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1987 Friend1987
关注数: 1 粉丝数: 12 发帖数: 3,285 关注贴吧数: 3
Peter Pan   第一章 彼得·潘闯了进来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所有的孩子很快都知道他们将要长大成人。温迪是这样知道的:她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在花园里玩,她摘了一朵花,拿在手里,朝妈妈跑去。我琢磨,她那个小样儿一定是怪讨人喜欢的,因为,达林太太把手按着胸口,大声说:“要是你老是这么大该多好呵!”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可是,打那以后,温迪就明白了,她终归是要长大的。人一过两岁就总会知道这一点的。两岁,是个结束,也是个起点。  当然罗,他们是住在门牌十四号的那所宅子里,在温迪来到世上以前,妈妈自然是家中主要人物。她是个招人喜欢的太太,一脑子的幻想;还有一张甜甜的、喜欢逗弄人的嘴。她那爱幻想的脑子,就像从神奇的东方来的那些小盒子,一个套一个,不管你打开了多少,里面总还藏着一个。她那张甜甜的、逗弄人的嘴,老是挂着一个温迪得不到的吻,可那吻明明就在那儿,就在右边的嘴角上挂着。  达林先生是这样赢得他太太的:她还是个女孩的时候,周围有好些男孩,他们长成大人以后,忽然一齐发现他们爱上了她,于是他们都跑着拥进她家向她求婚;只有达林先生的做法不同,他雇了一辆马车,抢在他们头里来到她家里,于是就赢得了她。达林先生得到了她的一切,只是没有得到她那些小盒子最里面的一只和那个吻。那只小盒子他从来也不知道,那个吻他渐渐地也不再想去求得了。温迪心想,兴许拿破仑能得到那个吻,不过据我估摸,拿破仑必定试图求吻来着,可是过后却怒气冲冲地甩门而去。  达林先生时常向温迪夸口说,她妈妈不光爱他,而且敬重他。他是一个学问高深的人,懂得股票和红利什么的。当然啦,这些事谁也搞不清,可达林先生像是挺懂行的,他老是说,股票上涨了,红利下跌了。他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就像随便哪个女人都得佩服他。  达林太太结婚时,穿一身雪白的嫁衣。起初,她把家用账记得一丝不苟,甚至很开心,像玩游戏一样,连一个小菜芽都不漏记。可是渐渐地,整个整个的大菜花都漏掉了,账本上出现了一些没有面孔的小娃娃的图像。在她应该结账的地方,她画上了这些小娃娃。她估摸他们要来了。  第一个来的是温迪,接着是约翰,随后是迈克尔。  温迪出生后一两个星期,父母亲不知道能不能养活她,因为又添一张吃饭的嘴。达林先生有了温迪自然是得意非常,可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坐在达林太太的床沿上,握着她的手一笔一笔给她算开销账。达林太太带着央告的神情望着他。她想,不管怎么着也得冒一冒风险看,可达林先生的做法不是这样的。他的做法是拿来一支铅笔一张纸算细账。要是达林太大提意见搅乱了他,他又得从头算起。  “好了,别插嘴了。”他央求说,“我这儿有一镑十七先令,在办公室还有两先令六便士;办公室的咖啡我可以取消,就算省下十先令吧,就有两镑九先令六便士。加上你的十八先令三便士,合计三镑九先令七便士,我的存折上还有五镑,总共八镑九先令七便士--是谁在那儿动?--八--九--七,小数点进位七--别说话,我亲爱的--还有你借给找上门来的那个人的一镑钱--安静点,乖乖--小数点进位,乖乖--瞧,到底让你给搅乱了--我刚才是说九--九--七来着?对了,我说的是九--九--七;问题是,我们靠这个九--九--七,能不能试试看对付它一年?”  “我们当然能,乔治。”达林太太嚷道。她当然是偏袒温迪的,可达林先生是两人中更有能耐的一个。  “别忘了腮腺炎,”达林先生几乎带点威胁地警告她,接着又算下去,“腮腺炎我算它一镑,不过我敢说,更大的可能要花三十先令--别说话--麻疹一镑五先令,德国麻疹半个几尼,加起来是两镑十五先令六便士--别摇手--百日咳,算十五先令。”--他继续算下去,每次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不过最后温迪总算熬了过来,腮腺炎减到了十二先令六便士,两种麻疹并作一次处理。
自由写 自由写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欢写自传,将自己的故事公之于众,以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同情,我即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之所以现在就将它记录下来,在我年轻而且毫无名望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它,我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到人们的同情或者关注,但我知道将来会有人愿意看它——在我成为一个神秘的名人之后。我是如此自信并且自我狂热,这些让人们现在还轻视不屑的毫不实际的念头却最终会将我引向一个令许多人瞩目的位置。虽然我确定自己一直都会隐藏在荣誉和文字背后,但就让这篇自传满足一下我不愿压制的虚荣心吧,也让将来愿意热爱我的人看到我更多的故事和经历。我是个对情绪和经历容易健忘的人,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月前我曾为某件事而深深地苦恼或伤心,一个月后我很可能就无法再从记忆中了解到当时的真实感情了,也无法描绘出当时的心理细节。从某方面来说这不是个好习惯,它很可能会使我的老年生活变得无趣而单调,一个只能躺在床上或躺椅上的老太太回想不起年轻时精彩的故事,实在不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也正是因此我才更想把正在经历的事情写下来,包括当时的心理状态,好在我老得无法动弹之时,还有纸上的回忆可以用来消遣解闷。还未进入18岁的时候,我就独自一人留在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在行动上走到一个离家如此远而且陌生的地方,在这里我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但新的生活就摆在面前,它让我兴奋且激动,这些我都不愿再多讲,因为我躁动不安的心早已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已经开始策划着更深刻更能让我激动起来的事情。现在是2005年的11月份,大约十多天前,我已经第五次搬家到双榆树榆苑公寓来了,我是个不安分并且对住处十分挑剔的家伙,总是无法在一个地方停留得太久,但我想这次可能会多留些日子,因为这里让我过得比较舒适,房子的价格我也还可以承受得起,而且一想到我堆聚在床底的一大堆行李,我就再也没有搬家的念头了。在这里我遇到一个名叫俊之的女孩,她善良且有思想,我们都是热爱文字的人,并且我相信从一开始,我的真诚打动了她,所以她后来才会告诉我,在未遇到我之前,她甚至已经打算不再用心交朋友了。这点我可以理解,因为她来到北京后受到过朋友的欺骗和冷漠,这对于一个重视感情的人来说,是很严重的打击。我有幸认识她并且得到她的信任和友谊,因为她好的品格深深影响了我,在我现实的人生中,她是第一个让我感到美好和感情真正存在的人。虽然一直以来我内心坚信它们的存在,可是却从未看到过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是什么样的,反而我得到更多的是谎言和黑暗。虽然仅仅是十多天的时间,但我已经开始学会更多地给予别人以关爱和宽容,当我发觉到这一变化时,不觉吃了一惊,和谐的环境可以将一个内心向善的人引入一个怎样圣洁的心灵世界中哪!那残酷且充满欺骗的社会虽然不能将向善之心引诱进自己的巢穴,却可以通过对它的压榨和侮辱使它痛苦无助。我现在正是这样的情况,所以俊之的出现让我感激上苍的仁慈,更让我坚定信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