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流星🌟
马路之流星
Can
关注数: 125
粉丝数: 345
发帖数: 5,860
关注贴吧数: 27
迷你四驱车十字虎(SX底盘19202) 这个车很多国产的以各种颜色乱出,但原车也是漫画里的角色,就是这盒SX底盘编号19202的车,这年头的车盒子里是不带马达的,当然SX这种当年为了稳定性的后置马达宽底盘现在也不怎么流行了。原盒配了比较少见的超大径轮毂配圆孤轮胎。原盒子里就是72mm长轴了,还有不同搭配的齿轮组。
飞镖系列漫画初期主角车“飞镖”(S1底盘19505) 这套漫画的主角机二代在S2底盘各种颜色复活,但这辆搭载S1底盘的初期主角机目前就完全没更新,这盒也是初期出的,,虽然老,这底盘太软,现在来说也没什么可玩性,作为主角机也说说吧。从这盒开始,迷你四驱车带辆小车模的就是这一盒,前后不等宽轻量化三爪大径轮毂轮胎的组合,车身采用了类似前掠翼战机的设计,一切追求结构简单和轻量化。其实,看着也挺有味道的。
漫画版追风箭(TZ底盘19509) 这个也是漫画版的车,我个人是挺喜欢这辆的,虽说是迷你四驱车,但整个车身设计很有机甲feel,总觉得简单加些细节就很丰富,总是想给车身加些枪呀炮呀飞翼呀等等。可惜这车目前都是极之落后的TZ底盘,配了规矩的前窄后宽大径轮毂轮胎。除了车壳,这盒车的行驶组件现在来看实在太落后了。
紫色光蝎号(S2底盘95036) 在《四驱兄弟》第二部世界杯中,中国队的光蝎号因为在动画中是全变色的,实物当然不易造出,所以田宫将这车用S2底盘重出时用了几个颜色,而这盒就是其中之一。对比其它颜色,这盒的板件是最特别的透明件。S2的透明板件极稀有,而这盒原车就有了,还赠中翼,3.5:1高速齿轮组带中径前后等宽黑轮毂紫轮胎,整盒零件我觉得极之友好。但也因为是S2底盘,现在入手听说已不容易了。
是不是最帅的隐者战士格雷呢 我自己加工过的变形金刚G1隐者战士格雷,是不是全网最帅的老d呢?但绝对无法和孩之宝的比,然而我是自己觉得很好的。翻东西翻出来,当时全身污、贴纸残、武器和能量战士都缺。但因为是老d,所以我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以我半桶水的手工看能修到什么程度。 冲动之下就先找能量战士,无耐实在太珍贵,买了一个双脚是打印件的,结果收货时膝关节已崩,用胶布缠上卡进去,两边小腿都崩……玩老玩具,心态要好!调整了一下心情,两天后,决定用镙丝拉碳纤维板,自补双腿。碳纤维板的强度还是极优的,变形把玩都没问题,但当然不还原,只能神似。 然后,武器就直接找箱底零件加胶棒,自己直接加工出一支。而且,要粗,哈哈哈哈哈…… 主体加工思路是利用原件,做得更接近车模就算,但考虑变形需要,全喷也没用,肯定刮漆,于是补色,车窗窗重喷,按车模式样补了窗边,刻线补了尾灯,贴纸用剩余贴纸拼出来,再用贴纸补了中网、车灯。这样竟然帅起来了。 有老玩具的,我觉得按这思路翻新一下,我半桶水的手工,大家笑笑就好哈。
漫画角色迷你四驱车锐鹰(MS底盘18618) 这辆也是漫画角主的主角车,宽体车壳的设计很适合MS这类中置马达底盘,封面以为车身是白色,实则配件出厂是银色的,而且,田宫的银色板件真的是水纹严重,不喷漆没法看。普通前后不等宽大径轮毂黑色软胎由4:1齿轮组带动。就这个样子了。
来自漫画角色的迷你四驱车黑色猎鹰(MS底盘18617) 这车是漫画里的角色了,而这个宽体设计的车壳简直是完美贴合中置马达底盘。整合配料比较普通,普通黑色底盘,4:1齿轮组拖前后不等宽大径白轮毂黑色软轮胎。但这类有角色、配料普通的车型,性价比摆在那里,对新手比较友好。
蛇年限定迷你四驱车(S2底盘95679) 在生肖系列迷你四驱车中,这蛇是我见过最丑的动物驾驶员了,当然这个丑是我很主观的观点。然后还来个S2底盘……有VZ不用,新动物搞个老底盘,我无语。3.5:1齿组,而盒车附带的竟然是套比较抓三轨塑料跑道的灰胎。话说,有人储12生肖的吗?
