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网易新闻:剃发令:多尔衮屡行种族灭绝
汉服北京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一楼祭天
2008年12月31日 04点12分 1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刚在网易新闻上看到的!不晓得百度让转不~~
2008年12月31日 04点12分 2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满洲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又译铎尔衮),满语穆林德夫罗马拼音转写为Dorgon,出自明朝时期黑龙江女真铎尔衮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多尔衮氏,亦称铎尔衮氏,满语为Dorgun Hala,汉义“獾”,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爱湖和屯(今黑龙江爱珲)等地,清朝中叶以后,满族多尔衮氏多冠汉姓为赵氏、纳(那)氏、桓氏、多氏、杜氏等。多尔衮对顺治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4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简介:多尔衮十五岁时,皇太极迫其母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可能。争夺汗位至皇太极去世时,多尔衮兄弟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共有65个牛彔(一牛彔为300人),占八旗全部210个牛录的31%,足够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豪格继承了皇太极的正黄旗、镶黄旗(共40个牛录)并自掌有正蓝旗。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又畏于两黄旗的实力(代善一人独掌两个红旗,共计51个牛录;阿敏领导的镶蓝旗33个牛录;莽古尔泰领导的正蓝旗21个牛录),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当时福临年仅六岁,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摄政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顺治对他的称呼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演变成「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爱好打猎,出狩场面壮大,光是猎鹰就有一千多只。病死多尔衮因为在和明朝历时两年的松锦之战中劳累过度,元气大伤,得了三种病症:第一种是怔忡之症,第二种是中风前兆,第三种是咯血症。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九日,多尔衮因狩猎坠马,膝盖受伤,涂以凉膏,竟不治死于喀喇城。顺治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简称「义皇帝」。但两个月后,顺治帝因多尔衮当年独断专行,并迫害其兄豪格,及与其母孝庄皇太后的复杂关系,于顺治八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斩其头骨,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5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评价多尔衮壮年猝死,大抵跟纵欲有关。嗜色与嗜杀,是早期满清贵族的特色。民间野史有「太后下嫁」一说,即多尔衮按照满人入关前的妻寡嫂的风俗娶了皇太极永福宫庄妃,即顺治母孝庄皇太后大玉儿。孝庄皇太后借此稳住多尔衮,避免其权势野心膨胀危及福临的皇位。多尔衮是满人能统一中国的重要功臣之一,但一般认为他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延续时间最长的,是逃人法。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暴着称,终有清一朝,满汉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根除,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人仍是在高喊“驱除鞑奴,恢复中华”。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6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多尔衮颁剃发令,灭绝明民衣冠道统满族人经历了几百年,发型一直没变。满族男子一般是将头顶中间一撮如钱大之头发留长,结成辫子,其余四周发皆剃光,所以称为“金钱鼠尾”。一般来讲,满族人只有“国丧”和“父母丧”内百日不剃,平时,除中间一小撮外,周围头发不能留蓄。努尔哈赤建后金称汗后,强迫被占领区汉人和投降的汉人必须剃发,所以,剃或不剃,成为一种政治性标志。汉人只要剃头,就免死收降,否则就砍头。后金军占领辽阳后,当地汉民成千上万不愿剃头,自投鸭绿江而死(见朝鲜《李朝实录》)。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7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皇太极继位后,杀人方面有所收敛,但对剃发则要求更严。皇太极之所以如此强调剃发,正源于他读过书,对历史上的女真帝王金世宗非常钦佩。他坚定认为,女真如果汉化,后果肯定会速亡。多尔衮在进入北京的前一日,即谕令剃发,进京的第二天又谕令:“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不剃发者便被视为是有狐疑观望之意,“定行问罪”。由于受到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加上吴三桂等明朝降官劝说,二十二天后,多尔衮被迫取消了剃发令。但是,他对率先剃发的明朝兵部侍郎金之俊等人,还是表现出特别的信任。清军入据北京后,好长时间内,明朝旧官变成清朝官员,仍旧身穿明服,冠裳不改。清军进入南京城,豫亲王多铎还对率先剃发献媚的明朝都御史李乔加以斥骂:“剃头之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以,剃文不剃武,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但是,当北京的多尔衮得知南京已定,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他即改变初衷,于六月十五日让礼部在全国范围内下达“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8
level 7
..........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9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可恨的百度,很多段落不允许发~~自己去原新闻看吧~~http://history.news.163.com/08/1231/10/4UG29O5P00011KUQ.html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10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满清入关后,对自己大屠杀最赤裸裸的供认,就是顺治七年十二月清宣大山西总督佟养亮揭贴“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 满清档案:顺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宣大巡按金志远题本《明清档案》第十一册,A11- 20中,更是由于“城破尽屠”,只好请求释放剩下的5个“无凭究拟”的犯人。《朔州志》也承认:“城破,悉遭屠戮”。 广州大屠杀,得到中立的第三方资料证实。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在《鞑靼战纪》中记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 。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13
level 7
漢·小丰 楼主
昆山大屠杀,“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兵纪),“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研堂见闻杂记罚》) 南昌大屠杀,“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三伏溽炎,或旬月不得一盥拭。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所食牛豕皆沸汤微集而已。饱食湿卧,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是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徐世溥《江变纪略》) 广州大屠杀,“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 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 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同为一区。”(《祭共冢文》 王鸣雷),“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
2008年12月31日 05点12分 16
level 1
建议删贴都放到一个专用贴中,方便原作者查看删贴理由。及供大家参考。
2009年01月05日 05点01分 24
level 1
支持了,中国260年亡国史是最屈辱的
2009年01月05日 08点01分 26
level 1
即使他不对也不能说他,被满ZU听到就有挑衅之嫌
2009年01月05日 13点01分 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