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4
五、假道灭金宝庆三年(1227)成吉思汗病逝,生前留下了假道宋境灭金的遗言:“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邃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事实上,早在成吉思汗西征未归时,蒙古就有绕道宋境以攻金的设想。当时金朝宣徽使奥敦阿虎出使蒙古,“北中大臣有以舆地图指示之曰:……‘我不从商州,则取兴元路入汝界矣。’”但由于木华黎兵力有限,此时无力发起对金的全面进攻,所以这个设想也就不了了之。成吉思汗死后,由于“丁亥之变”导致宋蒙关系严重恶化,更由于南宋本就存在以金屏宋的设想,其遗言中“宋金世仇,必能许我”的乐观估计成为梦幻。因此,窝阔台在绍定二年(1229)八月即位后对金发动的大规模攻势,依然选择正面强攻潼关-黄河防线。但是,蒙古的进攻非常不顺利:绍定三年(1230)正月,金军大败蒙古军于大昌原,解庆阳围;八月,史天泽率军攻黄河北岸重镇旧卫州城,以为度过黄河的突破口,被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击退;接着,窝阔台亲统大军强攻潼关,“数月不克”;次年正月,骁将速不台欲从潼关西南山区攻入河南,又被完颜陈和尚堵回。数次破关入豫的失败,使得蒙古陷入“入关不能,渡河不可”的境地。这样,假道南宋的方案又被重新提出。绍定三年(1230),蒙古遣李邦瑞使宋,但南宋拒绝其入境。次年(1231)二月,李邦瑞再次奉旨使宋,宋廷出于避免蒙古借机寻衅的考虑,接纳李邦瑞,恢复了宋蒙间的使聘往来,但对于李邦瑞提出的蒙古军“假道淮东,趋河南攻金”的要求,则以不通融的态度加以拒绝。但是此时,南宋对于蒙古假道的要求不答应也得答应了。
2008年03月18日 00点03分
9
level 4
六、辛卯之变李邦瑞第二次使宋的当年三月,蒙古军在攻克金朝陕西重镇凤翔后便大举进攻南宋四川地区,试图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由于新任蜀帅桂如渊错误的认为蒙古军会按照“丁亥之变”的行军路线,西走吐蕃境内攻宋,遂将重兵布置于西面的七方关,而“为东边之要”的马岭仅布置了忠义一千四百人屯守,使得从东道攻宋的数万蒙古军得以长驱直入。四月二十七日蒙古军攻克凤州,五月六日进至三关之一的武休关。蒙古军以轻师佯攻武休关,主力则在武休关的东面分为两路,一路经华阳关前往洋州,一路从阳明、黄竹小道绕过武休关直趋兴元府。驻守武休关的权兴元都统潘福听闻蒙古出现在自己的后方,仓皇溃退,导致本就无兵可用的兴元府成为孤城。利州戎帅、知兴元府郭正孙被迫带数十万民众向米仓山方向撤退。五月八日郭正孙一行在沙窝与蒙古军遭遇,他于次日力战殉国,随行民众亦惨遭屠戮,兴元府失陷。洋州方向,由于洋州位居平地,无兵可守,桂如渊在凤州失陷后急调金州都统司军队前往驻守。由于当时大批难民从兴元、洋州方向涌向金州,使得宋军未能及时抵达。知洋州高稼被迫退往黄金渡,洋州亦告失陷。高稼在到达黄金渡后,积极收拢溃军,招募忠义民兵,于六月收复兴元等处失地。就在蒙古大举攻宋的五月,窝阔台在官山九十九泉召集诸王大臣商议灭金方略。会上,拖雷转述了当年二月蒙古军攻克凤翔时降人李昌国所献之计:“金主迁汴,所恃者黄河、潼关之险尔。若出宝鸡,入汉中,不一月可达唐、邓。金人闻之,宁不谓我师从天而下乎?”被窝阔台采纳。会上,蒙古正式确定了假道宋境灭金的具体布置:窝阔台自将中军,由白坡南渡黄河,从正面进攻;斡陈那颜率左路军由济南西下;而拖雷所将之右路军,自凤翔过宝鸡,渡渭河,假道南宋四川境内沿汉水而下,进入河南。三路大军约定于次年(1232)春会师汴梁,消灭金朝。由于之前李邦瑞的出使已经表明宋朝不会同意蒙古军假道,因此,实行武力假道,便成为上述计划能够实现的唯一选择。所以在最高统治集团决定了假道攻金的战略布置以后,蒙古便发起了对南宋的新一轮大规模进攻。