重新复活的草蜢迷你四驱车(VZ底盘18105) 田宫又搞老车复活了,这辆草蜢又来了,近期刚出的“新品”,但这次当然是新的VZ底盘了,贴纸也是新的材质,前、后不等宽的大径轮毂轮胎也有当年的味道。感觉田宫除了有年份印记的年会车,其它车型无论是通版还是限定,随时都能复活的样子。
丰田牛魔王,GR Supra迷你四驱车(MA底盘18655) 没想到丰田车系这么大力,几乎近代运动车型都来个迷你四驱车版本,什么时候把FT86也出了呢?好吧,说回这辆Supra,车壳就几乎一块,但也与真车线条差不多了,够圆润,没与真车一样前置引擎,反而釆用中置马达的MA底盘来配套,3.5:1高速齿组配中径前后等宽轮毂轮胎。红色车壳如果配辆FT86车壳就是现在MF-G动画主角车的样子了。这Supra车壳一看就有种想帮它镂空的冲动。
美国队的毁灭者(TZX底盘19609) 这是《四驱兄弟》第三部里美国队的战车,也叫超级跳跃者。与第二部那辆相比,这辆的设计很象堆砌,什么“高科技”都塞上车,然而就搞得不伦不类的样子。对比起来前一代跳跃者真的是设计完美。到了这辆倒是配上了TZX的底盘,比TZ多了前后孔位,但这落后的底盘现在完全被新底盘吊打。这盒如果不是作为角色收藏,我觉得毫无是处。
雪花鹰(MSL底盘95469) 这样前卫者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车友叫雪花鹰的,但原盒绿色MSL底盘是比较少见,3.5:1配中径前后等宽轮毂带蓝胎,也让整体配色偏冷。也许雪花鹰的名字,来自于车壳而起的好叫的名字吧。
Z9宇宙领航员迷你四驱车(VS底盘95410) 这辆Z9既然薄盒VS底盘,相信大家就知道是早期没配马达的版本。看封绘我一直觉得这车很丑,但直至看到实物,才知道零件里还有个尾翼,田宫把封绘做错了。而实物加上尾翼后,可见整车釆用了F1赛车的设计元素,十分好看。盒子里还有不同齿组,配上超大径的轮毂轮胎,很好看的车子啊。这盒子封面实在是封绘误终身。
重新复活的流星号(MS底盘18630) 《四驱小子》里俊驱郎这辆流星号是五小强中我最喜欢的,当年T系底盘我买的第一辆迷你四驱车也是这辆。现代化的MS底盘当然也重新复活重出了这辆车,在搭载MS三段式底盘的同时,车壳也重新调整过,分件优秀,有可能是新模具,与MS底盘吻合度很好。4:1大扭力齿轮组推新型前窄后宽大径轮毂轮胎。整车没有什么特别零件,最特别的应该是主角机之一的复出吧。
迷你四驱车三轨塑料跑道及技术组件 迷你四驱车始终属于“赛车”范畴,那么,从以前的野跑进阶到平跑,以至现在的技术跑道,车手的所有改装都离不开应对跑道上不同的技术位,达到又快又稳地冲过终点的目的。在此开一贴,好好说一说我们更易参与且平民化的塑料三轨跑道及其技术点。欢迎各位大神参与讨论。
日本各店家总决赛赛道图 日文我不太会,但这条决定战跑道是在每个有认证跑道的销售点夺得名次的车手,在这条三轨上来个总决战,搞个总冠军。 日常在每个有认证跑道的销售点或比赛,由当地举办,规则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修定,培养到各地的玩家和车手,然后各地各店铺的车手来个官方认证的总决战,这样的模式类似棒球、蓝球等各地联赛之类,让商家有个好项目,让玩家有参与感并有晋升台阶,的确是不错的模式。 纵观这条决赛跑道,有立交、斜坡、跳台、蛇道……等多种技术位,对选手们来说,熟悉的跑道组件而不同的组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可惜国内的商家都只是卖车,没搞比赛,不断沦落了。
第三代《四驱兄弟》初期主角机节拍极速(VS底盘19607) 这辆是《四驱兄弟》第三部主角一文字豪树的初期战车节拍极速,配合了VS底盘轻与快的追求,车身高度设计降低来贴合底盘,而为了降低重心,搭配小径前后不等宽轮毂轮胎,由3.5:1齿轮组带动。可以说是田宫从出品就考虑降重心来增加稳定和极速的理念尝试。而这类早期出品原盒里就不带马达的。
蓝色电镀阿凡达(AR底盘前卫者95268) 这辆前卫者迷你四驱车又叫阿凡达,人气很不错,田宫不断炒冷饭的,这盒就在AR底盘上搞了个很高级的包装,然后用了电镀蓝车壳,电镀银中径前后等宽轮毂轮胎,配3.5:1高速齿轮组,。属于有爱才入系列。
