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方戏
豫剧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河南戏曲中,喜欢的剧种排名如下,豫剧、曲剧、越调、河南坠子、道情、二夹弦、大平调、宛梆、四平调、乐腔、大弦戏、柳琴戏、怀梆、五调腔、罗卷戏……
2013年03月16日 02点03分 1
level 14
这么多
2013年03月16日 14点03分 2
你认真欣赏细细品味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小剧种的美!
2013年03月17日 00点03分
@游戏宛洛之间 你这小剧种说的真好?啥时候豫剧曲剧越调都成小剧种了!起码这些剧种还是十大观众喜欢的剧种之列呢!
2013年03月17日 05点03分
回复 懂你约定 :我说的小剧种是河南三大剧种以外的,主要是想让大家关注地方小剧种,如此而已!
2013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level 9
河南坠子什么时候也成戏了?坠子书应该属于曲艺行列的吧!
2013年03月17日 05点03分 3
河南坠子书属于曲艺,但还有舞台演出的形式,从这一方面来讲可以成为剧种!
2013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坠剧,中国稀有剧种,因其以曲艺坠子的曲调为基础而发展形成,故得名。据史料记载,坠子于1827年(清道光七年)诞生,曾在河南全省和安徽的颍、亳两州以及河北等地传唱,1906年演变成为一种戏剧形式,盛行于河南商丘、周口一带。1987年后,由于受电影、电视、歌舞冲击,该剧种濒临灭绝
2013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南乐县,郸城县,淮阳县三个专业坠剧团,如今戏曲不景气,只剩郸城一个团支撑门面,该团曾在梨园春演出过【小包公】
2013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回复 对联太康 :是啊,流传的舞台资料真的是太少了!
2013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level 7
还有 四股弦,豫南花鼓 ,杠天神,扬高戏 ,蛤蟆嗡,丁香戏等,这些剧种大部分只有一个专业剧团,有的只有业余剧团,有的连业余团也没有,已失传啦,
2013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4
四股弦就是二夹弦,至于后五种,我在网上没有找到资料,所以不敢写出来!
2013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回复 游戏宛洛之间 :豫南花鼓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光山县孙铺乡有一业余剧团,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杠天神流行于新蔡县,梅泽运老人组织的有一业余团,上几年大河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曾报道过
2013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扬高戏的本名叫秧歌戏,又名弦子戏,俗称羊羔戏。因其行腔尾音高扬而得名扬高戏。扬高戏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原古陕州)一个濒危的地方性剧种,目前仅存于陕县大营镇峪里村和灵宝市大王乡南阳村。
2013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蛤蟆嗡和丁香戏都失传啦,连业余团也没有
2013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level 7
四股弦跟二夹弦严格意思上不是同一个剧种,“四股弦”源于河南的“落子”,与现在流传于河南境内的“二夹弦”是孪生姐妹。“四股弦”流行于冀南、豫北和鲁西北广大地区。
2013年03月18日 12点03分 5
网上介绍说 四股弦又名二夹弦,其唱腔和二夹弦听着也没啥区别,为何又不是一个剧种了
2013年03月18日 12点03分
但没有说二夹弦也叫四股弦的。四股弦跟二夹弦有血缘关系,四股弦主要源于邢台,主要在邢台安阳濮阳邯郸流行,历史上安阳有专业四股弦剧团。而二夹弦流行于河南山东。四股弦吸收了河北梆子唱腔,跟河北丝弦跟接近。四股弦融合多个剧种,也叫五腔调。
2013年03月18日 13点03分
回复 邯郸地方戏 :演奏乐器相同,演唱风格相同,是同一剧种!
2013年03月18日 13点03分
不是同一剧种。四股弦又称二夹弦,有点像越调又称四股弦,提到二夹弦主要指流行于河南、山东的二夹弦。而提到四股弦,主要指源于邢台,流行于邯郸、安阳的四股弦。目前二夹弦、四股弦分别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两个不同的剧种。
2013年03月22日 00点03分
level 6
怀梆 是我们焦作地区的特有剧种,以焦作方言发音 现在的唱腔很近似豫剧,但早前的唱腔应该介于晋剧和豫剧之间,因为焦作北临山西晋城,晋商在焦作出现比较早,又因焦作地区古称怀庆府,因此该剧种称怀梆,这里 所说的焦作地区包括(济源 新乡的部分县 洛阳的部分县,因为这些县以前曾为焦作管辖或与焦作十分接近,所以也盛行怀梆)
2013年03月18日 14点03分 6
我看过怀梆《老少换》、《反西京》等,脑后嗷音和尾音中的高低换音非常有特色,喜欢!
2013年03月19日 00点03分
level 7
河南还有一个小剧种,只有一个业余团就是二股弦 二股弦是一种古老的剧种,发源于武陟县,它从民间小调发展演变而来,因为用二股弦伴奏,所以就叫“二股弦戏”。二股弦形成于宋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它风格鲜明,唱腔独特,主要板式有清板、二板、含腔等18种,剧目达100多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吸收了其他戏曲艺术元素后,二股弦的内容逐渐丰富,在清代发展成熟。由于没有受到现代戏剧的影响,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文化价值,是我省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3年03月20日 00点03分 7
焦作武涉县,更没机会听到了!
2013年03月20日 08点03分
回复 游戏宛洛之间 :网上连个视频都没有,再好听我们也无缘
2013年03月20日 23点03分
@对联太康 一是当时没有留下音像资料,二是现在没人能录资料上传!
2013年03月21日 08点03分
level 7
二股弦起源于焦作市武陟县大司马村。大司马村是武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庄,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最大的原始部落群居地,面积达八十万平方米。西周有个武将叫休父,官居大司马,他平徐有功,周宣王赐姓“司马”,故其祖居的村庄就叫大司马。
明朝嘉靖年间(1521—1566)的古碑碑文记载:大司马,古镇也,是东至燕赵、西通关洛的交通要道。河边码头货栈林立,街上钱庄店铺比邻,车船相连,呼号之声不绝于耳。由于人多,求财祈福者众。鼎盛之时的大司马村所建庙宇多达十三座,而且座座雕梁画栋,家家香火旺盛,以至于庙会、社火常年不断。于是,旱船、高跷、小车、经担唱的缸调、经调,说书唱的坠子、唠子,叫化子唱的莲花落及驻扎的山西会馆带来的迷糊(眉户)等各种民间艺术集会庙会,竞技比试,互相学习。期间有个叫苗丁的人,把经调和民间小调融合并排演了一出庙里劝善经文里唱的故事,于是就成了“戏”。因所用的伴奏乐器为二股弦,故称其戏为“二股弦戏”。
2013年03月20日 00点03分 8
昔日繁华永不见,空忆当年红氍毹!
2013年03月20日 08点03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