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
佛门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挑水,挑水时惦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大道至简,活在当下,平常心是道。
2017年05月18日 04点05分 1
level 11
没看懂~[狂汗]
2017年05月18日 04点05分 2
我们一般人无时无刻妄念纷飞,与其说是活在现实中,不如说是活在妄想的世界中。 一心一用,活在当下。
2017年05月18日 04点05分
@百年修一梦 亲爱的楼楼,一心一用是:“观”吧?
2017年05月18日 04点05分
@百年修一梦 或者是:照吧?
2017年05月18日 04点05分
@锦秀车饰 一种是以境来反观,一种是用觉来观。 第一种还谈不上修行,只是一个让自己暂时心安的方法,第二个是逐渐根本断除烦恼,以自性反观,是觉悟的反观。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level 9
当下即修行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3
level 7
懂!!正在向这种境界靠拢。不过很难。最简单的方式是一棍子把自己敲成傻子。吃了就睡,睡了就吃。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5
[喷][喷][喷][喷]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明白自己做什么而做什么,和昏沉的做什么不是一回事。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百年修一梦 你在干啥?放羊,放羊干啥?卖钱,卖钱干啥?娶妻,娶妻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你在干啥?放羊。放羊干啥?不知道!!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level 15
楼下借760是骗子铁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6
level 5
重在当下!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7
南无阿弥陀佛[玫瑰]
2017年05月18日 05点05分
level 12
味道不对;
“您得道前”,“您得道后”,不觉得小和尚在下套吗?老和尚似乎上套了
==========================
看《坛经》中六祖和玄觉禅师的对话: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注意注意[呼~][呼~]:与你得道XX是不是很像?)
曰:无生岂有意耶。(玄觉禅师没有上当[吐舌][吐舌]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师曰:善哉。】
===============
再看《金刚经》,佛和须菩提的对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元音老人的一则开示:
我们对坏的境界容易觉察,好的境界,快乐的时候就难以觉察。宗下有个公案:一个徒弟拜别师父外出行脚,师父关照他一路要小心谨慎,这徒弟说:“是的,我跟人说话要小心,我都给他们戴高帽子,他们就不反感,不会反对我。”师父说:“你真会想办
法。”徒弟答:“是啊,人人都喜欢高帽子,就师父你不喜欢高帽子。”师父说:“我是不喜欢高帽子。”这样,一顶高帽子已经给他戴上了。对善的好的事情不知不觉就粘上去了。所以我们做功夫要绵密观照,绵长不断,密而不疏,时时注意,那些话头公案就是考验你是否时时心空,空灵无住。
2017年05月18日 06点05分 9
就服你。[呵呵]
2017年05月18日 06点05分
@锦秀车饰 给我戴高帽子[滑稽]
2017年05月18日 06点05分
2017年05月18日 06点05分
@心之降临 仁者味道不对矣!何不当下承担?[疑问]
2017年05月18日 06点05分
level 10
楼主在生活中为人如何?在集体生活中得到过验证吗
2017年05月18日 08点05分 11
level 6
看似很有道理
2017年05月18日 11点05分 12
其实楼主发的这个属于南传佛教的说法,不过我觉得很对,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所想的,只是教人解脱烦恼,珍惜眼前的一切事物,简言之活在当下。
2017年05月20日 18点05分
level 11
印光大师:复袁福球居士书——
1、须知悟后之人,与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则别。
2、未悟无生者,境未至而将迎,境现前而攀揽,境已过而忆念。(攀揽二字,赅摄好恶憎爱,勿谓好爱为攀揽,憎恶为不攀揽。)
3(1)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粘,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著系恋之思想。
(2)然虽于境无心,犹然波腾行海,云布慈门,凡世间纲常伦理,与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丧身命,不肯逾越。
(3)且莫认作于境无心,便于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废弛,则是深著空魔,堕于顽空,由兹拨无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滥圣,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阿鼻地狱种子矣。
南无阿弥陀佛
2017年05月18日 11点05分 13
阿弥陀佛……
2017年05月19日 13点05分
level 15
南无阿弥陀佛
201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4
level 15
南无阿弥陀佛
201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5
level 15
南无阿弥陀佛
201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6
level 1
说的太对了,我现在就是和得道前一样的心理
2017年05月19日 06点05分 17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