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元贞茶社 信阳元贞茶社
茶,一片树叶而已,却包罗了人间万象。
关注数: 536 粉丝数: 1,137 发帖数: 6,351 关注贴吧数: 53
醒茶洗茶乎(转)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唐.元稹“宝塔茶诗”) ------------ 一泡茶,从生于泥土砂岩、长于山尖云雾,历经与母体的分离之痛,再到受炒蒸压揉,缩了身心,卷了言词,沉静而睡,藏一世情愫,如安静入眠的婴儿般,只待再度重现欢颜。 她沉睡了多久?又梦了几千回?她会不会如己般思考遇见的人儿,是刚毅果敢,还是柔情似水? 手抚茶儿,同见证了时光荏苒的她对话,所需做的就是如何将她唤醒,如同清晨唤醒沉睡的幼儿,轻抚?亲吻?如是醒茶,不似唤儿?入心于此,怎能忍心醒茶之时猛冲浇淋。 茶,几经辗转,当再次展现宠幸她的人儿面前,历时或长或短,尘土杂气沾染亦在所难免。 洗茶,为茶儿沐浴淋淋,洗去一路风尘,一如美人般,总希望自己以最美的容颜呈现。 醒了茶儿,润了“佳人”身心,又为给坐等品茶的人儿一个静下来喝到茶的 “一休” 间隔,一如“一念”的距离。一念前,茶是茶、水是水;一念后,茶是水,水是茶。一念,一呼一吸间,静虑入定,只待茶水入心。 当你在“醒茶”,你已在与茶第一次的交流;当你在“洗茶”,你是在为“茶为你所用” 完成一个虔诚的仪式。 洗了茶,稍待静止一分钟,给茶儿从外到内的缓慢浸润的时间,如柔美的体操运动员做好了充分的热身,她会尽展华美、为你更浓情的释放。 你不得不惊叹,茶,沉寂于瓮,复活于水,从此长驻吾心,她的生命已在自己的生命里延续。。。
@元贞致———团购的吧友们(我的亲们) 昨日下午,元贞已将亲们的茶以及元贞满心的祝福送上幸福的快递车上。敬请大家接收。 今天发帖是有些后续的事情和亲们汇报交流一下。一、这次团购的很多吧友是第一次来领略在信阳毛尖风情的。但是元贞担心第一次亲密接触,由于大家不了解她,而不小心被她扎了口,先提前介绍一下这位美人的性格。 信阳毛尖因为独特的气候和炒制方法可以称为“炒青”或者“烘青”。有人形容饮信阳毛尖如同品味生活:先苦后甜@万事通就是我 。的确信阳毛尖入口的微苦涩就是信阳毛尖的口感特征之一。所以很多第一次的亲们,别惊慌。咱们学习@寻茶问器。闭上眼睛开始追寻那一闪即逝过后的回甘以及满口的香甜。当您噙上一口与口中,略停留几秒后咽下,那满口的生香会告诉你,入口的了解和等待是多么的必要。二,“浓妆淡抹总相宜”是指一位天生丽质的美女也需要妆容来锦上添花。那一杯好茶,也需要正确的冲泡。@风吹雀雀凉1 @邹氏私房茶 信阳毛尖是未发酵的绿茶,春天采其娇嫩的芽叶炒制而成。所以她怕高温,怕盖捂。她需要90度的水温来舒展她的身姿,她需要白色的瓷器来衬托她的肌肤,她需要透明的玻璃杯给她展现的平台。当然她内心更渴望山泉水来洗涤她的一切。三、这次团购的亲们,大家打开包裹的时候会发现有个小茶盒里面的品尝包,这个品尝包和亲们团购的茶是同一款茶。茶有茶的美,但是茶毕竟是口感性的一种饮品和保健品。地球人都知道“众口难调”。元贞一直努力的做茶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上咱们信阳毛尖。但是地域茶文化的不同,很多的朋友还需要时间去了解和适应她。所以请您先品尝品尝包。如果这位美人打动了您,您愿意留她为您茶案添香。那就是这位美人最佳的归处了。如果您真的被她的美丽灼伤,那请您第一时间联系元贞。元贞叨叨完毕。最后元贞祝各位吧友生活愉快,万事如意。并祝我们信阳毛尖另一位节操制作人简淡淡,团购圆满。 大美信阳,大美茶乡欢迎您
高山出好茶《三道湘》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几乎是所有的茶人也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 那么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 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 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 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高山茶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 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高山茶的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 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高山茶的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 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 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二、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茶就香高味浓。 三、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 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 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800米之间。海拔超过10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有一些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高山茶与平地茶品质的区别: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一、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二、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高山出好茶(三道湘)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几乎是所有的茶人也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 那么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 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 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 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高山茶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 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高山茶的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 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高山茶的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 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 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二、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茶就香高味浓。 