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哲学之先,我们的想法总是会碰到一些意外的矛盾,这都是需要思维意识踏实的问题,我们需要立足本质,脚踏实地。
曾经一些理想的概念引导我们思维,今天我们也需要考证它的真实性。
比如我们以为人类向往公平,实际却是谁都厌恶公平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可见公平只是被压迫时的诉求。
我早就在寻找无的对话的帖子里说过,人类的生理结构决定了自己看不到公平,当你的眼睛看到大家的头顶是一片平的时候,你自己已经高出他人一个额头。
唯物主义的立足基础是不同逻辑的交点,并非任何实物。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也都是交点的体现,但是交点是不会满足理论逻辑的。它只会造成偷换概念的混乱,当然也是辩证法延续的窍门。
2013年01月02日 01点01分
1
level 11
如何建立系统其实不是从框架开始,也不是从基础开始,这是哲学的存在特征决定了的。你必须搜集所有的见识经验,并且随时甄别它们在不同空间的真实度,凝聚成型。
这只需要记忆的层次条理,成为有生命的意识形而上结构。仍然错误不断。
2013年01月02日 03点01分
2
level 11
你想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系统?
在我看来你需要足够的深广的构架,选择最具包容的主导思想,随时纲举目张,一目了然。
当然,建立系统的目的可能是所谓服务社会,那你就需要了解社会空间能否接纳容纳你。
像我是尽力开发社会语言环境。
如果是指望社会接纳就需要根据现成的哲学思路,叫做拾遗补漏,顺带一点吹捧某活人权威,比如告诉他裤子拉练没有拉好,避免他出糗。
简单一点,让他能够理解并且认为你是上路了。好听的歌大家都愿意听,于是歌迷都希望得到你的青睐。你就可能出头了。
当然,出头的不是哲学。
2013年01月02日 03点01分
3
level 11
哲学求真。现在来说,形式逻辑就是真。
但是过于抽象的形式逻辑也可能不真,我们说1就是1,并不是说一个就是一堆。因此形式逻辑也是不能瞎用的。
记得张志扬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恰恰说明你不能认知什么是什么。大概大意就是这样说的。
2013年01月02日 04点01分
4
level 7
对对象的认知其实只是经历了某些观念路障,然而是否自己也是路障?其实我们都无法回避一点,就是同步变化是真的,那么说可能性只是随着你的结论转变可能性,当那些可能性铺展开,凭主观抽象化后升华,从而让意识抽离深陷局部认知的险地。
对一个事物某个人的认识,只是截取主观架构里某些早被默认的交点,那个交点主观上只能被主观所默认,客观上的同路,只不过是各自架构的变化之向被彼此保障,通向更开阔的可能性铺展,延续这个互动保障,一是承认各自对物认识交点的合理变化,这一点是无法凭理论把握的,一把握就失去共同立足的默契,转向冲突的形成。这是生命共有的空间,
唯物不是把握事物的真实,真实只是事物间不可见秩序的维护。
2013年01月02日 05点01分
5
level 11
存在,存在于其本身。这不被言说的存在是所有文化意识的基础。
文化意识无论对错都是公有的,所谓言论自由,就是对公有保障的希望。
2013年01月02日 08点01分
7
level 11
建立哲学系统也许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摆脱片面的逻辑演绎,找到老子的思想规律,存在存在于其本身。
你不能根据某一特征去逻辑发散,你需要在相同的时空里知道你所在的某一点与时俱进的语言环境。
也就是说,任何存在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在老子的思想规律里只有整体升华,因此相对平衡是进取的原则。
这只是举个例,其他的规律判断在前几天的一个不经意的回复里说到过,找到再发到这里。
2013年01月03日 02点01分
8
level 11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实际上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整体意识层面,也就是说,没有道德认识就没有社会性问题可谈。
即使人类社会没有整体意识,那也是哲学想要谈论的问题,人类社会如何存在的?这个话的意思其实是,人性本身的道德是什么。
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欲望?你希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社会里发泄自己的欲望,应该可以满足怎样的环境?