重置的主角机,超级皇帝号迷你四驱车(MS底盘18632) 这辆《四驱小子》动画里四驱郎的第二辆战车,港译超级胜利者,而国内和人家包装原名字就叫超级皇帝号。在MS底盘定型后,这些初代主角机也逐渐在新底盘上重置再出一次,哇塞,这操作简直是让玩收藏的海景房大塌,普通车友哈皮不尽。而从T系底盘重置到MS底盘,新车壳并不是直搬,而是全面修整过模具,有可能是新模具,所以车壳很贴合MS底盘,而这辆分件也极度良心,所有构件都能轻松上色。当然了,主角机的话,普通版很多就没带什么好零件,都是普通底盘,4:1齿轮组带前后不等宽大径轮毂轮胎。这盒防撞杆也是独立件,即使是MS底盘,也能让车主轻松实现动漫里的防撞杆型态。
只有一条彩虹的超跑迷你四驱车(MA底盘18656) 没错,正如标题,这盒车的特色就是车壳上用贴纸实现的那条彩虹,从头扫到尾,这就是特点了。我都差不多想说讲完了……好吧,还有普通MA底盘带橙色板件,3.5:1齿轮搭前后等宽普通中径黑轮毂黑轮胎。真的讲完了。
CS02十字矛迷你四驱车(VZ底盘18104) 这辆是近期新出的迷你四驱车了,CS车系的第二款,整个车壳釆用骨架结构设计,还很有良心地分件出透明驾驶舱,并且有驾驶员。底盘就是普通VZ了,3.5:1齿轮组,但这盒还良心地给了一套适合上木轨赛道的硬胎,配中径前后等宽红轮毂,和土黄的车身搭配,很好看。话说,田宫是换了设计师吗?这车系的车子好看起来了。
启动空气炮吧JB快刀号(S1底盘19405) 当初看《四驱兄弟》以为迷你四驱车只是赛车,闪电跑法、贴墙行走、旋转飞跃我都忍了,但阿J的JB快刀号出场,竟然用“空气炮”……这不科学啊(现在现实中真是可以的,当年的我太无知),电视上配上“嘣………”的音效,简直帅炸了有木有?但是可惜啊,这超帅的攻击方式只有这辆JB快刀号才有,之后的快刀EVO也没这技能了。要有这个震撼回忆,就只能拥有这辆JB快刀号了,但可惜这车没有更新底盘的车型,现在包括这盒,是S1底盘的,这个底盘现在全无竞争力,当年配了小径前后不等宽红轮毂黑轮胎,两组齿轮,附带一个中翼。JB快刀号不贴贴纸的状态有些阿凡达车型的影子。如不更新底盘重出,这车实在没竞争力,而这盒S1底盘的,拥有了就作为惜日“震撼”的回忆吧!
少爷的疾速斧头在MS底盘上再度盘活(18631) 在四驱兄弟的初代主角机里,滕吉的车我最不喜欢,圆圆的一砣,跑起来我老是觉得一个大肥婆在蹦哒,但人家可是主角机之一。这盒在MS底盘上复活的疾速斧头车壳是修整过适合这底盘的,新模具的车壳也改变不了一砣的命运,3.5:1的高速齿轮组也对得起观众,而所配的萤光黄小径轮毂轮胎可能更适合拿来改bmax规格,做降重心。
XTO咆哮机枪冒险号(FMA底盘19451) 这辆迷你四驱车是电影版里的车,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在动画里这辆车高度智能化,会飞跃还能贴墙壁走,为了追它有点象高智能方程式里坏蛋追雷神的样子,武装直升机都出动了,好夸张。实物当然就另一回事了,这盒就是一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角色车子,对比前身S1底盘那辆,这辆用了中径前后等宽红色轮毂软黑轮胎,3.5:1齿轮组。车壳模具是修过的,线条更棱角分明。
红透的樱花雷击迷你四驱车(MS底盘92414) 这辆红透樱花雷击车壳的迷你四驱车虽然叫樱花雷,但这辆配色更偏红和粉。车壳用了红透,而底盘则是一个粉底,搭配出来比粉壳白底那辆更艳。4:1大扭力齿轮组搭配前后等宽大径白轮毂玫红轮胎,如果要搞辆猛男粉的话,这车的配件就很出效果了。话说,女孩子真的喜欢粉粉的车吗?我现在就去找女孩子问问
黑透版新阿凡达迷你四驱车(VZ底盘95648) 这辆其实就是18101的换色版,当然了,用限定编号出,那就一定“有些东西”的了。车壳是黑透样式,贴纸也新设计了一套,这个轮毂是玫红还是粉红?十分少见的原车轮毂配色,而轮胎虽然只是斋黑色,但却是一套很适合上赛道的硬胎,这套中径前后等宽轮毂轮胎就有视觉和实战双重实力。搭配上3.5:1高速齿轮组,这盒实用件和观赏件都可以啊。
奥迪双钻新车的儿童向(up底盘) 看了奥迪的新车,又是以梦之队来炒冷饭饭,这个没什么,新车壳设计我倒是很认同,但看了这个所谓竞赛之名的UP底盘,我实在觉得他们是侮辱了竞赛,但凡设计师玩过迷你四驱车比赛都不会这么整。多层组件的底盘,这个在重量和组合强度上都是对竞赛的不利;在马达上放传动轴,无型中把重心提高,无法做到低重心;中置马达配上轴传动,传动齿的损耗完全没解决;后置马达斜插电池这个奇怪的设计让轴距变长,而重量分布不及MA、传动效率不及TZ;插梢式导轮一下赛道完全就是个笑话……但如果作为儿童玩具,这个设计就无敌了,一看结构就很犀利的样子,不用工具快速组装……其实,何必呢?但看到国内有设计师在探索,还是鼓励一下吧。也许,你玩过后,有的不同见解要来一起探讨或者说教育我吧。
