚。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咎为其民约降。约降定,咎自杀。】
为民约降,约降定,民得活,魏咎即自杀,为子民性命屈而约降,而后为贵族尊严不屈而亡,魏咎展现的,才是真正的春秋战国时代最宝贵遗产之一:贵族精神,仁义兼备,全方位吊打项籍这种卑劣不择手段的假贵族真暴徒。
周苛:
【(项籍)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若非汉王敌也。」羽亨周苛,并杀枞公】
面对上将军、三万户的诱惑,毫无所动,反劝降项籍并嘲笑之,坦然直面死亡,周苛完美诠释了【宁死不屈】一词的定义,与文天祥仿佛,决然慷慨,让人肃然起敬。
最后到项籍这儿,就虚妄可笑了:项某死则死矣,‘不屈’却完全谈不上,因为高帝根本没给其可以屈、可以生、甚至是可以依旧富贵的选项,田横、韩王信的待遇,对项某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梦想,So,项籍最后结局的本质,实乃‘死是死,屈也是死,左右是死,再扑腾一下’,如狗急跳墙,妄图挣扎妄图胡乱折腾也不愿坦然而死,完全不入流的动物性的垂死条件反射,让人观之顿感低级且徒劳。。。
2020年02月20日 06点02分
1
高帝: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敬从于天命,无视灭亡,【宁死不屈】服于箭伤之流的所谓厄运,高帝超然高傲的王者气质,刹那间迸发,与高皇一贯之独特倾奇恢宏大度的性情与命格,完美契合。
田横:
【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摇,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不过欲壹见我面貌耳。陛下在雒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知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
无视生的可能、依旧权贵的可能,【宁死不屈】服于征服者,田横一以贯之的王者气质,刹那迸发,高帝以王者礼葬之,英雄相惜,何其宜也。
韩王信:
【汉使柴将军击之,遗信书曰:「陛下宽仁,诸侯虽有叛亡,而后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信报曰:「陛下擢仆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为反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仆有三罪,而欲求活,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世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貣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势不可耳。」遂战。柴将军屠参合,斩信】
诸侯叛亡而后再归高帝,被高帝宽容原谅而不诛的,正是韩王信本人。叛变,归降,被高帝宽恕而自惭,对韩王信来说,这种无地自容的自我羞辱显然可一不可再,故一罪为主由,其它则说辞而已。【遂战】,战斗而死,正是韩王信宁死也不再屈服于征服者之内心写照,可称其为个体意志最后的尊严。
魏咎:
【章邯已破陈王,进兵击魏王于临济。魏王使周市请救齐、楚。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咎为其民约降。约降定,咎自杀。】
为民约降,约降定,民得活,魏咎即自杀,为子民性命屈而约降,而后为贵族尊严不屈而亡,魏咎展现的,才是真正的春秋战国时代最宝贵遗产之一:贵族精神,仁义兼备,全方位吊打项籍这种卑劣不择手段的假贵族真暴徒。
周苛:
【(项籍)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若非汉王敌也。」羽亨周苛,并杀枞公】
面对上将军、三万户的诱惑,毫无所动,反劝降项籍并嘲笑之,坦然直面死亡,周苛完美诠释了【宁死不屈】一词的定义,与文天祥仿佛,决然慷慨,让人肃然起敬。
最后到项籍这儿,就虚妄可笑了:项某死则死矣,‘不屈’却完全谈不上,因为高帝根本没给其可以屈、可以生、甚至是可以依旧富贵的选项,田横、韩王信的待遇,对项某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梦想,So,项籍最后结局的本质,实乃‘死是死,屈也是死,左右是死,再扑腾一下’,如狗急跳墙,妄图挣扎妄图胡乱折腾也不愿坦然而死,完全不入流的动物性的垂死条件反射,让人观之顿感低级且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