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没有什么砾石公路车——gravel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反gravel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1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gravel这种车型忽然间开始被称为“砾石公路车”,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译,“gravel bike”的正确翻译应当是“砾石自行车”,而从来都与“公路”没有任何关系。“公路自行车”的对应名为“road bike”,gravel之所以被称之为所谓的“瓜车”就是因为“gravel”的读音如此。
▲可以看到相当多的品牌官网对砾石车的英文称呼都是“Gravel Bikes”,中文也多称为“砾石车”
Gravel (/ˈɡrævəl/) is a loose aggregation of rock fragments. Gravel occurs naturally on Earth as aresult of sedimentary and erosivegeological processes; it is also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ties commerciallyas crushed stone.
(摘自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对“gravel”一词的解释
所以gravel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就仅有“砾石”这一个含义,这个词从来都没有“公路”的含义,各大国际品牌对他们的砾石车的称呼也是“gravel bikes”,就是很简单的两个词:“gravel bikes”,公路车就是简简单单的“road bikes”,所以完全可以说“砾石公路车”是个错误翻译,
正确的
翻译应当是“砾石车”或者“砾石自行车”。
至于这个错译是怎么来的?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早年间中文自行车圈子尤其是大陆自行车圈子默认将“弯把”这一属性与“公路车”绑定,而最符合我们刻板印象的gravel就是弯把adventure gravel,而这一车型正好是弯把车,进而因为这种错误的“属性绑定”带来了最终的错误翻译。
提到这种错误的“属性绑定”就不得不让人想到之前gravel吧的一张经典老图了
薄荷做过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九宫格
“坦克300也可以是gravel”
▲形 式 定 义 双 自 由
非常非常有趣的一张图
而实际上这张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些东西:“我们说在玩gravel,我们玩的到底是什么?”这推动着我们去关注gravel的本质,而这正是我想要在今天的内容里面去展开的。
加上最近山马和gravel的近乎对立的类似的状况的出现,更加促使我们去思考这样的东西了。
2025年11月09日 06点11分 1
吧务
level 11
之前群友给我看了一个山马吧吧主 @灵山猎魔人 的视频,内容大概是在讲现在的厂商一直在不停地对不同车型去做细化,越来越细化的分类以及对应的宣传,让人感受到厂商想要让消费者尽可能多的买车,尽量做到专车专用,最后的结果会是每个人都有六七台车,而山马是一个极致又不极致的车型,或者说在“不极致”上做到了“极致”的车型,加上各种方面的妥协,比如自身需求上的妥协或者在具体使用上的妥协,最终实现一车多用。
对这个视频的内容我没有太多想要说的,最终他所说的“无论是专车专用或者是一车多用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不要无脑被品牌牵着鼻子走”这句话我非常认可。
▲@灵山猎魔人 他最近的视频的部分内容截图
2025年11月09日 06点11分 2
吧务
level 11
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想这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最后面这里所说的关于“不要被品牌牵着鼻子走”这个说法,回到我们这些个人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关系上,我之前在我自己的一篇杂谈下面看到过一个非常好的评论,我会把原话放在下面,这个评论的大意如下:
“社群中会存在商业化和社区化之间的拉扯,而这种拉扯就是商业化和商业推广的底层逻辑,如果品牌想要在这个社区中获利,那么品牌就必然需要提出让消费者买单的概念,而一个良好且成熟的社群,其组成成员会主动去甄别这些概念对于他们的核心诉求是否真正有所帮助,在自行车社群中这样的核心诉求可以是‘是否真的会让我骑得更快’,但如果社群中的商业化进程显著快于社区化,那么社群成员就会普遍地被品牌牵着鼻子走,进而失去其本心。这也就是常说的某社群被过度商业化或者说被商业化污染了,社群成员变成了纯粹的商家用于盈利的工具”
▲@一只听音乐的八重樱 的评论原文 而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东西
这进而促使着我们去思考、去关注自身真正的想法和真正的需求和诉求,而不应当被商家和品牌牵着鼻子走,不应该被创造需求,也不要创造伪需求。
换言之,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我一遍又一遍地对无数人问过的那个问题:
“你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到底是什么?”