优秀的强化AR雷击迷你四驱车(AR底盘95286) 在所有雷击迷你四驱车系里,这个有前翼的雷击车壳我个人认为是最好看的,但可惜没见出软壳。而这盒限定版就直接配个黑透车壳。这盒最重点的当然不是车壳,而是这个红色强化AR底盘,玩AR底盘这个是值得拥有的,还有前后等宽的大径红色轮胎,磨来跑或做刹车也很好用。这盒车里的做静态或竞速都是属于优秀的。
红色光蝎号迷你四驱车(S2底盘94968) 光蝎号在《四驱兄弟》第二部动画里出场时,在爆发技能的时候车身是会不断变色的,也许这就是“光蝎”的由来。但实物还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变色,仅能做到渐变,也因此,车子实物就直接出了不同颜色。而光蝎号系列还是很良心,4色系列用S2底盘来出,对应现代的改车方法,能摆也能看。这盒就是珠光白车身配电镀红贴纸,3.5:1高速齿搭中径前后等宽轮毂轮胎。并附赠了一个S2底盘的强化中翼。
无比可爱的中国熊猫迷你四驱车(S2底盘18084) 这辆动物驾驾驶员版迷你四驱车“司机”是一只中国熊猫。田宫的人型驾驶员全是要自己上色的,而动物驾驶员去做得极之精美,由我四到动物车开始,这辆是第一批出现的,十分讨喜。除也驾驶员,行驶部分就是现在都有一定战力的S2底盘了,可惜不是强化版,也对,这盒亮点就是熊猫。但那套大径不等宽蓝色轮胎拿来磨薄装竞速车或做胎刹是很不错的。
一辆国外多次拿奖的AR倒跑迷你四驱车 迷你四驱车AR这个底盘正跑拿奖不多见,但倒跑拿奖的我倒是见得比较多,包括我自己装的AR倒跑也拿过奖,是否说AR倒跑比正跑更优秀呢?而FMA底盘也是在多次AR倒跑后推出的,十分优秀,特别是现在玩B-max赛例的,也是前置马达的FMA拿奖多。虽然现在AR玩的人不多,但这辆AR倒跑就权当参考了。
新车壳都炒冷饭之K4皮卡(FMA底盘95163) 这车和常规版本在外包装上差不多的,就左下角多了张贴纸,而里面的不同就是一个电镀银车壳,其他和常规版真没什么区别了。但一个电镀壳,配这直棱的车身线条,又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迷你四驱车B-MAX赛例降重心方案之一 大家应该知道,B-max赛例对零件的加工限制,除了打沉孔、穿轮毂,其它零件几乎不能加工。然而实际比赛中,如果你想通过磨轮胎降重心,这就根本不可能,那怎么办呢?纵观国内外的比赛,以前一直被忽略的小径轮胎在这赛例下,想降重心降离地高度就大派用场了:改小径轮毂轮胎组即可! 而这类轮毂轮胎也不是难得,很多车都是自带的,当然也有零件包,也许,你的工具箱里都有拆下来的因为以前太少人用了。
浅析我有幸得奖的SXX底盘迷你四驱车(季军) 对于SXX这个老底盘,因为其宽体和下出马达的特定性,我是十分喜欢的,但无耐本人技术有限,这底盘从SX到SXX一共玩了6年,各种改法,一共坏掉3个,这次有幸拿奖的这辆车是第4个底盘了。这底盘最大问题是右前车轴位,起跳后落跑道时极易崩,第一个SX时期以为是材质不行,崩后换SXX渗碳材质,但一样崩。后来在GT车队毅指导的指点下,才知道要做右前轴位补强。这里我是拿了一个MA底盘的原车导轮,慢慢磨到刚好套进右前轴卡位,然后点胶水固定。整个底盘是做好这一步之后再做其它的。轮轴是挖了胶片的AO620。车轮用这款中径的,把轴位那个支点磨掉,就能很好地穿过车轴,这样不易把车辆压弯,这车轮对于不会调车轴的我十分友好。轮胎考虑了当时跑道特性,自己磨了黑白配的双色胎装上。这次没有切车头,仅用两片1.5mm的弓型龙头搭在原车头上。导轮选用了13mm的,上层导轮因为当时没有零件,就拿了两个跑过的MA原车低摩擦导轮装上。原车导轮在低摩擦的采用上十分理想。车头前部本来是装了碳纤件的,但试车时有一个上坡位跑道接口有时会卡,又不能要求举办方做什么,别人的车没事就我的车有事?于是反角度装了个AR的原装尾拖板,效果竟然出奇地好,所有跳台车子飞得又滑溜又顺畅!由于车头是“滑板”,完全没办法装刹车,所以这比赛全靠后刹了。车尾是从底盘三点碳纤带出,做了两个刹车位应付当时不同的飞跳和坡度。为了入弯稳定,后面采用了弹簧凤尾,而两层19mm导轮之间装的是S2底盘烈2的车轮加工而成的零件,减少导轮卡跑道的几率。这个车壳没尾翼我觉得会十分难看,也许加了也不怎么好看,尽量吧,反正要加一片碳纤压住波箱上盖防止跳跃过程中弹出,于是顺便加了尾翼。这次实在没办法追那些红银马达,人家又快又顺,我只能绿银暴电硬撑下来,充电充到我手软。这底盘在我手上有机会拿奖,实在已是万幸。提架之前是后提,这次比赛调整为前提了。这个底盘,拿个季军也好,真的不敢再玩了,搞这个我实在是又菜又爱玩。
