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文远 张辽文远
关注数: 4 粉丝数: 3 发帖数: 2,910 关注贴吧数: 29
侠之大者(转贴)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是李白《侠客行》中的名句,文坛大侠金庸的同名大作也正是由此诗得名.中华的侠客文化由来已久,其实从文化背景来看,武侠应当是占中国文化不小的一块份儿,鲁迅写《流氓的变迁》的时候就把这个历史小小的回顾了一下,其实从《史记》中就开始了武侠文学的起源.后来唐代的笔记小说,宋的话本到最后明清的小说,笔记中无不涉及武侠.中国侠客的传说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李白《侠客行》歌颂的就是协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侠客朱亥和侯嬴.在那个乱世中,儒家文化和其他诸子百家处于同等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并没占统治地位,所以游侠击剑的江湖客并没成为统治阶级约束的对象.相反的贵族官宦们反而大量的豢养这类江湖门客以扩充势力,而对于主君的恩养,门客们往往尽忠到底以死相报. 台湾大宇著名的轩辕剑系列的第I,II部和外传《枫之舞》和近几年大陆的新游戏《春秋英雄传》等作品都是描写这一历史时期的侠客故事的.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豪侠们我行我素,可以同王孙公子共饮;可以同贩夫走卒畅谈.他们没有明确的戒律,似乎只有不欺良善一条而已.为了匡扶正义,侠客们可以上诛昏君下斩谗臣,根本没有什么权势可令他们屈服.由此看来这种原始的侠众道精神,倒是最符合侠客精神的本质了. 结束了长期战乱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来治国,严酷的法令和剥削将百姓压制的难以生存.又是侠客英雄们揭竿而起,陈胜,吴广乃至其后的项羽刘邦起事之初无不是得到了地方豪强势力的响应.就历史记载,汉高祖刘邦本人就是一个"流氓"出身的亭长,他所结交的屠狗为业的樊桧等人皆是地方上的侠客一类人物.在这些江湖客的帮助下刘邦终于夺取了天下,当然这位汉高祖的为人一直为天下人所不齿,但这也不能掩盖他结束了秦末乱战局面的功绩.在西汉王朝创立之初,刘邦很为如何约束自己手下的将领们而犯愁,这些江湖豪杰出身的将领们完全继承了他们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前辈的精神,对皇帝并不是怎么放在眼中.史书记载过他们在刘邦的正殿里放纵饮酒,喝醉之后大声呼喝,用刀剑乱砍大殿里的柱子.对此感到头大的汉高祖接受了儒生的建议,建立了一套繁琐的礼仪制度来限制部下们的行为,享受了三拜就叩首的皇家礼节的汉高祖这才欢呼一声:"朕今日方知皇帝之威严也!"从此之后儒家思想开始被汉朝统治者所接受,到了汉武帝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提倡庶民服从皇帝,鼓吹天子的威严不可侵犯,同时也主张统治者用温和的手段统治国家.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所需要的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的侠客们开始进入了备受压制的数千年的沉闷岁月.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的武侠实际上已是个人对自己正当权利和民主自由的不屈抗争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压制来自民间的这类反抗也就成为儒家文化的传统."侠以武犯禁"成为几千年来统治政府的一贯宣传. 不过,中国的侠客文化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他们只是沉淀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底层,在那里继续着他们除暴安良的梦想.只要一遇到社会动荡,王朝更替的时机,侠客们就会立刻浮出水面大展身手.统治中国400年之久的汉王朝终于在一场黄巾大起义之后毁灭了,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三国英杰们在逐鹿中原的战场上大显身手.刘备,关羽,张飞都可以算是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其中尤其以关羽的经历最符合侠客的身份.他在老家因为见不得恶霸欺人,遂一刀砍了恶霸流落异乡.在桃园三结义的风云际会之后,刘关张的故事也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并且一代代的流传至今.作为一个被神话的关羽,他的经历为中国的侠客文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学习武艺,用以忠君报国,他是封建社会所塑造出的完美英雄.还有备受国人喜爱的赵云子龙(他也是日本人最崇敬的三国英雄)以及曹军阵营的许褚,典伟等人也都是江湖客出身,至于东吴阵营的"锦帆贼"甘宁更是绿林出身的海盗了.也许还有一对父子值得在中国的侠客历史中大书特书——那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被糟蹋得一塌糊涂的曹操和曹丕.曹操乃世家公子出身,少年时春秋射猎,冬夏读书,胸怀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举孝廉而致仕.在乱世中挺身而出行刺董卓,事败后从容脱身而去随即举义兵会诸侯匡扶汉世,这些行径都是当时的贵族官宦们所不敢也不能为的.他的儿子曹丕在正史中是位了不起的英武君主,《魏书》记载曹丕自幼勤奋好学,无论是文还是武都在当时的贵族子弟中出类拔萃.他曾经同当时著名的剑客用木剑过招,在三招之内即看出对手破绽而制敌,当时曹家诸将均在场,"举座震骇,莫不拜服".曹操,曹丕,曹植父子都是著名诗人;还有以王粲,陈琳为代表的所谓建安七子.三曹和建安七子在诗歌创作上形成 "建安风骨",留下许多名篇.曹丕在少时随父出征袁绍时写下了歌颂燕赵游侠儿的名篇,其文风较其弟曹植显得分外刚劲,落落大方.身为统治者而有侠客风骨的曹氏父子,也只能因三国的乱世而生,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中鲜有后继者矣.
