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元申】★★【探讨点事】
黄元申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清云风子 楼主
常人、沉沦和异化的此在——海德格尔哲学摘录 。。。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此在当作于其他在者类似的在者。以致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个性,不再是**自主地在而受到其他在者(自然环境)和他人(社会环境)的约束,甚至被后者所吞没。这样此在就成了非本真的在。 在非本真的在的方式下,此在于他人共在,以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被置于与他人相同的地位,甚至可以被任何一个他人所替换。这种他人是某种中性的、平均化的、无人称的、不确定的(既可以是这人,又可以是那人)人,海德格尔称之为“常人”(德语又译为人们、众人、普通人)。。。。。这个“常人”本身不是任何确定的人,而一切人(都不是作为总和)都是这个“常人”,就是这个“常人”规定着日常生活之在的方式。 作者: 檀木悠悠 2008-7-22 11:27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1
level 1
清云风子 楼主
尽管个人要求上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常人的统治必然使他们不得不处于平庸、刻板、消极无为的境地。谁也不想成为例外,人人都一般高,一般齐。这种平均状态既使个人失去了**性和自由,又取消了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因为一切新年和行动将以这种平均化倾向所造成的“公共意识”、“公共舆论”为依据。对信念和行动的选择以及由此应承担的责任都被归属于“公共意见”和“公共舆论”的范围。个人无需,也不可能对人和事态做出自己的判断。无需,也不可能为自己的行动做出选择。这样,个人失去了自己本真的在。海德格尔称这种状况为此在的沉沦。 作者: 檀木悠悠 2008-7-22 11:33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2
level 1
清云风子 楼主
沉沦的特征之一是异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为了求得安宁,人们受到“常人”的引诱而逃避到“常人”之中,似乎“常人”的生活是完满的,真实的生活,似乎在此有最好的只需,一切处于最好的安排之中。这样他们实际上成了“常人”的牺牲品,不再感到需要去追问此在的本真的在。 所谓异化状态就是此在在沉沦中离开了自己的本真的在或者说,自己的本真的在被掩盖起来的状态。 作者: 檀木悠悠 2008-7-22 11:37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3
level 1
清云风子 楼主
虽然沉沦和异化偏离了此在的本真的在,但并未超越此在的在的范围,它也并非道德上的堕落。而毋宁说是此在的在的特殊形态。 沉沦不是此在的偶然属性,而是源出于此在的内在的先天结构。因为此在的在必是在世的在,而在世必然要与其他在者、他人打交道,即必然处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必然受到体现“常人”统治的社会政治制度、社会舆论、法令法规、文化传统、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等的约束。人们不能不生活于日常生活中,而日常生活意味着此在的沉沦和异化。 作者: 檀木悠悠 2008-7-22 11:42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4
level 1
清云风子 楼主
普遍性(常人)是同类事物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它是人们对同类事物总结、概括、抽象出来的,原来它就存在于一个个具体事物之中,所以我们说普遍性就存在于各种特殊性之中,并且只能通过特殊性而存在,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 不是被异化成为“常人”,“常人”原本就是 在每一个特例中提炼出的普遍性。。。 作者: 清云风子 2008-7-22 12:31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常人、沉沦和异化的此在——海德格尔哲学摘录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作者: 清云风子 2008-7-22 12:33   回复此发言
2008年07月22日 04点07分 5
level 13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作者: 清云风子 2008-7-22 12:33   回复此发言 ---------------------哲学的东西,除了偶尔应付一下考试之外,已经很少碰过了...媚儿的话,曾经也是考试题哦,而且作为考试题的概率是很高的~~~~~拜读一下先...
2008年07月22日 05点07分 6
level 9
看不懂,也不愿看,就纳闷了,为何高深的文章不简化一下语言,总是让人看了费劲。。。。,高人拜读吧,我懒得动脑。。。
2008年07月22日 09点07分 7
level 3
觉得以上文字,并不比那些“禅故事”读起来更费劲,二者探讨的其实是一个方向,只是表达方式的差别…上面文章更加直接,直指观点而不需要什么故事性,但这并不会令人理解起来更加费劲。
2008年07月23日 02点07分 8
level 9
费劲指的是对“在非本真的在的方式下"这类话的不解读。。又笼统的读了一遍,意思大体理解为:普遍与特殊性的相对论,普遍是人类共同认可的生活模式,来自与多数人的经验,特殊性,即为个性,亦是个体人的本性,不同与他人。潜水王就是特殊性的人,让我们敬仰他为人的真本性,对吧?(呵呵。。)
2008年07月23日 02点07分 9
level 3
普遍与特殊都不是绝对的、可单独存在的,二者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另一方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对多数人类与单独个体的生活模式之间来说是如此,对于个体本身来说同样是如此。
2008年07月23日 03点07分 10
level 3
“非本真”并不都是不好的,有助于社会稳定并且有效运行的强制规则,就是对某些方面“本真”的遏制,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这和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就没什么区别了。而且那种“本真”其实并不具有特殊性,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普遍因子,所以现代社会才需要制度、规则、法律去对此加以控制。但既便如此,还不时出现问题,这更说明之所以视之为“特性”,只是因为它在某些个体上偶尔得到了表现,而更多人选择了对此“共性”的克制,才使其显得特殊。
2008年07月23日 04点07分 11
level 7
有点高深,看看不说话。
2008年07月23日 05点07分 12
level 9
有点高深,我走先。
2008年07月23日 08点07分 13
level 9
功夫王啊,其实就一句话:存在就是合理,对不?
2008年07月23日 14点07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