剃刀尖背野猪号迷你四驱车(FMA底盘18713) 这辆是在初版野猪号基础上,贴近另一改设计稿的版本,银色车壳,碳纤纹贴纸,配上荧光绿的板件,4:1大扭力齿轮组配了套超大径前后等宽轮毂轮胎。这么高的离地对竞速帮助不大,但对比碎石胎,这套更“公路”feel啊。
用MS底盘很厉害的小姐姐是你吗? 这辆额田莓歌小姐姐的车是在2024~2025超速攻略里整版介绍的车,我觉得好奇的地方是车上所用的胶圈导轮、塑钢导轮等这些我觉得不太理想的零件,但这小姐姐组合发挥出来就拿冠军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研究一下的。大家一起探讨探讨,有兴趣也买本书来研究一下。
田宫K4皮卡迷你四驱车(FMA底盘18718) 这个有趣的迷你四驱车皮卡车系在FMA底盘上越来越丰富的样子,这辆K4也是新模具,车壳的设计上分件十分好,稍加喷漆,贴上贴纸就很还原封绘了,这辆由于车壳偏小,更有一种小子穿大鞋的可爱感。但底盘件就很一般了,常规材质底盘搭3.5:1齿轮组和中径等宽黑轮毂轮胎组。这个款式的轮毂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改竞速车的话,从外面把轴心位磨穿,就能很好地穿过72mm车轴。
因获设计奖而诞生的猛石(MA底盘18653) 这辆猛石和滑翔机一样,是因为获得田宫的设计奖而生产的车型。整体线条刚猛,硬派SUV风格,比较特别的是这套底盘板件是萤光绿的,配个灰底盘,3.5:1高速齿搭配中径前后等宽轮毂轮胎,比较常规。
JCUP2023年度静态参赛车赏 在JCUP的比赛里,除了竞速,还有静态比赛的,看谁做得漂亮,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走得动,这很ok啊,于是各种天马行空的车就出来了。在此,一下看看2023的参赛作品吧。谁得奖我真不知道,你来评吧
浅析SXXEVO套件(94780) 在三盒EVO套件里,我个人认为这套SXX底盘的EVO套件是最接近现在的比赛规格的,基本上加个草尾、拖一条雪糕棍、配上尾丁丁、装个马达、搭个车壳,就能在没有立交的跑道上出赛了。当然了,各路大佬肯定会在细节上加料落功夫,但这套对新手真的相对友好了。强化白底盘加上透明蓝的板件让底盘部分视觉饱满,配盒SXX底盘(SX底盘稍调整也能装上)的大型底盘强化玻纤板、低阻9mm导轮,19mm双层大饼导轮、丰富尺寸的铝管、镙丝、低阻力前后等宽色胎、玻纤龙头、2mm碳纤凤尾等,无论是按说明书直装还是拿来改全田车,都十分适合。虽然这个底盘现在玩的人不多,但如果拿SXX底盘来挑战BMAX组别,这盒达成全田规格就十分容易。
VS EVO套件(94734) 对于迷你四驱车的车友,这个VS底盘套件虽然没有马达没有车壳,但相信大家不陌生,毕竟见封面全是专业改件,绝对一见难忘。这盒车以EVO之名而出,其实也不简单,是综合了多位奇冠车手意见、经验所成,对得起EVO之名。虽然所配是玻纤件,但完美解决了VS底盘腰软的问题。玻纤底板还直接加工出沉孔配平头镙丝,车主直接安装即可。前面是低阻导轮配防倾杆,后面双层低阻轻量化滚珠轴承导轮,高速齿配低阻大径等宽车轮组,整车红黑配,极之赏心悦目。但整套套件是基于当年的平跑开发,对于现在有跳台的技术道完全不适应,但是,也开创了技术套件的先河,让新手通过看说明书,组这个套件,对专业组有所了解。对于有动手能力的车手,稍为小改,也能让这个VS套件适应到现在的技术道。
MS EVO套件(95263) 田宫之前就出过底盘套件车,称之为EVO套件。而前两辆EVO套件轴车是参考了历年JCUP冠军车而出的,没错,那两套底盘玻纤板件是综合了之前冠军们的实跑成果而成!而这个方案,到了MS底盘搞这套MS EVO就有点画蛇添足。因为MS的避震玩法是由中国传回日本的,而这套EVO推出之时,实在太急,避震玩法还没横扫,所以还停留在平跑阶段的思维。虽然对比之前的轴车EVO这盒多了几件没什么用的碳纤件,按实际改装整套EVO实际上在现在的技术道完全没什么用,虽然盒子里有低阻导轮、大径等宽低阻轮胎,但即使对应平跑的跑道也意义不大。但说实话,因为套装里除了以上零件,镙丝、铝管等东西实在多,拿来重新运用这堆零件还是值的,特别是做全田车。最没用的应该是示例车尾那个大丁丁,这么重的装这么高完全破坏了车子飞跃时的重心,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