有一种表现很普遍,就是歌迷看到自己心仪的歌星偶像幸福了,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满足了。因此我们也应该意识一下人类是怎样的动物或者昆虫。
2013年01月03日 13点01分
9
level 11
我们终于要有自己的系统了。
在这个系统里,休谟再不会那样让人觉得突兀;海德格尔也再不会因为解构逻辑让自己的观念虚弱。
老子顺应自然的规律曾经让人视而不见却处处能感受。现在我们就要把自然规律的特征原则表达区分出来。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系统,社会印象心理也会为之改变,虽然我们因此必须面临死亡。因为我们只是人不是神。或者说人类的生命是共有的,意识精神从此永生。
2013年01月03日 13点01分
10
level 11
我们与谬误同在,因为我们依赖的只能是形式逻辑。但是存在超越利害的筛选表现的是更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它就是历史不被代表的主流。
2013年01月03日 13点01分
11
level 11
也许我们的系统永远不能被建立,因为它就是存在的自然本身。
我们只能发现积累很多能见识它的方法,和辨别原则。而那些原则又都没有辨别作用的相对存在。
说到底还是它本身的生发和与现实的相对。
2013年01月04日 08点01分
12
level 7
这个看着有点像不可完成的任务,有点磨时间的意思了,磨得好点或差点而已。最吸引人心的莫过于人类的共同事业,然而它的底限是什么?很多先行者都在确立人类生存生活的底限,并努力不让人类的任何一份子从那个底限掉落,难就难在一努力便同时给予了权势投机者以动力,好意也成混水的一部份。即使能找到开启人性保障的钥匙,既得利益者接受吗?是否文化权势的生发也是好心促成的结果?人性关系是如何确立的,似乎很多先哲说到了,又好像并没有说到,理论之于本质的相似让我们相信了谬误。
老子那里是没有滞留的,让谬误在它来不及在意识重区形成堕性,便抽离。他只是尽量铺展认知面,等待某些不可言说的自然感受到来。知识结构的本质功能也许就是这样,只是一个方便捕捉自然感受的网,并不是编织本质的因素。在某些角度看,这可能有欠主动,因此太多看法是老子立世消极,然而也是某些角度。说立世认识应该先确立一个角度,然而,是否任何角度都无法表达立世之广?
2013年01月04日 10点01分
13
level 7
总是觉得,立世是来不及确立的,包括很多意图确立的面向,本质上根本不可能,因为都意图指向绝对,绝对不可先设。
那天跟吧友讨论一个“试爱”的问题。虽然试不试也论不到谁来定音,只是那个爱在你那里是不是指向绝对?假如是绝对的,那就无法先设,没有它你如何试它?除非你试的不是它,不是它的话你试的就是别的了。
这个问题也许在老子那里也许是这样的,绝对的只能是立足本分,让感受没有选择余地的到来。
2013年01月04日 11点01分
14
level 11
13,14楼的说得很好。
但是我以为我关注的是不断超越的生命趋势,以为可以摆脱消极。
只是生命趋势着力在哪里是顺应自然?生命趋势是否需要接受某种规范,或者人性的非逻辑推动的自然表现?
消极于主观而言可能也是必要的相对。
不管怎么说,广泛搜集视而不见的存在,也是意识需要的恍然。
2013年01月04日 11点01分
15
只是有一点很要命,人应对惯性积累的区域似乎很脆弱。似乎选择是必要的,所以关键问题好像也不在这里,而是社会意识惯性会让选择超越冲突线,造成不及全息检视的应对要求。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国家的眼前生存面对已经让他们难以顾及更长远的经营。
2013年01月04日 11点01分
到个体意识心理,我们害怕某些因素参与到铺展会失去动力,恰恰很多动力却是积累社会被动之向。脱离惯性总会让他们感到恐惧。但本分是不会失去的,真相是惯性积累早让我们忽略了它,好像它以外的就所有。
2013年01月04日 12点01分
level 11
是不是这样说,孔子老子都只是各自生存空间的表达?我看还不是。
我的判断是不是还只是自己所在社会空间的表达呢?
团结就是力量的权势总是存在的。道德总是要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是他们的道德又并不符合社会意识的道德,因此倾覆之下总有投机为善的人。
问题可能是,权势要
捏
造道德或者引导道德或者顺从道德?
