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一诺』瓦妮达的胜利之天时、地利、人和,代驳某些人的论调
一诺倾情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这回没忘了一楼要给百度哈
2012年04月09日 08点04分 1
level 11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瓦妮达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滴。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些要素,顺便反驳一些原本不值得一驳的论调。
2012年04月09日 08点04分 2
level 11

天时篇
首先得感谢尊贵的王后殿下,要不是她费心要帮琵莎麦挑选那个劳什子的良辰吉日,耽搁了他们结婚的时间。巴贾真的娶了这个伪淑女,我们也没有这么精采的电视剧可看了。
廖实施这个计划的时间点掐得真准,两兄弟还都没有结婚,弟弟逃跑了,还有一个更优秀的哥哥顶上。廖在得知巴壮逃跑之后对诺夫人说:“巴壮还有个哥哥,巴贾玛哈莎少校,他还是单身……”
叫嚣瓦妮达是第三者、小三上位的人听清楚了,单身!这是瘳实施他的计划的前提,也是能够成功的基础。廖没有逼巴贾和妻子离婚,娶自己的女儿,如果那样做的话,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巴贾不可能同意,这也违反常理。
只要他还是单身,别人就还有竞争的机会。别怪巴贾有人惦记,象他这样英俊而优秀的黄金单身汉,哪个有待嫁女儿的父亲不想拉回自己家去做女婿?廖只是刚好有了这个机会,并且利用这个机会而己。
怪只怪琵莎麦自己不懂得珍惜。她原本有机会阻止这一计划的。这时的巴贾对琵莎麦还是十分爱重的,如果她坚决反对的话,巴贾也不可能同意。诺夫人再怎么贪恋富贵,恐怕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结婚而不是别的什么事儿,总不能把新郎绑着去参加婚礼吧?
可是,诺夫人太了解自己挑选的媳妇人选了,一句“你愿意一辈子跟着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就让她噤声了。她和诺夫人一样贪恋富贵,每个人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谋划方式。
如果我能嫁给这么一个大帅哥的话,就算一辈子住茅草屋,吃糠咽菜也乐意。巴贾本身就是无价之宝,就算失去了富贵,他也远远不是‘一无所有’。可琵莎麦偏偏是:帅哥、豪宅,虚名,一个都不能少。
太贪心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琵莎麦第一步就走错了,所以满盘皆输。
其实琵莎麦还是有翻盘的机会的。廖的计划虽然周详,也只是为自己的女儿赢得了和琵莎麦平等竞争的机会。不管是巴贾对琵莎麦的承诺也好,还是他和廖签订的协议书(只是名义上的婚姻,债还清之后就离婚)也好,都是对琵莎麦有利的。
这样大好的局面为什么被琵莎麦下的一手手臭棋给葬送了呢?请看下一篇——
2012年04月09日 08点04分 3
level 11

地利篇
这可都是拜琵莎麦和诺夫人所赐。本来瓦妮达虽然和巴贾比邻而居,但住在那样的豪宅里,心理上的距离是比较远的。巴贾虽然因为瓦妮达悉心照顾生病的彤姨而认识到了她的善良和大度,但对她还是客气而疏远的,连她为彤姨看病所花的钱都一定要还给她,所:“我不想欠你的钱”(也许还有作为债务人特别敏感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可是琵莎麦和诺夫人偏偏要把瓦妮达赶到军中小屋去住。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正是这座简陋的军中小屋,让瓦妮达的性格大放异彩。首先是坚强乐观、能吃苦耐劳,不怨天尤人。看到肮脏的小屋,淳的反应正是我们一般人的反应,而瓦妮达的表现值得所有人学习:面对挫折和困难,不气馁,不抱怨,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一切。
本来巴贾把她们三个女人扔在这座荒芜破败,一到晚上就鬼气森森的小屋就有点不仗义(看她们三个被盟迪吓成那样, 连盟迪都提出要多来陪陪她们),再加上琵莎麦强行入住瓦妮达住过的房间,连她的行李都没有容身之地,更让巴贾对瓦妮达心存愧疚。所以在‘岳父’的一番点拨之下,巴贾顺理成章地搬去和瓦妮达一起住。
这下可好,一起住在这座原本破败不堪,现在却变得温馨雅雅致的小屋里,抬头不见低头见,让巴贾有机会了解瓦妮达更多的优点。不仅仅是厨艺、缝纫、园艺、音乐……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体贴的心,热爱生活,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同住小屋拉近了两个人的心理距离,瓦妮达的善良体贴让巴贾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样的地利因素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
2012年04月09日 08点04分 4
level 11

瓦妮达什么时候勾引过巴贾,什么时候在他的酒里下药了?这么无耻的事只有琵莎麦才干过吧?
