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经学堂
炁冲南冥
德道经十五篇
关注数: 46
粉丝数: 11,584
发帖数: 7,621
关注贴吧数: 8
转贴:宇宙_老子吧_百度贴吧 宇宙的奥秘,哲学的拓展 宇宙_老子吧_百度贴吧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604123205?sharefrom=tieba
【原创】人类历史的规律 人类历史的规律是:文明与野蛮共存,战争与和平同在,前进与倒退同步。
【iPhone反馈】 客户端版本:7.2.0 系统版本:9.2.1 机型:iPhone 4S 网络环境:WiFi环境 一些贴吧被庸才、不轨之徒当上霸主,不利于贴吧的正常运行。
【话题】孔子师事老子 “孔子师事老子”是确凿的史实。
【观点】与其沦陷于社会,不如徜徉于自然 RT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此吧太清净了!
【经典】黄帝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批林批孔”的实质是批判孔儒的为官思想 http://tieba.baidu.com/p/4194511380
孔子烧书断史 孔子之罪http://tieba.baidu.com/p/4161671828
孔子之罪 《孔子世家》记载:“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孔子是有先见之明的,原因之一是他曲笔讳史,而非秉笔直书,失去了史德。这与他的贵族阶级立场有直接的关系。
新解阴符经 阴符经暗含“道理得用术”的特殊结构 http://tieba.baidu.com/p/3191353156
杂感诗 莫衷一是便纷纭, 众口难调世上人。 名利追逐无止境, 不堪愚陋笑风尘。
《德道经》十五篇 http://tieba.baidu.com/p/3501568215
我的历史观 人类的历史本就是:文明与野蛮共存、战争与和平同在、前进与倒退同步。 传统的马克思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递进的,依次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史观是很有见地的,但是马克思没有把人性的因素融入其中。人虽然脱离了动物界,但却保留着兽性,所以人具有人性与兽性的双重性,因为这一点产生出了上面我的历史观。
【论道】王道究竟是什么? “王道”的概念由来已久,关于“王道”的内容与解释众说纷纭。老子文有“王道之书”的称号,那王道究竟是什么呢?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有“著书十五篇”之说,据研究,“王道”为老子《德道经》的末章,下面就揭开“王道”的真实面目: 道始无名,朴虽微,而天地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犹小谷之于江海。 道泛兮!其可左右,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以其不为大,故能成大。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曰: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道恒无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知足以静,万物将自定。
【话题】当利益PK道义时,哪个更重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师德、医德、职业道德等等似乎不再重要,道义何在?
杂感诗 莫衷一是便纷纭, 众口难调世上人。 名利追逐无止境, 不堪愚陋笑风尘。
《德道经》十五篇之探秘 《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文“上下篇”“十五篇”之说。 “上下篇”可谓人人尽知,依帛书、《韩非子·解老》、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文上为德篇,下为道篇,老子文当为《德道经》。德为得道之前提,“德者,内也;得者,外也。”(出自《韩非子·解老》)。阴符经:“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无德,则不能够“观天之道”,不能够得道,不能够“尊道而贵德”。所以德篇在前、道篇在后为老子文的总体结构。
我与《老子》 在上初中历史课时,我知道了老子其人其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德道经》。
黄帝书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288312.htm%3Ffr%3Daladdin&urlrefer=2425a016c3796b771bb82b9fd67403cd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url]http://易·系辞[/url]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成,养成,成就。 性,天性,性命。[url]http://《阴符经》[/url]:“天性,人也。”[url]http://《中庸》[/url]:“[url]http://天命之谓性[/url],[url]http://率性之谓道[/url],修道之谓教。” 存,前者动词,存活;后者名词,存在。存存,即生存生活。 道义,道德义理,道德和正义等。 门,天门,精神思想之门径。“玄之又玄,[url]http://众妙之门[/url]。”“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成活性命,使之生存生活得更好,是道义的门径。
