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bwnj2008
楼主
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要有三要素: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
第一是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换位,讲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换位是一个心理学命题向哲学命题的挑战。哲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存在”只能是“这个意识”;心理学家则说不能这样,“这个存在”要有“那个意识”。这就很难,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本位主义和自我中心,变成一切从自我出发。我们知道生活中过多的本位、过多的自我中心必然会导致冲突。这些冲突可以通过换位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说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的教师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不至于站在自修室的门前去抢时间,就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这样的教师就会被视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教师。所谓“善解人意”,就是善于换位。换位并不是意味着他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而是同时也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并会在别人需要候,及时伸出友谊之手,而不是视别人的痛痒于不顾。
第二是尊重。尊重是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它还是一个很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人的生存、心理等需要满足之后产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被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士可杀,不可辱。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学生的人格。
第三是互惠。我们的教师在与人交往当中应该学会给予。在共同的活动中,大家能分享到活动的成果,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西方有一种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的平衡,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心理评价。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要付出,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同时,每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都能得到一些东西,这是属于利润。如果这种交往能够令自己有所收获,他就会继续这种交往;如果这种交往浪费很多时间、精力,不值得,他就会终止这种交往。但是有些人在看待教育过程中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的问题时,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所得,这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交往时候失衡。
一个优秀的交往者,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能够讲一点儿奉献精神。我们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和境界,因为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境界的背后是你能得到回报。交往的过程实际是利益平衡的过程。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表面看暂时得到一些,但实际上失去长远利益,其实是得不偿失。我觉得,如果一个教师真正做到以上三点,他一定会赢得教师群体的尊重,赢得校长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家长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