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峥月 梦峥月
做自己想做的人!
关注数: 195 粉丝数: 189 发帖数: 5,252 关注贴吧数: 54
我在山经的习武经历 2003年9月我光荣地被山东经济学院录取(虽然毕业好几年了,我仍然引之以为荣),在入学的军训期间,校园里有很多社团协会纳新,我也从中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协会----武术协会(其实还加入了别的协会,可是那个协会在收了会费以后就没了下文,以后就不了了之了)。从此我便渐渐接触了更多的武术。我先学的双节棍,因为易学,好入门,连玩带练地跟学长们混了一年,当然接触到了一些传统的武术如长拳、太极拳等,还认识了许多好朋友。 到了大二,也就是2004年10月,武协在校外邀请了一位八卦掌老师。那时候我根本也不知道八卦掌是什么,更没见过,而且还没学过,更没想到上网查查(那时才刚刚开始上网,什么手机啊,电脑呀的都还没有)。反正就是老师教,我就学了。从此我便开始了正式学习传统武术的道路。 我很庆幸,老师功夫是很好的,人也实在,教的也认真仔细,这是我的缘分。我一开始的时候学的是八卦太极拳,是济南这一支八卦掌流派中独有的一套拳术。当时有20多个人在学,只有周末教拳,可是一学期过去了,就剩下三个人,学拳的场地也从学校转到了老师的家里,再过一个学期就我一个人坚持练了。 当然在学八卦太极拳的同时,老师还会教八卦转圈,这样我们学的也不会太单调。老师教的很认真,也很规范,更能说明白每个动作的要点。记得大三那年的暑假,我没有回家,而是在老师家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专门跟着老师练拳,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到场子了,有时候更早。那时老师一共带了四五个学生,有练太极拳的,有转圈的,有推手的,也很热闹。 老师也是业余教拳,纯属爱好,家里是卖熟食牛羊肉的,所以我和我的师兄弟还能经常吃到美味的牛羊肉,而且还是免费的。因为老师教我们拳全是义务的,不收费,有时还管饭。也是为了宣传和传播这一门拳术啊,可谓用心良苦啊。 再后来还是每个周末,我基本上必到。毕业以后有一段时间,没找到工作,还是每天去老师那里。 2007年10月,也就是毕业后三月,我离开了济南,回到了家乡。由于工作原因,练拳的次数的质量也渐渐地下降了。但对八卦太极拳和八卦掌的感情是永远变不了的。 在家里的这几年,我又接触了杨氏太极拳董英杰老先生这一支,还有一些太极拳竞赛套路等。虽然练拳的时间也许少了很多,但是一旦工作闲下来,仍不时地去想她,就像是个老朋友,时不时地温习、叙旧…… 我非常感谢山经武协给了我学习传统武术的机会,时至今日,我仍然难以忘怀那在山经校园训练的一幕幕场景。好怀念啊……
我练太极拳的经历 我的学拳经历 2003年9月我便去了济南上大学,在入学的军训期间,校园里有很多社团协会纳新,我也从中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协会----武术协会(其实还加入了别的协会,可是那个协会在收了会费以后就没了下文,以后就不了了之了)。从此我便渐渐接触了更多的武术。我先学的双节棍,因为易学,好入门,连玩带练地跟人家混了一年,当然也开始接触到了一些传统的武术如长拳、太极拳等。 到了大二,也就是2004年10月,学校武协在校外邀请了一位武术老师,说是八卦掌老师,很厉害。当时也不知道“厉害”是怎么个程度,反正协会会长介绍的很玄乎,也是为了招揽更多的学员啊。那时候我根本也不知道八卦掌是什么,更没见过,而且还没学会,更没想到上网查查。反正就是老师教,我就学了。从此我便开始了正式学习传统武术的道路。 我很庆幸,老师虽然没有会长说的那么神,功夫还是很好的,人很实在,教的也认真仔细,这是我的缘分。我一开始的时候学的是八卦太极拳,是济南这一支八卦掌流派中独有的一套拳术。当时有20多个人在学,只有周末教拳,可是一学期过去了,就剩下三个人,学拳的场地也从学校转到了老师的家里,再过一个学期就我一个人坚持练了。 当然在学八卦太极拳的同时,老师还会教八卦转圈,这样我们学的也不会太单调。老师教的很认真,也很规范,更能说明白每个动作的要点。记得大三那年的暑假,我没有回家,而是在老师家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专门跟着老师练拳,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到场子了,有时候更早。那时老师一共带了四五个学生,有练太极拳的,有转圈的,有推手的,也很热闹。 老师也是业余教拳,纯属爱好,家里是卖熟食牛羊肉的,所以我和我的师兄弟还能经常吃到美味的牛羊肉,而且还是免费的。因为老师教我们拳全是义务的,不收费,有时还管饭。也是为了宣传和传播这一门拳术啊,可谓用心良苦啊。 再后来还是每个周末,我基本上必到。毕业以后有一段时间,没找到工作,还是每天去老师那里。 2007年10月,也就是毕业后三月,我离开了济南,回到了家乡。由于工作原因,练拳的次数的质量也渐渐地下降了。但对八卦太极拳和八卦掌的感情是永远变不了的。 在家里的这几年,我又接触了杨氏太极拳董英杰老先生这一支,还有一些太极拳竞赛套路等。虽然练拳的时间也许少了很多,但是一旦工作闲下来,仍不时地去想她,就像是个老朋友,时不时地温习、叙旧……