车底改装必备技能之沉孔 因为迷你四驱车比赛赛例里面有一条很重要的:镙丝不能刮到(损坏)跑道!其实也可以理解,刮坏了大家没得玩,但改装时免不了会从车底反穿镙丝,所以,打沉孔就成为所有车手必备技能。无论公开组、BMAX组等,打沉孔这技能都通用。因为田宫碳纤维原件就一个平孔,所以,要用一个大的钻头在你要用的孔位磨出一个斜面,让平头镙丝穿过去安装,沉孔标准是:镙丝入位后不凸出于零件表面,行驶中不会与跑道接触。
终极皇帝号DASH-001(S2底盘18075) 这辆001皇帝号的车是漫画里才有,动画里并没有出现,初始产出是T系底盘的,而这盒是在S2底盘上复刻的版本。但这个复刻车壳调整了很多来适应S2底盘,线条棱角也更加分明,贴纸也釆用了新材质,更靓丽,这个车壳分件也理想,摆静态的话,上色和加灯很容易,相信动手能力强的车友会更轻松做出来。这次搭配了小径不等宽带花纹轮胎,对比T系底盘,这盒重心降低了,也更有真车气息。S2复刻车型大都会带一个附带配件,这盒就带了一个红色的快拆齿轮仓盖,这东西简直是玩S2的福音。因为S2底盘原齿轮盖要拧镙丝,而搭配这套快拆,换齿轮和装不同马达就完全无需工具就能操作了。
凑角色之作AR底盘神剑号(19443) 此车在动画《四驱兄弟》第二部世界杯里属意大利队,有译天马号有译神剑号,因为在动画里,这车有两个特殊技能让人印象深刻。第一个是车头能弹出五把剑来作为攻击;第二个是整个车体后部能随轴扭腰,产生特别攻击气流。然而实物就完全没有这回事,车头能***剑做个样子,但后扭腰就实在没办法在符合赛例的状态下做出。但几年前,我见过惠州苍狼车队的蓝杰大神做出过实物,真的能扭腰能跑,我真的服了,老想看看他底盘怎么搞的。 说回这盒,普普通通的AR底盘角色重生车,3.5:1高速齿轮组搭配普通中径等宽黑轮胎。贴纸是重新设计并制作的,多了亮面效果,倒是底盘,不是普通的黑,而是渗了银粉,略带金属质感。没了。
2024JCUP迷你四驱车跑道赏 因为全世界的迷你四驱车手都会挑战,所以这个每年一换的JCUP跑道也称世界杯跑道。今年的技术位还是离不开双跳台和飞跃点的组合,换道那个大斜坡对速度和扭力以及抓地都有要求。连续几年都是MS的天下,今年我个人期待其他底盘有机会闪耀一下。
四驱车系列的士呈现(FMA底盘92402) 这辆车是在FMA底盘上完全重新模具开发的车型,把丰田皇冠在香港的“的士”(出租车)造型重现,而这盒车里搭载的中径等宽灰轮胎是重点,它在塑料三轨和木五轨上都发挥出出色的抓地力,所以有段时间有些车手要一盒车就为了要使用这套轮胎。而这个车听说还有个双贴纸版本,多了一张有赛车花的贴纸,但我没找到,不知有没车友拥有了呢?
我拿第一个奖杯的迷你四驱车(VS底盘) 自从2014年底再次接触迷你四驱车,是被田宫当时MS、MA的新底盘震撼,原来迷你四驱车一直进化中。于是默默地向附近玩家学习了很久。那时没有那么多套件,全部要自己想办法,看了别人好的结构,车友之间也能得到很好的交流,从而自己再加工出来,或想到什么好主意然后自己加工出来试车。一直到2017年,这辆按当年赛例自己改的VS终于有幸拿奖,当时实在激动,所以这辆车一直按当时状态留着。在此分享一下,希望与更多车友,无论新旧,一起交流。VS底盘是以轻快为重点,虽然老,但当年没有VZ,轻型底盘V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VS不止轻,车头还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顺着车头龙骨用3mm凤尾切了一个斜口的托架,再对着孔位把车头切掉,并在上骨位旁边的翼位对着托架孔位用手钻钻孔,上层再用切出的碳纤边角件对着孔位来磨一片上层加强件,让镙丝穿过,这样上下夹住底盘前部,形成新的车头。因为VS切头后没孔都是自己打的孔,所以同一辆VS,每个车手自己做的车都不一定一样,充满各种样式和长度。用套件的只能根据产品了,但当年个个能动手,实在丰富。因为当时的跑道有大型长坡和跳台,车头底部用了两片1.5mm的雪糕棍,前一片前部磨了一个倒R角,并用砂纸磨滑,一来形成一个滑面避免卡到跑道接口,跳跃落地也不会刹车触地减速,另外也更易调整刹车安装位置。而跑塑料三轨,用有色轮胎磨出来的刹车条十分好用。因为跑的是塑料三轨的跑道,龙头我用了双层1.5mm碳纤雪糕棍组合达到强化效果。而导轮当年只允许使用6个,为了避免入弯侧倾飞出跑道,使用了19mm大饼前导轮,而导轮上面,装了豪2的小径车轮加工而面的顶轨。如果有条件,这结构其实烈2那套渗碳车轮更加好用。当时跑道上还有立交,所以车头还用了5度的角度垫片调整导轮角度。
