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燕飞☞♂⚡
楼主
金庸小说中,既有形象鲜明的正面主人公,同时也有各种活灵活现的反面人物形象,他们虽为“反派”,但又在金庸精彩的笔触下,更加让我们刻骨铭心,正如梁羽生先生所说:“金庸写反面人物胜于写正面人物,写坏人精彩过写好人。”金庸先生把现实中对权、利、情、仇的过度欲望反映在他们的身上,并详细刻画了其心灵扭曲的过程,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他的笔下,由善向恶发生“黑化”的反派人物比比皆是,比如因情所伤、为爱所困而由一烂漫少女成为人人避之而不及的魔头的李莫愁和梅超风,为奸人所害,埋藏仇恨而成为“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因丢了孩子而去偷孩子的叶二娘,当然,还有最为人熟知的,为报复仇、人性扭曲的林平之,和因爱生恨、不择手段的周芷若。
就像我们孩提时,总觉得人世间是多么美好,书本中教育我们要善良,要博爱,要用爱的眼光去看这世间的美好。而长大以后,残酷的社会却在给我们灌输这样那样的规则,渐渐成为了我们当初“最讨厌的那个人”。
战国时期,孟子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而同为儒家学派的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人性善恶这个话题几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在这个话题上同样如此,“黑化”的小说人物,是天性善良,只因人生境遇的悲惨而发生扭曲与堕落,还是他们本身就有恶意,只是被理智所压制,直至理智被现实所摧毁?
善也好,恶也罢,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又当如何恪守自己的本心,保持自身的清醒?

2017年11月15日 06点11分
1
就像我们孩提时,总觉得人世间是多么美好,书本中教育我们要善良,要博爱,要用爱的眼光去看这世间的美好。而长大以后,残酷的社会却在给我们灌输这样那样的规则,渐渐成为了我们当初“最讨厌的那个人”。
战国时期,孟子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而同为儒家学派的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人性善恶这个话题几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在这个话题上同样如此,“黑化”的小说人物,是天性善良,只因人生境遇的悲惨而发生扭曲与堕落,还是他们本身就有恶意,只是被理智所压制,直至理智被现实所摧毁?
善也好,恶也罢,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又当如何恪守自己的本心,保持自身的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