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惯性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物理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众所周知,汽车(物体)由运动转为静止的根本原因,是汽车本身的重量造成的,地面的摩擦作用仅仅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极的过程。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那么,惯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发个简单示意图来说明一下:
================ 受力
运动 ———————— 上图表示的即是一辆汽车〔物体〕受力与运动的整个过程。双线部分表示汽车受力的过程, 单线部分表示汽车运动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两个过程大体相等。
由此不难看出,惯性并不是牛顿所说的‘物体具有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只是每个物体都具有的(受力与运动不同步)运动滞后力的性质(这类似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无疑,用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观点来分析惯性现象,这已经高过了伽利略以及牛顿的认知水平。因此现在看来,当年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力是产生和维持运动原因’观点的否定,是根本错误的。试问:在地球上,没有‘力’的推动物体能够产生运动吗?!当人们认识到‘力’只是机械能的表现后,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理应重新得到人们的肯定。
否定之否定。
2012年12月14日 02点12分 1
level 12
你跟雷神讨论一下吧
2012年12月14日 09点12分 2
level 1
人才
2012年12月14日 10点12分 3
谢谢鼓励!
2012年12月15日 02点12分
回复 实践第一 :不用谢 别人不理解是去找人问 你是直接推翻了 所以说你人才
2012年12月15日 04点12分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对人教版高一物理——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视频的评论:
在说明洒水车的问题时,老师说洒水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车重成正比 .可在解释牛顿
第一定律
及其惯性时,却把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单纯的说成是地面给的摩擦力作用的结果,请问这不自相矛盾吗?在这里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众所周知,摩擦力=重量×摩擦系数。可是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惯性定义却认为地面摩擦力与物体自身重量无关。对这一显而易见的错误,难道人们还需要继续思考和争论下去吗?!
2012年12月15日 02点12分 4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睁大眼睛看好了:哪里说重量和摩擦力无关?求学要谦虚谨慎。
2012年12月21日 09点12分
回复 heroyjz :静止状态不是物体自我“保持”的产物,而只是地球引力吸引的结果;匀速直线运动并非地球上物体的自然状态——否则,请证明?
2012年12月22日 02点12分
回复 实践第一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被你说成了失误,这就是你狂妄的资本?没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不会有相对论,实证科学才会推动理论改变进步而不是你在这里意淫。 物理本质定律必然是经验化的,因为人的认识是感性到理性。你的问题根本站不住脚,完全是沉浸在为了推翻而推翻的怪圈中
2012年12月23日 10点12分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又跑出个自命不凡的,这论坛现在不知道怎么了 。
你所谓的惯性是运动滞后力的现象,那请问这个滞后是多少时间?1秒,0.1秒,还是0.01秒?
你质量和重量的区别都没有搞清楚就来开贴,还伟大的发现。我,呸!
回楼上:
“伟大的发现”本人从来都没有说过,这只是您强加的。
定性的来说:啤酒白酒都是酒;红糖白糖都是糖;同理,只要运动与力不同步,0.0001秒1分1小时都算是滞后,对不对?
质量是无方向的标量,而重量则是有方向的矢量,所以重量才会与地面产生摩擦。请问这样解释有何错误?
2012年12月16日 01点12分 5
“质量是无方向的标量,而重量则是有方向的矢量,所以重量才会与地面产生摩擦。请问这样解释有何错误?” 原来你也知道重力是有方向的啊。那么你分析没分析过重力的方向和摩擦力的方向是否一致?摩擦力的方向由什么决定,是由重力的方向决定的吗?你还问这样解释有何错误?
2012年12月16日 01点12分
回复 Nerf_Herder :摩擦力方向问题与是重量还是地面摩擦力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2012年12月19日 01点12分
回复 实践第一 :是两码事么?你的第一条论点是“ 汽车(物体)由运动转为静止的根本原因,是汽车本身的重量造成的,地面的摩擦作用仅仅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极的过程 ”,你这句话本身把重量和阻力割裂开来,你忘记了力只是作用效果,客观存在。根本没有被动这一说。何来滞后?
2012年12月23日 10点12分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phaeton123 2012/7/27 13:01:09 的原帖:楼主,既然这么牛 怎么不向ei或sci投稿发论文啊
--------------
首先感谢您的建议。只是,如果真理都能够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人们的承认,那历史上就不会反复发生哥白尼类似的许多真理被长期压制的故事。另外请搜索一下“公开课”,看看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有关《基础物理》、《牛顿力学》的教学内容:请问他们为什么都对“什么是惯性”始终采取回避的态度呢?难道惯性现象就不是大量客观存在着的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吗?!