七月间蒙古军攻克同庆府(成州)、天水军,知同庆府李冲战死;八月又经过半个多月的苦战,以惨重的伤亡攻克西和州、仙人关,知西和州陈寅、西和通判贾子坤、摧锋军统领杨锐殉国;十月又攻克七方关。加上之前武休关、阶州、凤州已经被攻破,至此,自吴玠仙人关大捷以来南宋在蜀口经营百年的三关五州防线土崩瓦解。十月十七日,蒙古使臣速不罕拥军至青野原,正式向宋提出假道要求。南宋守将张宣让部将冯择伪降,诱杀速不罕。蜀口各处军民在得到消息后亦“烧绝栈道”,以示不允许蒙古军过境的决心。拖雷在得到速不罕的死讯后,如同历史上的其它侵略者一样,忘了正是自己败盟攻宋在先,怒曰“彼昔潜苟梦玉来通好,遽自食言背盟乎。”以此为借口,分兵大举入宋,实行武力假道,并肆行抄掠。十月二十日蒙古军攻陷沔州,沔州都统、权知州杨起、沔州通判王友仲战死。之后,蒙古军兵分两路。西路由沔州南下,十月二十四日攻大安军,驻守大安的宋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丁亥之变”时坚守西和州的利州副都统何进及麾下统制官全部殉国。蒙古军撤屋为筏,沿嘉陵江“长驱深入,若践无人之境”,一直打到四川腹地方才北返,与东路军会合后东进金州。东路军则从沔州出发后,向坐镇利州的南宋蜀帅桂如渊以“师压君境,誓不徒还,谓君不得不吾假也”的强硬口吻再次提出假道南郑,由洋州、金州达河南唐州、邓州,会师灭金的要求。桂如渊一面火速向朝廷请援,一面却不组织有效抵抗,而是和利州漕臣安癸仲等人轻车逃往川东合州,导致川北残存宋军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直致宋廷于十月二十六日任命的新任蜀帅,原知遂宁府李真到任。 宋廷得到桂如渊的败报后,急令京湖帅陈赅派兵前往增援,但陈赅认为蜀口防线固若金汤,侵入四川的只是从小道渗入的少数蒙古游骑,所以只派宋春带三千军队前往金州协防。十一月二五日,蒙古军在摆脱川北宋军残部的纠缠以后,经饶凤关直扑金州,击败当地驻军,接着接着沿汉水东下,进入京湖边面。陈赅闻讯后急调孟珙前往拦截蒙古军,但为时已晚。十二月二十五日,拖雷全军在光化军地界渡过汉水,进入金朝境内。此后蒙古军在钧州三峰山大败金军主力,金军精锐尽丧,主要将领大部分战死。遭此打击,金朝从此“不能国矣”。
2008年03月18日 00点03分
10
level 4
八、蒙古邀宋攻金与南宋出师和蒙窝阔台带大军北返以后,只留下为数不多的蒙古军继续攻金。速不台猛攻汴梁十六昼夜不克,只得暂时退军。八月,蒙军攻金中京洛阳,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六月才攻下。绍定五年(1232)年四月蒙古军撤围后,汴梁粮尽,累招援兵又无人响应,金哀宗乃弃京出走,于绍定六年正月北渡黄河走河朔,被蒙古军拦击,于是又复渡河南走归德。当月,金汴梁西面元帅崔立叛乱,以汴梁降蒙古。六月,金哀宗又逃往蔡州。九月,窝阔台命都元帅塔察儿率诸军包围汴梁。由于在此期间,窝阔台始终没有增派援军,经过连番苦战,蒙古军损失不小,且已经十分疲惫,塔察尔遂有了邀宋攻金的打算。在蒙古军刚打下归德,金哀宗还在河南逃窜,尚未躲进蔡州城时,蒙古就已派使臣至襄阳,“约共攻蔡,且求兵粮,请师期”,请南宋出兵助粮。此时的京湖帅史嵩之将此事凑报朝廷,结果引起一番争论。有人认为助蒙灭金正可复仇雪耻,有的却认为蒙古贪婪无度,宜防后患。由于此时金军主力已经被歼,潼关-黄河防线已破,以金屏宋已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所以主张出兵的观点始终占据上风。史嵩之奉宋理宗之命,于六月派邹伸之,李复礼等六人“使北朝审实”,然后再作决定。就在这当口,女真贵族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他们与天下为敌的气魄(当然,这不是他们最后一次展示这种气魄,一百多年前的那位老
太太