三、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 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 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800米之间。海拔超过10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有一些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高山茶与平地茶品质的区别: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一、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二、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民国时期银元购买力(20--30年)   20世纪头30年以银圆为本币(1根金条为10两,1两黄金相当于大约100银圆,1银圆大约等于0.7两白银)   从1912年到1936年24年间,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升降平缓、浮动不算大。   蔡元培和鲁迅所活动的时代,主要在这24年之间,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银圆,而不是后来的纸币;所以,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银圆时代”。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20年代初,市场上通用的货币以银圆、铜钱为多,而纸币(国币或兑换券)信誉不佳,还并未成为正宗。   20世纪头30年(1900-1930),以银圆为本币(银本位)的币值是比较坚挺的,没有此后40年代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那样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因此可以对银圆的实际购买力有相对稳定的描写。   以抗战前一年或通行法币前夕(1936年)的1银圆折合今人民币30元,作为换算的基准单元。   1911-20年间,上海的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间,在上海的大米价格为每市石(160市斤)9.5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间,在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60市斤)10.2银圆,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今(2007年)人民币36—40元。
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划分,有的根据茶叶外形来划分,有的按初、精制情况划分。当然,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地为安徽、河南、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保健。市场上常见的名优绿茶有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红茶 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发酵、干燥。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所谓发酵,其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 我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1875年,工夫红茶制作方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大力发展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于安徽的祁红和云南的滇红早已名扬海外,享有盛誉。 市场上主要的红茶有祁红、滇红、川红、金骏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等。 青茶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其外形色泽青褐。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传统工艺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韵味。乌龙茶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因品种上的差异,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类。 闽北乌龙: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 闽南乌龙: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铁观音。 广东乌龙:主要有广东潮州地区所产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最出名。 台湾乌龙:主要有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绒毛多的品种,如福鼎大白茶,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 市场主要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黄茶 黄茶的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黄茶主要的代表名茶有蒙顶黄芽、黄山黄芽、君山银针等。 以上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总之,中国茶类繁多,消费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不同的季节,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茶。