2012年12月16日 01点12分 6
level 1
唉,我算是服了,我以为我物理不好,原来还有楼主这样的人存在啊,顺便说下牛顿观点是属于经典物理学属于宏观上的认知,而且楼主不要一味的想颠覆前人的观点,以为自己可以搞出点所谓的伟大创举,楼主连你自己争辩的几个名词的物理意义都没搞清啊,还是潜心多多看看吧!~不惧权威是好事,但是过度张扬想着牛逼的推翻一些论点就不要这么荒谬,毕竟几千年过去了,似乎没人来推翻它,只有爱因斯坦一人提出了补充或者说是扩从而已!~脚踏实地点!~
2012年12月16日 15点12分 8
level 11
爱因斯坦 作出的不仅是补充 它是从根本上改正 就如万有引力一样 可是 吸引物体的并不是力 牛顿从本质上就犯错 物体在地球上下落 只是在时间里静止而已
2012年12月17日 22点12分 10
level 11
只是 他谦虚罢了 还有是他不想灭了一个天才的名声
2012年12月17日 22点12分 11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文章提交者:chendk1074
牛顿的理论无疑是错误的,因为它已经被相对论取代。
相对论也在等待着被更先进的理论所取代。
楼主你根本不用证明牛顿的理论的对错,你只需要敬仰它就行了,你也不需要证明相对论的对错,你也只需要敬仰它并找到更好的理论来取代它,这样你的理论就会被敬仰。
所有的试图证伪现有的大量的被接受和运用的理论的行为都只能是无聊的。它根本就不需要被证伪,因为它根本就是错的(只是暂时是对的)。
---------------
回楼上:牛顿力学属于动力学,而相对论则属于运动学。因此,说牛顿的理论已经被相对论所取代,就像说馒头米饭被衣服裤子所取代一样,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否则,请问您能够从相对论中找到爱因斯坦对惯性的新的定义吗??另外,如果事实真如您上述所说,那么请问某些自称已有一二十年物理教龄的老师为什么对惯性问题又会与本人争论不休?难道您上述所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也不懂吗?
最后希望您学会独立思考,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2012年12月19日 01点12分 12
楼主。你观点局部看似乎没错,其实根本无法体系化。你的惯性观点解决不了任何力学问题。只是纯粹的意淫。你用本质无异的观点妄图否定被千万事实验证的理论,亏你名字叫“实践第一”,笑掉我大牙
2012年12月21日 08点12分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如何是好 :
  在同质的平面上,压力越大,磨擦力越大。如果是理论平滑,那压力再大,摩擦力也为零。
胡忠林 :
  关键就在于“理论平滑”有可能实现吗?就像超导的零电阻一样!
yunzhu 发表:
不管楼主说的对与错,我看保持一种对传统力学理论质疑的态度比书呆子式的"吞枣"效果要好.起码.从楼主的文章里,我们能从更多的方面来理解牛顿的惯性定律.
哈哈,原来你是在提出你的运动滞后力这个概念.
  不过,从系统能量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真有可能对牛顿的力学学说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也未可知.
lyq101 [回复]
我们有些教材编写的水平确是有限,有的是硬搬,有的是拼凑,(多数是照搬当时国外的同类教材,尤其是前苏联的,这是我猜的,但应该不假)有的甚至让人觉得编者自己都没弄明白,虽然冠以某某大学教研室之类的头衔,这跟我们的教育体系的历史沿革有关,从建国后第一批编教材的人开始,如果有错误就一直错下来了,没人敢去动那些所谓的"经典",后来的修订本之类都是沿袭或照抄,没人愿去冒那个险.于是我们的垃圾教材就这样耽误了很多青年,让他们学得似懂非懂,哪怕那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第19楼 h走出死胡同,找条新路子,支持。
2012年12月19日 01点12分 13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lankejushi发表于 2010-9-28 11:03
我中学学了五年物理,大学学了四年物理,毕业教了16年的物理,瞪大了眼睛耐心的看了您的理论探讨,Sorry!说实话,看不懂。
以下和您探讨:
1、惯性是一个力学概念,所谓的‘热惯性’、自感现象的‘电磁惯性’等等都是类比的概念,和真正的力学概念‘惯性’是有区别的。请问您是否对它们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做过研究?能否拿所谓的‘热惯性’来直接和力学概念的‘惯性’来横向比较?
2、您所谓的‘惯性只是运动滞后力的性质’,‘滞后’是什么意思?怎样体现?滞后的时间差存在否?如果存在,能否定性研究及定量计算?如果没有时间差,何来‘滞后’?