比她的先辈们走得更远)。金哀宗在逃进蔡州以后,居然再次做起了取偿于宋的春秋大梦。其实,早在他逃离汴梁时,完颜仲德就劝其以秦、巩为基础,“进取兴元,径略巴蜀”。只是之后哀宗一路被蒙古人追杀,故而无暇顾及此事。栖蔡以后,他便开始实施这个入蜀避祸的计划,乃以蜡丸诏令秦州元帅粘哥完展,“期以天兴二年(即次年)九月集大军与上会与饶凤关,出宋不意取兴元”。从三峰山逃脱的武仙亦在河南西南部屯集兵马,“欲迎守绪(哀宗的名讳)入蜀”,“犯光化,锋剽甚”。金人这次又一脚踢到了铁板上。由于辛卯之变中宋军惨败,给蒙古统治者以软弱可欺的印象,使得南宋担心蒙古“有轻我之心”。而如前所述,这正是南宋自蒙古崛起之初就极力避免的。所以,此时正急于重振军威的南宋根本不会给金人以可乘之机。南宋在得到边报以后,京西兵马铃辖孟珙奉命主动出击,先迫降了邓、申二州,七月大败武仙于马镫山,“降其众七万”,八月十三日攻克唐州,彻底切断了金哀宗西窜之路。武仙败灭之后,金哀宗这才意识到自身严峻的处境。八月七日,他采纳了内族阿虎带的建议,诏令尚书省牒宋中书省借粮一百万石,遣阿虎带使宋争取宋援。行前,金哀宗面谕阿虎带,希望他以“唇亡齿寒”之理,说动南宋与金“连和”。但事与愿违,阿虎带使宋,为南宋所拒,因为此时南宋已经决定助蒙灭金。促使南宋做出决定的,正是带兵破蔡的孟珙。由于对是否出兵助粮,庭议未决,史嵩之征求孟珙的意见,孟珙回答说:“倘国家事力有余,则兵粮可勿与。其次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无厌,将及我矣。”孟珙的这番话打动了史嵩之,后者又通过自己为史弥远兄子的身份,说动了暮年的权相,南宋遂决定出师。金哀宗逃迁至蔡州以后,已难逃灭亡之命运,南宋若与之“连和”,既无利可言,反可能引火烧身,使蒙古因此而迁怒于宋。无论南宋出兵与否,金之灭亡都不可避免了,南宋顺应蒙古之请,出兵粮助蒙攻金,既可洗雪多年的仇耻,使南宋朝野被压抑了一百余年的精神为之一振;又可避免蒙古借机寻衅,在对蒙古的关系上争取主动;更何况由于金人入蜀避祸的企图,宋、金之间实际已经再次开战,南宋在礼法上也无任何理亏之处。而“作观成败”只能使南宋陷于北动。就当时的南宋国力来说,避免或推迟宋蒙战争,对南宋是有利的。孟珙所言,即是在暗示南宋当时并不具备“固边自守,坐观成败”,对蒙古的威胁无所畏惧的国力,权且“出兵助粮”,以防蒙古寻衅,正是为了避免或推迟蒙古与宋的交战。南宋出兵助粮,固然有“执仇耻”的目的,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和蒙”,“这是符合南宋利益的正确之举,是南宋唯一
正确的
抉择。”绍定六年(1233)十月,孟珙、江海领兵两万,带军粮三十万石,正式踏上攻打蔡州的征程。
2008年03月18日 01点03分
13
level 1
这篇文章算是个辟谣帖,让很多很多骂宋朝不会吸取教训的YY强人们看清楚点古人并不是傻子,意义非凡
2008年03月19日 08点03分
25
level 6
照着书抄的?那我也会的. 知道什么才叫做绝对的真正的原创吗? 去精品帖里看看俄罗斯小间谍的文章你就会知道了!
2008年03月19日 09点03分
26
level 0
回复:[完整版]南宋联蒙灭金决策的形成 照着书抄的?那我也会的. 知道什么才叫做绝对的真正的原创吗? 去精品帖里看看俄罗斯小间谍的文章你就会知道了! 作者: 历史谁有我NB 2008-3-19 17:35 回复此发言如果只是要发表对历史事件的感慨、随想。ok,怎么写都可以,随你。但是这篇文章的目的很明显不是。这种情况下不抄又能怎样?自己去编造一段历史?别说业余完票的,就是那些真学历史的, 侧重叙述历史事实的又有几个不大段大段抄的?《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和战实录》三成内容原封不动抄自《宋蒙关系史》《中国古代军制》宋代卷大段大段《宋朝军制初探》原文。
2008年03月19日 09点03分
32
level 0
小间谍的文章,是散文,她表现的是作者的心绪、感悟这篇文章不是。ok?
