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长】中日汉字发展对照研究 1—3章
日语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魔都狂气圣黑猫
楼主
这个是我本科的的毕业论文了,因为自己觉得还有点意思,不想放在学校数据库里腐烂,拿出来大家分享一下。不过既然已经递交过,所以想照搬肯定是要被查出来的,事先声明,以免害人。
由于原文极长,我会根据章节分三个贴发全文,大家可以有选择的看
(当然也可以不看咯> <)
2013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1
level 13
诸神之意
我来组成第一章
2013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2
level 9
魔都狂气圣黑猫
楼主
先上目录。
1
文献综述
2
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2.1
汉字的起源
2.2
汉字的演化
3
中日早期交流
3.1
大化改新前的大和文明
3.2
推古朝改革
3.3
大化改新前的中日交往
4
古代东方朝贡体系与汉字文化圈
4.1
古代东方朝贡体系
4.2
汉字文化圈
5
大化改新与汉字在日本的本土化
5.1
大化改新之前汉字在日本的使用
5.2
大化改新
5.3
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文化与汉字的发展
6
近现代中国的汉字改革
6.1 1840
年之后的中国社会
6.2
汉字改革运动的兴起
6.3
汉字改革运动的三个阶段
6.4
当代汉字发展趋势
7
近现代日本的汉字改革
7.1
近现代的日本社会
7.2
二战前的日本汉字改革运动
7.3
日本汉字改革的完成
7.4
当代
日本汉字的使用与发展趋势
8
中体汉字改革的异同
2013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3
level 9
魔都狂气圣黑猫
楼主
1
文献综述
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两国交流最早的官方交流的记载见于《后汉书》。之后两国交流的资料日渐增多,在历代中国史书上都有日本国朝贡的记录,而由于日本文化萌芽期对于大陆文化的依赖性,日本的早期史书中无不体现中原王朝纪传体史书的特征。
在中国的汉字研究方面,历代的史料浩如烟海,前辈书法家留下来的大量字帖、官修的字书如《康熙字典》等。对于字形的研究也古已有之,但多是从书法的角度进行研究。由于汉字的历史悠久,书写材料又多以保存不易的绢、纸为多,石刻的字迹又容易风化腐蚀,所以历代研究者只能研究缺乏完整系统的研究材料。到了近代,随着殷墟甲骨的出土,刘鹗注《铁云藏龟》,中国的文字学研究才真正从书法研究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
现代汉字研究的著名学者有周有光,所著《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等反映了其在文字发展研究方面的极高水平。周有光先生又是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主要参与者者之一。
日本汉字的研究也在近代达到高潮,随着汉字存废之争,大量日本文字学家著书立说,互相论争,如清水卯三郎著《平假名说》,提倡用假名来取代汉字,立刻就有西村茂树发表《反平假名说》予以驳斥,在不断地辩论之中日本人对于汉字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现代日本汉字的研究成果当属几部汉字字典,除了文部省公布的《新常用汉字表》这样的官方字书之外,民间学者如远藤好英的《国字一览》等专门著作,也代表了日本汉字研究的巅峰水平。
本文在前人原有的诸多资料基础上,将中日两国的汉字发展进行对照研究,希望能找出汉字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汉字的传播、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2013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4
level 9
魔都狂气圣黑猫
楼主
2
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2.1
汉字的起源
关于中国汉字起源的传说历来纷繁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
结绳说:《易·系辞下》说:
“
上古结绳而治
”
。从考古学发现的资料也足以说明,原始社会的人类曾经用一定规律排列的绳结来记录一些物资的数量和事件的的事件、周期,在现代边远地区的一些原始部落依然能找到这样的遗风。有人说汉字中的点画和短横就是上古结绳的遗留,然而说汉字是从结绳发展而来则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
书契说:孔安国《尚书
·
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
“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
河洛图书说:《易
·
系辞上》有:
"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之说。意思是黄河与洛水中自动涌现出了“图”和“书”,先贤古人利用了他们,这反映了中华早期文明中神秘主义的因素。
仓颉说:《
吕氏
春秋
》记载:
“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
[1]
。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见到地上鸟兽的足印,模仿创造了文字。
