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冷阳漫
楼主
伯来文化与中华上古文化具有高度相似性和鲜明的特色差别。通过对上帝崇拜与天命观、社会结构、法律制度、诗教传统及意象文化元素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源头的相通与相异之处。
以往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领域,学者们更多地关注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与差异处。然而,阅读《旧约》时我却深刻感受到,作为当代西方文化两大源头之一的希伯来文化与中华上古文化(以下简称中希文化)具有高度相似性。本文试就中希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作一粗浅比较,希图借此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源头的相通与相异之处。本文所研究的希伯来文化,以《旧约》为主要文献来源;所研究的中华上古文化,是指先秦文化,以儒家五经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为主要文献来源。
一、上帝崇拜与天命观
中希文化是在“轴心时代”形成的、极具影响力的两大世界古代传统文化,因其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民族历史,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质。但同时,两个相隔万里、独立形成与发展、并没有互相影响的文化,却在核心文化元素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颇为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上帝崇拜与天命观,就是两个文化的信仰核心,中希文化的其他层面,均由此信仰核心生发出来。
在希伯来文化中,犹太人崇拜“独一真神”上帝耶和华(Jehweh)[①],在远古各民族中,最先由多神论的原始宗教形态转型为一神论的高级宗教形态。在中华上古文化中,各种神话传说其实仅仅是传说而已,在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中,是不崇拜各种鬼神的,“子不语怪、力、乱、神”[②]。而是存在着“天命观”的信仰体系,认为“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於先王”[③],君王受命于天,同时也要以德配天。如果君王昏庸暴虐,上天可以收回“天命”,“殖有礼,覆昏暴”,另择明主,进行“汤武**”。因此君王要“敬天明德、以德配天”,才能够“钦崇天道,永保天命”[④]。“天命观”的信仰体系深深植根于士大夫阶层中,到西汉董仲舒时代形成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即“天人感应”理论。后世君王一直尊崇“天命观”,每年要到天坛祭天,是为“郊祭”,其祭祀方式与希伯来文化中的“燔祭”颇为相近。上帝崇拜与天命观,起到了民族精神统一的纽带作用,表达了希望国家统一的心愿;同时产生了世界大同的思想,强调全世界的人不分种族性别,都是上帝、上天的子民,都同样受到他们的恩赐和顾念。
《旧约》中的“上帝”与中华上古文化中的“上天”,有着高度相近的位格与属性:其一,全知全能,自有永有,永恒存在。希伯来文化中的上帝,是全知全能,自有永有,永恒存在的;在中华上古文化中,“唯天为大”[⑤],上天也是最高层次的存在。其二,生命的创造者。在《旧约·创世纪》中,上帝在第六天按照自己的形象样式造人,中华上古文化中多次记载,“天将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⑥]其三,仁爱慈祥,关心人。在希伯来文化中那位仁爱慈祥,关心人、呵护人的上帝,在中华上古文化中似乎也能看到其身影。《诗经·大雅·皇矣》写道:“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上帝(即“上天”、“上苍”)不仅“临下有赫,监观四方”,而且“求民之莫(瘼)”,关心民众的疾苦。第四,惩罚和审判人以达到拯救人的目的。与其他信仰体系来世报应观不同,上帝崇拜与天命观要求善恶报应直接施及行为者自身或其后代,《旧约》中上帝常常因为人的罪行而惩罚人,甚至毁灭城市和族群。如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座城市“罪恶甚重”,声闻于上帝而降火烧灭这两座罪恶之城;亚述、巴比伦这些古文明也因为堕落败坏而遭到上帝的诅咒;该隐、大卫和亚哈王等都是如此。中华上古文化中,上天也会降下灾祸,警告统治者,甚至剪除悖逆天道的君王,由仁德之主取而代之。因为夏桀的暴虐,上天“降灾於夏,以彰厥罪”[⑦],最后“有夏多罪,天命殛之”[⑧]。而“商后王”(商代末期君王)因为“逸厥逸,图厥政,不蠲蒸”,从而导致“天惟降时丧”[⑨],也带有惩罚和审判的色彩。中希文化中,通过这种惩罚和审判,使君王和民众得到深刻的内省和自新,使正义和美德得以回归,从而获得拯救。其五,与人交流、天人感应。在《旧约》中,上帝常常直接与人交流,他直接吩咐亚当不可吃禁果,吩咐挪亚预备方舟,称亚伯拉罕为“我的朋友”,直接与摩西对话。在中华上古文化中,上天(上帝)也直接与人交流对话,“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⑩]这不禁让人想到《旧约》中上帝引导犹太人渡过约旦河的故事。
同时,上帝崇拜与天命观,也有着比较鲜明的特色与差别。在希伯来文化中上帝是具象的,而在中华上古文化中上天是抽象的,其具体形象较为模糊;希伯来文化中有着强烈地原罪思想,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所犯之罪成为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由(即原罪),而中华上古文化中则无此思想;与原罪思想相匹配,希伯来来文化中的救世观和救赎观(救世主弥赛亚将奉上帝之命来人间实行救赎)、契约观和选民观(犹太人是被上帝拣选的选民,在其与上帝之间存在着互有责任和义务的契约关系)、平等观(在上帝面前君王与平民的地位平等)等基本观念,也是中华上古文化所没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