巴贾和瓦妮达之间,有着纯天然的强烈吸引力,电闪雷鸣,火花四溅。但他们始终都能自我克制,以礼相待。 如果瓦妮达的脸皮有琵莎麦的一半那么厚的话,恐怕就象琵莎麦自己说的那样,‘巴贾哥早就己经成为别人的爸爸了’吧?
谴责巴贾的人会说即使没有琵莎麦那些恶行,巴贾也会变心,而琵莎麦的不可理喻只是他为自己的变心找到的借口。
巴贾与瓦妮达之间的吸引力的确比他与琵莎麦之间的要强烈得多。可是,巴贾在提出分手的时候不是把所有的错误都归于自己吗?他并没有指琵莎麦半句啊。
如果琵莎麦能一直“高贵贤淑“下去,巴贾即使己经被瓦妮达所吸引,也会“发乎情,止乎礼”,遵守与琵莎麦之间的承诺的。
他对瓦妮达说:“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不是己经做好了“相见不如怀念”的心理准备了吗?
巴贾在最后琵莎麦企图色诱他的时候说,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顾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只顾及自己的面子,我们也不会这样。”指的是他们最后分手的结局。
当自己曾经爱过的那个人被证明不过是个幻象,当感情己和真相一样千孔百疮、支离破碎,还要为了一个承诺付出自己的一生吗?
指责巴贾是负心男。瓦妮达是第三者的人,说是不是第三者也不是只看结婚证,总有个先来后到。
早就猜到有人会拿“先来后到”说事儿。如果瓦妮达不是尊重琵莎麦对巴贾所拥有的优先权尊重巴贾曾经对她许下的承诺的话,又怎会在己经深深爱上巴贾的情况下,在债务还清之后忍痛在第一时间就搬离玛哈莎家?
琵莎麦的优先权己经被她自己滥用了。当感情己经被挥霍一空,死死抓拄这个“优先权”又有何意义?
‘是不是第三者也不是只看结婚证’,对不起,法律只保障婚姻。
认为恋爱关系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能竞争,不可变心,好,那说明您具有高于常人的道德水准。
可是,对于琵莎麦那些有悖于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却认为是“再正常不过”,都是“可以理解的”,还为她喝采,认为很解气。您的道德水准又滑落到了低得不可思议的地步。
认为一旦恋爱就不可变心,哪怕在深入接触的过程中对方己经原形毕露,丑态百出。否则你就是负心男(女)。 而失恋的人无论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这是多么可怕的逻辑啊。在那桩花季少女毁容案中,那个陶汝坤不就是因为失恋而做出疯狂的举动,将对方毁容的吗?
拿明宪宗和万贵妃说事儿,认为男人爱女人就该无条件包容她的一切,包括恶行。请问,那个明宪宗是个头脑正常的男人吗?他还没有过心理断乳期,对那个万贵妃也不是单纯的男女之爱,而是有点变态的“恋母情节”吧?
用《妻子的诱惑》来举例,说明本来人品很好的女人也会因为受到伤害而变得疯狂。
不知道是不是这些狗血的电视剧造成了如此扭曲的价值观。那个品如是因为被好朋友抢走了丈夫,而且被合谋推下大海,才会疯狂报复的。琵莎麦有受过如此待遇吗?她在开始践踏别人的花园的时候,不是还将自己“正牌女友”的位置坐得牢牢的吗?
说瓦妮达当面总是毫不示弱和琵莎麦对打,背后却总是替她辩护,“总觉得很假,也太能装了吧?”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证(如个性、好恶,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小偷看人,个个都是贼。心理阴暗的人,看别人也会很阴暗。
说瓦妮达其实是很能打的,却总让巴贾看到她受欺负的一面。瓦妮达什么时候在巴贾面前故作柔弱了?巴贾一向都认为她是一匹需要驯服的野马,她有必要故作柔弱吗?
瓦妮达要求巴贾带她一起去邦巴英的时候,表示自己不会惹麻烦的时候,巴贾说:“我了解你的性格,你做不到”,说明巴贾也清楚瓦妮达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受气包。
曾经在巴贾面前故作柔弱的好象也只有琵莎麦吧?
问题是,琵莎麦每次都是跑到瓦妮达的地盘撒野,不是她欺负瓦妮达,难道是她送上门来让瓦妮达欺负?凭什么瓦妮达就该打不还手?
