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既然忍辱负重是为了儿子,那么在大仇得报,母子团圆之后,应该是开始新生活,安度后半生了,但是玄奘执意出家,对母亲毫不留念,丝毫没有母子之情,那么殷小姐对人世也就没了留念,这样的儿子活着也已经等于死了。从容自尽,是因为毫无留念。玄奘在母亲最脆弱的时候,居然执意弃母出家,这当然是不孝。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1
level 8
我和
lz
的观点相反,我认为殷小姐不应自杀,唐僧出家是在剧本内的,殷小姐借助神佛力量复仇,唐僧出家离开她很正常,但是殷小姐自杀则完全不顾别人感受,是只考虑自己的行为,她自杀后,唐僧被认为不孝,陈光蕊也会受到流言非议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3
我认为,玄奘若是不出家,殷小姐不会死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回复 wangzi0552 :对玄奘来说,出家是很难避免的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回复 a840212335 :不出家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回复 wangzi0552 :父母之仇,不能不报,而且殷小姐也留下了血书,也是希望他报仇的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level 11
法明和尚救起唐僧后托人抚养,等唐僧长大就叫他削发修行,罪魁祸首应该是法明和尚~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4
收留孤儿是好事,但是玄奘应该还俗侍奉母亲,等到母亲百年之后,他的俗缘才算了结。玄奘毅然出家,这个只是玄奘不孝罢了。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回复 wangzi0552 :为什么那段不能理解为玄奘想要每日去洪福寺里修习佛法,静心打坐,原文又没有说他要弃父母而不顾~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回复 妲己—喜媚 :对哦,为什么西游记不能理解为玄奘从没出家,只是剃了个清爽的发型?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回复 wangzi0552 :因为原著第十一回有写玄奘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吧务
level 14
就凭一个"执意出家"就说殷小姐有不舍儿子,也太武断了吧?
殷小姐是信神的,要不然也无从解释她能熬过十八年.
当她把儿子绑在江中的那块木板上时就知道这个儿子不是会为她养老的,别忘记,南极说的啥?这个儿子是观音给她的,换句话说,玄奘生来就是佛门中人,只不过是回到他本来在的地方,有什么不舍的?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5
若是舍得,早就自尽了。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被楼主误导了,原著上说唐僧是"立意安禅",与"执意出家"完全是两个程度,根本没有证据说明殷小姐有向唐僧提出还俗的要求.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回复 雷震于天 :那么你觉得呢?这个问题还要抠字眼,有意义吗?你想证明殷小姐欢天喜地庆祝儿子出家,从此斩断亲情?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另外,唐朝当和尚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很多功臣名将都以出家为荣,如萧丞相,几次向唐太宗请求出家,还真得到过批准,再向前一点,梁朝皇帝都出家.向后一点,武则天就是从尼姑庙出来的,几个公主都当过道士,楼主看得太绝对了.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吧务
level 14
原著上说的是唐僧"立意安禅",被送去修行,楼主硬要解为"执意出家",连在离家近的寺院也不准踏足,一去就是逼死了殷小姐.
但楼主解释不了唐僧现在出家没有,如果出了家,殷小姐为了已经出家的儿子出家而自杀,完全是个笑话,如果没出家,原著上唐僧找回父母,出家是要他们批准的,也没明确说"出家"两个字,人家还没去寺院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苏东坡都经常去寺院修行参禅,以楼主的标准,他岂不是出家了?
唐僧是在母亲死后才回金山寺的,没提他是否守丧,但作者完全可以忽略,就象忽略陈光蕊与殷小姐的婚礼仪式一样,按照古代标准的礼仪,成亲是要“三媒六证”的,哪象小说中,带过去就成亲了?
如此严格的伦理标准,你怎么不拿来要求殷小姐?殷小姐失节是事实,她自己都说"从一而终",按你的标准,其不自杀就是不尽妇道.既然要求儿子按封建礼仪事奉自己,那她就应该自杀。唐僧都已经为了母亲而留在洪福寺了,也就是在家的旁边,楼主不仅视而不见,还一个劲强调“执意出家”这个在原著中根本没有的词,以把殷小姐的死归罪于唐僧,那还有什么可以与他辨的?
