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游踪】   漫谈俄罗斯(三)
上海中年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俄罗斯的GDP在十年以前,名列世界第十。没想到十年后不进反退,大踏步地后退了五位,只比我国广东省的GDP稍高一点点,接近我国GDP的七分之一。个中原委,固然与近年来遭遇严厉的国际制裁有关,实际上与国民经济过度依赖能源产业有关,除此之外,也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不无关系。
  国家收入减少了,必然会影响国民的生活。老百姓的收入,普遍减少百分之十左右。奇怪的是,社会怨言寥寥无几,吃不饱,要闹事的人,基本没有。拥护普金的人,却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八十。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原先就将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于民生福利,包括住房补助、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等,只要将这部分的比例再稍稍提高一些,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至于受到大的影响。
  实际上,俄罗斯的生活水平并不低下。以小轿车为例,平均每百人拥有二十八辆,在金砖五国中,名列第一,与欧洲一些国家相比,也并不逊色。我国的百人汽车拥有量也不过在七到八辆。无论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主要干线上车水马龙,有时神龙见头不见尾,行人却寥寥无几。车子的品牌各种各样,“大众”“福特”“菲亚特”、“本田”“宝马”“马自达”,什么牌子都不缺,甚至还有我国“江淮”的身影,但为数最多的当属伏尔加汽车公司出品的拉达牌。这种国产车子,虽然造型不太时髦,但经济实用,不会出大毛病,且价格实惠,很受一般工薪阶层的欢迎。路边的大幅广告,很多与汽车有关。我大体上估算了一下,一辆普通的SUV,折合成人民币,也只相当于六、七万,估计与进口税率较低有关。
  俄罗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相当重视,各地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稍有不同。以莫斯科为例,因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所有的中学小学,学费全免,学生的早中两餐也全部免费。对全国而言,约有百分之七十五的高中生能够顺利进入大学。一般高校免收学费,只有艺术类院校除外,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奖学金。社会上的所有成员,都可接受高等教育。难怪我们走在圣彼得堡的街头时,导游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这个城市的大学生比例为百分之八十几,除了怀抱中的婴儿和睡在床上的病人,你们遇到的每一个成人,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我们听了之后,暗暗咋舌,对身边来往的每一个人,无不刮目相看。
  俄罗斯民众不太担心住房问题。据说在大城市里,只要有国定的职业,都可得到住房补助,儿女多的家庭,还会受到额外的帮助和照顾。凡有意愿的居民,均可在郊外申请一块地皮,种植蔬菜,建房搭屋,悉听尊便。莫斯科郊外就有许多简易木屋,号称夏季别墅,可让许多莫斯科人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此外,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都有或明或暗的补助,家庭或个人支出的部分并不大。加上还有总体免费的医疗,俄罗斯人的民生,基本上没有问题。
  俄罗斯人的消费观念,跟中国人不太一样。老百姓只要手中有钱,该花就花,花完算数,免得担心哪一天卢布又会贬值。历史上的苏联时代,俄罗斯也曾经历过货币的大幅度贬值。2014年卢布遭遇金融危机的阴影,至今犹在。那时对美元的汇率贬值了一半以上,从三十卢布兑一美元,一度跌到过八十卢布兑换一美元。我们在俄罗斯旅游时,大体上是六十比一。他们欣赏的口头语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难怪街头上总能见到七倒八歪的酒鬼男,更多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花季少女。虽然如此,部分有钱的人还是喜欢购买艺术品和高档生活用品,而不太喜欢买便宜货。我们参观以买卖旧货闻名的阿尔巴特街时,正值晚上黄金时段,千米大街,店铺连绵,灯火辉煌,却顾客寥寥,冷冷清清。一方面说明大众购买力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很多人已经对旧货市场失去了兴趣。
2017年09月07日 03点09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