瓦妮达总是在背后替琵莎麦辩护,我的理解是基于如下原因:
第一. 同为女人,瓦妮达理解琵莎麦唯恐失去爱人的心情。但这并不代表赞同她的行为。(她说:“如果我的爱人突然跟别人结了婚,我也会不开心,也会想不开的。”并没有说“我也会这么做的。”),更不代表会坐以代毙。难道听任她践踏自己辛辛苦苦培植的花园,毁坏凝聚着自己和朋友的心血的裁缝店?
第二. 是尊重巴贾的选择,体谅他的处境。爱人如此无礼,巴贾也会跟着难堪,也要负连带责任。巴贾的处境己经够尴尬了,他说自己生来就是替人道歉的,这话听了让人觉得辛酸。他要背负的东西太多了,不但要替弟弟收拾烂摊子,还要替母亲道歉,替爱人道歉。那边琵莎麦己经在煽风点火了,如果这边瓦妮达再噼里啪啦地数落琵莎麦一番的话,巴贾活得该有多累多难受?就象被放在火上烤一样吧?难得他能够公平地对待自己,不偏袒母亲和爱人。善良的瓦妮达还再会给他添堵吗?
说瓦妮达是在装善良,她用得着装吗?如果她不是真的善良的话,就不会在最后巴贾己经表明心迹,琵莎麦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忍痛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把巴贾托付给琵莎麦了。
真正的善良、大度是能装得出来的吗?剧中只有一个装过善良,那就是琵莎麦,她装着向瓦妮达道歉,和她和好。可是装也装得不象,不是在向对方示好,而是处处喧宾夺主,宣示自己对巴贾的所有权。恐怕巴贾内心深处也不相信她是真心想和瓦妮达和好。

2012年04月09日 08点04分 8
level 11
谢谢吧主的关注!我赶着去接孩子,就先不回复了!
2012年04月09日 08点04分 10
level 11
谢谢了! 第一遍写得比较匆忙,这里又不能修改。 我把修改、整理后的都发在我为儿子建的新浪博客上了,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哈。/hhg2007 "韩海歌的成长"[微笑]
2012年04月10日 02点04分 25
level 11
谢谢大家的支持!
也许现实生活都是复杂而暧昧的,是与非不是那么容易分得清楚,可是难得这部电视剧是简单而美好的,让我们的心可以沉静下来,可以向往和追求更美好的东西,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应该做,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可以做的。
可以说这部电部电视剧就象一泓清澈的泉水一样。所以不能忍受有人想把它也搅浑。
2012年04月10日 15点04分 33
level 11
亲们说得都很好,性格决定命运。真理越辩越明。
我也曾想过个问题,如果没有廖的计划,巴贾和琵莎麦顺利地结了婚,他们会幸福吗?
结论还是不会。因为就象斑倪说的,玛哈莎家己经“徒有虚名”,连五万铢都拿不出,“就等着过穷日子吧!”,琵莎麦是能过穷日子的人吗?以她出了问题只会理怨别人的思维方式,肯定会抱怨巴贾挣钱少,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而她自私浅薄、目中无人的性格也会在婚后暴露无遗。两人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多的。
婚姻是最深刻的人际关系。所有的缺点都会无法遁形。
所以最后巴贾、巴壮兄弟选择的都是善良而且能同甘共苦的好姑娘。

2012年04月11日 02点04分 38
level 11
安妮妹妹说得对,我虽然不反感老廖做做法,但也认为风险太大,这种事可能是只有电视小说里才会有的。
不过艺术总是高于生活的嘛,呵呵,这部电视剧最大的意义是教我们怎样去经营幸福,而琵莎麦就提供了一个最生动的反例。坚持她那样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是不可能获得幸福的。
以前看人鱼小姐的时候,也觉得雅俐瑛的复仇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做为一个电视剧角色,雅俐瑛自有她的意义和价值。
2012年04月12日 05点04分 46
level 11
我也不认为是巴贾害了琵莎麦,只是觉得不该给那个承诺。
您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仔细想过了,如果巴贾这时把实情告诉琵莎麦的话,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琵莎麦同意破产,和巴贾一起面对现实。 二是同意巴贾和别的女人假结婚来抵债,这样的话她的虚伪自私的本性就会更早地暴露在巴贾面前,也许也就没有那个荒唐的承诺了。
可是巴贾没有说。从这里也能看出巴贾和琵莎麦的相处模式,巴贾是习惯于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的。而琵莎麦根本就缺乏对爱人的了解和关切。
正是因为巴贾没有说,后来在诺夫人告诉她的时候,她好象是很被动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一副无辜又楚楚可怜的样子,让巴贾对她存愧疚,所以许下一生一世的承诺来安慰她,让她安心。
这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还真的是“真理越辩越明”啊
2012年04月13日 01点04分 51
level 11
亲看得真的很细致,我都没想到这么多。看到这里只觉得诺夫人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了战利品,争夺的对象。没想那么多,亲对巴贾的理解比我要深。
确实巴贾对琵莎麦的了解还不如诺夫人。因为诺夫人和琵莎麦其实是一类人,都贪图享受不能吃苦。诺夫人以前可能也从没想到玛哈莎家会败落吧?