传说毕竟是传说,既缺乏考古学的依据,也不符合人类社会演化的客观规律。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
“
鱼
”
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2013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5
level 9
魔都狂气圣黑猫
楼主
从原始图画符号到固定的文字,汉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粗略地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初创时期,年代为距今
10000
年至
5500
年前后,是中国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
,
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在考古学上包含了前仰韶时代和仰韶时代前期。从考古发现可以看出,当时还没有成型的文字,只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图画式的原始符号,但是已经可以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图形,还出现了单体、复体、组合体等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时代中国汉字已经在孕育之中。
第二个时期是汉字的形成时期,年代为距今
5500
年至
4000
年前后,是中国古代的父系社会时期,即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考古学上包含了仰韶文化后期与龙山文化时期。这一时代的中国社会(这里主要指中原地区)正在完成从原始的氏族部落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国家政权也开始形成,文字作为一种同时具备文化功能与行政功能的工具,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山东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发现的刻在兽骨上的图画文字是我们现在可见最早的图画象形文字,它可以证明,在我国进入奴隶制国家时代的几乎同时,汉子也完成了从图画符号到与音节一一对应的文字体系的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系统。
经过近五千年的发展演变,到了商周时期,我们的汉字已经基本定型,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开始,我国的文字演化出现了一条清晰可辨的血脉,又经历了数千年至今而从未断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汉字系统是现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系统。
2013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6
level 9
魔都狂气圣黑猫
楼主
2.2
汉字的演化
汉字系统形成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沿革、书写工具的进步,在字形、字体方面也发生了多次大的变革,主要分为甲骨文——金文时期、大小篆时期、隶楷书时期。
汉字最早的有代表性的字体是甲骨文和金文,在商周时期遗址大量出土,分别以其书写的材料命名。甲骨文出现较早,也较为原始,象形程度比较高,且笔画不定,尚有一字多体。金文出现稍晚,又叫钟鼎文,是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字体圆润,笔画粗,曲笔多,团块多,这些区别与书写的工具有相当大的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之后长期为国人使用的书写工具:毛笔此时已经出现,然而作为书写材料的绢帛因为难以保存,所以现在已经无法见到商周时期的书写字体。
继甲骨文、金文而兴起的是大篆和小篆。大篆是西周后期出现的,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线条化:之前在甲骨文、金文中粗细不一的笔画被统一为线条。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原来的图画原型,奠定了汉子方块字的基础。代表性的遗迹有“石鼓文”,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周开始之后诸国分裂,大篆的各国分别发展,到了战国末期,七雄的文字已经大相径庭,几乎无法相互辨识。秦统一之后,丞相李斯以秦大篆为原型加以简化,创立了小篆,对于全国的文字进行统一,著名的遗迹有琅琊石刻与泰山石刻。
隶书的出现之比小篆稍晚,秦相李斯在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久,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
:
《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小篆是象形体
古文字
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小篆笔画曲折,字形复杂,难以书写。隶书化圆转为方折,精简笔画,极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所以大为流行。到了西汉中期,已经完全脱离了篆书的影响。许多汉字的字形与今天所见已几乎没有区别。
楷书是汉字字体在隶书基础上的再发展,兴于晋,盛于唐,把隶书的扁平字体改为正方,笔画平直方正。