《四驱兄弟》第二部设定集 也许还不够全,但这是我找的认为比较全面的了,欢迎各路大神补充。
换个贴纸和底盘又水的MK3(MS底盘18627) 这盒MK3极之简单,总的来说叫换贴纸版本,因为全车就一张贴纸新的,但我个人认为颜值是很不错的,普通MS底盘加4:1大扭力齿轮组,也搭配了不等宽大径萤光轮毂和轮胎。配这套新开发的贴纸有种很时尚的感觉。
年少时最喜欢的一辆迷你四驱车“飞镖”(S1底盘) 这车初版编号是19507,后来出了一辆双轮毂版本,包装盒封面有贴纸的,里面多了一套电镀银轮毂,其他组件一样的,编号是94961。这 这车是漫画里的主角机,没有动画,相较于当年的车型,这车整合了前掠翼战机和飞镖的设计理念和线条,整车外观尖锐,视觉攻击力特强,而且小考的外型具备了极之流畅的线条设计,融合了F1赛车概念的精考。窄车身加上可分离的车壳和尾翼位置,让改装组件更易安装。透明板件也能看到齿轮转动的状态。当年小学门口那些没有跳台的跑道,这辆车不同的改装让我输了赢,再改,赢了再赢,享受了一段美好时光。即使到现在,这车壳再配S2、VS、VZ,只要稍加工车鼻,也能完美简易地搭配出B-MAX赛例战车。板件精巧,这车壳板件还搭配了一个小车模,近代还出了S1底盘的红透版,S2底盘的蓝透和烟熏壳绿版。有没有和我一样喜欢这车的车友呢?
田宫水产机之电鲨(SXX底盘95468) 在田宫迷你四驱车系列里,有魔鬼鱼、影鲨等,还有这辆SX底盘开发的电鲨。而这盒是从SX底盘“进化”到SXX底盘的,这样底盘得到强化,而原来的白色大径等宽轮毂改为绿色,轮胎也从原来的黑色软胎调整为更好用的蓝胎,配4:1齿轮组,贴纸材质也做了升级。当然了,随着新底盘的推进,SXX底盘现在也成了让车手挑战的旧底盘了。
#迷你四驱车# 拆解分享一下我的手挫MSL避震车 这辆MSL底盘的车是参加去年的一场公开组比赛中有幸夺冠的。无可否认把MS系底盘改装避震之后对应技术型跑道有缓冲贴地的先天优势,所以近年众多参赛车手选用,但其复杂的加工也让坊间诞生许多优秀改装“套件”。各师各法,各位玩家众多玩法,我个人是不喜欢买套件的,喜欢根据自己对该场跑道的理解来改车。当然了,手工没有数控机器加工来得完美,手挫痕迹明显,但能做出自己想要的结构是极其满足的,在此分享一下这辆有幸夺冠的劣作。把不同颜色的底盘都拿一部分零件,组合出一个多色底盘。避震部分就是常规的切扣位打磨套黑弹簧。这次的龙头选用了田宫的新套件,因为要组的是全田,这样简单快捷加便宜。但这种龙头后来另一辆车用,发现黑色盖的比这种透明盖的还好,更顺畅。导轮选用19MM大饼做下层过弯,这种大饼比较耐撞,不易变形。17MM做上层防倾。前部分拿凤尾装上龙头对孔对位做前底托,把车头的塑料切掉。这种凤尾改龙头底托后,验车时发现超长,于是又磨掉少许,刚好上坡时有两个平面,而贴地面磨了个倒角并用砂纸磨滑,避免卡到跑道接口。那条得一半的雪条棍是用来调节前刹车高低的。刹车可以装在这里,如果太低可以拆掉这个再装刹车。但这次比赛试车后没用前刹。底托两边也切了一些,因为这龙头较高,我的导轮是上下分装拉大距离,切少许底托避免和导轮干涉,并保证装导轮的强化镙丝那个大头没机会卡跑道。因为比赛的跑道没有立交,所以车头就用了3.5度的角度垫片。保证不飞出跑道的前提有更多速度。车尾是鱼尾加荡丁。这个接车合做的荡板还是惠州苍狼的车友星霖送的,这个也是我目前唯一下个荡丁了。而后导轮这次就选用了旋风式带低摩擦边的款式。这种导轮装车头极易变形,但为什么选这个,因为后导轮受冲撞的力比前导轮少许多,而且为了过弯稳定用了双层次,而这个款式是相对便宜的,穷人家做全田还是要算经济帐。两层导轮之间那个黑碟也是为了减少挂跑道壁的机率。鱼尾自己加工其头并不难,难就难在要在试车中调节力度。鱼尾的优势我觉得还是可观的,后放导轮和挂跑道壁时可以快速落回跑道,还能顺便做防挂避免底盘引车轮之间的空隙有机会因落点不正卡跑道壁。所以,这辆做了鱼尾就没有装防挂了。后拖板装到后期我已没有田宫的碳纤件,而比赛也临近了,于是玻纤件用上,其实这个位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用碳纤。而刹车当时棉刹要前后,轮胎做的刹车反而用后刹就效果不错,于是胶水粘轮胎皮用上。做避震车少不了前后段底盘的底托。