我只有一个儿子,也不能理解诺夫人为什么对两个儿子的态度会差那么多,不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吗?巴贾做了那么多牺牲,还总是受气,巴壮才应该对这一切负责,可是他回来时却受到如英雄凯旋一般的待遇,真是不公平啊
2012年04月13日 06点04分 54
level 11
安妮所说的那个例子,王夫人哭贾珠的那段,我的理解,一是王夫人对这两个儿子其实都不是真爱,她最爱的,是自己正室夫人的地位,所以她需要的是一个能光宗耀祖的儿子。二是想引起贾政的恻隐之心:我已经死了一个儿子了,难道你还要把这唯一的一个也打死吗?
我始终觉得王夫人对贾宝玉不是真爱,她爱的是自己的地位。而这个地位是一定要有儿子才能稳固的。所以她对袭人说,保全了他,也就是保全了我。保住贾宝玉的声名,才能保住她自己的地位。所以她后来表现得越来越冷酷无情。
对于诺夫人,我以前所不理解的是,她可以很爱这一个,为什么不爱另一个?不过后来看到巴壮因为春杏而忤逆她的时候,她一样把他赶出家门,我就明白了,她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权威。
而且她的道德观真的很奇怪,对春杏一无所知就坚决反对,非要巴壮娶斑倪,难道人家一个好好的姑娘还比不上一个失节的寡妇吗?还是因为,斑倪有钱,娶了她就等于娶了她前夫的遗产?诺夫人贪财又虚荣,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已经到了毫无原则、不择手段的地步。有这样的妈妈真是悲哀。
还好最后瓦妮达拯救了她,琵莎麦和斑倪的抛弃也让她清醒了。她最后的’悔悟’也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2012年04月16日 13点04分 59
level 11
原来你也是红迷啊,我们共同的兴趣还真多:)
是嘀,越是富贵之家,亲情就越淡薄,到了帝王家就更无情,只剩下争斗了。
2012年04月17日 07点04分 62
level 11
突然想起《唐吉诃德》里的一个故事,杨绛翻译那版叫做’何必追根究底’
两个朋友亲密无间,都爱好打猎,其中一个娶了本城一个美丽贤淑的闺秀,幸福之余非要自寻烦恼,觉得没有经过考验的坚贞不能让人放心,非要让自己的朋友来追求妻子,还频频给他们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
朋友本来根本不愿这么做,碍于情面只是装装样子,可是他还不依不饶。非要看看自己的妻子能抵御多大的攻势…最终的结果谁都猜得到。妻子欲跟情人私奔,因为女仆告密没能成功。朋友因为羞愧去参军,最终战死沙场。他自己一病不起。妻子在听到情人战死的消息之后出家做了修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试图去考验人性,避免犯错误的方法就是远离危险的边缘。
所以,从琵莎麦默认巴贾以婚抵债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做错了。即使瓦妮达不是象本剧中这样完美无缺,而是象《命中注定我爱你》里的陈欣怡那样朴实无华的姑娘「那部剧虽然很狗血,但也部分表现了人性的真实」,巴贾仍然可能会变心。
不要再说琵莎麦无辜、可怜了。她是输给了瓦妮达,但更是输给了自己的贪欲,输给了人性。
2012年04月17日 07点04分 63
level 11
您说得也有道理。可问题是,巴贾毕竟是先对琵莎麦有过承诺,如是琵莎麦真的自杀的话,巴贾也会愧疚终生的。所以瓦妮达希望能给琵莎麦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万一她能经过这些教训之后就能变得善良,能关心、体贴巴贾呢?当然,事实证明,她不会。
2012年04月19日 03点04分 68
level 11
是啊,最后瓦妮达还给她机会,可是巴贾不给她机会了呀!
2012年04月19日 05点04分 7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