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转自百度荣吧【作者简介】 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副教授,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会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7-1998 年应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电系邀请主讲"中国当代电影". 分析香港电影《春光乍泄》 潘 桦 《春 光 乍 泄》 Happy Together 春光映画,株瑞映画公司(1997年) 学者有限公司,泽东电影有限公司制作 编 导:王家卫 摄 影:杜可风 美术 / 剪辑:张叔平 主 演:梁朝伟 张国荣 张震 获 奖 情 况: 1997年编导《春光乍泄》获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4年编导《东邪西毒》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摄影特殊贡献奖; 1990年编导的《阿飞正传》获36届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导演简介】 王家卫(1958~),上海人,1963年移居香港.1980年入电影界,1986年任电影编剧,1988年任电影导演. 在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钟情于"乡土文化"的时候,香港导演王家卫选择的是一种香港的"无根文化".由于"九七情结"是港人无根性的重要体现,王家卫的作品中充斥着一种难以描述的"九七"情怀.香港由于政治的多重性,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使得港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无论是《阿飞正传》里的警察,《东邪西毒》里的武林高手,《重庆森林》里的警察,还是《堕落天使》里的杀手,乃至最后《春光乍泄》里的异乡流浪者(完全脱离了香港社会,强化了他们本以厚重的无根感与漂泊心态),所有的人物都是一样的漂泊徘徊.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中,人们疏离又封闭,每个人都在苦苦追求,但不知何处是归宿.这也是一种追寻香港身份本位的意义. 王家卫钟情的边缘角色无家庭背景,无社会关系,常常独自一人在现实社会四处漂泊.这种边缘角色亦暗喻着处于主体与母体文化边缘的香港,经济虽然发达了,电影也颇有成就,然而文化却不中不西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香港面临回归,港人有一种对自身的重新认识.这可以从90年代初的移民潮到近几年的回港潮中略见端倪.总之,王家卫对"九七情结"在认识上有一个严肃对待—— 绝望无奈—— 无所谓—— 渴望回归 这样一个过程. 王家卫是一个很具个性的导演,他的作品是具有香港特点的:戏谑,自潮,甚至有些絮絮叨叨与散漫.他说:"我并不是对都市人的失落,错爱等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因为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我只是想把一些现实的事情拍出来,拍点都市气息."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了《旺角卡门》的阴暗,《阿飞正传》的迷离,《东邪西毒》的无奈(借人在江湖而喻人在社会的身不由己),《重庆森林》的浮华乃至《堕落天使》的颓废,最后才是《春光乍泄》的回归.王家卫说:"连续五部戏下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说的,无非就是里面的一种拒绝,害怕被拒绝后的反映,在选择记忆与逃避之间的反应……"《春光乍泄》延续了前几部作品中的拒绝,但却在遭到拒绝以后做出了相对积极的反应. 香港电影一直分为两大类,主流商业片与非主流商业片.所以业内人士还曾经讨论过"要王晶还是要王家卫"的问题.王家卫的艺术风格始终是一个圈内人的话题.由于是编剧出身,他的影片总试图突破好莱坞固有的模式,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叙事结构都强调了个性化.在艺术电影中加入了些许商业因素,增加可看性.对于王家卫来说,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并不是矛盾的.他的艺术创新与探索带动了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发展,使香港电影在国际上倍受关注,这一点上他是功不可没的. 【王家卫电影年表】 (略) 【剧情梗概】 (略) 【分析解读】一, 叙事结构 人们常说电影是时空的艺术,以空间的变化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或者以时间的变动来展现空间的起伏.传统的电影中时间与空间这两条线是平行的,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什么结果.然而王家卫的电影叙事结构是非传统,他展现的是一种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在展示某一主题的时候,王家卫把故事的时间,空间切割成零星碎片,打破了时空在传统影片中的线性描述,体现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碎片般的段落正好配合主人公无所适从的处境,使整部影片有一种虚幻的感觉.下面我们就《春光乍泄》一片从时间,空间,叙人而非叙事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2005年04月23日 13点04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