2013年01月05日 00点01分
16
level 11
有个孩子的意识资质不错,有些咄咄逼人。我想我应该把我给他的回信发在这里,明确自己的哲学任务。
您好。您只能把我当个存在客观,自己判断选择和生发。因为我实际上并不知道所有成为学问的东西。
比如您说想要系统的学习什么,第一你需要知道社会现实或学术界,能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您的系统,不容您就不能成功。第二您必须选择锻炼自己的系统主导,没有足够高深的意识境界也是难以成系统的。
也许新年新计划,昨晚一个多年的朋友也开通和我QQ聊,结果他很多立足的观念基础都要被我破坏。比如他说大家向往公平,我告诉他其实任何人骨子里都怕公平带来的麻烦。
1月2日
不是你的表达不准确。而是你找错了人。哲学与哲学不是一回事。你想要学习的是哲学史。但是所谓哲学史其实也是人类思想史。如果是求思明理,更需要面面俱到。
你所说的形而上学,可能是我经常说的意识形而上。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因为形而上学的有些理论表达因为抽象的逻辑依赖,已经脱离了意识形而上的表现。
我把孔子与老子比较也是希望哲学不被政治牵累,但是要分离其实很难,比如您所想要学的哲学恰恰就是政治的选择。
1月2日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权势从来就不会完全听从真理。因此他们想要提供的哲学只是取技术性的部分,比如回避现实的逻辑发挥。我们知道哲学是存在的真理,不是存在者的技术,这是海德格尔先生对真理与技术的的区别。
我说了,哲学史也是人类思想史,在那些思想史里也有很多歧路弯路。所以哲学史可能是人类思想的脉络,也可能是读者自己的选择,见仁见智。
要我说起来,学理论不如就学老子。我也几次说了国外的思想家不如只看他们的小说。歌德先生的好友席勒先生不错,但是他放弃了哲学。现在他的剧本小说强盗市面上都买不到。
翻翻哲学史,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懂海德格尔先生的书,应该就不错了。国内就把张志扬先生的解释学的边界性读读,估计就能意识飞跃了。
读多少,不如啃懂一本。你能不受情绪支配的平和的谈论,也应该不错了。
1月3日
我现在都不能确定自己说的是不是哲学。除了解释学的边界性,我都没有认真读过我自己所说的那些书。
这关系到一个意识水平问题,我自己没有专业水平,可能在自己的意识水平之上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幸好,从后来的认识来看我还没有发现错,具体就是翻过的书有了自己的认识,继续看还能找到相同的结论。
当然结论是不存在的,相同的看法仍然会是错。看书要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兴趣可能就是错。所以凭自己的生活反复经验其实就很重要了。
我自己认为诚实是人类智力的标志。其实也只是离是非利害远一点,客观一点摆出不同的观点运筹平衡,出路只有升华。意思是说运用自己的应用题能力解决了需要成熟公式解决的问题。靠的是广泛的见识和经验。
冯友烂关于一个人要说很多话,最后归于潜默的话,也是对社会文化的描述。因此社会不归于潜默,个人也无从潜默。
另外告诉你,我早被网上张志扬小组踢出来了。
关于哲学的概括性就不好说了。哲学应该只有开放性没有概括性的。读张志扬先生的书也许能给你这样的感觉。
当然论述严谨表现出哲学特征也是他当年在北京被热炒的原因。
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我读完了张志扬的解释学的边界性。那时候我对哲学史还毫无所知。我说理解是认识上的占有行为。别人告诉张,张说此人悟性好,送我一本成名著。门-一个不得其门而入者的记录。我回答,他的悟性才好。
因为此前他与我早有信函往来。他告诉我黑格尔对矛盾的分类,我告诉他,恰恰黑格尔把引导进步的矛盾颠倒了。正确与错误的矛盾不是实质矛盾,同真矛盾才是引导升华的动力。
发现了哲学的原则错误,我才上网谈哲学。以后又看到海德格尔先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才知道必须有立足休谟先生的系统和空间。最后发现这个系统和空间早就在没有哲学的中国老子那里存在。
多少年了?我除了只言片语没有任何进展。
2013年01月06日 02点01分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