至于行书,则是为了加快书写速度而进行连笔,隶书楷书皆有行书,所以行书并不算一种独立的字体。而草书的字形更是因书写者的不同而大相径庭,许多草书几乎无法辨认内容,所以与其说草书是一种字体,更像是一种纯粹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至此中国汉字书写形成了隶楷并行,而楷体运用日益广泛的趋势。唐代的“字样学”对于六朝大分裂时期的汉字字形混乱进行了整理,再次统一了书写笔画,颜师古《字样》、张参《五经文字》等就是这个时候的成果。
宋元时代,简体字就在民间大量流行,当时的简体字又叫“俗字”,是为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便利而对于部分常用汉字进行的简化,刘复、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受民间俗字
1600
多个。然而既称俗字,那当然就带有“不登大雅之堂”的意味,并不为官方承认。正式把简体字的使用提上官方议程,则是
19
世纪末的事情了。
2013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7
brunman
探讨一下,草书是西汉边关军情急报使用发展而来,简体字很多是从草书、行书中脱胎而来。草书早于楷书出现。
2013年01月11日 10点01分
魔都狂气圣黑猫
回复 brunman :是这样的,自汉字脱离刀刻的那一天起,广义的草书就已经成为可能了。在我看来历史上草书一直是和正统书体对应存在的书写变体,如章草对应隶书,今草对应楷书,加之草书一直没有形成固定的字体,随书写者的自由度很大,所以我觉得不能作为一种字体来讨论。
2013年01月11日 11点01分
魔都狂气圣黑猫
回复 brunman :关于简体字的由来,由于我国汉字简化工作一直是以易学易认为原则的,这和行书、草书的存在目的暗合,所以在字形上借鉴行、草是有的,但是要说简体字与行、草是亲缘关系就有写大而化之了。
2013年01月11日 11点01分
brunman
回复 魔都狂气圣黑猫 :简体与草、行没亲缘关系,难道是凭空出现的?草书不被承认为一种字体,无非就是草书出身行伍,而非如隶书、楷书出身于高门大族之手,就这区别。
2013年01月11日 11点01分
level 9
魔都狂气圣黑猫
楼主
3
中日早期交流
3.1
大化改新前的大和文明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居民最早也是从大陆移居过去的。考古研究发现,在数十万年前的冰河时代,海平面下降,来自中国东北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其中一些又从露出的海床迁徙到日本。冰河时代结束后海平面回升,日本与大陆的关系断绝,岛上的原始人类在此独立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大和古文明。
在发生大化改新的飞鸟时代之前,日本已经经历了绳文时代(前
145
世纪
-
前
10
世纪)、弥生时代(公元前
300-300
年),古坟时代(公元
300
年
-600
年)。
公元
2
世纪时日本各地已有
100
多个部落,到了公元
4
世纪,在本州岛关系地方出现了比较大的奴隶制国家(相传其统治者即是今天日本天皇家族的祖先),统一了本州岛西部、四国以及九州北部。
3.2
推古朝改革
日本国具体建立的年代难以考证,圣德太子(公元
593-621
年)以推古九年(
601
年)向前推
21
个辛酉年(公元前
660
年)为日本的建国之年,在前
660
年
-
前
98
年间安插了十位架空的天皇。至于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则是从推古朝圣德太子改革开始的。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了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兴起,高度发达的封建文化对于周边国家如朝鲜、越南、日本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在于日本最接近的朝鲜半岛上,高丽、百济、新罗三国按照中国的制度改革体制,加强中央权力,其中新罗不仅驱逐了国内的日本侵略者,还威胁这日本的盟国百济。
2013年01月10日 14点01分
8
level 11
海河东岸看西岸
2013年01月10日 15点01分
10
level 15
木莲若叶🍁
不知道为什么,各种既视感,你们的毕业论文太好写了吧。
我哭了,这不是随便玩么。
避重就轻,毫无干货。
【
大
化改新之后的日本文化与汉字的
发
展】
这足以写一本研究书籍了。
【
万
叶假
名】
这一个展开写,都比你这论文长太多了。
你这论文有点像,天涯煮酒的汉字历史帖和我在书店看到的日本语史的一个梗概。
2013年01月10日 15点01分
11
魔都狂气圣黑猫
我觉得还算浅显所以发出来的,太专业的东西我不会这在论文里反正老导师也不会看,注明下我们是对外汉语专业,本职是教外国人说中文。
2013年01月10日 15点01分
木莲若叶🍁
回复 魔都狂气圣黑猫 :大学都是这样,都是流于形式。不过如果认真写,还是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的,看个梗概确实没啥意思。我觉得汉字的一些字形的演变和日本之间的区别就蛮有趣的。
2013年01月10日 15点01分
魔都狂气圣黑猫
回复 hellielzz :之前准备了5万多的资料为了整篇论文结构平衡硬砍到两万……现行汉字和二简字与日本常用/当用汉字表的对比我做过,再往前的话日本方面的资料比较难找,学校也没有这个资源,不得不放弃。
2013年01月10日 16点01分
level 11
乾小子
...楼主可以把论文都发给我麼...我拿来研究研究..
2013年01月11日 10点01分
12
魔都狂气圣黑猫
都在吧里了,写着玩的东西,没什么研究价值啦……
2013年01月11日 11点01分
level 12
TTUsopp
2013年01月11日 10点01分
14
level 8
尸若子
阿普,收藏了
2013年01月11日 11点01分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