我的习拳经历 我的学拳经历 2003年9月我便去了济南上大学,在入学的军训期间,校园里有很多社团协会纳新,我也从中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协会----武术协会(其实还加入了别的协会,可是那个协会在收了会费以后就没了下文,以后就不了了之了)。从此我便渐渐接触了更多的武术。我先学的双节棍,因为易学,好入门,连玩带练地跟人家混了一年,当然也开始接触到了一些传统的武术如长拳、太极拳等。 到了大二,也就是2004年10月,学校武协在校外邀请了一位武术老师,说是八卦掌老师,很厉害。当时也不知道“厉害”是怎么个程度,反正协会会长介绍的很玄乎,也是为了招揽更多的学员啊。那时候我根本也不知道八卦掌是什么,更没见过,而且还没学会,更没想到上网查查。反正就是老师教,我就学了。从此我便开始了正式学习传统武术的道路。 我很庆幸,老师虽然没有会长说的那么神,功夫还是很好的,人很实在,教的也认真仔细,这是我的缘分。我一开始的时候学的是八卦太极拳,是济南这一支八卦掌流派中独有的一套拳术。当时有20多个人在学,只有周末教拳,可是一学期过去了,就剩下三个人,学拳的场地也从学校转到了老师的家里,再过一个学期就我一个人坚持练了。 当然在学八卦太极拳的同时,老师还会教八卦转圈,这样我们学的也不会太单调。老师教的很认真,也很规范,更能说明白每个动作的要点。记得大三那年的暑假,我没有回家,而是在老师家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专门跟着老师练拳,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到场子了,有时候更早。那时老师一共带了四五个学生,有练太极拳的,有转圈的,有推手的,也很热闹。 老师也是业余教拳,纯属爱好,家里是卖熟食牛羊肉的,所以我和我的师兄弟还能经常吃到美味的牛羊肉,而且还是免费的。因为老师教我们拳全是义务的,不收费,有时还管饭。也是为了宣传和传播这一门拳术啊,可谓用心良苦啊。 再后来还是每个周末,我基本上必到。毕业以后有一段时间,没找到工作,还是每天去老师那里。 2007年10月,也就是毕业后三月,我离开了济南,回到了家乡。由于工作原因,练拳的次数的质量也渐渐地下降了。但对八卦太极拳和八卦掌的感情是永远变不了的。 在家里的这几年,我又接触了杨氏太极拳董英杰老先生这一支,还有一些太极拳竞赛套路等。虽然练拳的时间也许少了很多,但是一旦工作闲下来,仍不时地去想她,就像是个老朋友,时不时地温习、叙旧……
我学的是《八卦太极拳》 我的学拳经历 2003年9月我便去了济南上大学,在入学的军训期间,校园里有很多社团协会纳新,我也从中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协会----武术协会(其实还加入了别的协会,可是那个协会在收了会费以后就没了下文,以后就不了了之了)。从此我便渐渐接触了更多的武术。我先学的双节棍,因为易学,好入门,连玩带练地跟人家混了一年,当然也开始接触到了一些传统的武术如长拳、太极拳等。 到了大二,也就是2004年10月,学校武协在校外邀请了一位武术老师,说是八卦掌老师,很厉害。当时也不知道“厉害”是怎么个程度,反正协会会长介绍的很玄乎,也是为了招揽更多的学员啊。那时候我根本也不知道八卦掌是什么,更没见过,而且还没学会,更没想到上网查查。反正就是老师教,我就学了。从此我便开始了正式学习传统武术的道路。 我很庆幸,老师虽然没有会长说的那么神,功夫还是很好的,人很实在,教的也认真仔细,这是我的缘分。我一开始的时候学的是八卦太极拳,是济南这一支八卦掌流派中独有的一套拳术。当时有20多个人在学,只有周末教拳,可是一学期过去了,就剩下三个人,学拳的场地也从学校转到了老师的家里,再过一个学期就我一个人坚持练了。 当然在学八卦太极拳的同时,老师还会教八卦转圈,这样我们学的也不会太单调。老师教的很认真,也很规范,更能说明白每个动作的要点。记得大三那年的暑假,我没有回家,而是在老师家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专门跟着老师练拳,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到场子了,有时候更早。那时老师一共带了四五个学生,有练太极拳的,有转圈的,有推手的,也很热闹。 老师也是业余教拳,纯属爱好,家里是卖熟食牛羊肉的,所以我和我的师兄弟还能经常吃到美味的牛羊肉,而且还是免费的。因为老师教我们拳全是义务的,不收费,有时还管饭。也是为了宣传和传播这一门拳术啊,可谓用心良苦啊。 再后来还是每个周末,我基本上必到。毕业以后有一段时间,没找到工作,还是每天去老师那里。 2007年10月,也就是毕业后三月,我离开了济南,回到了家乡。由于工作原因,练拳的次数的质量也渐渐地下降了。但对八卦太极拳和八卦掌的感情是永远变不了的。 在家里的这几年,我又接触了杨氏太极拳董英杰老先生这一支,还有一些太极拳竞赛套路等。虽然练拳的时间也许少了很多,但是一旦工作闲下来,仍不时地去想她,就像是个老朋友,时不时地温习、叙旧……
[转] 不看这篇日志也许会节省你十分钟,但是却会耽误你的一辈子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束之高阁,继续走进拥挤的地铁,依然用着自己昨日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你的人生也将继续重复着昨日的状况。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长辈用他的一生的时间来写的一篇对你忠告的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阅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就伟业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他人分享呢?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