而这个问题,也是我在我的客户须知中不断地一次又一次的强调过的。
▲DJKill’s Workshop客户须知中对于尤其容易被创造出来的数据伪需求的点明和呼吁客户进行思考
我想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只在自行车上出现,哪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们做出每一个决策之前,也应该有这样一个思考和对自己发问的过程:“我到底需要什么东西?”
这很自然而然地就会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其他众多情况和各种各样的由我们所做出的选择和决策,仔细回想一下,你很自然地就会发现自己在生活做出很多决策和选择之前,你自己就会下意识地去对你所需要的、你所拥有的、可能的风险以及可能的收益去进行权衡和互相的比较,并在最终或许在某些地方做出适当的妥协、让步或者在某些地方上一步不退,这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事情。换言之,这就是所谓的“权衡利弊”或者说“博弈”。因为最终的目的始终是“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2025年11月09日 06点11分 3
吧务
level 11
这种权衡以及博弈是广泛存在的,而这种东西不应当被认为是一种坏事,因为在合适的状况和策略之下,这样的权衡和博弈的确可以让个人,甚至所有人的收益都得到最大化。
回到自行车上,我们知道,自行车有着非常非常多的车型以及对应车型的细化分类,Gravel更加是大类车型中细分车型尤其多的一种车型:All road、Adventure Gravel、Race Gravel、Extreme Gravel甚至CX、宽胎Endurance和一部分山地车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Gravel这一大类车型下面的细分车型,而公路车中的大组车还有众多的MTB乃至山马也是这样,而这样极度精细化的分类和近乎“无限细分”的现象的确是近十年来才开始逐渐变多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在上面提到的灵山做的那个视频并没有说错,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车型的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化了。尽管品牌和厂商们这么做也许确实有着商业方面上的考量,我对此保留我的意见,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细分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好事,而绝对不会是一件坏事。
▲Gravel这一大类车型里的细分小车型范围非常广,广义上的或者说定义自由上的Gravel甚至可以包括宽胎Endurance和XC,比如迪卡侬ncr cf或者Giant Defy,这些车可以算是宽胎endurance,但是也可以说是Allroad,前者拥有38c的胎容,而后者拥有40c的胎容
▲Shotwind Rea
lz
eal 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出色Adventure Gravel单品
2025年11月09日 06点11分 4
吧务
level 11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上面所说的问题:你真正的需求、权衡以及博弈。
为什么我会说车型的细化甚至近乎于“无限细分”的现象会是一件好事?因为越细化的车型,在权衡和博弈的时候,你需要牺牲和调节的东西是越少的。
这意味着车型越细化,在某种程度上你的具体的需求就可以越接近那个“和你需求最接近的车型或者产品”,进而可以妥协、牺牲和调节更少的东西就获得最终适合你的车。
当然,这里还需要注意到几个点:“具体的产品”和“大类中的细分小车型”, 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定义、互相归属的。一个新的细分小车型甚至一个新的大类车型在正式出现之前,往往都会有某些革命性或者具有卓越创新性的具体产品展露出了日后出现的新车型的核心特色或者风格,而正是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产品引领着时代以及行业在发展的路上一往无前。
▲Giant TCR,通过独创的压缩几何真正意义上地引领大组公路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所以实际上是有可能出现下面这种情况的:你的细化的需求是超越当前时代的最细化的成体系成规模的车型的,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超越当前时代的、也许可能会在之后开启一个新的更加细化的车型分类的、更加符合你细化需求的某个单品,在这种情况下你去选择这个更加符合你需求的单品,那就不是“选择目前已有的成规模的车型和细分车型”了。
也正如上面我写到的:车型与具体单品是互相定义、互相归属的。具体的单品可以是归属于某个已经成体系的车型的,而那种成体系的车型也定义着对应的具体产品。进一步地,具体的单品是可以超前于当前的时代和超越其归属于的车型的。而这种超越时代的单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品牌方和最终的使用者两方一同成就的。
2025年11月09日 06点11分 5
吧务
level 11
所以实际上是有可能出现下面这种情况的:你的细化的需求是超越当前时代的最细化的成体系成规模的车型的,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超越当前时代的、也许可能会在之后开启一个新的更加细化的车型分类的、更加符合你细化需求的某个单品,在这种情况下你去选择这个更加符合你需求的单品,那就不是“选择目前已有的成规模的车型和细分车型”了。
也正如上面我写到的:车型与具体单品是互相定义、互相归属的。具体的单品可以是归属于某个已经成体系的车型的,而那种成体系的车型也定义着对应的具体产品。进一步地,具体的单品是可以超前于当前的时代和超越其归属于的车型的。而这种超越时代的单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品牌方和最终的使用者两方一同成就的。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什么?