又是因为做全田要算经济帐,这两个底托其实很费件才能加工出来,于是我又用玻纤件了。这次做了前提架,而安装后做缓冲的就剪了两个小方块海棉。田宫这海棉很不错,被我调车时扯来扯去很多次都没事。整个前提架因为不是什么受力位,于是,我又只好玻纤件了,倒是拿切出的碳纤雪条棍强化了一下连接位。而车壳自己想做个中国水墨风的感觉,于是手涂加直喷了。取下车壳的样子,五彩缤纷(乱七八糟)。传动系统完全没有做什么特别加工,仅传动齿轮塞了520进去。轮軗这次是反装的,理论上这样可以把轮子重心大的一面更加靠近车体,重心更集中。而前后不同材质的硬轮胎是为了过弯横向阻力更少,但这样也有劣垫,起步抓地力会弱一些。用72MM轴装好,后来又垫了1MM铝管和垫片调位。装轮子建议大家还是搞个装**和拆**,这样比较容易调节,车轴也能装得比手压正一些。大跑道还是得上红银啊,越拆越散。但这就是我这辆车当时参赛的装车思路了。最后,附一张有幸得奖的照片。有机会见面的话,希望各位大神多多指点交流,分享乐趣,共同进步。这个是我常用的切底盘切碳纤件的工具,带个砂轮磨头,国产货,很好用。
贴地飞行的力高霹雳(SX底盘19608) 我觉得这车的中文名字有点拗口,但车型是我喜欢的车型之一,无奈SX这个早期宽底盘几近淘汰。说回车子,这盒底盘和车壳都是黑透,装好后可以看到齿轮运转,这感觉机械男看了舒服。而设计上,低矮车壳配上宽底盘,再搭配一套小径不等宽轮胎和3.5:1(包装里两套齿轮组可选用的)齿轮组,整车设计和给你的配件都是朝着低重心高速跑的思路。这合比较难搞的地方与所有SX系底盘一样,因为原车就是72mm车轴,想打穿轮毂中心点胶水固定车轮要比较小心。但从配件上看,这套轮毂从外面磨穿来点胶水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换套窄的小径轮毂轮胎,估计整车更潇洒!
满身肌内的皮卡(MS底盘18619) 这辆皮卡是众多车型中外观比较特别的,充满肌肉的线条,而主色也用了很有力量的水泥灰,加上皮卡带尾翼,有些美国file。但除了外型,底盘件就毫无亮点。普通MS底盘配4:1大扭力齿轮组,还有一套前窄后宽的水泡轮胎。这肌肉外观说新不新,说怀旧又不够旧,可能要做外观的车友搞个高达的炮进去,扫个伊拉克成色才能打救了。
赤燃公路(VZ底盘19802) 这辆在动漫设定里是那辆圣灵勋爵的对手,这系列车都是基于VZ底盘开发的,这辆车的附带组件是低摩擦的红透组件,特殊条件下会发出光芒。而装于车壳上层的红透导轮有个特殊角度,我现在都不理解这玩意,因为实际竞速赛中,这些全是鸡肋,也易坏,花这心思还不如装套低摩擦滚珠轴承导轮来得有效。随车也没什么特别零件了,那新轮毂做静态应该有点见地,但竞速就太重了。四舍五入,这车在我眼中没什么搞头。
拆析我的AR倒跑得奖车 这辆车能得奖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当时准备退坑了,和车友提前两天去跑道试车,他说这底盘头断了不要了,我一看,还是个强化底盘?于是我看了看,就要过来,心想从没玩过倒跑,这底盘把断的地方切了,加上我的剩余零件,应该能组辆AR倒跑玩玩的,没想到那场比赛,我的MSL飞出去了,撑到最后的却是这辆开赛前两天临时拼装的AR倒跑。今天就分拆一下,与各位车友交流学习!
SXX底盘猎隼(95467) 猎隼初期是出于漫画版和SX底盘,而这盒95467编号是SX强化后的SXX底盘上重新出的,整体上除了底盘,还有大径等宽轮毂轮胎也从原来的普通件升级,黄色的轮胎对于跑道更有用,毕竟磨成刹车条用也行。对于SXX底盘,这车对比最初的黑灰底换成这个红底,我觉得更好看了。毕竟,SXX的宽底盘和下换马达是一种神奇的魅力。
软壳TRF真实系拉力赛车(MS底盘18613) 这辆是MS底盘初期出产的,田宫在迷你四驱车上尝试真实系车辆的产品之一,这车壳和早期的圆弧式前段十分般配。而这个车壳针对轻量化而配了软壳,这个车壳在手艺人的手上能玩出花来。行驶系是3.5:1的高速齿配了一套小径轮毂轮胎,原车配件就搭配出轻量化、低重心的效果了。
有些华而不实,韩国限定红黑滑翔机(FMA底盘92448) 对于企划版的车,其实我的态度是比较友好的,因为有说明书,这辆看不下去,是因为目前到手价不友好,如果和其他企划版一样水位,我觉得才是合理的。对于FMA底盘,这样搭个基础很象那么一回事,但一下跑道,红银马达搭配玻纤就很多问题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