“六安瓜片”的冲泡与品尝(淡淡瓜片香) 1、茶具:茶具不宜过大,茶具过大不仅浪费茶叶,而且由于冲泡开水多,载热量过大,容易烫熟茶叶。茶叶易变黄,茶汤也易变味。茶具以瓷盖碗、瓷杯最佳,玻璃杯次之,其他茶具更次之。 2、茶叶:每杯茶用量5克左右,加减视茶具大小。 3、冲泡:六安瓜片冲泡的开水温度为80°-90°,不宜超过90°,一般可视茶叶老嫩而定。嫰茶以80°为宜,老一点的茶冲泡开水的温度可适当高一点。冲泡前,先用少许开水温润茶杯,特别是秋冬季节。再放入瓜片,注入少量开水,水量以漫过茶叶为宜。轻摇盖碗或茶杯,好让瓜片在微温下先苏醒,好让瓜片的香气充分发挥。半分钟后再注入开水至7-8分满即可,如果是有盖的茶具可加盖5-10秒,这样可以聚集香气。 4、品尝:当茶汤温热不烫口的时候,就可以品尝啦!品尝前先用杯盖轻轻拨开刚刚舒展的叶片,用鼻子对着杯口深吸,你会顿觉茶香袭人、沁人心脾。再小口品缀,茶汤入口后,让茶汤与味蕾充分接触融合。在慢吞慢咽间,慢慢品味瓜片独特的清香。头道茶着重品尝瓜片的清香与鲜美,饮至三分之一处(品瓜片不宜一次性饮干),再续加开水,此为二道茶。二道茶味正浓,入口饱满,层次感分明,回甘明显。稍停顿感浑身舒泰、口颊留香。饮至三道后,一般茶味渐淡
信阳毛尖的特征 香气: 信阳毛尖的香型分为: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清香型、熟板栗香型。 香气的优劣:纯异:香气纯正,没有异味为好;反之,为差。如烟焦,酸,霉陈,鱼腥,日晒,闷,青,药,木,油气等。 香气的高低:浓,鲜,清,纯,平,粗。 香气的长短:香气纯正,以持久为好,气味不纯,则存在久品质愈差。 滋味: 茶叶可感滋味:涩味,主要是多酚类物质作用的结果。 鲜味,主要是氨基酸作用的结果。 田醇味,主要是可溶性糖作用的结果。 苦味,咖啡碱、花青素作用的结果。 茶汤滋味分:浓烈型、浓醇型、醇爽型、醇和型、平和型、淡薄型。 滋味的意义:浓:指浸出的内含物质丰富,汤中可溶性成分多,刺激性强,富有收敛性。 淡:内含物少,淡薄缺味,但属正常。 鲜:与爽口感相似,似食新鲜水果感觉,清愉爽适。 醇:表示茶味尚浓,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强。 和:表示茶味淡,物质不丰富,刺激性轻而正常可口。 苦:是差汤滋味的特点。茶汤入口先微苦后回甘很甜,是好茶;先微苦后不苦也不甜着次之;先微苦后也苦又次之;先苦后更苦更差。 涩:有麻嘴,紧舌的感觉,先有涩感后不涩的属于茶汤滋味的特点,吐出茶汤仍有涩味的才属涩,表面品质差。 粗:是指粗老茶叶有以苦味为主的苦涩味,舌面感觉粗糙。 异:属不正常的滋味,如:酸,馊,霉,火焦味。
转几个笑话给吧友开心下 ★ 【妻与妾的笑话】 员外纳妾,与妻妾约定:晚餐喝红酒与妾住,喝白酒与妻住。第一晚员外说:刚买一瓶红酒,我想尝尝;第二夜又说:昨晚的红酒不错,今晚再喝一点;? 第三晚说:朋友说红酒利于健康,我还是喝红酒。其妻大怒:天天喝红酒,难道留着白酒招待客人? ★ 【驴】 种地时,儿子负责把握方向,父亲拉着驴走,每次儿子套好车,跟前面的父亲说:“爹,走吧”,父亲就拉着驴向前走,日复一日。一天,父亲没来,儿子一个人套好车后,不论怎么赶驴,驴都不走,儿子气急,突然冷静下来,高喊“爹,走吧!”驴缓缓前进。 ★ 【作风与经济问题】 纪委书记上电梯,一美女酥胸紧贴其背,书记闭眼享受,出电梯后就发现屁兜里的钱包不见了。书记破口大骂:他妈的,我搞了这么多年纪检工作,我就知道作风问题的背后一定有经济问题!? ★ 【恋爱吹了】 姑娘和小伙彼此相爱,感情渐浓,却始终未越雷池一步。姑娘最先忍不住了,送给小伙一枚精致的安全套,以此暗示。不料,第二天小伙提出分手。姑娘悲痛欲绝,后悔莫及。而此时,小伙正在向他的哥们控诉:这女的太特么人精了,想分手却不正面跟我说,送个破气球暗示我吹了,MD,吹了就吹了。 ★ 【这个段子很搞笑】 组织部来考核干部,要求提任干部朗读以下词语:嫖娼、觌氅、餮鼗、曩磲、蕤颥、鳎鹕、鲦鲻、耱貊、貘鍪、籴耋、瓞耵。被考核几位全傻了眼,目瞪口呆!组织部长语重心长地说:看看,是不是发现自己除了嫖娼什么都不会?同志们啊,一定要努力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否则是会出问题的。
茶叶术语 01、茶性: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02、茶质: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0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分为扬、平、沉等 0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0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甜 0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0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0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0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锁喉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冲泡或储藏不当产生的茶水分离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9、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陈韵:经岁月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21、香气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22、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23、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24、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25、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26、药香:百年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最高表达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