2008年03月19日 10点03分
35
level 7
是啊,看看24史中关于南北朝的那些,雷同性太强了。其实,先应该努力埋头看资料,以后原创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并且滴水不漏了。那时高中的原创,我说过,几乎没有查阅资料的机会,又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所以我只能将侧重点放在文学上。现在有了查阅资料的条件了,还是先学学在说吧。
2008年03月19日 10点03分
36
level 1
速不罕使宋被杀的日期,各类史书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五月,有的说是七月,也有说是十月的.目前以七月被杀的说法居多,认为正是他被杀害,才导致拖雷大举挥师入大散关.楼主何以肯定他被杀是在十月?
2008年03月19日 17点03分
42
level 4
回复:[完整版]南宋联蒙灭金决策的形成 速不罕使宋被杀的日期,各类史书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五月,有的说是七月,也有说是十月的.目前以七月被杀的说法居多,认为正是他被杀害,才导致拖雷大举挥师入大散关.楼主何以肯定他被杀是在十月? 作者: 安危须共主君忧 2008-3-20 01:04 回复此发言 因为《宋蒙关系史》和《宋元战史》是这么说的,行不行?^_^开个玩笑。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所著《双溪醉隐集》:“辛卯岁冬,我太宗皇帝南征女真,招睿宗皇帝迁信使绰不干等使宋,宋人杀之。”按农历十月方可称冬,七月只能称秋,离冬那可是八杆子打不着。至于速不罕被杀的具体时间,耶律铸曾记他亲眼看到过的南宋两套官方国史《理宗实录》和《理宗日历》前者说“绍定四年辛卯,北使苏巴尔罕来,以假道合兵为辞,青野原沔州统治张宣诱苏巴尔罕杀之。”后者说“十月二十一日,沔州统治张宣诱苏巴尔罕……”则南宋官方的说法是速不罕是十月二十一日被杀。至于蒙古方面的史料,除上述耶律铸所言速不罕为辛卯冬被杀外,查《元史》,并未明确指出过速不罕于何时被杀。当然,确实有不少编年体史书如《续资治通鉴》和你所说的那般写,但它们都范了同一个错误,即把《宋史理宗本纪》中:“八月己未,大元兵破武休,入兴元,攻仙人关。”理解为元军于八月同时攻下武休、兴元、仙人关。但事实上本纪常将不同的事记在同一条目下,并不意味着这些事就是在同时间发生。《理宗本纪》中此句本意是指元军于八月己未攻打仙人关,而非同时攻打三处。正是因为这些编年体史书都范了这个理解错误,是以他们关于这段历史的叙述顺序就完全乱了。比如《续资治通鉴》载:“八月,蒙古图垒分骑兵三万入大散关,攻破凤州,径趋华阳,屠洋州,攻武休,开生山,截焦崖,出武休东南,遂围兴元。军民散走,死于沙窝者数十万。”这一整段的时间就完全错讹,考宋末元初所著《昭忠录》田燧传载凤州失陷于四月二十七日,而魏了翁《郭正孙墓志铭》载沙窝之战发生于五月八日,次日郭正孙战死,六月十五日,他的尸体都已经被高稼的部下发现。而元军入大散关的时间更早,《昭忠录》田燧传“三月,虏果自东道纵兵大入,舍凤集(凤州)不攻而力争马岭。”则蒙古军早在三月就已经入大散关。而这些编年体史书(不是第一手资料)把速不罕被杀时间定为七月,正是定义在他们把元军大规模攻宋的时间彻底搞错的基础上。由于《元史.睿宗传》载“(拖雷)遣搠不罕诣宋假道,且约合兵。宋杀使者,拖雷大怒曰……乃分兵攻宋诸城堡,”给人以拖雷是在速不罕被杀以后才开始大规模攻宋的印象,那么既然拖雷大规模攻宋是在“八月六日”,那么速不罕自然是七月被杀。本文中所取速不罕被杀时间,取自《昭忠录》:“绍定辛卯冬十月十七日,元兵至青野原。都统张宣以兵两千守之,诱杀大将苏不罕……”原因无他,正如李天鸣先生所言,和三天以后即十月二十日沔州失陷,张宣的顶头上司沔州都统杨起战死连上。
2008年03月20日 11点03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