“专注于你自己的需求并去解决,使用、购买你需要的类型的车或者具体符合你需求的某个单品”
这就是我们最终需要做的事情。
那些人们和品牌所想要做的、所想要争论的东西,也许都不是 那么适合我们。
“专车专用”还是“一车多用”?
我想都不是。
我给出的回答是:“专人专车”
这是什么意思?
“专人”在这里指代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产品的使用者,或者说,在屏幕面前看着这个内容的你我。
“专车”在这里指代“仅仅为上面提到的使用者特化的车子”,这里的“专车”并不限定于某一台具体的车,更加不限制车的数量。你需要多少、需要什么,那么对于你来说,你的“专车”就是那台、或者那几台对当下的你最符合需求的车。
▲笔者中学期间骑了六年的车 Giant ATX 777 MY13,在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调节到了符合笔者的训练要求、使用了平把10s mtb套件 以及11-25飞轮,类sts的设定加上平把使当时这台车能够很好的契合笔者的训练和通勤需求
▲笔者自己的Shotwind Realzeal,高度强调了长期的日用性和易维保性,同时也作为笔者一些实验性项目的试验车,如目前正在做的SRAM AXS Pod物理引出魔改
2025年11月09日 09点11分 6
吧务
level 11
我们始终需要注意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好东西不一定就适合你,但是适合你的东西对于你来说就是好东西。
这种理念实际上也与大陆的大部分Gravel玩家的想法和初衷契合,在大陆的自行车社群内,Gravel社群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相比于公路车和山地车社群有着极高的垃圾佬含量以及更高的平均技术水平和折腾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个小社群会比公路车和山地车这两个大社群有着上文中提到的更高“社区化”程度,进而与“商业化”形成更好的一种抗衡和平衡。
“我们折腾这么多去找这么多的细分车型还去分析具体的单品的功能和几何甚至最后去魔改,那都是为了让我们最后获得的东西是适合自己的啊”
在大陆的Gravel社群里面你的确是可以看到这种折腾和高度个性化、高度适配使用者的风气会比其他社群更加显著也更加浓厚。
▲Gravel吧车友使用SprintX车架搭配了Dura Ace R9270轮组和VFV G车把,仅一个操控组件就比车架组要更为昂贵
▲笔者的SHIMANO GRX ST-RX815魔改方案,目前正在绝赞开发中,图为魔改方案中的把堵控制器模型
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与我们在上文提到过的“专人专车”相契合,尽管这种理念在更多的社群乃至所有的社群里面出现会是一件更好的事情,但一种观念的普及也总还是需要那么一点时间的。
而我想,Gravel的本质也许就是上面提到的“关注你自己的需求并解决你的需求”吧。
2025年11月09日 09点11分 7
还有我的事[哈哈]
2025年11月09日 15点11分
level 1
一坨
2025年11月09日 18点11分 8
level 1
是老款山地车换个弯把
2025年11月10日 00点11分 9
那可能得老到上个世纪[笑眼]
2025年11月10日 02点11分
毕竟最早山地车就是公路的车架换了直把和加大宽胎[笑眼]
2025年11月10日 02点11分
level 1
是老款山地车换个弯把
2025年11月10日 00点11分 10
level 1
什么玩意,怎么还有这种吧?!
2025年11月10日 05点11分 11
level 1
万物皆瓜
2025年11月10日 05点11分 12
level 6
美骑网刚更新的快报也显示出来他们专业性越来越差了,就算美利达mission是为了销量妥协增加了胎宽和几何变得更友好,但mission依然是CX而不是瓜。上来就说瓜有点难崩
2025年11月14日 12点11分 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