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不对;
“您得道前”,“您得道后”,不觉得小和尚在下套吗?老和尚似乎上套了
==========================
看《坛经》中六祖和玄觉禅师的对话: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注意注意
![[呼~]](/static/emoticons/u547c~.png)
![[呼~]](/static/emoticons/u547c~.png)
:与你得道XX是不是很像?)
曰:无生岂有意耶。(玄觉禅师没有上当
![[吐舌]](/static/emoticons/u5410u820c.png)
![[吐舌]](/static/emoticons/u5410u820c.png)
)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师曰:善哉。】
===============
再看《金刚经》,佛和须菩提的对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元音老人的一则开示:
我们对坏的境界容易觉察,好的境界,快乐的时候就难以觉察。宗下有个公案:一个徒弟拜别师父外出行脚,师父关照他一路要小心谨慎,这徒弟说:“是的,我跟人说话要小心,我都给他们戴高帽子,他们就不反感,不会反对我。”师父说:“你真会想办
法。”徒弟答:“是啊,人人都喜欢高帽子,就师父你不喜欢高帽子。”师父说:“我是不喜欢高帽子。”这样,一顶高帽子已经给他戴上了。对善的好的事情不知不觉就粘上去了。所以我们做功夫要绵密观照,绵长不断,密而不疏,时时注意,那些话头公案就是考验你是否时时心空,空灵无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