3、据我所知,牛顿第二定律本身就含有这样的外延——力的瞬时性——力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随力实时变化,就加速度而言,没有任何的‘滞后’。4、‘滞后’一般指两个物理事件有先后的时间差,按您所说,如果物体没有了惯性,‘速度’不在滞后于‘力’,那么一旦物体受力了,那么物体的速度会怎样变化呢?多大的力对应多大的速度?速度的瞬间变化,功怎样做?能量怎样转化和累计?
- ------------
回楼上:
您的第一个问题本人前面已经作了详细解释,这里就不再重复。后3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滞后的时间差存在否?下面就此谈谈本人的看法。
您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本身就含有这样的外延——力的瞬时性——力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随力实时变化,就加速度而言,没有任何的‘滞后’。”——诚然,如果以秒为单位以人的视觉来判断,上述说法好像是
正确的
;可是如果以微秒为单位以高速摄像机来观察,上述看法肯定就不正确。毕竟由于视觉暂留作用,哪怕以每秒25帧运动的分割开的静止的画面人眼也会误认为是连续的运动的过程,因此更不用说以1/100秒以上速度变化的过程人眼就更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您上述看法还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如果说力对于物体运动的作用是瞬时的(同时的),那请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在撤消力以后运动的能量又是从哪里获得的?——这难道还不足于说明运动与力在时间上的确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吗?
在搞清楚上述问题之后,‘滞后’时间的计算显然就是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对此这里就不再作详细的讨论。
2012年12月19日 01点12分 14
level 9
//众所周知,汽车(物体)由运动转为静止的根本原因,是汽车本身的重量造成的,地面的摩擦作用仅仅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极的过程。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实践科技先生,你坐火车兜风,根据你想象中能得第一的实践,你会在火车匀速直线行驶时因为自己够重而停下来发呆么!
2012年12月19日 01点12分 15
[哈哈]
2012年12月20日 09点12分
level 6

2012年12月19日 03点12分 16
level 4
楼主,你要是骗回复的垃圾帖就当我下面没说。
-----------------------------------------------我是给伪科学留面子的分割线
人们质疑新鲜的观点,是因为旧社会一成不变的思维。而伪科学对宏观物理无聊的解释
已经几百年了,期间充斥了妄图否定名家,一绝成名的不学无术的屌丝们。现在量子力学相对论早已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雾里观,你这种宏观物理学“意淫文”就好像伪科学中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早已被伪科中的中农和富农抛弃了。
伪科学之所以是伪科学,因为伪科学爱好者不掌握数学工具,描述现象停留在古人的感性认识阶段。或者通过几次特殊性实验概括千变万化的自然界:极其***幼稚。
最后被老子辩的没话说,就去搞神学拜上帝了。naive
2012年12月21日 08点12分 17
level 3
看了开头就笑尿了
2012年12月22日 02点12分 18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作者:FlyingTower2009-4-3 00:38
我是个物理很好的高三学生。......我觉得楼主有颗炽热的探求真理的心.望楼主将它系统化理论化,搜集证据写成论文,加油!顶了。
饱学秀才: 2009-2-20 0:19:23
你的提法很好,我也是物理爱好者,从开始学物理时就经常提这样的问题,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提这些问题,我要告诉你,我物理在班上是最好的。多提问多想对你会有帮助。
我支持你的看法,相信有一天你会在权威杂志上发表你的看法。推翻他,让中国的定律成为世界公认的。让他们去学,起个复杂点的中国名,让他们去记,去考试。
思似 新疆2009-2-24 12:04:36
楼主的见解很深刻啊,厉害!支持!
横竖有理2008-9-25 14:03:37
牛顿错误的根源在哪里?
将自己的主观推测强加给宇宙!犯了想当然的毛病。没有注重严密思考与实验。但牛顿决不是有意而为的。
作者:wc512 于 2008-07-02 19:26:07.0 发表
哈哈。那么多物理家都没研究透呵?
作者:bluno 回复日期:2009-07-08 11:22:16
哈哈~楼主好强!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紧张啊!
2012年12月22日 03点12分 19
level 6
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
2012年12月22日 06点12分 20
level 9
实践第一 楼主
耗散的空虚2010-9-18 01:15
物理学教科书已经全面改写了!大家有什么看法?
新物理教科书已经全面改写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始学物理的同学将从声学、光学等现象作手开始学习物理学。
以前一直是从测量、运动和力开始深入的物理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知道吗?经典运动力学居然犯过明显的错误!
与先生同感!
应该肯定这是物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这一做法是明智的勇敢的,这对于减少某些错误知识对学生的误导,减轻学生不合理的学习负担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只是,对某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的错误解释采取回避态度终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对相关知识该改革的还得改革,该创新的还得创新,随着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相信这一天的到来已经不会太遥远了。
2012年12月22日 16点12分 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