2012年11月25日 00点11分
6
玄奘闻知,急急将母解救,双膝跪下,对母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母亲若死,孩儿岂能存乎?” 丞相道:“此非我儿以盛衰改节,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为耻!”父子相抱而哭。原文已经说了母亲若死,玄奘就要自尽,劝住了殷小姐。
2012年11月25日 01点11分
原文都说了,玄奘以死相逼,保住了殷小姐,之后玄奘出家,殷小姐生无可恋,从容自尽,原文你都否定,和你有什么可辨的?至于玄奘出家的远近,有什么关系吗?好像近了就不是出家了?出家人四海为家,断了尘缘,在哪里不一样吗?按照你的说法好像是离家近了,白天出家,晚上带上假发就回家过日子了?
2012年11月25日 01点11分
回复 wangzi0552 :原文有没有说:"执意出家",你把你生造的这个词从原著中找出来.
2012年11月25日 01点11分
回复 wangzi0552 :学过汉语没有?"定金"与"订金"这种意近的词都不能通用,"截足"与"截肢"根本就是两个意思.更不要说你的"执意出家"与原著的"立意安禅".
2012年11月25日 01点11分
吧务
level 14
用楼主自己的话回复楼主,既然你承认玄奘已经出家,那么殷小姐怎么可能因"执意出家"而自杀?
2012年11月25日 02点11分
9
没有还俗何来再次出家?
2012年11月25日 02点11分
level 14
玄奘立意安禅,送在洪福寺内修行。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玄奘自到金山寺中报答法明长老。这两件事是连续的。
======
某人的逻辑就是:两件连续的事就一定是有因果关系的。
按这个逻辑,甲上一分钟打了个喷嚏,下一分钟乙死了,于是警茶就应该逮捕甲,因为这两件事是连续的,所以乙是甲一个喷嚏打死的。
2012年11月25日 02点11分
10
更搞笑的是,甲一直在打喷嚏,乙一直都濒死,只因为甲与乙是母子关系,.甲就一定是直接导至乙死亡的祸首.冤案也不是这么个冤法.
2012年11月25日 02点11分
我说的连续是指因果上。
2012年11月25日 12点11分
level 14
楼主又来剽窃我们的劳动果实了,将来出了书还可能获得经济利益与名气利益
2012年11月25日 04点11分
11
你可以放心,你还没什么观点能让我采纳的。
2012年11月25日 12点11分
我完全放心,咱的歪理邪论怎么能入一向以原著为主的实事求是的您的法眼呢?
2012年11月25日 15点11分
回复 岸然子 :啧啧,我重人情世故,讲得通情理,我才看得上
2012年11月25日 17点11分
level 12
她老公还在,老爹老妈还在,怎么可能为了儿子出家就自杀?这个说不通。
2012年11月26日 01点11分
13
母亲若死,孩儿岂能存乎?既然因为孩子以死相逼,才有了活着的念头,那么为何不能因为儿子断了红尘就自杀?
2012年11月26日 11点11分
回复 wangzi0552 : 除非你能找到古人因为子女出家而自杀的佐证,不然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2012年11月26日 11点11分
回复 inkstones : 父母企图以跳河自杀来阻止儿子出家的,你去搜索这句话。 于情于理都说的通。殷小姐为了儿子活着,神仙告诉她儿子会回来,所以她才坚持。但是神仙骗了她,儿子回来之后立刻又断绝俗世,断绝母子亲情了,那么十八年等的只是泡影。
2012年11月26日 12点11分
回复 wangzi0552 : 没找到实例,你给个链接我看看。
2012年11月26日 12点11分
吧务
level 14
脑补出个"执意出家".还说殷小姐是因为唐僧出家而自杀,这在楼主眼中不是脑补,是原著.
无视出家前一般都有的沙弥阶段.无视唐僧没有离开长安的事实,还说别人是脑补,楼主的双重标准很好很强大.
2012年11月26日 11点11分
14
沙弥为何不能是十八岁开始做?未满二十岁剃度都是沙弥,你从哪里看出从小就出家了?原著说清楚是 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2012年11月26日 12点11分
托人抚养之后到了十八岁才消法修行,难不成之前沙弥都是留发的?之前都没有法名?你怎么想的?
2012年11月26日 12点11分
原文摆在这里,你还有什么狡辩的。
2012年11月26日 12点11分
原文找出你的"执意出家"吧,死抠字眼的家伙.
2012年11月26日 12点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