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xhxsahz wsxhxsahz
关注数: 427 粉丝数: 352 发帖数: 7,931 关注贴吧数: 1,445
本人对汉不张弓测力法和宋张弓测力法的一个粗略换算法 之前看过英金山水的《中国古典传统弓折算磅数考》,里面认为张弓测量弓力法所得弓力=(不张弓)尺张测力法所得弓力*50%。 本人觉得不是这么算,想了一个粗略的换算,不知道可不可行。 汉代一尺为21.35——23.75cm,取中间数22.55cm,3汉尺67.65cm,4汉尺90.2cm. 宋代一尺为31.68cm,3宋尺95.04cm,3宋尺相当于4.2汉尺,粗略按4汉尺算。 《中国古典传统弓折算磅数考》中提到‘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这是东汉也就是郑玄时代测量弓力的方法,可以认为是春秋战国到隋唐,中国境内一般条件下的测量弓力方法,其步骤是:弓力测量需要将弦卸下,用一根绳子穿起两梢,在绳子下每加重量一石,弓张开一尺,加两石,张两尺,加三石,张三尺。这种测量方法,有别于我们今日将弓箭上弦后,依靠测量尺在弓弦加挂重物的张弓测量弓力法,汉代测量弓力的方法是一种不上弦直接测量弓力的方法,可称之为不张弓测量弓力法,或简称“尺张测力法”。 按这个算法,接下来就是加四石,张四尺,加五石,张五尺。 弓上弦,相当于用先将弦卸下,用一根绳子穿起两梢,加装重物,让弓达到拉距2汉尺,弓把和两梢中心点间距1汉尺,然后上弦。这样上弦后弓身受到的力相当于不张弓测量弓力法拉开2汉尺时弓身受到的力。接下来按照宋张弓测力法,开弓达到拉距三宋尺,这相当于继续开弓,再多张开了3汉尺。也就是宋张弓测力法三宋尺时的拉力大约相当于汉张弓测力法五汉尺时的拉力,相当于汉张弓测力法三汉尺时的拉力的三分之五倍。 战国时的庄子曰:以十钧射者.见天而不见云.以七钧射者.见鹄而不见鶬.以五钧射者.见鶬而不见雀。《晋书》:隆募能引弓四钧、挽弩九石者取之,立标简试。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 参考战国和晋朝,可以猜想中间的汉朝时步弓可以达到拉力四钧。 汉一斤约250g,一钧30斤,7.5kg。四钧30kg,三分之五倍就是50kg。 宋代一斤约640g(一斤从北宋初660g降到南宋末633g,以宋朝中间一个时期出土的样品为标准),弓弩拉力一石为92.5斤,59.2kg。翠微先生北征录记载南宋初的宋军步弓拉力一石、一石一斗、一石二斗,59.2kg到71.04kg,并认为这些是废物(因为弓力大,不容易瞄准控制,这跟吴氏兄弟认为凭着宋军弓力大、可以齐射来远距离破甲的思路正好相反),建议把弓力降到八斗到一石,也就是47.36kg到59.2kg。 这么看来,汉军和宋军的弓力没有想象的这么大。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