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发个帖子,莫名巧妙被删了
低调奋进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雨岸泽- 楼主
大家自己去看吧,我也不评论了。
2012年01月03日 02点01分 1
level 10
雨岸泽- 楼主

“刚开始,我们只有七八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教师、技术人员,加上研究生,队伍人数达到140人左右。”李亮说,“招兵买马”都是面向全球。加盟这个团队的,有很多是从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留学回来的科研人员。“我还通过自己的同学、同事关系,从海外引进了3个‘千人计划’学者。”李亮说。
===========================
周校长引进了潘院士,潘院士引进了李亮、黄云辉,李亮又引进了三个千人。
1——2——3,优秀人才就是这样集聚的。
同理,华科很多院系现在进些庸人,以后这些庸人又继续发展下线,情况会糟得多。
2012年01月03日 10点01分 4
level 10
雨岸泽- 楼主
不要较真,潘垣发现的李亮,潘垣举荐的李亮,这点不容否认,可参阅湖北日报的《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在李亮的归国经历中,有个“三顾茅庐”的故事。当初,华中科技大学筹建脉冲强磁场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潘垣院士首先就想到引进李亮回来担任负责人,并大力举荐。此后,校长李培根在赴美期间,三次专程拜访李亮,邀请他回国工作。本科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李亮,最终被校长的诚挚所感动,2007年10月回国主持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工作。
李培根出访美国次数远超前几任校长,效果呢?前面有人说了西交前沿研究院,在没有国家平台经费大力支持的条件下,引进人才的质量比国光如何?
2012年01月04日 11点01分 6
level 10
雨岸泽- 楼主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就该把资源放在少数几个优势学科(平台)里,搞平均主义只会吃大亏。
2012年01月04日 12点01分 10
level 10
雨岸泽- 楼主
其实这种见面会没必要频繁的召开,每次都是几乎同样的话题,有点浪费时间。
2012年01月04日 14点01分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