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集了一些对我们有帮助的书
抑郁症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2
即使家蹲,我们也要尽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东西。《我们都有心理伤痕》http://book.sina.com.cn/nzt/xinlishanghen/《走出抑郁》http://bbs.x
lz
x.org/dispbbs.asp?boardID=38&ID=24248&page=9《晚安忧郁》http://www.zuoan.cn/bbs/dispbbs.asp?boardID=121&ID=33466先来这三本吧,都是精选的书,我试图在找那本有名的《躁郁之心》,好难找啊。
2006年05月29日 13点05分 1
level 2
《生命的重建》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35.htm
2006年05月29日 13点05分 2
level 2
我看过一本《人性的弱点》满不错 不过我记忆力实在是不好 早忘记了啊~~~ 还有啊 一杯酒就能解忧? 我起码得3瓶
2006年05月29日 13点05分 3
level 2
我老公不让我喝,我喝一点就会又唱又跳很疯,不过蛮高兴的。另外强调我的一个观点:确诊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人看卡耐基之类的励志书我觉得反而不好,特别是双向的带躁狂的人。因为励志类的书都主张人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是可以用意志来不断激励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躁狂时本来就自我狂热自我膨胀,看这样的书是火上浇油罢了。抑郁状态下来看励志生书,也是有反作用的,抑郁患者本来就是个“病人”,能够改善到像普通人那样正常快乐生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此类书一再暗示可以通过自我激励(不安于现状、自我施压)来获取成功。患者如果尝试使用书中的方式来激励自己,反而不知不觉中加重了心理负荷。------------------------以上是我的一个观点,大家认为呢?
2006年05月29日 14点05分 4
level 2
就是现在很难静下心看本书,躺在床上大概还能勉强翻十几页看看,真烦纳,很久没看过书了
2006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6
level 1
强推生命的重建,很棒的书!
2006年05月29日 15点05分 7
level 2
躁郁之心中文是繁体版的,香港台湾那边有。
2006年05月30日 00点05分 8
level 1
好 谢谢我要去买
2006年05月30日 01点05分 9
level 2
读后感一:《我们都有心理创伤》,这是一本很浅的书,浅的让人难以致信它是一个留美的心理学博士写的,就像是一些案例的串烧,连稍微专业些的名词都没有。如果你现在读不了深的东西,先把这本易读的小册子读完吧。
2006年05月30日 10点05分 10
level 2
走出抑郁--这本书太棒了,翻译也很棒,所以读起来很爽。专业而全面,但又不会艰涩难懂,我觉得看了以后收获不错。
2006年05月30日 11点05分 11
level 1
这个走出抑郁是外国人写的吗?我要看英文原版
2006年05月30日 11点05分 12
level 1
《生命的重建》 我的哲理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 最有力量的是‘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 每一个人都因为自我憎恨和内疚,产生出很多痛苦。 很多人都认定自己‘不够好’,要知道这只是一个念头,念头是可以改变的。 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憎恨、批评和内疚。 如果把憎恨溶化、甚至可以使癌症痊愈。 如果我们真正地爱护自己,我们的生命便有成就。 我们一定要将过去网开一面,宽恕所有的人。 我们一定要开始学习爱护自己。 我们‘当下’就应该接受自己,对自己满意;这样,我们便走向了积极的一面。 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也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无限好的世界上,一切都很完美,只是生命却在不断地转变。 我们可以说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也还没有完结;一切都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经验。生命永不停滞,每一刻都新鲜。 我们和佛的力量是一体的,这力量使我们能够从心所欲地创造。我们自己的心意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事业。生命里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可以脱离陈旧的一切,让我们就在‘当下’作一个全新的开始吧! 在佛陀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完美的!
2006年06月01日 15点06分 14
level 1
dng
2006年06月02日 10点06分 15
level 2
昨天又看了一本《再坚持一会儿》,是一本自传体的书,强烈推荐!地址:http://book.sina.com.cn/nzt/1090382463_zaijianchi/index.shtml“一个问题女性痛苦的心理破茧历程,一位妻子和母亲发自灵魂最深处的生命呐喊。  一个简·爱似的女孩,童年的寄养生活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痛苦长期困扰着她,一直到自己成为母亲。正是在母亲的位置上,她才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心理困厄,并开始了一段凤凰涅盘般的心理再生过程。她以女性特有的手术刀般的敏感和深刻解剖着自己,在如泣如诉的反思中展示了一个“问题”女性心灵脱困的历程。”=============================这本书带给我许多启迪,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06年06月03日 05点06分 16
level 2
再推荐一本,到网站www.52ebook.com搜索下载毕淑敏的《心灵七游戏》。通过七个简单的心理游戏,帮助你抽丝剥茧分析自己的性格,由其中你能地找到许多微妙的线索,乃至自己许多弱点的由来。很不错的书,温情睿智,毕淑敏几年前的《拯救乳房》也是很不错的医学小说,建议女性朋友看看,会得到一些启示。
2006年06月04日 09点06分 17
level 1
《再坚持一会儿》我看完了,感觉是个很晚成熟的女孩,唉,我小的时候境况和她差不多,但是感受却不一样,她太任性了。
2006年06月04日 10点06分 18
level 2
像那种成长环境的小孩长成那样也不奇怪,加上天性敏感,又没有知心的长辈来引导,只能由着她长成了一种很狭隘的性格。她还是幸运的,能够改良自己的性格,很多人到老了也不见得长进了,“三岁定八十”,一辈子也就那样啦。
2006年06月04日 10点06分 19
level 2
书本当成一面镜子,也照见了自己的许多弱点。
2006年06月04日 10点06分 20
level 1
就是我的成长环境不如她,我才敢说这话,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多少有点跋扈。很多时候,孩子的记忆是由偏差的,她觉得整个世界抛弃了她,其实只是她在放大自己的痛苦,拒绝接受爱,发现别人的关心,不付出,只是怨天尤人的想为何自己得到的那么少。可怜之人必又可恨之处。
2006年06月04日 10点06分 21
level 1
有个70岁的老妇人,每星期固定打一通电话给95岁高龄的母亲,向她请安,总期待母亲能和颜悦色对她说几句话,然而,每一次她都含泪挂上电话。几十年来,她都未间断,一次一次地尝试,又一次一次地伤透了心。“我总是充满同情地听着这位老妇人向我诉苦,也看着她努力试图从孩子和朋友那儿,找寻她母亲所不能给予她的认同。我多么希望在某个无眠的夜里,她能忽然醒悟:自己浪费了一生的时间,在向他人索求只有她自己才能给予的东西啊!”大多数的人不也一样,花一辈子在索取别人的认同吗?。。。。。。其实,生命的欠缺是因为我们一直向别人要自己才能给的东西,比如自信,比如快乐,比如自由,比如安全感,比如心灵平静。不被认同,就有恐惧、愤怒、压力与压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想要高声唱出自己的歌,只能靠自己的声带和咽喉。有掌声固然令人兴奋,但不需要掌声,我们也能唱歌。只有你自己能够唱出自己的歌声。
2006年06月04日 10点06分 22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