【论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易·系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成,养成,成就。 性,天性,性命。《阴符经》:“天性,人也。”《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存,前者动词,存活;后者名词,存在。存存,即生存生活。 道义,道德义理,道德和正义等。 门,天门,精神思想之门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成活性命,使之生存生活得更好,是道义的门径。
【解老】老子文中的“吾”与“我” 强梁者不得死,吾将以为教父。 吾不知其谁知子,象帝之先。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也。 至虚,恒也;守中,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 吾强为之名曰大。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
我之历史观 人类的历史是:兴盛与衰亡更替,战争与和平同在,文明与野蛮共存,前进与倒退同步。因此历史的发展是一种交叉的双行线模式,确切地说更像八卦图或人类的基因DNA双螺旋结构。 诗云:历史未来两轮回,无穷奥妙深可追。双螺旋内人繁衍,八卦图中阴阳随。
解析荣格的第一个梦境 摘自《荣格自传》: 我那时大概三四岁左右。 我们的住宅孤零的立在洛封城堡附近,教堂司事农场的后面有一大片草地。梦境中的我正站在这片草地上。突然,我发现了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的石砌的洞,我过去从没见过这样的洞。我好奇的走过去,朝里面窥视,看见有一排石阶一直通下去。我迟疑了半天,还是胆战心惊的走了下去。洞底走不多远有一个圆形的拱门,门上挂着一块又打又沉的绿色帷幕,那幕好像是用加工过的锦缎制成的,显得十分气派。好奇心逗弄着我,很想看看幕后边是什么,于是我便掀开了它。在暗淡的光线下,我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大约三十英尺的长方形物子,屋顶呈拱形,由加工过的石头砌成,地板上铺着大石板,中间还铺着一条红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低低的平台,平台上放置着一个金光灿灿的宝座,座上也许有一块红色的垫子,那豪华的派头简直就像童话中描写的国王的宝座一样。宝座上立着一个什么东西,最初我以为是个树桩,大概有十二到十五英尺高,一英尺半到二英尺后,它十分高大,几乎顶到了屋顶。后来才发现,······是由皮和肉组成的,顶上的像人头那样的东西,上面没有脸,没有头发,顶端有一只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屋顶。 屋子里很亮,可是没有窗户,也没有其他光源,头顶处是一片灿烂的光辉。座上的那个东西虽然没有动,可我总觉得他可能会像一条虫那样向我爬过来。我害怕得全身都僵了,这时我听见外面和顶上传来了母亲的声音:“看看它吧,那就是吃人的怪物!"母亲的喊声使我怕上加怕,我吓出了一身冷汗,醒来后还怕得要死。 这个梦多年来一直纠缠着我。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看见的那东西是男性生殖器。
阴符经的特殊结构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以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例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
试解阴符经 阴符经全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也;万物,人之道也;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也,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以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例所不能契也。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
宇宙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二字连用,始见于《庄子·齐物论》曰:“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可见在中国古代先人创造宇宙这一词汇的时候已经把时间和空间统一看待,并为宇宙。
我之哲学观 斯蒂芬·霍金说哲学已死,对此本人强烈反对。 斯蒂芬身残志坚,的确令人佩服。但是我更信服老聃、荣格、爱因斯坦。 有人说:人生活的当前属于物质世界,过去与未来属于精神世界。此话不错。人体本身是由肉体与意志合二为一的,肉体属于物质,意志属于精神。物质归于空间,精神归于时间。 在这里也需要提到马克思,虽然其思想没有老子思想深刻玄妙,但其唯物哲学值得借鉴。主体与客体相辅相成,相互转化,“返也者,道之动也。”混沌与全息论体现出的哲学很具有普世意义。 斯蒂芬关于外星人的说法值得批判,因为在他之前荣格已经提出了更为确切的观点,所以可以这样说:斯蒂芬就是外星人的投影。 另外,关于暗物质,不妨将其称为精神,意志、情感、灵魂、鬼神、反物质等诸多称谓都属于这一范畴。
阴符经中的互文 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话题】孔子——老聃的逆徒 老子重自然,孔子重人伦;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为;老子重尊道贵德,孔子重仁义礼。老子怎么会教出这样一个逆徒?