三国人物手机被偷之后 (转贴) 三国人物手机被偷之后 作者:金剑幽幽 如果三国人物手机被偷......黄忠晨练时发现自己用了多年的手机被偷,长叹道:“手机虽老,但尚能通话。”(只能通话,连短信也不能发,看来这手机有年头了。)关羽在酒吧里喝酒,突然发现有人偷了他的手机,立刻飞身追出去,把小偷痛扁了一顿,连小偷的手机一块儿抢了回来,然后回去继续喝酒,旁边的曹操还直夸他:“云长真是厉害,此酒尚温!”(就一个字--快)张飞在公交车上手机被偷,小偷尚未下车,于是大喊一声:“给我把手机放下!”吓的车上有多人晕倒,十几个人将手机扔到地上,张飞最后随手拣了一个拿回家了。(谁受得了他180分贝的吼叫?)赵云手机不慎被偷,痛下决心,死也要抓住小偷。连续七天蹲点守候,一共抓获小偷50余人,捣毁犯罪团伙2个,抢回了3部手机,最终被授予“一身是胆--反扒能手”锦旗一面。(反扒英雄?小偷克星?)曹操在餐馆里手机被偷,轻叹一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然后乘人不备,随手抓起别人的手机就跑。(怪不得别人叫你“曹贼”)马超也在餐馆里,发现自己手机被偷,大喊道:“长髯者是小偷,抓长髯的小偷!”说着带领手下一帮兄弟追了上去。杨修手机被偷却若无其事,言道:“此手机外观不佳、型号太老、功能不全,对我来说只能算是鸡肋。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知道你有学问,丢个手机还能振振有词,要是丢辆汽车还了得!)周瑜陪小乔逛街的时候二人走散,想打手机却发现手机不翼而飞,后被人耻笑为:“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丢手机!”陶谦手机被偷毫不在乎,当众宣布:“这已经是我本周内‘让’出的第三部手机!”(家里真有钱,改天“让”我一部。)袁绍手机不知何时被偷,叹一声:“可惜我的保镖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定能抓住小偷!”(那小偷不会是华雄吧?)诸葛亮手机被偷后痛哭三天,写下文章一篇,名为手机表“手机使用未半,而中道被偷;今售价三千,囊中羞涩,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最终文章获奖,奖金5000,另送最新款手机一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孟获手机被偷,但当场抓到了小偷,大声斥责道:“敢偷我,也不去打听打听,老子可‘进去’过七次,不要命了?”(小偷遇大贼)魏延新买一部手机,有人劝他小心保管,以防失窃。魏延不以为然,当街大叫:“谁敢偷我的!谁敢偷我的!!谁敢偷我的!!!”三声喊完,发现手机被偷,又大骂:“是谁偷的?是谁偷的?是谁偷的?!”(我估计大概是马岱偷的。)张角自己的一部摩托罗拉手机被偷,一脸茫然对天长叹道:“摩托已丢,三星当买。”(为什么要买三星,爱立信不好吗?)貂蝉手机被偷了,没关系,回去一说,第二天马上会有一大群人争着送她新手机。面对十几款各式手机,小蝉笑道:“这辈子做女人挺好!”(是美女才行,恐龙的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