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常人、沉沦和异化的此在——海德格尔哲学摘录 。。。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此在当作于其他在者类似的在者。以致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个性,不再是**自主地在而受到其他在者(自然环境)和他人(社会环境)的约束,甚至被后者所吞没。这样此在就成了非本真的在。 在非本真的在的方式下,此在于他人共在,以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被置于与他人相同的地位,甚至可以被任何一个他人所替换。这种他人是某种中性的、平均化的、无人称的、不确定的(既可以是这人,又可以是那人)人,海德格尔称之为“常人”(德语又译为人们、众人、普通人)。。。。。这个“常人”本身不是任何确定的人,而一切人(都不是作为总和)都是这个“常人”,就是这个“常人”规定着日常生活之在的方式。 作者: 檀木悠悠 2008-7-22 11:27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1
level 1
尽管个人要求上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常人的统治必然使他们不得不处于平庸、刻板、消极无为的境地。谁也不想成为例外,人人都一般高,一般齐。这种平均状态既使个人失去了**性和自由,又取消了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因为一切新年和行动将以这种平均化倾向所造成的“公共意识”、“公共舆论”为依据。对信念和行动的选择以及由此应承担的责任都被归属于“公共意见”和“公共舆论”的范围。个人无需,也不可能对人和事态做出自己的判断。无需,也不可能为自己的行动做出选择。这样,个人失去了自己本真的在。海德格尔称这种状况为此在的沉沦。 作者: 檀木悠悠 2008-7-22 11:33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2
level 1
沉沦的特征之一是异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为了求得安宁,人们受到“常人”的引诱而逃避到“常人”之中,似乎“常人”的生活是完满的,真实的生活,似乎在此有最好的只需,一切处于最好的安排之中。这样他们实际上成了“常人”的牺牲品,不再感到需要去追问此在的本真的在。 所谓异化状态就是此在在沉沦中离开了自己的本真的在或者说,自己的本真的在被掩盖起来的状态。 作者: 檀木悠悠 2008-7-22 11:37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3
level 1
虽然沉沦和异化偏离了此在的本真的在,但并未超越此在的在的范围,它也并非道德上的堕落。而毋宁说是此在的在的特殊形态。 沉沦不是此在的偶然属性,而是源出于此在的内在的先天结构。因为此在的在必是在世的在,而在世必然要与其他在者、他人打交道,即必然处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必然受到体现“常人”统治的社会政治制度、社会舆论、法令法规、文化传统、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等的约束。人们不能不生活于日常生活中,而日常生活意味着此在的沉沦和异化。 作者: 檀木悠悠 2008-7-22 11:42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4
level 1
普遍性(常人)是同类事物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它是人们对同类事物总结、概括、抽象出来的,原来它就存在于一个个具体事物之中,所以我们说普遍性就存在于各种特殊性之中,并且只能通过特殊性而存在,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 不是被异化成为“常人”,“常人”原本就是 在每一个特例中提炼出的普遍性。。。 作者: 清云风子 2008-7-22 12:31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常人、沉沦和异化的此在——海德格尔哲学摘录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作者: 清云风子 2008-7-22 12:33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