【解老】老子的核心思想 《悟真篇》: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阴符经的主旨是“天道人为”,老子文是阴符经的详解。 老子五千文,远比阴符经内容丰富,又是一部给“王上”的进言书,具有明显的针对对象,所以其核心思想与阴符经是有区别的,并且重点落在如何得道。
天道人为——阴符经的核心思想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雷厉风行,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以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论道】古代文献有关《道德经》的记载 《战国策·齐策》 颜斶曰: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非?(按当作“非与”) 《战国策·魏策》 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解老】老子如何看待礼? 老子将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与基本准则分为五个方面: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又分为三个层次:道德、仁义、礼。道德遵循自然天道而行,非现代意义与儒家所讲的道德;仁义主观人为的成分比较多,离开了自然天道;礼则更是人为制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自然天性。
【解老】德道经与阴符经的关系 http://tieba.baidu.com/p/2678543279
德道经与阴符经的关系 http://tieba.baidu.com/p/2678543279
李筌的误解 李筌将阴符经自“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起分为“强兵战胜演术章”,其主要依据是“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句。很明显他将“师”作军队解。
【转载分享】古代文献有关老子及《道德经》的记载(摘抄) 《战国策·齐策》 颜斶曰: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非?(按当作“非与”) 《战国策·魏策》 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古代文献有关老子及《道德经》的记载(摘抄) 《战国策·齐策》 颜斶曰: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非?(按当作“非与”) 《战国策·魏策》 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钱钟书说 钱钟书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德道经与阴符经的关系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德道经与阴符经同为道家至上经典,有学者认为德道经是阴符经的详解。这种观点虽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但确有一定的道理。
《老子》通行本第七十二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解老】老子的中正之道 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老子思想太偏重于柔弱不争、委曲求全、抱怨以德。荀子就曾批评“老子有见于屈,无见于伸”(《荀子·天论》)。老子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儒家显学中庸之道,可谓文人尽知。“孔子师事老子”,却鲜有人知道老子文所隐藏的中正之道。
乔治·奥威尔说 乔治·奥威尔说:在谎言遍地的时代,讲真话就是革命的行动。
求教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不奇期圣。 何意,何解?
秋花杂感 晓梦无痕蝶无踪, 庭花绽放寂寞红。 秋风秋雨秋色里, 秋水望穿秋霜浓。
老子的中正之道 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老子思想太偏重于柔弱不争、委曲求全、抱怨以德。荀子就曾批评“老子有见于屈,无见于伸”(《荀子·天论》)。老子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儒家显学中庸之道,可谓文人尽知。“孔子师事老子”,却鲜有人知道老子文所隐藏的中正之道。
老子非绝仁 通行本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在楚简中此句为:“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由此观之,老子本义并非“绝圣,绝仁”。竹简本与帛书本、通行本在儒道关系上有明显不同。
宇宙
那个才是原文? 注意下面文字的前半句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帛书甲本)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帛书乙本)
怎么断句?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帛书甲、乙本的区别 老子文帛书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抄写。
不笑红尘笑风尘 天下英雄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宏图霸业笑谈中, 不胜人生一场醉。 (出自电影《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口) 曾经的孔墨李王九级之后隐去,还有人校正老子文吗? 赵客缦胡缨, 吴钩霜雪明。 ······ 谁能书阁下? 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老子文作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王道之书”、哲学诗,国学经典,全球出版发行量第二大的书籍,能够错误百出吗?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事实上,确实如此。老子文中存在着章节错位、错简重出、衍文错字、注解窜入等等误读谬传,这也正是老子文之所以“奇”的原因之一。 通行本、王弼本、河上公本、······帛书甲乙本、楚简诸多版本,通过这些,不能够看到老子文的初始面貌吗? 莫衷一是便纷纭, 众口难调世上人。 名利追逐无止境, 不堪愚陋笑风尘。
首页
1
2
下一页